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82.133)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07 20:4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公權
研究生(外文):kung-Chuan Lee
論文名稱:《孽子》與改編影劇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novel "Crystal Boys" and Its Television Adaptation.
指導教授:游秀雲游秀雲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作者未提供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31
中文關鍵詞:孽子文學改編改編影劇白先勇曹瑞原陳世杰王詞仰
外文關鍵詞:Television AdaptationCrystal BoysPai Hsien-yungTsao Jui-YuanChen Shih-chiehWang Tzu-ya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6
  • 點閱點閱:212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9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摘 要

白先勇是當代華文小說大師,其作品經常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影劇,廣受大眾喜愛。其小說特點;從人物形象塑造、敘事觀點選擇、故事結構層次分明、象徵意象使用、語言文字豐富洗鍊等,十分適合改編為影劇作品,由不同媒體來詮釋呈現。而長篇小說《孽子》近年也受到歡迎和重視,二00三年公共電視製作,曹瑞原導演改編二十集連續劇《孽子》,更引起觀眾熱烈反應。

本論文研究對象,乃以《孽子》小說原著、影劇劇本與影劇成品為主。第一章緒論介紹研究動機、研究方法及前人研究成果。第二章介紹白先勇與改編者;透過家庭背景、幼年經驗、創辦《現代文學》雜誌等,藉以瞭解白先勇個人生命歷程對創作之影響。並探究導演曹瑞原、編劇陳世杰、王詞仰等人生平背景、創作歷程,及改編動機、觀念、過程遭遇之困難,作為論文研究基礎。並介紹《孽子》創作歷程與主題思想,探究作者創作緣由,分析故事情節與主題思想,論述小說之重要性。《孽子》曾改編電影、舞台劇之歷程,論述曹瑞原改編《孽子》之時代意義。

第三章討論小說與劇本之異同優劣,擬以故事情節、角色人物、場景安排、人物對話等面向,分析比較原著與劇本之差異,凸顯原著優缺點;劇本成功延伸與忠實原著之處,以論《孽子》改編實符「忠實改編」之典範。第四章比較小說與影劇成品之異同優劣,著重分析兩者特色,分就主題精神、情感關係、表現技巧、等面向,強調兩者各具優點,並指出略嫌不足之處。第五章提出小說與影劇成就,小說具時代滄桑感,影劇具歷史滄桑感,兩者以文字與影像來寫歷史。並歸結影劇之成功,實為台灣影劇發展提供省思與方向;並可作為華人精緻文化輸出、振興台灣影劇的示範。第六章結論綜合歸結上述論述。

關鍵詞:孽子、文學改編、改編影劇、白先勇、曹瑞原
Abstract

Pai Hsien-yung is a great master novelist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His works are often adapted for movies and television, and very popular with the audience. His novels feature vivid characters, flexible narratives, clearly-constructed plots, imaginary symbols, skillful usage of colorful language, etc., which are very suitable for television and film adaptations of different media. Recently, the novel “Crystal Boys” has drawn much attention. Its 2003 adaptation for a television series of twenty episodes, produced by Public Television Channel and directed by Tsao Jui-Yuan, was very popular and has roused many responses.

This theme mainly inquires the original novel “Crystal Boys”, its adaptation script, and the film itself. The first chapter, the introduction, will introduce the motive, the analysis approach and previous study results. The second chapter will introduce the author, Pai Hsien-yung, and the adapters. Through the author’s family background, childhood experiences, and the experience of founding the magazin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this chapter will look into the influences which Pai’s life has given to his literary creation. The second chapter will also inquire the director, Tsao Jui-Yuan, the scriptwriters, Chen Shih-chieh and Wang Tz’u-yang, their lives and background, creation processes, and their motives, concepts, and hardships of the adaptation. These will form the research basis of this theme. This chapter will also introduce the creation process and main ideas of the novel “Crystal Boys”, inquiring the author’s motive, analyzing the story plots and its theme, and discuss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novel. The process of adapting thThe third chapter will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the novel and the script of its adaptation. In aspects of plots, characters, scene arrangements, and dialogues, a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will be made to reveal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the novel and the script and thus to discus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original novel. The successful extension and the true-to-the-origin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adaptation will be discoursed to make this adaptation of “Crystal Boys” an example of true-to-the-original adaptation. The fourth chapter will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the novel and the finished film adaptation in aspects of their thematic spirits, affection relationships, skills, etc. Both the novel and the adaptation have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their inadequacies will also be pointed out. The fifth chapter will address their achievements. The novel has a sense of times, and the adaptation has a sense of history. They both write the history with language and image. The success of the adaptation provides a direction and introsp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film industry. It makes a good example of an export of Chinese fine art as well as an example to promote Taiwan’s film industry. The sixth chapter will be a synthetic conclusion of all above.

