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9 20:4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施筱雲
研究生(外文):SHIH HSIAO YUN
論文名稱:六朝山水詩畫美學研究
指導教授:羅宗濤羅宗濤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博士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其他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43
中文關鍵詞:六朝山水美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78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六朝是個很特別的時代,如果大唐是文藝氣象日正當中的時代,六朝就是旭日初昇階段,有極大的開創性和可能性。
六朝文士愛美,愛人物面貌之美、風姿之美,一切美的景物也都受到賞愛,文士由品人物而至品景物,由談玄理而至觀山水,所謂「莊老告退,山水方滋」,山水美學遂發展開來,山水詩、山水畫、文論、畫論均肇始於此時代。
山水不但烘托了人物的美,也投射了創作者的心靈,在模山範水的山水詩創作過程中,詩人將自己的愛悅憤懣都藉山水象徵或隱喻出來,山水實則是人化了的山水,而「巧構形似」、「窮形盡象」的描繪技巧也空前發展起來,對唐詩的發展大有蘊育之功。
山水畫卻未能有如山水詩等質量的創作,六朝山水畫只是作為人物陪襯或界格。但是,山水畫論卻極具高度、深度,如顧愷之的「遷想妙得」、「傳神寫照」、宗炳的「澄懷味象」、謝赫的「氣韻生動」等,不但是畫論,也是美學史、藝術史的重要論題,甚至是所有文藝創作的最高指標。
山水詩畫在創作觀念上是互滲融通的,山水詩把模山範水的技巧發揮精致,而山水畫論開創了美學評論的新眼界──山水與道同體,其他有關意象關聯的探討、形神理論的辨證等,對山水詩畫的創作觀影響深遠。可以說,六朝山水畫論為文藝創作確立了一個軌道,後世的山水詩畫發展都在此基礎上向前進行。
唐宋以後,山水文學和山水畫成為文藝主流,如能把握到六朝山水詩畫開始發展的主軸面向,則六朝山水詩畫在整個美學史上的位標就很明確了。
The Six Dynasties was a critical er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ts: if the Tang Dynasty was the zenith of the art and literature, the Six Dynasties period was the ascent, filled with great promise and potential.
Six Dynasties literati (Wen-Shi) loved beauty: the beauty of countenance, beauty of manners, beauty of posture, and beauty of landscape. Literati tastes evolved from human centric to nature centric; and literati discourse evolved from metaphysics to discourse of scenery, which is why it is said, “The retirement of Zhuangzi and Laozi gave rise to Landscape.” Landscape ascetics permeated art and literature engendering of the fields of landscape poetry, landscape painting, landscape literary theory, and landscape art theory.
Landscapes were not only used as becoming backgrounds, they were a reflection of the artists’ spirit. When landscape poets sketched these landscapes in their verses the scenery was used metaphorically and symbolically. Thi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poetry of Tang Dynasty.
Landscape paintings of the Six Dynasties period served as little more than backdrop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poetry during the period.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art theory was incredibly deep and far-reaching, as can be seen in the works of Gu Kaizhi (c. 344-406), Zong Bing (c. 375-443), and Xie He (c. 479-502). Such works were not only cornerstones of art theory – they were the pinnacle of studies on art and aesthetic history.
Landscape poetry and painting were interconnected and influenced each other’s development. Moreover, Landscape Art Theory, which had its roots in Daoism, was the catalyst for a new world of aesthetic theory, engendering other fields, including the dialectic of form and spirit. Landscape Artistic Theory of the Six Dynasties Period developed new avenues allowing for later advancement of Landscape Poetry and Painting.
