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20 18: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施宜成
研究生(外文):Yi-Cheng Shih
論文名稱:考量減災觀點之都市更新地區劃定評估指標:以台北市萬華區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Establishment of Urban Redevelopment Assessment Index with Mitigation Concept: The Case of Wanhua District in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吳杰穎吳杰穎引用關係林文苑林文苑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ie-Ying WuWen-Yen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與都市防災研究所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都市規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9
中文關鍵詞:都市更新地區劃定評估指標萬華區減災
外文關鍵詞:Designation of the Urban Redeveploement AreaAssessment IndexWanhua District.Mitig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0
  • 點閱點閱:117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1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2005年,世界銀行研究報告中指出:台灣位處災害高風險的區域範圍內。再加上,台灣地區地狹人稠,尤其在都市化城市,易致災因子更易有聚集與放大的作用。因此,就都市治理而言,為了確保城市的永續發展,我們常運用都市更新的方法,劃定老舊、不適宜人居住的地區,繼而予以重生。然而,目前我們在劃定都市更新地區的考量上,卻未針對「減災」的觀點予以分析考量。
因此本研究首先就減災的觀點,且在重建為主之都市更新方式的前提下,透過相關文獻之整理初擬都市更新地區劃定之評估指標,繼而運用模糊德爾菲法篩選出38項評估指標。最後,則以台北市萬華區為實證對像,並與目前台北市萬華區劃定為都市更新之地區進行交叉分析。
綜合上述之分析,本研究發現,若就「減災」觀點而言,台北市萬華區計有25處應劃定為都市更新地區;然而,實際上目前25處中,僅有12處被台北市都市更新處劃定為都市更新地區。由此可見,我們在評估都市更新地區的劃定時,並未全面地考量「減災」的觀點。未來,本研究建議應重新檢討脆弱度(Vulnerability)較高之地區,並予以劃設為都市更新地區。另外,參考本研究結果將減災觀念與都市更新相關法律結合。希冀以積極的災害管理,減少災害發生的機率,藉此建立永續無慮的生活環境。
The World Bank Report (2005) indicated that Taiwan suffers from the disaster more easily. In addition, the factors of vulnerability are more complex by less land and more people. In terms of the urban management, city’s general strategy is applying the urban redeveploement to ensure the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owever, in the assessment for the scope of the urban redeveploement region, the city’s planner or manager less analyzes from the view of the “Mitigation” concept.
Thus, this study firstly finish literature reviews and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 Urban Redevelopment assessment index with mitigation concept from rebuilt method. Secondly, generalizing the above reviews to developing the 38 evaluated indexes by the way of the Fuzzy Delphi. Finally, this research examine the scope of the urban redeveploement region of the Wanhua district in Taipei by 38 indexes.
From the aforementioned analysis, this study found that in terms of the mitigation there should be 25 urban redeveploement areas in the Wanhua district, nevertheless, now only 12 areas of them are designated as urban redeveploement areas by Taipei government. In other words, the city’s manager or planner doesn’t consider the mitigation entirely in the urban redeveploement area assessment. This study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the city manager or planners should reexamine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areas, and if they have the high vulnerability should consider if designating as urban redeveploement areas. On the other hand, this research also suggests combining mitigation concept with relative laws of Urban Redevelopment by consulting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to reduce the disaster risk and establish the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2
第三節 研究內容 1-3
第四節 研究流程 1-4
第五節 論文架構 1-6
第二章 相關文獻回顧 2-1
第一節 都市更新及都市更新區之劃定 2-1
第二節 都市更新地區劃定之方法 2-13
第三節 減災與空間規劃關聯性之探討 2-1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研究範疇之界定 3-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2
第三節 問卷調查對象 3-7
第四章 評估指標模式建立與結果分析 4-1
第一節 評估指標模式建立 4-1
第二節 評估指標釋意 4-14
第三節 模糊德爾菲問卷結果分析 4-21
第五章 以台北市萬華區進行實證研究 5-1
第一節 萬華區基本資料及相關計畫研究 5-1
第二節 初勘疊圖法指標操作方式及操作 5-5
第三節 序位法指標操作方式及其結果 5-12
