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參考資料
于宗先、王金利,2002,「台灣金融體制之演變」,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初版。
周添城、林志誠,1999,「台灣中小企業的發展機制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9年,初版。
陳介玄,1994,「協力網絡與生活結構:台灣中小企業的社會經濟分析」,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初版。
陳介玄,1995,「貨幣網絡與生活結構:地方金融、中小企業與台灣世俗社會轉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初版。
陳介玄,1998,「台灣產業的社會學研究:轉型中的中小企業」,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初版。
陳介玄,2001,「班底與老闆:台灣企業組織能力之發展」,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初版。
張苙雲、譚康榮,1999,「形構產業網絡」。頁17-64,收錄於張苙雲編,《網絡台灣:企業的人情關係與經濟理性》。台北:遠流。
張苙雲編,1999,「網絡台灣:企業的人情關係與經濟理性」,台北:遠流。
張維安,2002,「網際網路、社會網絡與經濟網絡-新竹中小型玻璃工藝產業之實作分析」,發表於經濟社會國際研討會。
潘志奇,1985,「光復初期台灣通貨膨脹的分析」,台北:聯經出版社。
瞿海源、王振寰,2003,「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圖書公司,初版。
蕭新煌、王宏仁、龔宜君,2002,「台商在東南亞:網絡、認同與全球化」,中央研究院亞太研究計畫,初版。
王宏仁,1999,「海外台商的財務操作─利潤來源的第二渠道」,東南亞投資雙月刊,第4期,頁12-20.
王宏仁、龔宜君,1999,「台商在中國大陸與東南亞之間的資本移動」,東南亞研究計畫年度研討會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計畫。
王宏仁、龔宜君,2002,「轉進或轉出中國?」。收錄於鄭赤琰,張志楷編「台商與兩岸關係論文集」,頁201-219。香港:嶺南大學族群與海外華人經濟研究部。
王宏仁,2004,「他者論述、管理實務與在地抵抗: 以越南台商工廠為例」,東南亞學刊,第一卷第二期,頁37-64。王宏仁,2004,「草根跨國投資與跨國社區的建立:以越南的台灣人為例」,亞太研究論壇,第24期,頁112-131。王國仁,2005,「大陸台資企業現有籌資管道探討」,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研所碩士論文。王廣志,1993,「台商在大陸所面臨的融資問題」,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頁30-35。
王健聰,2000,「台灣跨國企業資本結構決定因素之實證研究」,商管科技季刊,第三期,頁307-328。方世杰,2000,「網路觀點之企業國際化的探討─我國中衛體系廠商之實證研究」,台灣銀行季刊,51卷2期,頁77-98。
方世杰,2001,「以網路個體分析方法探討我國中小企業之國際化與績效─中衛體系電子資訊業廠商之實證研究」,管理學報,18卷1期,頁49-74。宋秉中,2005,「中國國際商銀 逐台商而獲利」,遠見雜誌,233期,頁242-243。
林寶安,2005,「期票信用:戰後台灣工商企業短期融通的信用革命」
,台灣社會學年會論文。
林鐘雄、彭百顯,1988,「中小企業金融與一般金融之比較」,收錄於台灣中小企業發展論文集,1994,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侯龍龍,2004,「金融行為與社會結構-嵌入性(Embeddedness)視角」,北京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期刊,第2卷第1期 。
紀凱文,2005,「信用保證與財務比率對於我國中小企業貸款的影響」,中國文化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徐永昇,2005,「企業跨國經營適應機制-台灣中小企業在越南的掛名運作模式」,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高承恕、馬彥彬與陳介玄,1987,「台灣經濟發展與西方資本主義理論」,
社會與經濟,第1卷(3)(4)期,台中:東海大學。
張雅容,2005,「台灣地區中小企業融資之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黃石生,1984,「台灣地區貨幣市場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二期。黃永仁,1996,「信用合作社未來發展方向:改制與單獨立法問題」,基層 金融19期,南投:基層金融出版社。黃啟倉,2002,「金融政策在雙元性經濟且利率自由化之效果:資金市場不完全區隔模型」,台北大學經濟研究,頁97-119。
黃瑞靜,2005,「影響我國中小企業資本結構因素之探討-負債代理成本觀點」,亞太社會科技學報,第4卷2期,頁129-144。黃瑞靜,2001,「動態資本結構評價模式之分析與應用」,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趙蕙鈴,1992,《台灣中小型工廠協力生產網路之關係內容分析--彰化縣和美地區紡織工業之個案研究》。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曾信超,2005,「小企業融資授信實務與風險轉嫁之實務研討」,華人前瞻研究,第1卷第2期, 頁43-64。
馮遠耀,2004,「我國中小企業關係網絡對競爭優勢影響之研究」,嶺東學報,第16期,頁67-83。許金松,2002,「大陸台商融資問題研究」,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潘玉葉,1980,「臺灣中小企業問題之探討」,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卷10期:頁5-22。潘志奇,1989,「中央銀行之獨立性」, 中央銀行季刊, 第11卷第3期,頁18-22。潘美玲、張維安,2001,「彈性生產與協力網絡:協力廠觀點的個案研究」,台灣社會學刊,頁201-238。
康涵真,1994,「關係運作與法律邊緣化─台灣小型企業非正式融資活動的 研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7期,台北:中央研究院社 會科學研究所。
郭崑謨,梁世安,詹毓玲,徐純慧,1986,「台灣地區中小企業微信調查作業之探討」,企銀季刊37卷3期。
