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0 15:5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倪智芸
研究生(外文):Chih-yun Ni
論文名稱:《搜神記》精怪故事之敘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n Narratives of Monster Tales of "Soushenji"
指導教授:尤雅姿尤雅姿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2
中文關鍵詞:《搜神記》精怪敘事
外文關鍵詞:"Soushenji"Monster TalesNarrativ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0
  • 點閱點閱:113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文以《搜神記》中的精怪故事為討論對象。在中國民間各種敘述性傳說中,有關精怪或物魅變化成人形與人類接觸的故事,長久以來都是較受到重視而在藝術技巧上較能有所發揮的一支。關於《搜神記》中的精怪故事也有學者從宗教、哲學或中國傳統小說觀點為切入的角度,進行探討。而本文以《搜神記》精怪故事為研究文本,欲探討其中的敘事技巧及藝術特徵,是以西方的敘事學理論進行分析,其中包括精怪故事的類型分析、精怪故事中角色類型的探討,以及藉由敘事學的理論來探析精怪故事的敘事結構和敘述話語。一方面能對潛藏其中的某些深層文化心理結構作初步的探索和討論,另一方面能了解六朝志怪小說除「實錄」外,也能有成熟的虛構之作並爲唐傳奇奠定了小說形式和藝術上的基礎。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現況探討……………………………………………………3
第三節 研究範圍…………………………………………………………8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理論依據……………………………………………11
一、「敘事」釋義…………………………………………………………11
二、敘事學概說………………………………………………………… 13
﹙一﹚敘事學的理論淵源與發展………………………………… 13
﹙二﹚敘事學界定………………………………………………… 16
三、「精怪」釋義…………………………………………………………17
四、精怪文化探源……………………………………………………… 18
﹙一﹚原始宗教信仰的流行 ………………………………………19
﹙二﹚巫文化的延續 ………………………………………………20
﹙三﹚佛道教思想的影響………………………………………… 21
﹙四﹚魏晉時期的變化觀………………………………………… 25
第二章 《搜神記》精怪故事之類型……………………………………………28
第一節 類型分析…………………………………………………………28
第二節 《搜神記》中之精怪故事類型………………………………… 30
一、「與人鬥智」型…………………………………………………… 31
二、「預知禍福」型…………………………………………………… 33
三、「驚擾生活」型…………………………………………………… 34
四、「凶宅作怪」型…………………………………………………… 35
五、「淫惑人類」型…………………………………………………… 37
(一)淫惑婦女………………………………………………… 37
(二)淫惑男子………………………………………………… 38
六、「取人性命」型…………………………………………………… 41
七、「受人供養」型…………………………………………………… 42
八、「樹神顯形」型…………………………………………………… 43
九、「器物作人語」型………………………………………………… 44

第三章 《搜神記》中精怪形象塑造…………………………………………… 45
第一節 精怪的行為特徵………………………………………………… 45
第二節 精怪人化的身分……………………………………………………48
一、美女……………………………………………………………………48
二、少年……………………………………………………………………48
三、老翁……………………………………………………………………49
四、學究……………………………………………………………………49
五、官吏……………………………………………………………………49
六、親人……………………………………………………………………50
七、其他……………………………………………………………………50
第二節 精怪的造型…………………………………………………………50
一、服飾……………………………………………………………………50
二、形色習性………………………………………………………………51
三、姓名……………………………………………………………………51
第四章 《搜神記》精怪故事之敘事模式…………………………………………52
第一節 故事結構……………………………………………………………53
一、情節安排………………………………………………………………54
〈一〉文本事件的組合關係結構………………………………………55
1.核心事件和催化事件…………………………………………… 55
2.核心事件和催化事件的搭配…………………………………… 60
〈二〉文本事件的聚合關係結構……………………………………… 61
二、角色模式……………………………………………………………… 63
﹙一﹚角色功能………………………………………………………… 64
1. 「主體」(subject)和「客體」﹙object﹚………………………… 65
2. 「發送者」( sender )和「接受者」( receiver )………………… 66
3. 「幫助者」( helper )和「反對者」( opponent ) ……………… 67
第二節 敘述話語……………………………………………………………68
一、 環境描寫………………………………………………………………69
