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份
1. 王育群(2007a),〈服務學習策略聯盟與實作案例-行政院青輔會經驗〉,輔仁
大學第五屆服務學習研討會。
2. 王育群(2007b),〈出席第十九屆國際志工世界大會〉,印度新德里。
3. 王佳煌,潘中道等合譯(2002),W. Lawrence Neuman 原著,《當代社會研究
法:質化與量化途徑》,臺北市: 學富文化。
4. 方祥明(1995),《不同性質機構志願服務人員影響離職意願因素之研究》。私
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5. 丘昌泰2004),《公共政策基礎篇》,巨流。
6.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天下遠見。
7. 田蘊祥(2003),《公務人員工作壓力之世代差異研究:以考試院部會機關為
例》,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8. 江明修(2003),《志工管理》,智勝文化。
9. 行政院主計處(2002),《台灣地區國民生活狀況的調查》,行政院。
10. 行政院青輔會(2006) ,《2005GYSD 全球青年服務日績優團隊彙編》,台北:
行政院青輔會。
11. 行政院青輔會(2008a) ,《2007GYSD 全球青年服務日績優團隊成果實錄》,
台北:行政院青輔會。
12. 行政院青輔會(2008b),《2008 年青年志工行動-GYSD 計畫各主題活動參加
辦法暨補助要點彙編》,台北:行政院青輔會。
13. 朱美珍,張菁芬等 (2005),《九十三年國內青年參與志願服務及服務學習現
況調查》,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14. 宇沙葉棻譯(1997),Robert Coles 著,《服務的呼喚》,台北:遠流。
15. 吳定(1999),《公務人員訓練需求調查之研究》,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
16. 吳美慧、吳春勇、吳信賢(1995),《義工制度的理論與實施》。臺北:心理出
版社。
17. 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編譯(2002),Robbins, Stephen P.著,《組織行為學》,
華泰文化。
18. 李法琳(2003),《大台北地區大學服務性社團學生參與志願服務之動機與滿
意度研究》,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李美華等譯 (2004) ,Earl Babbie 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時英。
20. 李宗派(2005),〈各國志願服務推展現況與趨勢〉,《激發參與意願推展全民
志工會議手冊》,台北:中華救助總會。
21. 李岳(2006),《贏在會讚美》,如意文化。
22. 林勝義 (1993),〈如何塑造志願服務文化〉,《社區發展季刊》,63 期,頁
55-58。
23. 林勝義(2006),《志願服務與志工管理:做快樂的志工及管理者》,五南。
24. 林宛瑩(1998),《文化中心義工組織承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5. 卓韋瑩(2004),《國小教師的生涯發展-已婚女性教師的觀點》,東海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6. 官有垣譯(2000),David Macarov 著,《社會福利:結構與實施》,臺北市:雙
葉書廊。
27. 周希諴(2006),《一碗陽春麵的回憶》,晨星。
28. 周佑民(1997),《公務機關志工制度之研究-以臺北市所屬各機關為例》,
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29. 洪美秀(2007),〈大學生迷「網」 社團懶得玩〉,自由時報,民國96 年11 月
23 日。(擷取日期:2008/7/1)
30. 施孋娟(1984),《志願服務人員工作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
學研究所社會工作組碩士論文。
31. 連加恩(2003),《愛呆西非連加恩》,台北,圓神。
32. 陳儀珊(1989),《婦女志願工作者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
文。
33. 陳金貴(1994),《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台北:瑞興。
34. 陳怡芬(2005),《中山大學學生服務學習參與現況及參與態度之研究》,國立中
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5. 陳玉慈 (2006),〈扶危救貧,美國人小氣嗎?〉,《華盛頓觀察》週刊,第
47 期。
36. 陳雅蘭 (2007),《志工參與動機之Q 方法論研究:以金門縣為例》,銘傳大
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
37. 孫本初(2000),《公共管理》,台北:智勝文化圖書公司。
38. 張春興(1993),《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39. 張英陣(1997),〈激勵措施與志願服務的持續〉,《社區發展季刊》,78,頁54-64。
40. 張月芬(2003),《家庭教育中心志工參與動機,內外控信念與其組織承諾之研
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1. 張菁芬(2003),《92 國內青年從事志願服務暨服務學習現況調查》,台北市: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42. 張英陣研究主持,(2004) ,《世界各主要國家志願服務推展現況與策略之研
究》,內政部委託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研究報告,內政部研考資訊系統計劃編
號:092000000AU631002,臺北市:內政部。
43. 黃 蒂(1988),《生命線志願工作人員工作價值與工作滿足之研究》,私立東
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44. 黃永明(1999),《大學生參與少年福利志願服務機構之選擇與工作滿足之研
究:以臺中縣、市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
論文。
45. 黃翠蓮(1999),《公務機關志願工作人員參與動機、領導型式與組織承諾關係
之研究:以臺北市政府志工為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6. 黃明月(1999),〈服務性學習與婦女教育〉,成人教育,52,31-38。47. 曾華源、鄭讀源、陳政智(1998),《志願服務工作發展趨向-以祥和計畫志顧
服務之推動為基礎》,內政部社會司委託研究。
48. 曾士雄(2001),《學校義工個人特質、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
市國小為例》,國立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49. 曾華源、曾騰光(2003),《志願服務概論》,台北,揚智。
50. 傅振焜譯(1994),P. Drucker 著,《後資本主義社會》,初版,台北:時報文
化出版社。
51. 楊國樞主編(1996),《中國人的人際心態》,臺北市 :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土
木心理學研究室。
52. 鄭讚源(2002),《台北市市民參與志願服務之探討》,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研
究。
53. 蔡漢賢 (1990),《社會工作辭典》,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中心。
54. 蔡漢賢 (2000),《志願服務的信念與實踐》,台北:中國社會行政協會。
55. 諸承明(2001),〈新新人類工作生活品質需求類型之研究-Q 分類方法之實
證應用〉,《企業管理學報》,49:71-95。
56. 劉彥伯(1993),《專業組織激勵制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57. 賴兩陽(2002),《志願服務基礎訓練教材》,台北:內政部。
58. 蕭新煌主編(2000),《非營利部門 組織與運作》,巨流。
59. 謝秀芬研究主持(1992),《實驗社區婦女參與志願服務之研究》,中華民國社