Keywords: Landscape, Scenic, Art, Six Dynasties, Aesthetics, Metaphysic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文獻檢討…………………………………………………………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 6
第二章 六朝山水美學的開展………………………………………………………9
第一節   六朝美學開展的時代背景……………………………………… 9
一、前代遺緒…………………………………………………………… 10
(一) 政治的昏暗
(二) 儒學的寖衰
二、思想宗教之啟沃…………………………………………………… 15
(一) 老莊思想的影響
(二) 佛家思想的影響
(三) 道教信仰的影響
(四) 玄學清談的影響
三、批判精神與人文自覺之興起……………………………………… 23
(一) 批判精神的興起
(二) 人文自覺的提升
第二節  六朝山水美學的時空因素……………………………………… 30
一、歷史變動因素……………………………………………………… 31
(一) 動亂虛無的人生感慨
(二) 制度改變的遊宦機會
二、地理景觀因素……………………………………………………… 38
(一) 北地原野之豪健
(二) 洛浦故土之懷思
(三) 江南風物之鑑賞
三、文化生活因素……………………………………………………… 45
(一) 清談佛老
(二) 縱情山水
(三) 為文造情
第三節   山水與人文的交會……………………………………………… 50
一、行吟寄託…………………………………………………………… 52
二、賞遊記錄…………………………………………………………… 53
三、隱者樂園…………………………………………………………… 55
四、心靈漂泊…………………………………………………………… 59
五、鈎沉玄理…………………………………………………………… 62
第三章 詩歌創作中之山水……………………………………………………… 65
第一節  寓目美學──由品人至品物…………………………………… 67
一、魏晉風度──世說新語的人物品鑒……………………………… 68
(一) 魏晉人的面貌之美
(二) 魏晉人的風神之美
(三) 魏晉人的德性之美
(四) 魏晉人的品鑒美學
二、人物相擬──由巧語見美學……………………………………… 78
(一) 以物象之美比擬人物
(二) 以山水之美烘托人物
(三) 山水與人格同化
三、寓目寫心──寓目美學的開啟…………………………………… 87
(一) 形色照面的視覺評斷
(二) 由寓目到感心
(三) 寓目美學之興
第二節  山水清音──山水中見本性,人品中放天真………………… 97
一、神仙之鄉──遊仙、玄言、佛理的啟發………………………… 98
(一) 理性自覺的哲學高度
(二) 安放心靈的人生企圖
(三) 感性審美的藝術表現
(四) 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二、與道逍遙──人格與山林的對話………………………………… 113
(一) 安身立命的追求
(二) 美感經驗的開拓
(三) 微觀宏觀的並存
三、人化自然──投射情志的山水……………………………………126
(一) 抒鬱憤
(二) 遣悲懷
(三) 嘆離苦
(四) 詠慷慨
(五) 寄孤寂
(六) 樂天命
(七) 其他
第三節 神與物遊──才性並風雲捲舒……………………………………138
一、 靈思飛動的山水意象…………………………………………… 139
(一) 直覺性意象
(二) 突發性意象
(三) 超時空意象
二、 壯思開闊的宇宙天地…………………………………………… 143
(一) 筆觸之壯濶
(二) 胸次之壯濶
三、 悲思回蕩的曲山迂水…………………………………………… 146
(一) 解憂之遊憩
(二) 憂苦之寄託
(三) 苦悶之隱喻
四、 才思洋溢的自然掇拾…………………………………………… 150
(一) 以物喻神之精
(二) 神思入景之深
(三) 神思融景之妙
第四節 模山範水──摹象寫意而至情景交融……………………………152
一、 山水起興的情志寄……………………………………………… 153
(一) 以山水引仙心
(二) 以山水引玄趣
(三) 以山水寄感慨
二、 聲色大開的山水描寫…………………………………………… 158
(一) 窮力追新之辭
(二) 儷采百字之偶
(三) 奇巧創新之變
三、 精細雕琢的客觀寫景…………………………………………… 165
(一) 窮形盡象 巧構形似
(二) 因方借巧 即勢會奇
(三) 游心竄句 鎔裁警策
四、 情景交融的主觀寄情…………………………………………… 177
(一) 主動感應 情景相附
(二) 被動起興 情隨物遷
(三) 入興貴閑 心物徘徊
第四章 藝術理論中之山水………………………………………………………185
第一節 含道暎物──以聖心觀照自然……………………………………189
一、自由精神的追求…………………………………………………… 190
(一) 遷想妙得
(二) 逍遙境界
(三) 理入影迹
二、由略轉精的表現…………………………………………………… 197
(一) 立體透視的表達
(二) 線的運用
(三) 色彩的渾化
三、人意天意的呼應…………………………………………………… 202
(一) 傳神寫照──顧愷之
(二) 澄懷味象──宗炳
(三) 易象同體──王微
(四) 氣韻生動──謝赫
第二節 以形媚道──以美姿呈現道體……………………………………213
  一、以形寫神與以形寫形………………………………………………214
(一) 以形寫神
(二) 以形寫形
(三) 形神符應
  二、應物象形與應目會心………………………………………………224
(一) 山水畫與山水景象之對應
(二) 作畫者與山水景象之對應
(三) 山水畫與山水神理之對應
  三、傳移模寫與明神降之………………………………………………230
(一) 寫生留迹
(二) 移情山水
(三) 融靈於畫
第三節 心師造化───以主體融通山水……………………………… 235
一、 主客交融…………………………………………………………236
(一) 意趣兼具的客體
(二) 學窮性表的主體
(三) 主客交融的經驗
二、 立象於胸…………………………………………………………240
(一) 以情融景之寫真方式
(二) 意在筆先之寫心法門
三、 凝氣怡身…………………………………………………………243
(一) 逍遙暢神的臥遊賞會
(二) 筆妙墨精的情理密附
第五章 山水詩畫之情理會通與激盪……………………………………………249
第一節 詩歌繪畫之情理會通………………………………………………251
一、 意與象…………………………………………………………252
(一) 創作過程中的形象思維
(二) 創作過程中的抽象思維
二、 形與神…………………………………………………………265
(一) 神與物遊的動態作用