Key words: Crystal Boys, adaptation, Pai Hsien-yung, Tsao Jui-Yuan
e novel for films and theatrical pieces and the contemporary meaning of Tsao’s adaptation will also be included.
章 節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 一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一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向………………………………………………… 八
第三節 前人之研究成果…………………………………………………… 一
第二章 白先勇與曹瑞原…………………………………………………… 一五
第一節 白先勇生平與創作………………………………………………… 一五
一、白先勇生平…………………………………………………………… 一五
二、創作淵源…………………………………………………………… 一六
三、創作歷程………………………………………………………………… 二三
四、小說、劇作與散文……………………………………………………… 二九
第二節 長篇小說《孽子》………………………………………………… 三七
一、創作歷程………………………………………………………………… 三七
二、故事內容………………………………………………………………… 三九
三、主題思想………………………………………………………………… 四五
第三節 曹瑞原導演………………………………………………………… 五三
一、曹瑞原生平……………………………………………………………… 五三
二、《孽子》改編歷程……………………………………………………… 五四
三、改編《孽子劇》……………………………………………………………五六
第四節 《孽子》編劇群與劇本改編………………………………………… 六二
一、編劇陳世杰……………………………………………………………… 六二
二、編劇王詞仰……………………………………………………………… 六三
三、改編原則………………………………………………………………… 六三
四、改編歷程……………………………………………………………… 六七
五、結論……………………………………………………………………… 七三
第三章 《孽子》與改編劇本之比較…………………………………… 七五
第一節 故事情節…………………………………………………………… 八
一、《孽子》………………………………………………………………… 八
二、《孽子劇本》…………………………………………………………… 八三
第二節 角色人物…………………………………………………………… 八七
一、活化角色………………………………………………………………… 八八
二、改造角色………………………………………………………………… 九三
三、創新角色……………………………………………………………… 一二
四、刪除角色…………………………………………………………………一一三
第三節 場景安排…………………………………………………………… 一一五
一、呈現原場景…………………………………………………………… 一一五
二、創造新場景…………………………………………………………… 一一八
三、刪減場景…………………………………………………………………一二二
第四節 人物對話…………………………………………………………… 一二三
一、忠實呈現對白………………………………………………………… 一二五
二、改編人物對白………………………………………………………… 一二九
第五節 劇本改編成…………………………………………………… 一三八
第四章 《孽子》與改編影劇之比……………………………………… 一四三
第一節 主題精神……………………………………………………………一四三
一、父子關係刻劃………………………………………………………… 一四四
二、寓含悲憫同情………………………………………………………… 一六
第二節 情感關係…………………………………………………………… 一七六
一、母子關係………………………………………………………………… 一七六
二、同志友誼………………………………………………………………… 一八四
三、同性戀情………………………………………………………………… 一九二
四、已婚同志………………………………………………………………… 二四
五、情感刻劃………………………………………………………………… 二一
第三節 表現方式…………………………………………………………… 二一九
一、敘事觀點………………………………………………………………… 二一九
二、意識流技巧……………………………………………………………… 二二六
三、象徵運用………………………………………………………………… 二三一
四、對比運用………………………………………………………………… 二四二
五、詞曲配樂運用…………………………………………………………… 二四九
第四節 優缺特色…………………………………………………………… 二五四
一、小說優點特色…………………………………………………………… 二五五
二、影劇優點特色…………………………………………………………… 二七
三、未盡之處………………………………………………………………… 二九三
第五章 《孽子》與改編影劇之成就……………………………………… 三七
第一節 小說與影劇影響…………………………………………………… 三七
一、小說之影響……………………………………………………………… 三七
二、影劇之影響……………………………………………………………… 三一二
第二節 用文字……………………………………………………………… 三二一
一、白先勇的歷史滄桑感…………………………………………………… 三二一
二、曹瑞原的歷史滄桑感………………………………………………… 三二八
第三節 文學改編的新典範……………………………………………… 三三二
一、文學經典再詮釋……………………………………………………… 三三三
二、對台灣影劇的省思…………………………………………………… 三三五
三、華人精緻文化的輸出…………………………………………………… 三三九
第六章 結論………………………………………………………………… 三四三
第一節 研究心得………………………………………………………… 三四三
一、由白先勇生命歷程瞭解其創作淵源…………………………………… 三四三
二、由訪談瞭解「忠實改編」之鐵三角關係……………………………  三四三
三、由分析小說與劇本明瞭改編特色……………………………………… 三四四
第二節 《孽子》與影劇之價值…………………………………………… 三四五
一、樹立「文學改編」之成功範例………………………………………… 三四五
二、提供台灣影劇發展方向………………………………………………… 三四七
三、成為台灣七0年代歷史記憶…………………………………………… 三四八
第三節 未來研究展望……………………………………………………  三四八
參考書目……………………………………………………………………  三五一
主要參考書目………………………………………………………………… 三五一
次要參考書目………………………………………………………………… 三五五
附表附錄……………………………………………………………………… 三六一
附表一:《孽子》情節一覽表……………………………………………… 三六一
附表二:《孽子》劇本情節一覽表………………………………………… 三六六
附表三:《孽子》改編作品紀年表…………………………………………  三七七
附表四:白先勇小說一覽表…………………………………………………… 三七九
附表五:白先勇短篇小說集一覽表…………………………………………….三八三
附表六:白先勇改編劇本一覽表…………………………………………………三八六
附表七:白先勇散文集一覽表……………………………………………………三八七
附表八:曹瑞原作品表………………………………………………………… 三八八
附錄一:訪白先勇教授紀實…………………………………………………… 三九一
附錄二:訪曹瑞原導演紀實…………………………………………………… 四0三
附錄三:訪編劇陳世杰紀實…………………………………………………… 四0八
附錄四:《孽子幕後花絮》影像訪問紀實………………………………………四一五
附錄五:訪談者與筆者留影紀實……………………………………………四二五
參考書目
主要參考書目
一、白先勇著作:
《明星咖啡館》,台北,皇冠,一九八四年。
〈我的國文老師〉,《國文天地》第六期,一九八五年十一月。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電影劇本)台北,遠景,一九八五年五月。
《玉卿嫂》,(電影劇本)台北,遠景,一九八五年五月。
《遊園驚夢》,(舞台劇劇本)台北,遠景,一九八五年五月再版。
《第六隻手指》,台北,爾雅,一九九六年三月二印。
《孽子》,台北,允晨,二00一年十月初版六刷。
《臺北人》,台北,爾雅,二00二年二月典藏版初版。
《樹猶如此》,台北,聯合文學,二00二年二月初版三刷。
《驀然回首》,台北,爾雅,二00二年三月,十三印。
《寂寞的十七歲》,台北,允晨,二00三年二月一版十二刷。
《白先勇說崑曲》,白先勇著,台北,聯經,二00四年四月。
《牡丹還魂》,白先勇編著,台北,時報出版,二00四年九月。
《驚夢尋夢圓夢:圖說青春版牡丹亭》,白先勇總策劃,許培鴻攝影,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二00五年十一月。
《奼紫嫣紅開遍:青春版牡丹亭巡迴記實》,白先勇總策劃,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二00五年十一月。
《曲高和眾: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化現象》,白先勇總策劃,盧煒等著,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二00五年十一月。
《紐約客》,台北,爾雅,二00七年七月,初版。

