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4 13:1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翼隆
研究生(外文):TSAI I-LING
論文名稱:禮記中的陰陽五行思想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Yin Yan and Five Elements in Li Ji
指導教授:莊雅州莊雅州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Zhuang Ya-zho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博士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其他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6
中文關鍵詞:禮記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84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論文先系統地論述了從殷至周天人關係以及先秦天人思想與陰陽五行思想的脈落連結關係。再以《禮記》和《大戴禮記》為研究素材,討論在宇宙觀背景之下闡述對禮樂的意義。其宇宙觀背景是來自發端於先秦,而雜揉應用於秦漢,甚至對秦漢以降的中國社會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的陰陽五行學說。並透過禮學在哲學上主「以天應人,以人合天」的「天人合一」來看陰陽五行對其之影響。從陰陽五行說切入來看《禮記》,或是從《禮記》內文探討其宇宙觀的構成,了解《禮記》之宇宙論哲學思想以及陰陽五行說與禮學的合流進而達到王者治國之個體和群體的和諧意義。
第一章 緒論……………………………………………………..................................1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1
 二、研究範圍………………………………………………………………………..1
 三、研究方法……………………………………………………………………….2

第二章 先秦宇宙觀…………………………………………………………………..3
 第一節 「帝」之神權…………………………………………………………….4
 第二節 宗法天命………………………………………………………………..12
 一、從「帝」到「天」…………………….…………………………………………...12
 二、「天」的統治……………………………………………………………………17
  〈一〉天生人生物………………………………………………………………..17
  〈二〉天監臨人物..................................................................................................19
  〈三〉天立人君…………………………………………………………………21
  〈四〉天操賞罰…………………………………………………………………22
 三、「天」的道德化.............................................................................................24

第三章 陰陽五行的流變...................................................................................31
 第一節 春秋戰國之思潮……………………………………………………...31
 第二節 陰陽五行思想的形成………………………………………………...35
 一、陰陽............................................................................................................35
 二、五行............................................................................................................43
 第三節 鄒衍的陰陽五行思想與應用…………………………………………..46
 一、五德終始說……………………………………………………………………48
 二、受命改制說……………………………………………………………………53
 三、封禪說…………………………………………………………………………55
 四、鄒衍陰陽五行之說與儒學的關係……………………………………………56

第四章 禮記的陰陽思想…………………………………………………………..61
 第一節 禮記的陰陽思想………………………………………………………..63
 一、〈曾子問〉………………………………………………………………………63
 二、〈禮器〉…………………………………………………………………………64
 三、〈郊特牲〉………………………………………………………………………65
 四、〈祭義〉…………………………………………………………………………70
 五、〈祭統〉…………………………………………………………………………73
 六、〈儒行〉…………………………………………………………………………75
 七、〈昏義〉…………………………………………………………………………76
 八、〈喪服四制〉……………………………………………………………………78
 第二節 大戴禮記的陰陽思想…………………………………………………..79
 一、〈勸學〉…………………………………………………………………………79
 二、〈文王官人〉……………………………………………………………………80
 三、〈易本命〉………………………………………………………………………82

第五章 禮記的五行思想及其與陰陽思想之合流………………………………..85
 第一節 禮記的五行思想………………………………………………………..85
 一、〈內則〉…………………………………………………………………………85
 二、〈學記〉…………………………………………………………………………87
 第二節 大戴禮記的五行思想…………………………………………………..88
 一、〈虞戴德〉………………………………………………………………………88
 二、〈誥志〉…………………………………………………………………………89
 第三節 大小戴記的五行與陰陽合流…………………………………………..90
 一、〈曾子天圓〉……………………………………………………………………90
 二、〈四代〉…………………………………………………………………………91
 三、〈本命〉…………………………………………………………………………92
 四、〈鄉飲酒義〉……………………………………………………………………93
 五、〈樂記〉…………………………………………………………………………95
 六、〈禮運〉…………………………………………………………………………96
 七、〈月令〉…………………………………………………………………………98

第六章 〈月令〉的王室建築-原始「明堂」之考述………………………………101
 第一節 明堂源考………………………………………………………………102
 一、周之明堂……………………………………………………………………102
 二、漢之明堂……………………………………………………………………103
 第二節 明堂異名考……………………………………………………………104
 一、就事殊名……………………………………………………………………104
 二、靈臺源考……………………………………………………………………105
 三、辟廱之用……………………………………………………………………107

第七章 結論………………………………..……………………………………..111

參考書目……………………………………………………………………………113
一、典籍

經部

王夢鷗《禮記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2年。
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
皮錫瑞撰,周予同注《經學歷史》,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
朱熹《詩經集註》,台北:群玉堂,1991年。
阮元《十三經注疏‧左傳》,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阮元《十三經注疏‧周易》,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阮元《十三經注疏‧周禮》,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阮元《十三經注疏‧孟子》,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阮元《十三經注疏‧尚書》,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阮元《十三經注疏‧詩經》,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阮元《十三經注疏‧爾雅》,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阮元《十三經注疏‧論語》,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阮元《十三經注疏‧禮記》,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屈萬里《尚書集釋》,臺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
姚際恒《姚際恒著作集‧詩經通論》,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史研究所,1994年。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6年。
孫希旦《禮記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馬持盈《詩經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
高明《大戴禮記今注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黃懷信《大戴禮記彙校集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年。
楊天宇《禮記譯注‧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陳澔《禮記集說》,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史部

左丘明《國語》,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
班固《漢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長孫無忌《隋書經籍志》,上海:羣學社,1931年。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台北:萬卷樓圖書,1996年。

子部

王先謙《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黎翔鳳《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集部

蕭統輯、李善注《文選李善注》,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67年。

二、現代著作

《古史辨》第二冊,台北:藍燈文化,1993年。
王夢鷗《鄒衍遺說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李威熊《中國經學發展史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
杜正勝《古代社會與國家》,臺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1992年。
孫廣德《先秦兩漢陰陽五行說的政治思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卷二》,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0年。
高明《高明經學論叢》,台北:黎明文化,1978年。
張立文《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天道篇》,台北:五南圖書,1996年。
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台北:東大圖書,1980年。
郭沫若《卜辭通纂附考釋》,北京:北京圖書館,2000年。
郭沫若《青銅時代》,重慶:文治出版社,1945年。
陳詠明《儒學與中國宗教傳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
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北京:科學出版社,1965年。
陳錫勇《宗法天命與春秋思想初探》,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傅佩榮《儒道天論發微》,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年。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二)》,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篇》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楊寬《西周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鄔昆如《哲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1992年。
鄺芷人《陰陽五行及其體系》,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龐樸《文化一隅》,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
龔建平《意義的生成與實現:《禮記》哲學思想》,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年。
劉豐《先秦禮學思想與社會的整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羅光《中國哲學大綱》,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
顧頡剛《秦漢的方士與儒生》,台北:里仁書局,1995年。

三、學術論文
唐永霖《先秦陰陽思想之形成初探》,台北: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4年。
陳德興《兩漢氣化宇宙論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哲學所博士論文,2005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