(二) 寄形出神的靜態象徵
(三) 形神之間的對應融合
三、 情與韻…………………………………………………………279
(一) 托物言情 韻在其中
(二) 意象情趣 相融渾化
(三) 依情待實 品立韻出
第二節 詩歌繪畫之情理激盪………………………………………………291
一、 虛與實…………………………………………………………291
(一) 意義功能的虛實
(二) 題材內容的虛實
(三) 藝術表現的虛實
二、 簡與麗…………………………………………………………300
(一) 雕采縟麗 新變代雄
(二) 去博返約 和諧淡泊
三、 圖像與文字……………………………………………………310
(一) 文字存形
(二) 繪畫宣物
第六章 結論………………………………………………………………………317
第一節 山水詩畫發展的突破………………………………………………317
一. 寫實的突破………………………………………………… 317
二. 理論的啟蒙………………………………………………… 318
三. 形上的追求………………………………………………… 319
第二節 文藝美學質變的意義…………………………………………… 320
一. 文藝指向的轉折…………………………………………… 320
二. 文字圖像的互滲…………………………………………… 321
三. 心靈美境的交感…………………………………………… 322
四. 山水位階的重整…………………………………………… 323
五. 山水美學的起點…………………………………………… 324
參考文獻……………………………………………………………………………326
附表…………………………………………………………………………………336
一、古籍
 (一)古籍及注疏(依四庫全書總目編序)
   《十三經注疏.周易》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9月十二刷
    《王弼集校釋.周易略例》台北:華正書局1992年12月初版
   《十三經注疏.詩經》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9月十二刷
    余培林《詩經正詁》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10月初版
   《十三經注疏.左傳》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9月十二刷
   《十三經注疏.論語》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9月十二刷
      南懷瑾《論語別裁》台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1981年12月增訂注音十版
   《春秋繁露》漢.董仲舒撰
    賴炎元《春秋繁露今註今譯.陰陽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11月初版  三刷
   《說文解字》漢.許慎撰,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10月初版
   《三國志注》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台北:鼎文書局1900年2月六版
   《晉書》唐太宗御撰,台灣中華書局1966年3月臺一版
   《水經注》北魏.酈道元撰
      趙望秦等譯注《水經注》台北:錦繡出版社1992年4月初版
   《法言》漢‧揚雄撰
      韓敬《法言注》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12月一版一刷
   《人物志》魏.劉劭撰,世界書局2000年4月二版一刷
    陳喬楚《人物志今註今譯》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12月初版
晉‧慧遠大師《廬山慧遠法師文鈔》法嚴寺出版社1998年6月初版
   《山海經》晉郭璞注
      袁珂《山海經校注》台北:里仁書局1995年4月初版三刷
   《顏氏家訓》北齊.顏之推撰
    程小銘譯注,台灣古籍出版社1996年8月初版一刷
   《世說新語》宋.劉義慶撰
    劉正浩等《新譯世說新語》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5月初版六刷
   《藝文類聚》唐.歐陽詢主編,台北:文光出版社,1974年8月初版
   《高僧傳》唐.釋道宣撰,台北:福智之聲出版社1996年11月
   《道德經》
    王弼《王弼集校釋.老子道德經注》台北:華正書局1992年12月初版
《莊子》
   晉‧郭象注,清‧郭慶藩集釋,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3月初版二刷
      黃錦鋐《新譯莊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5月初版十六刷
   《楚辭》戰國‧屈原等撰
      宋.洪興祖《楚辭補註》台北:藝文印書館1986年12月七版
   《曹子建集》魏‧曹植撰,台灣中華書局1966年3月台一版
   《嵇中散集》晉.嵇康撰,台灣中華書局1966年3月台一版,
    崔富章《新譯嵇中散集》台北:三民書局1998年5月
   《阮步兵集》魏.阮籍
    林家驪注譯《阮籍詩文集》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2月初版一刷
   《靖節先生集》晉.陶淵明撰,台灣中華書局1966年3月臺一版
  《陶靖節集注》清.陶澍注,台北:世界書局1999年2月二版一刷
   《謝康樂集》上海文明書局宣統3年7月無錫丁氏藏版
   《謝宣城集》梁.謝朓撰,台灣中華書局1966年3月台一版
   《杜詩鏡銓》唐‧杜甫著,清‧楊倫箋,台北:天工書局1988年9月
   《柳河東全集》唐.柳宗元撰,台北:世界書局1999年10月二版一刷
   《蘇東坡全集》宋‧蘇軾撰,台北:世界書局1996年2月初版七刷
   《文心雕龍》梁.劉勰撰,黃叔琳注,台北:世界書局,1984年4月五版
李曰剛《文心雕龍斠詮》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82年5月
    王更生《文心雕龍讀本》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9月初版七刷
   《詩品》梁.鍾嶸撰
成琳、程章燦《詩品注譯》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5月初版一刷