二、學者著作:
龍應台著《龍應台評小說》,台北,爾雅,一九八五年十月六版。
程思遠著《白崇禧傳》,台北,曉原,一九八九年初版。
袁良駿著《白先勇論》,台北,爾雅,一九九一年六月初版。
侯吉諒編《白先勇》,台北,海風,一九九二年初版。
古繼堂編《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王晉民著《白先勇傳》,台北,幼獅,一九九四年三月初版。
林幸謙著《生命情節的反思》,台北,麥田,一九九四年初版。
劉 俊著《悲憫情懷》,台北,爾雅,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初版。
歐陽子著《王謝堂前的燕子》,台北,爾雅,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初版。
謝衍、楊心愉等著,《花橋榮記:電影劇本與拍攝記事》,台北,遠流,一九九九年。
梅家玲編《永遠的白先勇》,台北,《中外文學》第三五0期,二00一年七月。
曾秀萍著《孤臣孽子台北人》,台北,爾雅,二00三年四月初版。
王玲玲、徐浮明著《最後的貴族:白先勇傳》團結出版社。
陳世杰、王詞仰編劇《孽子劇本書》上下集,台北,公共電視文化基金會。二00四年一月初版。
江寶釵著《白先勇與當代文學史的構成》,高雄,駱駝出版社,二00四年三月初版。
林積萍著《現代文學新視界—文學雜誌的向量探索》,台北縣,讀冊文化公司,二00五年五月初版。

