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中共大百科全書軍事卷編審室編(1989),《軍制分冊》。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內政部(1988),《中共兵役制度史》,台北:內政部編印。
王水華(1995),《我國兵役制度之發展》。
克勞塞維茲(Carl von Clausewitz),楊南芳譯,(2006),《戰爭論》,台北:左岸文化。
吳定(2003),《公共政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武子瑋(1987),《兵役行政法規與釋義》。台北:內政部役政司編印。
柯三吉(1998),《公共政策:理論方法與台灣經驗》。台北:時英出版社。
軍事科學軍制研究部編(1989),《國家軍制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徐瑜(1983),《不枋的戰爭藝術—孫子兵法》。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
秦修好(1983),《中外兵役制度》。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翁明賢(1998),《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台北:麥田。
______(2003),《全球化時代的國防安全》。台北:創世文化。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編,(1998),《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0),《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2),《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4),《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6),《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1969),《軍制學》。台北市:國防部。
______(2004)《國軍軍語辭典》。台北:國防部。
張金銘(1959),《中共兵制史》。台北:國防研究院印。
張慶勳(2005),《論文寫作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
莊文忠(2006),《SPSS在社會科學的應用》。台北:五南。
陳新民(2000),《社會役制度》。台北:揚智。
鈕先鍾(2000),《21世紀的戰略前瞻》。台北:麥田。
黃水華(1994),《中共古代兵制》。台北:台灣商務。
楊蔚(1957),《兵役制度之研究》。臺北:中文書局印行。
____(1976),《兵役演講論文選粹》。台北:上海。
溫源興(1987),《比較役政學》。台北:內政部役政司編印。
───(1987),《世界各國兵役制度概論(上冊)》。台北:內政部役政司編印。
劉恆垣(2004),《兵役學》。台北:宏泰出版社。
鄭興弟(2004),《政策規劃:理論與方法》。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顧傳型(1982),《兵役理論與實務》。台北:三民。
二、期刊
舟生肇(2007),<帥化民委員專訪-96年度國防預算與軍購項目之評析> ,《尖端科技》,第280期,頁66-73。
______(2007),<帥化民委員專訪-談國民黨的國防與建軍政策> ,《尖端科技》,第278期,頁100-109。
王昌杰(2006),<專業志願役士兵暨儲備士官:選擇從軍之決策行為研究-以新訓旅招募為例>,《國防雜誌》,第21卷第5期,頁102-113。
王景舜(2006),<從兵役制度探討我國募兵制之推行>,《後備半年刊》,第73期,頁73-75。
王傳照(2005),<論全民國防的兵役制度>,《國防雜誌》,第21卷第1期,頁101-104。北之上(2007),<美國不賣台灣照編-97年度國防預算初探>,《全球防衛雜誌》,第278期,頁12-13。立法院(2002a),《立法院公報》,第91卷,第19期,頁288-290。
______(2002b),《立法院公報》,第91卷,第19期,頁314-315。
______(2002c),《立法院公報》,第91卷,第19期,頁335。
______(2002d),《立法院公報》,第91卷,第20期,頁166-167。
______(2002e),《立法院公報》,第91卷,第20期,頁58-60。
______(2002f),《立法院公報》,第91卷,第26期,頁72。
______(2002g),《立法院公報》,第91卷,第26期,頁87-88。
______(2003a),《立法院公報》,第92卷,第15期,頁63-64。
______(2003b),《立法院公報》,第92卷,第43期,頁54。
______(2004a),《立法院公報》,第93卷,第11期,頁116-118。
______(2004b),《立法院公報》,第93卷,第12期,頁116-117。
______(2004c),《立法院公報》,第93卷,第12期,頁179-180。
______(2004d),《立法院公報》,第93卷,第12期,頁71-73。
______(2004e),《立法院公報》,第93卷,第39期,頁418。
______(2004f),《立法院公報》,第93卷,第8期,頁153。
______(2004g),<兵役制度相關問題公聽會報告>,台北:立法院國防委員會。
______(2005a),國防部提報<募兵制規劃與財務需求>專案報告,第6屆第1會期,頁9-10。
______(2005b),《立法院公報》,第93卷,第44期,頁114-116。
______(2006a),《立法院公報》,第94卷,第9期,頁287-288。
______(2006b),《立法院公報》,第95卷,第48期,頁56-57。
______(2007),《立法院第6屆第6會期-國防部業務報告》,頁22-25。
全球防衛雜誌編輯部(2005),<他山之石一由美國成功的募兵制看起>,《全球防衛雜誌一軍事家》,第247期,頁20-23。
尖端科技(2000),<決戰境外政策的爭議與軍事決策制度化>,《尖端科技》,2000年8月號,頁52。
吳健民(2006),<影響台海安全之環境因素>,《空軍學術雙月刊》,580期,頁74-78。
吳晨輝譯(2002),<論全球兵役制度>,《國防雜誌》,第29卷第5期,頁76-84。