   《歷代名畫記》唐‧張彦遠撰,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年8月一版一刷      
   《詩藪》明‧胡應麟撰,台北:廣文書局1973年9月初版
   《薑齋詩話箋》清‧王夫之撰,戴鴻森箋,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4月初版
   《古詩源》清.沈德潛撰,台北:世界書局1999年1月二版二刷
      馮善保《古詩源注譯》台北:三民書局2006年5月初版一刷
   《說詩晬語》清‧沈德潛,載王德毅主編《叢書集成續編》199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8 年7月台一版
   《畫禪室隨筆》清‧董其昌撰,載王德毅主編《叢書集成三編》31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年3月台一版
   《藝概》清.劉熙載撰,台北:金楓出版社1986年12月初版

 (二)古籍彙編(依出版時間編序)
   《八代詩精華錄箋註》清‧丁福保編,上海文月書局1931年排印本
   《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清‧丁福保編,台北:世界書局1962年4月初版
   《漢魏六朝賦選》瞿蛻園選注,台北:中華書局1964年7月一版
   《中國畫論類稿》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5月臺影印初版
   《二十五史精華》台北:讀者書店1978年1月
   《歷代詩話續編》清末民初.丁福保輯,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9月
《宋金元文論選》陶秋英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11月一版1999年1月一刷
   《四庫全書薈要》世界書局1988年2月初版
   《隋唐五代文論選》周祖譔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5月一版1999年1月一刷
   《魏晉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北京大學中國文學史教研室選注1992年3月
   《全漢賦》鄭競編,台北:之江出版社,1994年7月初版
   《先秦兩漢文論選》張少康、盧永璘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5月一版1999年1月一刷
   《魏晉南北朝文論選》鬱沅、張明高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10月一版1999年1月一刷
   《漢魏六朝書畫論》潘運告編,湖南美術出版社1997年4月一版
   《歷代書法論文選》台北:華正書局1997年4月
   《漢賦名家選集》台北:漢湘文化事業公司2001年11月初版一刷
   《中國山水田園詩集成》丁成泉輯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一版一刷

二、專書(依姓名筆畫序)
 (一)哲學類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台北:學生書局1983年8月
李春青《魏晉清玄》台北:雲龍出版社1995年3月初版
胡適《中國中古思考史上》台北:遠流出版社
唐君毅《心物與人生》台北:亞洲出版社,1953年10月初版
唐君毅《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0年6月一版二刷
袁濟喜《六朝美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二版一刷
魯迅、容祖肇、湯用彤等著《魏晉思想》乙種三編,台北:里仁書局,1995年8月初版
賀昌群、劉大杰、袁行霈等著《魏晉思想》甲種三編,台北:里仁書局,1995年8月初版
高華平《魏晉玄學人格美研究》巴蜀書社2000年8月一版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第四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湯用彤《湯用彤學術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5月一版一刷
賀昌群、劉大杰、袁行霈《魏晉思想》台北:里仁書局,1995年8月初版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8月增訂七版
演培法師《維摩詰所說經講記》高雄:演培法師全集出版委員會2004年1月重版一刷
劉子清《中國歷代人物評傳》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4年12月

 (二)美學類(依姓名筆畫序)
王夢鷗《文藝美學》台北:遠行出版社1976年3月
史作檉《藝術的終極關懷在那裡》台北:水瓶世紀文化事業公司2001年6月初版一刷
任仲倫《遊山玩水──中國山水審美文化》台北:地景企業公司1993年6月
伍蠡甫編《山水與美學》台北:丹青圖書公司1987年1月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74年12月
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學論文選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一版二刷
朱光潛等《中國古代美學藝術論》台北:木鐸出版社1985年9月初版
朱良志《中國美學名著導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一版二刷
李建中《魏晉文學與魏晉人格》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一版一刷
李澤厚《美的歷程》台北:三民書局2000年11月初版二刷
李澤厚《哲學美學文選》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5月
李燡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12月台一版
吳功正《六朝美學史》江蘇美術出版社1996年4月一版二刷
吳功正《中國文學美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一版一刷
宗白華《宗白華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一版二刷