三、學位論文:
博士論文:
董淑玲《白先勇、歐陽子、王文興小說觀念之形成與實踐》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二00二年。
碩士論文:
林幸謙《生命情節的反思—白先勇小說主題之研究》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一九九一年。
陳碧月《白先勇小說的人物及其刻劃》文化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一九九四年。
吳瑞元《孽子的印記—台灣近代男性同性戀的浮現(1970~1990)》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一 九九八年。
葉德宣《流亡的性魍魉:孽子中性管制與規訓的多重技術》,中央大學英美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二00一年。
曾秀萍《孤臣•孽子•台北人—白先勇小說中的同志書寫研究》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二00一年。
林宜正《白先勇孽子中人物的倫理之愛》,南華大學文學所碩士論文,二00三年七月。
李佳軒《從白先勇孽子到公視孽子》,中央大學英美語文研究所,二00三年。
彭待傳《時間.空間.台北城—從臺北人與孽子看白先勇小說裡身分認同與時空的關性》,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二00四年。
黃詩倩《白先勇小說的女性人物研究》,台北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碩士論文,二00六年。
李琇瑜《白先勇小說中的女性人物研究》,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00六年。
四、期刊論文:
顏元叔〈白先勇的語言〉,《現代文學》,第三七期,一九六九年三月。
何田田〈論台北人的人物和主題〉,《文藝月刊》第七六期,一九七五年十月。
歐陽子〈孤戀花的幽深曖昧含意與作者的表現技巧〉,《書評目錄》第三0期,一九七五年十月。
花 村〈白先勇台北人書命名的質疑〉,《中華文藝》第十二卷第三期,一九七六年十一月。
文 萍〈試論白先勇小說的結構藝術〉,《廣西民族學院學報》,第一期,一九八二年。
夏志清〈白先勇早期的短篇小說—《寂寞的十七歲》代序〉,收於白先勇《寂寞的十七歲》台北,遠景,一九八四年,十一版。
龍應台〈淘這盤金沙—細評孽子〉,台北,《新書月刊》第六期,一九八四年三月。
王晉民〈一部多層面的小說〉,《華人世界》,第三期,一九八七年。
陸士清〈白先勇的小說技巧〉,《台灣文學新論》,上海,復旦大學,一九九三年。
周麗瑛〈孽海浮沈,企望歸岸—淺談白先勇長篇小說孽子〉,《評論和研究》,一九九六年二月。
江寶釵〈論白先勇小說中的人物性格、社會關係與內在心理〉,《中國現術年刊》第十八期,一九九七年三月。
柯鳳凰〈台北人,一闕沒落的輓歌—白先勇台北人初探〉,《甲工學報》,第十四期一九九七年六月。
張小虹〈不肖文學妖孽史—以孽子為例〉,收於《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台北,聯經,一九九八年。
朱嘉雯〈將傳統融入現代—論白先勇與紅樓夢的關係〉,《國文天地》十五卷七期,頁廿四至卅一,台北,一九九九年十二月。
宋邦珍〈試論永遠的尹雪艷人物形象塑造〉,《中國語文》第五一三期,二000年三月。
梅家玲《性別論述與臺灣小說》,台北,麥田,二000年十月初版。
劉森堯《天光雲影共徘徊》,台北,爾雅,二00一年五月初版。
張誦聖〈論白先勇孽子的主題結構〉,收於《文學場域的變遷》,台北,聯合文學,二00一年。
應鳳凰〈白先勇長篇小說孽子〉,《明道文藝》第三00卷,頁六一,二00一年三月。
梅家玲〈白先勇小說的少年論述與台北想像〉,《中外文學》第卅卷第二期,二00一年七月。
江寶釵〈時間、空間與主體性建構:閱讀孽子的一個向度〉,《中外文學》第三五0期,二00一年七月。
蔣宜芳〈聽永遠的台北人說台北人、孽子的故事〉,《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十三卷第二期,二00三年六月。