﹙一﹚環境的構成………………………………………………………70
﹙二﹚環境的呈現方式…………………………………………………71
1.敘述的時間性……………………………………………………71
2.敘述的空間性……………………………………………………76
二、立場與觀點的設立……………………………………………………78
﹙一﹚敘述者……………………………………………………………79
﹙二﹚敘事聚焦…………………………………………………………84
三、敘事策略的設計………………………………………………………88
﹙一﹚雙層次的聲音情感………………………………………………89
1.講述……………………………………………………………… 91
2.展示……………………………………………………………… 92
﹙二﹚「因事而發」、「陌生化」技巧運用………………………………… 93
1.「因事而發」、「陌生化」的定義……………………………… 93
2.「因事而發」的運用…………………………………………… 96
﹙1﹚為描寫非同尋常的活動找尋合情合理的原因………… 96
﹙2﹚人物的選擇……………………………………………… 97
﹙3﹚非虛構文學中社會現實的再現………………………… 97
3.「陌生化」的運用……………………………………………… 98
第五章 《搜神記》精怪故事之主題體現……………………………………… 100
第一節 主題的定義……………………………………………………… 102
第二節 精怪故事所呈現之時代顯影……………………………………104
一、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106
二、對自然生命的沉醉………………………………………………… 108
三、對社會生命的反映………………………………………………… 109
四、對自覺生命的追尋………………………………………………… 111
第六章 結論……………………………………………………………………… 113
附錄:參考書目…………………………………………………………………… 116
一、古籍
周.左丘明撰,《國語》﹙台北:里仁書局,1970年1月﹚
周.左丘明原著,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周.管仲撰,楊家駱編,《管子校正》﹙台北:世界書局,1955年11月﹚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漢.王符,胡楚生集釋,《潛夫論集釋》﹙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11月﹚
漢.王充著,北京大學歷史系論衡注釋小組注譯,《論衡注釋》﹙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10月﹚
漢.焦延壽,《易林》,收錄於《百部叢書集成之四六第十三函》(台北:藝
文印書館, 1965年)
晉.干寶著,汪紹楹校注,《搜神記》﹙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9月﹚
晉.葛洪,《抱朴子》﹙上海巿:上海書店,1986年7月﹚
南北朝.沙門慧皎,《高僧傳》﹙臺北:廣文書局,1976年﹚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王進祥編,《四部刊要》﹙台北:漢京,1982年﹚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臺北:世界書局,1963年4月﹚
清.郭慶藩輯,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台北:漢京文化,1983年9月﹚

二、近人論著
﹙一﹚中文專書
王枝忠,《漢魏六朝小說史》﹙浙江:浙江古籍,1997年6月﹚
王國良,《六朝志怪小說考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11月﹚
王國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1984年﹚
王泰來,《敘事美學》﹙四川:重慶出版社,1987年﹚
王平,《中國古代小說敘事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王靖宇,《中國早期敘事文論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9年 4月﹚
申丹,《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1998年7月﹚
石昌渝,《中國小說源流》﹙北京:三聯書局,1994年﹚
朱立元主編,《當代西方文藝理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李劍國,《古稗斗筲錄——李劍國自選集》﹙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
年10月﹚
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4年5月﹚
李豐楙,《神話的故鄉-----山海經》﹙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81年3月﹚
李澤厚,《美學三書》﹙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
吳志達,《中國文言小說史》(山東:齊魯書社,1994年9月)
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香港九龍:中華書局,1974年3月﹚
金榮華,《中國民間故事與故事分類》﹙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3年3月﹚
金榮華,《六朝志怪小說倩節單元索引》(甲編)》(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民73年3月)