金民那《文心雕龍美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7月
胡經之、王岳川《文藝美學方法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一版六刷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8年5月初版十二刷
韋鳳娟《中華文學通覽──空谷流韻》台北:中華書局1997年3月一版
張少康《古典文藝美學論稿》台北:淑馨出版社1989年11月
陳詠明《劉勰的審美理想》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12月初版
陳洪《詩化人生──魏晉風度的魅力》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一版
童慶炳《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8月初版
趙樹功《閑意悠長──中國文人閑情審美觀念演生史稿》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一版
葉朗《中國美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1月一版一刷
葉朗《胸中之竹──走向現代之中國美學》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一版一刷
鄭毓瑜《六朝情境美學》台北:里仁書局1997年12月初版
鄭毓瑜《六朝情境美學綜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6年3月初版
鄭文惠《文學與圖像的文學美學──想像共同體的樂園論述》台北:里仁書局,2005年9月初版
劉紀綱《中國書畫、美術與美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一版一刷
儀平策《中國審美文化史》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年1月一版三刷
蔣勲《美的沈思》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月一版二刷
錢鍾書《管錐篇》蘭馨室書齋印行
鍾仕倫《魏晉南北朝美育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11月一版一刷
豐子愷《豐子愷論藝術》台北:丹青圖書公司1988年再版

 (三)文學類(依姓名筆畫序)
丁成泉《中國山水詩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8月初版
王逢吉《文學心靈與傳統》台北:康橋出版事業公司1985年12月三十版
王國瓔《中國山水詩研究》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6年7月初版四刷
王立《中國古代文學的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7月
王力堅《六朝唯美詩學》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7月一版一刷
王力堅《南朝的唯美詩風──由山水到宮體》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12月初版一刷
王文進《仕隱與中國文學》台北:臺灣書店 1999年2月初版
王澧華《兩晉詩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7月一版一刷
朱自力《說詩晬語論歷代詩》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10月
李曰剛《中國詩歌流變史》台北:聯貫出版社1973年2月
李森南《山水詩人謝靈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7月初版
李翠瑛《六朝賦論之創作理論與審美理論》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2年1月初版
沈謙《文心雕龍與現代修辭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5月初版
吳先寧《北朝文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9月初版
林文月《山水與古典》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6月初版
林淑貞《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4月初版
郁沅、張明高《魏晉南北朝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1月一刷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3年1月一版一刷
崔富章《嵇中散集》台北:三民書局1998年5月初版
陳昌明《六朝文學之感官辯證》台北:里仁書局2005年11月
陳昌明《緣情文學觀》台北:台灣書店1999年11月初版
郭紹虞《中國文藝思潮史》台北:宏政出版社(新聞局台業字1406號)
黃維樑《中國詩學縱橫談》台北:洪範書店1978年10月
黃景進《意境的形成論──唐代意境論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4年9月初版
張少康《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台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9月
張少康《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6月初版
張晶、白振奎、劉潔《中國古典詩學新論》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12月一版一刷
褚斌傑、公木等《中國文學史百題》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4月初版
葉太平《中國文學的精神世界》台北:正中書局1994年12月初版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2年9月初版三刷
葉嘉瑩《漢魏六朝詩》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2月初版一刷
劉文中《鮑照和庾信》台北:群玉堂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12版