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八十一年度研究報告,臺北市: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
訓練中心。
60. 簡瑜慧(1998),《馬偕醫院義工參與行為、工作滿意度與市場區隔之研究》,國
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1. 蘇信如(1985),《志願服務組織運作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
論文。
62. 嚴秋蓮(2005),《從「服務學習」看杜威的「做中學」》,徐匯中學,學生事務
-理論與實務,44(1),35-41。
63. 2007GYSD 青年志工大會師http://gysd.nyc.gov.tw/2007edm/2007gysdmeet.htm
(擷取日期:2007/10/27)
64. GYSD 青年志工行動網http://gysd.nyc.gov.tw/index.asp(擷取日期:
2007/10/31)
65. GYSD 工具書http://gysd.nyc.gov.tw/aboutgysd_tools.asp(擷取日期:
2007/10/31)
66. 內政部全球志願服務資訊網 http://vol.moi.gov.tw/policy.aspx(擷取日期:
2007/10/31)
67. 台灣省諮議會(2001),《台灣中小學社區服務學習方案實施與評估之研究》,
http//:www.tpa.gov. tw (擷取日期:2008/7/1)
68. 行政院青輔會重要施政行事曆(95 年09 月 96 年08 月) ,
http://www.nyc.gov.tw/ftp/pdf/9310cal.pdf (擷取日期:2008/7/1)
69. 行政院青輔會服務學習資源網http://service-learning.nyc.gov.tw(擷取日期:
2008/7/1)
70. 社會企業資源網http://www.socialenterprise.org.hk/chi/ (擷取日期:2008/6/12)
71. 陳怡芬(2006),〈品德教育落實之道-從服務學習課程出發〉,http:
//teach.eje.edu.tw/eduReport/checkDir/jumior20060519154045.htm(擷取日期:
2008/6/24)
72. 基北北區域青年志工中心-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http:
//www.vya.org.tw/gysd/(擷取日期:2007/10/31)
73. 鄭讚源(2005),〈志願服務之法律環境:新世代志工運用與管理的衝擊與挑
戰〉,載於內政部全球志願服務資訊網,http:
//vol.moi.gov.tw/ScholarArticle_1.aspx?NO=13&ClickNo=1 (擷取日期:
2008/6/21)
貳、英文部分
1.Aves, C. M. (1969), The Voluntary Worker in the Social Service. London, The Bed Ford Square Press of the Ncess and Geroge Allen and Uwwin Ltd.
2.Babbie, Earl (2001),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asearch,Wadsworth,a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Inc.
3.Coles,Robert(1993),The Call of Service:A Witness to Idealism,Boston:Houghton Mifflin.
4.Drucker, Peter F. (1993),Post-Capitalist Society,New York:Harper Business.
5.Eyler, J., & Giles, D. E.(1994). The theoretical roots of service-learning in John Dewey: Toward a theory of service-learning. 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 1, 77-85.
6.Eyler, J., & Giles, D. E. (1999),Where’s the learning in service-learning.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7.Herzburg, Frederick (1968),One more time:How do you motivate employees?,Harvard Business Review,p57.
8.Ivancevich, John M. & Szilagyi, Andrew D., Jr. & Wallace, Jr, Marc J. (1979),Organization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California Santa Monica, Goodyear publishing, company Inc.
9.Ilsley, P. J. (1990),Volunteer Experience:New Insights on Strengthening Volunteer Participation,Learning, and Commitment. San Francisco, C.A.:Jossey Bass Publishers.
10.Macarov , David (1995),Social welfare:Structure and Practice,Thousand Oaks, Calif:Sage Publirations.
11.Macduff: N. L. (1993), Volunteer recruiting: A marketing approach,Walla Walla,MBA Publishing.
12.Marta, Elena & Guglielmetti, Chiara& Pozzi, Maura (2006),Volunteerism During Young Adulthood:An Italian Investigation into Motivation Patterns,Voluntas.
13.Maslow, A. H.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Row Publishers.
14.Maslow,A.H. (1970),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Second Edition,New York:Harper&Row.
15.McClelland, D.C. (1961),The Achieving Society,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
16.Neuman, W. Lawrence (1994),Social research methods,Boston:Ailyn and Bacon.
17.Robbins, Stephen P. (2004),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Prentice Hall.
18.Schneider, A. I. & Ingram, H.(1990)Behavioral Assumptions of Policy Tools. Journal of Politics , 52,510-529.
19.Simons, Lori & Cleary, Beverly (2006), The Influence of Service Learning on Students’ Pers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eldref Publications.
20.Waterman, A. S. (Ed.) (1997),Service-learning: Applications from the research.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21.GYSD總會 http://www.gysd.net/home/index.html?width=1280 (擷取日期:2007/10/31)
22.TakingItGlobal國際青年網站http://www.takingitglobal.org/home.html (擷取日期:2007/11/27)
23.Youth Service America(YSA) http://ysa.org/ (擷取日期:200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