林以亮等著《中國古典小說論集》第一輯﹙台北:幼獅文化公司,1977年8月﹚
侯忠義,《中國文言小說史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3月)
姚松、朱恆夫譯注,《史通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
胡亞敏,《敘事學》﹙湖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高辛勇,《形名學與敘事理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87年11月﹚
徐岱,《小說敘事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9月﹚
徐公持,《魏晉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4月﹚
孫作雲,《孫作雲文集》﹙第三卷﹚,《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研究》﹙上﹚﹙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
張寅徳編選《敘述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袁珂,《山海經校注》(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8月)
袁濟喜,《六朝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格非,《小說藝術面面觀》,﹙江蘇:江蘇文藝,1995年10月﹚
許建新,《搜神記校注》,《國文研究所集刊》第十九期,﹙1975年6月﹚
陳文新,《中國文言小說流派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1993年9月)
陳文新,《文言小說審美發展史》﹙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
陳國鈞,《文化人類學》﹙台北:三民書局,1977年7月﹚
康韻梅,《唐代小說承衍的敘事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5年3月﹚
楊義,《中國敘事學》﹙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8年﹚
劉葉秋,《古典小說筆記論叢》(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5年)
劉守華,《比較故事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1995年﹚
劉苑如:《身體、性別、階級——六朝志怪的常異論述與小說美學》,(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年)
劉文淇,《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京都:中文出版社,1979年5月﹚
羅鋼,《敘事學導論》﹙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
譚君強,《敘事理論與審美文化》﹙中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台北:萬卷樓,l993年8月﹚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355冊(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私立靜宜文理學院中國古典小說研究中心主編,《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3》(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1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古代小說研究中心編,《中國古代小說研究 第1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二﹚翻譯著作
巴赫金(Mikhaïl Bakhtine),《小說理論》﹙河北:河北教育,1998年6月﹚
皮亞杰(Jean Piaget)著,倪連生、王琳譯:《結構主義》(台北:商務印書館,1984年)
史蒂文.科恩(Steven Cohan)、琳達.夏爾絲(Linda M. Shires)著,張方
譯,《講故事──對敘事虛構作品的理論分析》﹙臺北:駱駝出版,1997年﹚
布林.莫利斯(Brian Morris),《宗教人類學》﹙今日中國出版社,1992年﹚
荷.米克.巴爾(Mieke Bal),譚君強譯,《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北京,
1995年﹚
法•克勞德.列維-斯特勞斯(Claude Lévi-Strauss),陸曉禾等譯,《結構
人類學》﹙北京,文化藝術,1989年﹚
施洛米絲.雷蒙–凱南(Shlomith Rimon—Kenan)著,賴干堅譯,《敘事
虛構作品:當代詩學》﹙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1991年8月﹚
蘇.海通著,何星亮譯,《圖騰崇拜》(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
華萊士•馬丁(Wallace Martin),《當代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1992年5月﹚
Marthe Robert著,逄塵瑩、何建忠譯,《原始故事與小說起源》﹙台北:國立編譯館, 1995年2月﹚
浦安迪(Andrew H. Plaks),《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1998年1月﹚