李昊陞(1995),<世界各主要國家兵役制度之比較>,《役政特刊》,第5期,頁91-112。李銘義(2005),<中共崛起與兩岸關係發展>,第二屆中山學術與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
沈有忠(2004),<兵役制度中徵兵制與募兵制的比較研究>,《國防雜誌》,第19卷第2期,頁69-70。沈明室、蔡政廷(2003),<影響我國軍事組織與兵力結搆規劃因素分折>,《國防政策評論》,第4卷,第2期,頁136。沈發惠(2007a),<2007年台灣國防預算評析>,《全球防衛雜誌》,第266期,頁8-9。______(2007b),<國防考察團記實—美台軍售站在十字路口>,《全球防衛雜誌》,第278期,頁14-15。
汪增智(1994),<我國未來仍須繼續實施徵兵與志願兵並行制度>,《役政特刊》,第4期,37-47。
岳強(2007),<敵情不明與誤判-95年國防報告書>,《全球防衛雜誌》,第266期,頁16-19。
東駿銘(1997),<以色列兵役制度之研究>,《役政特刊》,第7期,頁103-112。
林吉郎(2002),<我國軍事改革與兵役制度發展的戰略思考>,《國防雜誌》,第18卷,第3期,頁3-20。南方朔(2005),<立刻停止徵兵制全民皆兵是一種危險制度>,《新新聞》,第937期,頁44-45。帥化民(2004),<對實施「募兵制」之研究>,《尖端雜誌》,第236期,頁6-7。
孫克難(1992),<徵兵制與募兵制之經濟分析>,《經濟前瞻》,第27期,頁13-126。
馬振坤(2006),<中共軍力擴張與限制>,《國防雜誌》,第21卷第6期,頁157-168。國防部(2007)《國軍「精進案第一階段檢討、績效說明與未來規劃」專案報告》,立法院第6 屆第6 會期第13 次全體國防委員會聯席會議。
張如倫(2005),<美國、日本和我國合作關係之研析>,《陸軍學術月刊》,第41卷第483期,頁106-118。
張恕仁(1996),<國軍兵役制度之研究>,《國防雜誌》,第12卷第2期,頁46-55。張馬可(2004),<徵兵制與募兵制比較研究>,《國防雜誌》,第19卷第6期,頁23-36。______(2006),<論徵兵制與募兵制對國家安全之影響>,《空軍學術雙月刊》,第591期,頁96-110。
張傑(2005),<實施全面募兵之可行性一論兵役制度趨勢>,《後備半年刊》,第71,頁25-32。
陳定中(1995),<考察歐洲兵役制度紀要>,《役政特刊》,第5期,頁3-39。陳勁甫、陳國棟(1999),<美國國家安全策略之發展研究>,《國防雜誌》,第21卷第3期,頁58-65。
陳鍾秀(1997),<對我國現行兵役制度之探討>,《役政特刊》,第7期,頁75-84。彭正中(2006),<我國「兵役政策」發展之研究-以決策理論觀點檢視>,《國防雜誌》,第21卷第6期,頁96-113。維折(1975),<對當前兵役制度改進之研究>,《陸軍學術月刊》,第11卷,第112期,70-79。
趙忠傑(2002),<我國兵役政策之分析-募兵制度之可行性(上)>,《空大學訊》,第300期,頁37-47。______(2003) ,<我國兵役政策之分析-募兵制度之可行性(下)>,《空大學訊》,第301期,頁90-100。
鄭大誠(2007),<美國與中共軍事交流展望-既友善又敵對>,《全球防衛雜誌》,第278期,頁90-97。賴岳謙(2004), <徵兵制或募兵制>,《軍事家》,第236期,頁10-13。
賴義雄(2004),<談徵兵與募兵>,《Taiwan News 財經文化周刊》, 8月號,頁71。
謝台喜(2003),<陸軍兵力結構發展之研究>,《陸軍學術月刊》,第39卷第449期。羅金棟(2006),<我國募兵政策之論證分析>,《空軍學術雙月刊》,第591期,頁116-119。譚傳毅(1997),<探討縮短我國兵役役期的可行性>,《尖端科技》,第150期,頁102-105。_____(1998),<我國現行兵役制度對國防思想之影響>,《軍事社會科學半年刊》,第2期,頁109-139。
顧崇廉(2004),<對實施「募兵制」之研究>,《Taiwan News 財經文化周刊》,93年3月號,頁65。
三、論文
李志堯(2003),《中華民國軍事戰略與兵役制度-募兵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岳瑞鳴(2004),《我國現行兵役制度之研究》,佛光社會人文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冠琦(2005),《我國兵役制度興革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高階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林黎珠(2004),《我國施行募兵制可行性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施瓊華(1986),《政策參與者對政策制定過程之影響-紡織品出口配額重分配政策之個案分析》,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秦振國(2006),《我國兵役制度發展與募兵制之研究》,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張立良(2004),《國軍實施募兵制成本效益評估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執中、吳奎光(2008),<對我國推動募兵制的可行性評估>,《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第三屆『全球化與行政治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陳金悌(2003),《從人力資源管理之觀點探討國軍募兵制》,中華大學科技管哩研究所碩士論文。黃仁廣(2006),《我國擴大實施募兵制之研究—以國防人力資源管理觀點評析》,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黃胤筌(2005),《中華民國推行募兵制對國防安全影響之探討》,國防管理學院國防 決策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黃進福(2004),《募兵政策行銷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黍士華(2005),《審慎思辯式民意調查在政策規劃之應用—政大學生對募兵制態度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慶永(2000),《從財務資源觀點探討國軍擴大募兵可行性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蔡鴻池(2004),《我國實施募兵制度可行性研究—從經濟面向分析探討》,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譚傳毅、王肇隆(2003),<我國最佳之兵役制度與兵力結構>,《第三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
