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土保持局(2006),建立農村永續生態社區之規劃設計原則及實證研究。
2.水土保持局(2007),永續生態村規劃設計與效益評估服務建議書。
3.吳孟勳(2001),〈生態街道與程式永續發展之探討〉,台南:成功大學都計所碩士論文。4.吳珮雯(2003),〈高雄市居民社區意識、社區參與及對社區發展協會滿意度之關係研究〉,高雄: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5.李永展(1995),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台北:胡氏書局。
6.李永展(1995),〈社區環境學與社區發展〉,社區發展季刊,69,53-59。7.李永展(2006),永續城鄉及生態社區理論與實務,台北:文笙書局。
8.何真青等(2005),台灣生態社區的故事,南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9.邱奕儒(1999),〈玉井生態村之土地利用最佳化分析與生態建築規劃〉,花蓮: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0.周貞貝(2006),〈永續社區環境績效評估指標建立之研究〉,花蓮: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11.林明瑞、謝有誌(2005),〈中部地區環保模範社區發展因素之研究〉,台中師院學報,19,89-112。
12.林清河、吳萬益(2002),企業研究方法,台北:華泰書局。
13.林敏哲、譚以德(2000),以永續發展理念營造生態農村環境,關懷九二一震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建築技術學會,128。
14.林朝欽、周新基、李桃生(2004),〈營造e化生態社區:六龜鄉新林業夥伴的故事〉,台灣林業,30(1),46-54。
15.林憲德(1997),綠建築社區的評估體系與指標之研究-生態社區的評估指標系統,台南: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16.洪于婷(1999),〈都市發展永續性結構研究〉,台南,成功大學都市與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17.孫宛琳,(2005),〈生態社區永續生活品質指標建構之研究〉,台中:逢甲大學景觀與遊憩學系碩士論文。18.倪進誠、林冠慧、張長義(2004),〈生態社區之理念探究與城鄉風貌的架構初擬〉,環境與世界,10,1-22。19.張衍、邢志航(2004),〈生態理念於社區環境落實之研究-以台南縣生態社區之發展為例〉,建築與規劃學報5(1),29-47。
20.郭怡秀、歐陽奇(2002),〈台灣與歐美澳三周生態村生態規劃手法之研究〉,聯合學報,19,105-119。
21.彭國棟(2006),〈永續發展與生態社區營造〉,自然保育季刊,53,5-19。22.游以德、呂適仲、王凱民(2003),〈鄉村地區發展生態社區選址評估模式之研究-以苗栗縣獅潭鄉為例〉,農業經營管理,9,132-148。23.陳冠位(2002),〈城市競爭優勢評量系統之研究〉,台南:成功大學都市與計畫研究所博士論文。24.陳柏言(2006),〈南投縣桃米生態社區發展歷程及其居民對自然環境態度之研究〉,台中: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5.黃基森(1995),〈談社區與環境保護〉,社區發展季刊,69,62-66。26.詹世州(2002),〈探討二十一世紀議程生態理念於社區環境落實之研究-以台南縣生態社區之發展為例〉,台南: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7.楊侑靜(2005),〈生態城市發展之策略研究-以策略規劃方式之情境分析應用為例〉,台南:立德管理學院地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8.廖夢儀(1999),〈建立生態社區準則之研究-以苗栗縣獅潭鄉大東勢聚落為例〉,台北:台灣大學環公所碩士論文。
29.蔡美戀(2003),〈鄉鎮層級都市永續發展指標系統架構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0.鍾俊宏(2006),〈社會網路與社會資本形成之探討-以桃米生態村為例〉,台北: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31.賴柏霖(2003),〈商圈更新再造計畫執行成效評估體系之建構研究〉,台中: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論文。32.賴啟銘(2000),〈建築物理環境DSR指標之研究〉,台南: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33.關華山(2001),〈地球環境危機時代國家永續居住環境之設計基準與策略研究-子計畫二:原住民永續部落之設計基準與策略研究〉,東海大學。
34.Bang,J.M.(2005)Ecovillage:A Practical Guide to Sustainable Communities.Gabriola Island:New Society.
35.Gilman,R.,1991,The Eco-Village Challenge,IN CONTEXT:Living Together,29:10-15
36.Hoff,M.D.(1998)Sustainable community development-Studies in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New York:Lewis Publishers.
37.Roseland,M.(2005)Toward sustainable Communities:Resource for Citizens and Their Governments.Gabriola Island:New Society.
38.Satty,T.L.(1980),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cGraw-Hill,New York.
39.Satty,T.L.and L.G.Vregas.(1982),the logic of priorities. Boston,U.S.:Kluwer-Ni jhoff Publishing.pp.16.
40.Takauchi T.,Namiki,Y.,and Tanaka,H(1998)Designing eco-village for revitalizing Japanese rural areas.Ecological Engineering11(1-4):117-179
41.全球生態網 http://gen.ecovillage.org
42.無尾港生態社區 http://www.fa.gov.tw/recfsh/hua/2/wu2.htm
43.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http://www.homeland.org.tw
44.文建會台灣社區通 http://sixstar.cca.gov.tw/
45.龍崎鄉懷 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yunghs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