第四節 本研究與台北市都市更新處所劃定之都市更新地區範圍比較 5-2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6-4
參考文獻 1
(一)中文文獻 1
(二)英文文獻 4
附錄1 模糊德爾菲專家問卷 附-1
附錄2 修訂台北市萬華區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土地使用面積分配表 附-18
附錄3 各指標罰分設定標準表 附-20
附錄4 各指標罰分過程說明 附-37
(一)中文文獻
1.內政部營建署(1992),台灣地區環境敏感地劃設與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北部區域、南部區域。
2.內政部營建署(2003),都市更新條例。
3.內政部營建署(1994),海岸地區整體規劃之研究期中報告。
4.王建雄(1994),國民住宅社區更新優先次序評估模式之研究。
5.王思樺(2002),台北地區水災與土石流災害風險分區劃設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6.王振英(1982),都市更新實施地區選定方法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7.王鴻楷(1979),都市更新地區劃定準則之探討,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案。
8.台北市政府(1993),台北市都市更新實施辦法。
9.江崇誠(1998),都市地區防災避難場所功能比較評估-以台北市萬華區及信義區為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10.何明錦(2004),都市地震防災空間系統規劃與HAZ-Taiwan(TELES)系統應用整合之研究子計畫二 -新竹市之防災空間系統規劃,內政部建研所研究報告。
11.何明錦、李威儀 (2000),都市計畫防災規劃手冊彙編,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12.何明錦、陳建忠、李威儀(2007),都市窳陋地區環境災害評估方法之研擬,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暨防救災專案計畫成果研討會。
13.吳弘毅(2004),整合分析網路程序法及目標規劃模式於都市地區更新方案選擇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4.吳杰穎、鄭春發、鄭國泰(2007),考量減災觀點之都市計畫通盤檢討防災規劃,環境與世界,Vol.14。
15.吳韻吾(2005),運用GIS 系統於都市更新地區街廓調查及優先更新評選模式之研究,中國技術學院學報第二十七期,第129-147頁。
16.李威儀、錢學陶、李咸亨(1997),台北市都市計畫防災系統之規劃,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17.周嫦娥,陳雅琴(2001),嚴重地層下陷區新型產業之整體規劃與評估(I),台灣經濟研究院。
18.林旺根(2000),都市更新法規實用1-解構都市更新,台北: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林峰田、林士弘(2003),城鄉防災之人口空間結構發展模擬,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區域科學、住宅、地區發展學會2003年度聯合年暨論文研討會。
20.林元祥、陳國瑋(1999),不同類型建築物火災發生機率之預測,警學叢刊,第30卷,第3期,第157–177頁。
21.長豐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1),台北市都市更新調查及更新地區劃設規劃案,台中市政府委託規劃案。
22.施鴻志(1989),都市防災與土地使用績效管制標準之建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78-14號。
23.施鴻志(1996)社區實質環境品質評估作業手冊,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研究案。
24.柯于璋(2006),非結構式天然災害減輕政策之可行性分析-子計畫:以土地使用管理與遷村計畫為例(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25.洪正民(1999),新草嶺潭集水區優先整治區域評選之研究-整合多評準決策與地理資訊系統,逢甲大學土地管理所碩士論文。
26.袁如瑩(2000),都市更新地區選定與處理方式之研究-以台北縣三峽鎮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27.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2002),都市更新魔法書-實現改造城市的夢想,台北: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
28.高筱慧(2001),更新地區優先順序評估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
29.張石角(1980),"都市山坡地利用潛力調查與製圖-方法論與實例",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11卷第1期,第17-18頁。
30.張立立(2000),都市再發展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中國地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31.張明輝(2005),地震災害發生時避難路徑選擇與其效能分析之研究-以台北市萬華區西藏路、西藏路125巷、萬大路、萬大路237巷所圍成之街廓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
32.陳亮全、邱昌平(1988),有關台灣都市地震災害及其成因之初步探討,內政部營建署建築研究所籌備小組。
33.陳亮全、洪鴻智、詹士樑、簡長毅(2003),地震災害風險效益分析於土地使用規劃之應用:應用HAZ-Taiwan系統,「都市與計劃」,第30卷,第4期,第281-299頁。
34.陳昭宏(2001),亞太港埠競爭力與核心能力指標之研究,運輸月刊,第13卷,第1期,第1-25頁。
35.陳博雅(1999),都市更新地區與單元之劃定方式,邁向二十一世紀都市更新研討會,台北: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
36.陳博雅(1999),台灣省都市計畫通盤檢討中有關都市更新調查內容及地區範圍劃定準則之研究,台灣省政府住都處市鄉規劃局。
37.陳朝龍(2002),山坡地生態土地利用適宜性規劃-以汐止市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8.陳淑慧(2003),應用地理資訊系統輔助「都市更新決策支援系統」之建立,國立台北大學地政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39.曾志雄(2005),社區特性與集合住宅重建之關聯性研究-以921 震災台中縣全倒之集合住宅為例,銘傳大學媒體空間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40.曾益賢(2000),都市更新區位選定整體評估方法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41.黃定國(1999),都市更新有關更新地區劃設及更新容積獎勵準則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42.黃定國(2001),台北市住宅環境窳陋地區評估指標及改善優先順序之研究,台北市政府國宅處委託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研究報告。
43.黃憲章(2005),都市建築物火災潛勢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2005年台灣地理資訊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6-7頁。