四、報紙
青年日報,<97-101年度國防財力配置表>,《青年日報》,96年9月5日,第3版。
帥化民(2001),<檢視國家兵役制度發展方向>,《中央日報》,90年7月8曰,第 11 版。
黃進福(2006),<我國將朝全募兵制邁進>,《青年日報》,95年3月2日,第2版。
______(2008),<建立相關配套,全面推動募兵制>,《青年日報》,97年5月23日,第3版。
黃敬平、晏明強(2008),<國軍六年內落實募兵>,《蘋果日報》,97年5月30日,第A2版。
黃耀源(2005),<中共勾聯中亞的外交戰略>,《青年日報》,94年2月20日,第3版。
態念慈(2008),<循序推動全募兵制 力求4-6年內達成>,《青年日報》,97年5月30日,第1版。
鄭惠鴻(2007),<國軍志願役預官錄取通知昨寄發>,《青年日報》,96年11月15日,第2版。
五、網站
內政部(2008),《內政統計通報》,97年第5週,http://www.moi.gov.tw/stat/。2008/5.10。
內政部役政署網頁資料(2008),《我國96年常備役男妨害徵集人數統計表》,<http://www.nca.gov.tw/c-8.asp>。
王崑義(2007),<謝長廷的國防政策>,王崑義部落格http://blog.sina.com.tw/wang8889999/trackback.php?pbgid=22448&entryid=574339。
林中斌(2007),<林中斌談中國崛起東亞戰略>,大公網,http://www.takungpao.com/news (2007-1-29)。
施正峰(2002),<徵兵制與募兵制的比較>,<http://www.geocities.com/tranps2000/book007/shy.doc>,2006/12/10。
馬英九(2008),<打造精銳新國軍,全力推動募兵制>http://www.ma19.net/trackback/119。
張世欣(2002),<布希亞洲行‧台美中關係回顧與展望系列一-美在兩岸間擺盪卅年>,自由新聞網,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feb/17/today-p2.htm。
陳水扁(2000),<國防政策白皮書>, http://forums.chinatimes.com.tw/report/newgov/。2000/3/3。
_____(2007),<台灣新中間路線:一個全新的政治視野>, http://www.president.gov.tw/。2007/12/10。
溫興源(1996),<革新兵役制度的考量因素>,《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33期網路摘要,網址:www.inpr,org.tw/inprc/pub/jounals/130-9/no133.htm。
盧德允(2008),<陳肇敏4~6年內國軍全改募兵>, http://news.pchome.com.tw/。2008/05/22。
駱明慶(2005),<兵役是一種時間稅>,http://capricom.cm.nctu.edu.tw/。2005/11/7。
謝長廷(2008),世界挺長後援會網站,http://www.2008hsieh.com/。2008/03/10。
貳、西文部份
Bandow, D., 1999. “Fixing What Ain’t Broke: The Renewed Call for Conscription.” Policy Analysis, No. 351.
Bjom, M., 2000. The Military Balance 2000-2001, London: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for Strategic Studies. pp. 53-108.
Bjorn, M., 2002. “Conscription and Its Alternatives,”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onscription in the Armed Forces, Vol. 20, p. 228.
Christensen, T. J., 2002. “ Detening a Taiwan ConQict, Washington Quarterly,” The Contemporary Security Diemma VoI. 25, No. 4, pp. 7-12.
Emma, R., 1995.“ What is Security?”Daedalus, Vo1. 124, No.3, p. 55.
Grier, P., 2004. “The New Drawdown.” Air Force Magazine online, March 2004, Vol. 87, No. 3 .
Hanekom, S. X., 1987. Public Policy. Johannesburg, South Africa: Macmillan South Africa. pp89. http:// www.johngaltpress.org/2001-10/conscription.html ( 2005. 10.21 ).
Lasswell, H., 1958. Politics: Who Gets What, When, and How. Cleveland, Ohio: Meridian Books, pp.13-15.
Nachmias, D. and Chava, N., 1979 . Public policy Evaluation: “Approaches and Methods”. New York : St. Martin’s Press.
Perkin, H., 1997. ” The Third Revolution, ” in G. K. Elley, D. Kelley and A Gamble, eds. Stakeholder Capitalism. New York: S. Martin’s Press, pp. 35-48.
Sullivan, G. R. & Michael V. H., 1996.“Hope is not a Methad: What Business Leaders Can Learn From America Army”, New York. : Broadway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