鄧喬彬《古代文藝的文化觀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一版一刷
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3月一版五刷
鄭在瀛《六朝文論講疏》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5年5月初版
魯金波、劉耕路《佯狂任自然──竹林七賢》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0年12月初版魯迅《魏晉風度及其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一版一刷
蔡英俊《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台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8月一版二刷
鍾優民《中國詩歌史》台北:麗文文化公司1994年5月初版
羅宗濤《山水之歌》台北:文化建設基金管理委員會1996年10月
廚川白村著,吳忠林譯《苦悶的象徵》台北:金楓出版社1990年11月

 (四)藝術類(依姓名筆畫序)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古代藝術三百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一版中刷
王振德《中國畫論通要》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5月一版
田川流、劉家亮《藝術學導論》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10月一版一刷
朱光潛譯《詩與畫的界限》台北:蒲公英出版社1986年。
朱玄《中國山水畫美學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7年8月初版
何懷碩主編《近代中國美術論集》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1年6月
邵琦《中國畫文脈》上海書畫出版社2005年1月一版一刷
易蘇民編《國畫的顏色與氣韻》台北:昌言出版社1971年8月
尚剛《林泉丘壑》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一刷
徐書城《中國繪畫藝術史》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年2月一版一刷
高準《中國畫論史導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10月二版
高木森《中國繪畫思想史》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1月二版一刷 
陳振濂《歷代書法欣賞》台北: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2001年10月一版五刷
陳傳席《六朝畫論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9月一版二刷
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7月二版一刷
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江蘇美術出版社1998年4月一版
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年1月一版
郭因《先秦至宋繪畫美學》台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7月初版
馮作民《中國美術史》台北:藝術圖書公司2002年4月再版
傅抱石《中國繪畫理論》1934年9月
傅抱石《傅抱石畫論》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1年10月
傅抱石《中國繪畫理論》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一版一刷
張光福《中國美術史》台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86年5月初版
張桐瑀《100位中國畫家及其作品》台北:高談文化事業公司2006年3月初版三刷
張俊傑《山水繪畫思想之發展》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5年9月
張建軍《中國古代繪畫的觀念視野》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9月一版一刷
莊伯和《中國繪畫史綱》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6月初版
葛路《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1987年5月初版
楊大年《中國歷代畫論采英》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一版一刷
熊碧梧《論畫》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2月
曉雲法師《中國畫話》台北:原泉出版社1988年5月
薛永年《中國美術全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繪畫藝術》台北:錦繡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11月
James Cahill原著.李渝譯《中國繪畫史》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99年7月五版七刷
Michael Sullivan原著.曾堉、王寶連譯《中國藝術史》台北:南天書局1992年3月初版二刷

 (五)工具書(依出版年代先後)
《中國畫論類編》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5月初版
《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資料彙編》柯慶明、曾永義編,台北:國立編譯館1978年9月
《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北京大學中國文學史教研室選注,台北:里仁書局1992年3月