44.楊傑光(2001),災後都市更新民眾參與方式之評估-以九二一地震東勢鎮本街及台北市慶福大樓重建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
45.詹士樑、黃書禮、王思樺(2003),台北地區洪水災害風險分區劃設之研究,「都市與計劃」,第30卷,第4期,第263-280頁。
46.鄒采苓(2005),土石流災害風險評估之研究-以台南縣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
47.廖宗誠(1990),都市更新策略決策支援系統設計之研究,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48.蔡承璋(2002),活動斷層帶限制發展處理機制與策略評估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49.蔡家欣(1997),都市住宅社區更新區位選定評估方法之研究,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50.鄭滄濱(2001),軟體組織提升人員能力之成熟度模糊評估模式,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
51.盧文崇(1998),都市空間防災系統中交通動線計畫之研究-以台北市大安區部份地區現況檢討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52.賴宇軒(2005),不確定環境下多目標救災路徑與交通管制整合模式,逢甲大學交通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53.薩支平(2002),都市地區災害衝擊在家戶階層的社會學習與調整,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計畫編號NSC91-2415-H-309-002-SSS。

(二)英文文獻
1.Berke, P. R. and Beatley, T., 1992. ” Planners for Earthquakes: Risks, Politics, and Policy.”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Baltimore and London.
2.Burby, R.J., 1998. ”Natural Hazards and Land Use: an Introduction.” In Burby, Raymond J. ed. Cooperating with Nature-Confronting Natural Hazard with Land-Use Planning for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Joseph Henry Press, Washington, D.C..
3.Burby, R.J., 1999. ”Unleashing the Power of Planning to Create Disaster-Resistant Communiti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65(3):247-.
4.Dilley, M., Chen, R. S., Deichmann, U., Lerner-Lam, A. L., Arnold, M., Agwe, J., Buys, P., Kjekstad, O., Lyon, B., and Yteman, G., 2005. ”Natural Disaster Hotspots: A Global Risk Analysis,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Series No.5.” The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5.Drabek, T.E., 1991. “The Evolutio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Thomas E. Drabek and Gerard J. Hoetmer ed.” Emergency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for Local Government. International Ci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
6.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1986. “Mitigation Program Development Guidance.”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7.Godschalk, D. R.; Beatley, T,. Berke, P,; Brown, D. J., Kaiser E, J,. Bohl, C, C., Goebel, R. M., 1999. “Natural Hazard Mitigation-Recasting Disaster Policy and Planning.” Island Press, Washington, D.C..
8.Godschalk, D.R., 1991.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Hazard Management.” In Drabek, Thomas E. and Gerard J. Hoetmer ed. Emergency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for Local Government. International Ci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
9.Hwang, C.L., Lin, M.L., 1987. “Group Decision Making Under Multiple Criteria Method & Application.” Springer-Verlag, Reading. Berlin Heidelberg.
10.Ishikawa, A., Amagasa, M., Shiga, T., Tomizawa, G., Tatsuta, R. and Mieno, H., 1993. “ The Max-Min Delphi method and fuzzy Delphi method via fuzzy integration.” Fuzzy Sets and Systems, Vol. 55, pp.241-253.
11.Lindell, M., Perry, R.W., Perry, R. and Prater, C., 2006. ”Introduction to Emergency Management.” John Wiley & Sons Inc, Washington, D.C..
12.Mileti, D. S., 1999. “Disaster by Design: A Reassessment of Hazards in the United States.” Joseph Henry Press, Washington, DC..
13.Peter, R. and Hugh, S., 2000. “Urban Regeneration.” published with the British Urban Regeneration Association.
14.Schwab, J., Topping, K.C., Eadie, C.C., Deyle, R.E., and Smith, R.A, 1998. “Planning for post-disaster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Chicago IL: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