郭崑謨,梁世安,詹毓玲,徐純慧,1986,「論台灣地區中小企業實施美日診斷制度之適用性」,企銀季刊9卷3 期,頁3-22。陳永華,1981,「台灣貨幣市場之發展與展望」,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十七卷第八期。
陳介玄,1998,「廠商之間的資源可移轉性-中小企業協力網絡之轉型」。發表於東海大學社會系。
陳介玄,2004,「英國公債與其金融社會之形成:華人資本主義研究之可能借鏡?」。文笙國際金融期刊,第二期。
陳迪暉,2004,「從社會與風險資本觀點比較經濟風險下的企業生存之道」,運籌研究集刊,第五期,頁1-30。陳虹宇,2004,「中小企業台商投資模式與經營策略之研究-以泰國台商為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明璋,1991,「家族企業與企業管理」,載於楊國樞、曾仕強主編:中國人的管理觀,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陳明璋,1993,「家族企業的類型、特徵和潛在問題」,家族企業成功之道,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頁3-13。
陳東升、周素卿,「後進者的全球化--東南亞臺灣企業地域生產網絡的建構與對外投資經驗」,都市與計劃,第28:4期,頁421-459。陳添枝、顧瑩華,2000,「台商國際化策略之選擇」,全球華人經濟力現況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及中華經濟研究院舉辦,台北。
楊雅惠、龍嘯天,2004,「資本市場發展與台灣企業籌資之分析」,中華經濟研究院。
簡永光,2001,「台商在大陸融資管道之探討 」,臺灣金融財務季刊,2001年三月,2卷1期。鄭祥麟,2006,「從產業生態觀點構形中小企業國際化之行為:類型學取向-以投資越南的四個製造業為例」,中山管理評論,第14卷第1期, 頁119-159。
謝仲文,2001,「我國商銀越南分支機構競爭優勢之探討—慶豐商業銀行、中國國際商業銀行、世華商業銀行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論文。
顧瑩華,2002,「金融風暴後台商在東南亞的投資概況」,中華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季刊第十八期,頁1-11。
蕭新煌、龔宜君,2002,「東南亞台商與華人間之商業網絡關係」,當代華商經貿網絡-海峽二岸與東南亞,頁55-93。
龔宜君,2002,「跨國資本、族群與勞動控制: 台商在馬來西亞的勞動體制」,台灣社會學第三期,頁253-289。
袁明仁,「台商如何向大陸當地銀行融資-以台商群聚之崑山為例」大陸台商經貿網,張老師月刊。
許嘉棟,2002,「資金失血?有這麼嚴重嗎?」。原文刊登於91.3.22工商時報第二版。
二、西文部份
Alan M. Rugman,1980, “International Theory and Corporate International Finance ”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pre-1986), pg. 73.
Bruno Biais & Christian Gollier,1997, “Trade Credit and Credit Rationing”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986-1998),pg. 903.
Greif, A. ,1993, “Contract Enforceability and Economic Institutions
in Early Trade: The Maghribi Traders’ Coali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3 (3), pp.525-548.
Ivan Light & Edna Bonacich.,1982, “Immigrant Entrepreneurs.”JOREANS IN LOS ANGELES(1965-1982) RAISAING CAPITAL, Vol. 25 No. 1, pp.270-278.
McMillan, John & Christopher Woodruff(1999), “Interfirm relationships and Informal Credit in Vietnam”,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114, No. 4, pp. 1285-1320.
Nguyen, Tran Dinh Khoi ,2006,”Capital structure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e case of Vietnam.”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pg.191.
Petersen. Mitchell A.& Raghuram G. Rajan,1997, “Trade credit: Theories and evidence”,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Vol. 10, No. 3, pp. 661-691.
Uzzi Brian, 1999, “Embeddedness in the making of financial capital: How social relations and Networks benefit firms seeking financing” ,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64, August, pp.481-505.
Wang Hong-zen,2001,“Alternative paths to profit:The financial practices of overseas Taiwanese small-and medium-scale enterprises ” ,American Asian Review, Vol. 19, Fall, pp.155-176.
三、網路參考資料
中小企業白皮書、中央銀行金融月刊。
經濟處統計處(2006)「我國核准對外投資-按地區別」
網站: http://2k3dmz2.moea.gov.tw/gnweb
駐越南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2005)「各國在越南投資統計」
網站: http://www.teco.org.vn/foreigninvest2vn.htm
袁明仁,「台商如何向大陸當地銀行融資-以台商群聚之崑山為例」大陸台商經貿網,張老師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