次要參考書目
一、學者專書:
康洛甫著,陳森譯《長篇小說作法研究》,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一九七五年。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台北,木鐸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九月。
詹姆士.E.米爾勒所編(J.E.Miller),《小說理論》一九八九年。
E.M.Forster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一九九0年五月再版。
莊慧秋《中國人的同性戀》,張老師月刊,一九九一年二月初版。
舒 坦《電影與文學》,台揚出版社,台北縣,一九九二年二月初版。
黃重添《台灣新文學概觀》,台北縣,稻禾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三月初版。
李安孔《中國近代史》,台北,三民,一九九二年八月十二版。
周華山《同志論》,香港同志研究社,一九九五年。
劉登翰《台灣文學隔海觀----文學香火的傳承與變異》,台北,風雲時代,一九九五年三月初版。
矛 鋒《同性戀美學》,台北,揚智,一九九六年七月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九月再版。
張小虹《慾望新地圖—性別.同志學》,聯合文學,一九九六年十月初版。
米歇爾•傅柯著,尚衡譯《性意識史:第一卷導論》,台北,桂冠,一九九六年七月初版。
鄭美里《女兒圈∣台灣女同志的性別、家庭與圈內文化》,台北,女書文化,一九九七年三月初版。
張小虹《性╱別研究讀本》,台北,麥田,一九九八年八月初版。
張國慶《邊緣辯證:電影、文學與文化評論》,台北,書林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吳達芸《台灣當代小說論評》,一九九九年一月初版。
張誦聖《文學場域的變遷》,台北,聯合文學,二00一年六月初版。
王安憶《小說家的十三堂課》,台北,印刻,二00二年十月初版。
古繼堂《簡明台灣文學史》,台北,人間出版社,二00三年七月初版。

二、期刊論文:
顏元叔〈白先勇的語言〉,《現代文學》第三十七期,一九六九年三月。
於黎華〈白先勇筆下的女人〉,《現代文學》第三十七期,一九六九年三月。
俞忠良〈柔腸寸斷的孽子〉,《書評書目》第六十六期,一九七八年十月。
袁則難〈城春草木生—論孽子的政治意識〉,《新書月刊》第五期,一九八三年二
      月。
高天生〈可憐身是眼中人:討論白先勇的小說〉,《中國論壇》第十二卷第九期,一      九八三年四月。
蔡源煌〈孽子二重奏〉,《文訊》第一期,一九八三年七月。
袁則難〈兩訪白先勇〉,《新書月刊》第五期,一九八四年二月。
林柏燕〈孽子、夜遊〉,《文訊》第十六期,一九八五年二月。
詹益宏〈白先勇小說中的同性戀世界〉,《文訊》第十八期,一九八五年六月。
張火慶〈白先勇短篇小說的同性戀世界〉,《鵝湖》第一三二期,一九八六年六月。
樂 牧〈敏感的電影、不敏感的電檢:評《孽子》〉,《當代》第七期,一九八六年      十一月。
吳璧雍〈樂園的追尋:試論孽子〉,《文星》第一0四期,一九八七年二月。
何 華〈天堂之門—評孽子的救贖主題〉,《聯合報》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五日,第      二十九版。
  陸士清〈驚世駭俗的挑戰—論白先勇的孽子〉,復旦大學,《臺港文譚》第四期,一      九八九年二月。
 舒 坦〈都是他加他惹的禍〉、〈舞台劇遊園驚夢〉,《電影與文學》台北縣•中和,      台揚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二月初版。
陸士清〈悲憫的追尋—評白先勇的孽子,《台灣文學新論》,上海,復旦大學,一九九     三年六月
 林幸謙〈流亡的悲愴—白先勇小說中的放逐主題〉,《國文天地》第九卷第五期,一九      九三年十月。
 葉德宣〈陰魂不散的家庭主義魑魅—對詮釋孽子諸文的論述分析〉,《中外文學》第二     八三期,一九九五年十二月。
李歐梵〈現代中國電影傳統初探〉收錄於《現代性的追求:李歐梵文化論精選集》,台      北,麥田出版社。
張小虹〈不肖文學妖孽史—以孽子為例〉,收錄於梅家玲編《性別論述與臺灣小說》,    台北,麥田,二000年十月初版。
ERICMARCUS著,林賢修譯《當代同性戀歷史〈一〉(美國經驗)》,台北,開心陽光,一        九九七年十二月初版。
 王德威〈叫父親太沈重?—父權論述與現代中國小說敘述〉收錄於《如何現代、怎樣文     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台北,麥田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出版。
 王浩威〈心理與文學—個人與家的拔河〉,〈聯合文學〉第一八三期,二000年年一     月。
郭明旭〈一個雙重的弔詭:媒體再現與同志污名〉,南華大學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二     十二期,二00二年。
 黃維樑〈小說與電影的比較研究〉,收錄於《中國現代文學導讀》,台北,揚智出版      社,二00四年。
 徐 杰〈白先勇短篇小說的抒情特色〉,廈門,《台灣研究集刊》第三期,一九八五      年。
 朱偉誠〈另類經典—台灣同志文學小說史論〉,收錄於《台灣同志小說選》,頁十二, 朱偉誠主編,台北,二魚文化,二00五年六月初版。