黑格爾( Hegel, G. W. F. ),《美學》﹙台北:商務印書館,1979年﹚
普洛普(Vladimir Propp)著、賈放譯,《民間故事形態學》,﹙北京:中華
書局,2006年11月﹚
英.愛德華•泰勒(Edward Teller)著,連樹聲譯,《原始文化》(上海:
文藝出版社,1992年8月)
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2002
年)
熱拉爾•熱奈特(Gérard Genette),《敘事話語 新敘事話語》(北京:中國
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俄.維克托•什克洛夫斯基等著,方珊等譯,《俄國形式主義文論選》﹙北京,三聯書店, 1989年﹚
維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散文理論.作為手法的藝術》,﹙百花洲文藝,1994年10月﹚

三、期刊
王靖宇,〈從左傳看中國早期敘事文〉,﹙《中國文化復興月刊》,1976年5月﹚
車錫倫,孫叔瀛,〈中國精怪故事與神、仙、鬼、怪故事系列〉﹙揚州學報,1994年3月﹚
李傳昉,〈西方敘事理論觀照下的中國六朝志怪小說〉﹙河南社會科學第13卷第5期,2005年9月﹚
李傳昉〈六朝志怪小說敘事藝術新論〉﹙河南大學學報第46卷第2期,2006年3月﹚
劉苑如,〈形見與冥報:六朝志怪中鬼怪敘述的諷喩——一個「導異為常」 模式的考察〉﹙《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二十九期,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6年9月﹚
孫秀榮,〈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情節特徵〉﹙晉陽學刊,1995年第5期﹚
樓淑君,〈審美思維的一朵奇葩——論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審美思想〉﹙黃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4卷第4期,2002年12月﹚
葉梅娟,〈魏晉志怪小說中的主體審美意識〉﹙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第22卷第5期,2006年9月﹚
墨白,〈試論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民間文學特徵〉﹙遼寧師範大學學報,1995年第3期﹚
陳勁、吳光耀、梁英,〈由對立走向友善——《搜神記》與《聊齋誌異》、《閱微草堂筆記》中人怪關係探析〉﹙攀枝花大學學報第18卷第3期,2001年9月﹚
張世君,〈古典小說敘事的時空意識〉﹙暨南學報第21卷第1期,1999年1月﹚
龐金殿,〈志怪小說藝術特徵辨證〉﹙德州學院學報第19卷第5期,2003年10月﹚
周昌梅,〈在虛實之間:以《搜神記》為例談六朝志怪小說的文體特徵〉﹙孝感學院學報第24卷第5期,2004年9月﹚
黃炎君,〈走向文學的本體——魏晉六朝小說觀念解析〉﹙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6卷第2期,2006年4月﹚
武波,〈從《搜神記》看志怪小說之「怪」〉﹙青海師專學報,2003年第4期﹚
高明強,〈中國巫文化的起源、演變及其特點〉﹙浙江海洋學院學報第17卷第1期,2000年3月﹚
徐金芬,〈六朝志怪小說中的情欲論述——從人與物魅的邂逅談起〉﹙興大中文研究生論文集第八輯,2003年5月﹚
羅之盈,〈論《搜神記》中非人身分的女性角色〉﹙第二屆大學部學生學術論文研討會﹚
韋鳳娟,〈另類的「修煉」——六朝狐精故事與魏晉神仙道教〉﹙文學遺產2006年第一期﹚
朱迪光,〈《搜神記》的宗教信仰及其文學價值〉﹙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0卷第4期,1999年8月﹚
朱迪光,〈中國古代精怪故事中的精怪人化〉﹙衡陽師專學報第18卷第4期,1997年8月﹚
朱迪光,〈精怪傳說——民眾意識的奠定〉﹙衡陽師專學報1995年第4期﹚

四、學位論文
王小琳,「唐代傳奇敘事模式研究」(台中:東海大學博士論文,1999年6月)
金克斌,「魏晉志怪小說中的世界——以搜神記為中心的研究」﹙台中: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6月﹚
李翠瓊,「搜神記研究」﹙香港:香港私立能仁學院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6年6月﹚
林翠萍,「搜神記與嶺南摭怪之比較研究」﹙台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1月﹚
林淑珍,「論搜神記的民問童話質素」﹙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國語文碩士學位班論文,民國90年﹚
陳佩玫,「《搜神記》的民間故事類型研究--以「地陷為湖」及「羽衣仙女」型故事的演變為主之考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教學碩士論文,民國94年7月﹚
賴采蘋,「《搜神記》中的動物類型研究——以動物與人類的關係為中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3年﹚
劉苑如,「搜神記暨搜神後記研究——從觀念世界與敘事結構考察」﹙台北:政冶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9年7月﹚
蘇榮彬,「神道設教──《搜神記》感應類故事研究」﹙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5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