《文淵閣四庫書指南》陳有方編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12月初版
《中國古代山水詩鑑賞辭典》
《中國古典文學辭典》廖仲安、釗國盈主編,北京出版社1989年10月一版一刷
《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6月一版12刷

三、論文
 (一)專書論文(依姓名筆畫序)
王力堅〈魏晉品鑒與文學之關係探討〉載《六朝隋唐學術研討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7月,頁109~128
王文進〈詠懷的本質與形似之言〉載《意象的流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7年4月六版三刷,頁115~154
王夢鷗〈魏晉南北朝文學之發展〉載《中國文學史論文選續編》,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5年2月初版,頁203~244
吳文祺〈論文字的繁簡〉載傅東華、鄭振鐸編《中國文學研究》台北:龍門書店1934年6月初版,1968年8月影印,頁1015~1030
李豐楙〈山水詩傳統與中國詩學〉載《中國詩歌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5年6月,頁89~130
李栖〈兩晉士人的藝術才氣〉載《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二輯》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11月,頁589~616
林文月〈謝靈運的詩〉載羅聯添編《中國文學史論文選續編》,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5年2月初版,頁269~298
陳華昌〈魏晉南北朝詩書畫之關係〉載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主編《魏晉南北朝文學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11月初版,頁239~271
黃永川〈道教與中國早期山水繪畫的創建〉載《道教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0年12月,頁221~236
莊雅州〈美學的會通──論和諧〉載《第四屆東方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2003年9月,頁11~22
楊承祖〈論謝朓的宣城情懷〉載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主編《魏晉南北朝文學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11月初版,頁211~224
錢穆〈魏晉玄學與南渡清談〉載羅聯添編《國學論文精選》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11月
費振剛〈漢賦的形成和發展〉載《中國文學史百題.上》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4年4月初版,頁119~126
羅麗容〈魏晉六朝文藝理論中之「情」「理」觀研究〉載《魏晉六朝學術研討會論文初稿》東吳大學中文系2005年4月,頁1~36

 (二)期刊論文(依姓名筆畫序)
王波〈六朝時期的旅遊文化〉載《歷史月刊》130期,1998年11月,頁22~29
朱曉海〈六朝玄學對文學影響的另類觀察〉載《六朝學刊》第一期,成大2004年12月,頁61~70
何淑貞〈嘯傲東軒.詩畫本一律──談中國山水詩與山水畫的異形同神〉載《玄奘人文學報》第一期,2003年4月,頁27~43
尚逵齋〈中國畫的特質〉載《中國文選》37期1970年5月,頁77~83
唐亦男〈魏晉思潮的特色〉載《第四屆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研討會》專題演講,頁3~12
黃聖旻〈山水畫的形神理論〉載成功大學《雲漢學刊》第七期,2000年6月,頁169~188
黃志源〈六朝時期氣韻論的美學依據〉載《中國文化月刊》306期,2006年6月,頁1~36
黃景進〈重讀《淨土宗三經》與〈畫山水序〉──試論淨土、禪觀與山水畫、山水詩〉載《中國文史哲研究通訊》十六卷.第四期,2006年12月,頁217~243
陳昌明〈「形-氣-神」中國人獨特的美學思維〉載《國文天地》九卷九期,1994年2月,頁18~22
陳志平〈時空藝術的造型化──論詩畫交融藝術〉載《詩網絡》第二十一期,頁70~74
傅抱石〈論顧愷之至荊浩之山水畫史問題〉載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月刊》二卷十期,1967年3月,頁51~57
顏崑陽〈從「言意位差」論先秦至六朝「興」義的演變〉載《清華學報》新二十八卷第二期民1998年6月,頁143~172
韓學君〈從「入內」「出外」的命題看中國古典美學的規律和特徵〉載淡大文研所主編《文學與美學第六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5月,頁405~434
Mathias Obert〈論述畫境──以現象學之觀點談中國山水畫與相關之理論〉載《中外文學》第三十二卷,第七期,2003年12月,頁101~115

 (三)學位論文(依成書時間先後)
劉漢初《六朝詩發展述論》台灣大學72年博士論文
李豐楙《魏晉南北朝文士與道教之關係》政治大學67年博士論文
鄭毓瑜《六朝藝術理論中之審美觀研究》台灣大學79年博士論文
呂昇陽《六朝美學中的形神思想之研究》中央大學80年碩士論文
沈禹英《六朝隱逸詩研究》政治大學博81年博士論文
林聖智《〈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圖〉研究》台灣大學82年碩士論文
張森富《六朝文學與思想心靈境界之研究》政治大學87年博士論文
林莉翎《六朝物色觀念研究》成功大學88年碩士論文
郭國泰《六朝美學中形神關係之研究》南華大學89年碩士論文
李幸玲《廬山慧遠研究》台灣師範大學91年博士論文
施筱雲《文心雕龍.辨騷研究》玄奘大學92年碩士論文
黃素卿《文心雕龍.物色研究》玄奘大學碩士論文93年6月
林敏勝《六朝「大地」之多元思想及其詮釋》政治大學95年博士論文
蕭淑貞《魏晉山水紀遊詩文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95年博士論文
杜方立《六朝美學與玄學的關聯》中國文化大學95年博士論文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