三、相關報導:
應鳳凰〈好書先讀:白先勇的孽子〉,《中央日報》,一九八三年五月二日,第十版。
張月雲〈評析白先勇的孽子〉,《台灣新聞報》,一九八五年九月三日。
謝家孝〈黑暗王國的神話:訪白先勇探討孽子〉,《中國時報》,一九八三年九月十二日,第八版。
張秀民〈為伊消得人憔悴—從孽子看吳敏〉,《台灣日報》一九八六年三月十七日,第八版。
尹 玲〈研悲情為金粉的歌劇—白先勇小說在歐洲〉,《聯合報》一九九五年七月十八日,第三十七版。
楊 照〈那群無所依歸的孩子們—白先勇的孽子〉,《中國時報》一九九九年一月五日,第三十七版。
廖玉蕙〈尋訪白先勇〉,《聯合報》,二00三年二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第三十九版。
李歐梵〈憶孽子〉,《聯合報》,二00三年二月二十五日,第三十九版。
南方朔〈蓮花池畔籲天錄〉,《聯合報》,二00三年二月二十六日,第三十九版。
李奭學〈人妖之間〉,《聯合報》,二00三年二月二十七日,第三十九版。
曹瑞原〈生日快樂,白先勇—孽子幕後〉,《聯合報》,二00三年二月二十七日第三十九版。
柯慶明〈孽子的臺北人傳奇〉,《聯合報》,二00三年二月二十八日,第三十九版。
虞戡平〈上一個世紀的孽子〉,《聯合報》,二00三年二月二十八日,第三十九版。
吳文思(JohnB.Weinstein)〈我的孽子—用白先勇的眼睛來看台北〉,《聯合報》,二00三年二月二十八日,
第三十九版。
張小虹〈孽子的恥辱踐履〉,《聯合報》,二00三年三月一日,第三十九版。
藍麗娟、楊孟芬〈專訪孽子導演曹瑞原:再卑微的人,心裡都有愛與善良〉,《CHEERS》雜誌,二00三年四月。
林幸謙〈第三性、原罪與救贖—白先勇談同性戀者的時代挑戰〉,《文學世紀》,第三卷第八期╱總二六期,二00三年八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龍應台〈淘這盤金沙—細評孽子〉,台北,《新書月刊》第六期,一九八四年三月。
2. 柯鳳凰〈台北人,一闕沒落的輓歌—白先勇台北人初探〉,《甲工學報》,第十四期一九九七年六月。
3. 朱嘉雯〈將傳統融入現代—論白先勇與紅樓夢的關係〉,《國文天地》十五卷七期,頁廿四至卅一,台北,一九九九年十二月。
4. 宋邦珍〈試論永遠的尹雪艷人物形象塑造〉,《中國語文》第五一三期,二000年三月。
5. 應鳳凰〈白先勇長篇小說孽子〉,《明道文藝》第三00卷,頁六一,二00一年三月。
6. 江寶釵〈時間、空間與主體性建構:閱讀孽子的一個向度〉,《中外文學》第三五0期,二00一年七月。
7. 蔣宜芳〈聽永遠的台北人說台北人、孽子的故事〉,《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十三卷第二期,二00三年六月。
8. 高天生〈可憐身是眼中人:討論白先勇的小說〉,《中國論壇》第十二卷第九期,一      九八三年四月。
9. 袁則難〈兩訪白先勇〉,《新書月刊》第五期,一九八四年二月。
10. 張火慶〈白先勇短篇小說的同性戀世界〉,《鵝湖》第一三二期,一九八六年六月。
11. 林幸謙〈第三性、原罪與救贖—白先勇談同性戀者的時代挑戰〉,《文學世紀》,第三卷第八期╱總二六期,二00三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