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1 07:5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蕭棋云
研究生(外文):Chi-Yun,Hsiao
論文名稱:由永續發展法制論我國電子廢棄物規範之建構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aiwan’s Legal System for Industr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garding E-Waste
指導教授:李惠宗李惠宗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科技法律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專業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1
中文關鍵詞:生產者延伸責任電子廢棄物WEEERoHS永續發展電子資訊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廢棄物清理法資源回收再利用法
外文關鍵詞:producer extended responsibilityE-WasteWEEERoHSsustansible developmentWaste Disposal ActResource Recycling and Reuse ActResource Recycling and Reuse Ac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94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台灣的產業,由以往的勞力密集產業,進而轉型為重工業及相關原料之加工技術產業,至今日,我們已是全球電子產業零組件及相關產品之重要提供者,邁向所謂的「綠色科技矽島」,這似乎是國家整體經濟模式之成功轉型,但我們是否真已逃脫以往一味追求高度經濟發展,而犧牲「環境」此一難已回復社會成本的夢魘?在電子產業光鮮的外表下,是否亦隱藏著我們尚難觸及的潛在危機,倘危機確實存在,電子產業於預防危機發生之程式中應擔當何種角色?國家亦應採取何種管制之態度?我國現有規範是否足以產生規制之效果?
目前我國現行廢棄物處理法制係受「廢棄物清理法」與「資源回收再利用法」之二元體系下,法規之適用,經常因雙方體系、概念之區別而生衝突,於廢棄物循環利用思潮下,更加劇此規範體制上之疏漏,我國目前雖已研議整合「廢棄物清理法」與「資源回收再利用法」為「廢棄物質循環清理法」,然此規範是否足以應付「電子廢棄物」所生之相關問題?倘不足,我國又應採取何種立法管制之模式?如何之管制始不逾比例原則?是否存有足資參考之外國立法範例?
電子廢棄物的快速成長,已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與地球整體環境之永續,而就以電子製造代工為經濟發展導向之台灣而言,擁有可處理有害物質廢棄物之廠商數量仍僅屬少數,實難因應現今電子產品普及化、高度汰換率下所產生之電子廢棄物處理問題。無庸置疑地,電子廢棄物問題之解決,將是處於高度資訊化社會中的我們無法規避的難題,而電子廢棄物之境外處理亦非長久治本之良策。歐盟對於電子廢棄物問題的重視、綠色和平組織的關切及聯合國領軍下「STEP」(Solving the E-waste Problem)組織之成立,都在在顯示出電子廢棄物問題立法規範的重要性。
The industry of Taiwan, has transformed form labor-intensive industry into the technology-intensive idustry. Today, we have already been important component and related-product provider for global electronic industry. On the way marching toward green silicon island, this seems to be the success of great revolution in our nation’s modle of ecnomic. But have we really escaped from the nightmare of scarifice our environment for ecnomic growth?Under the electronic industry''s splendid appearance, are there existing potential crisis that is still too deep to discover?If the crisis does exist, what kind of the role should the electronic industry plays in preventing it?Which kind of attitude should the country take?Are the existing regulations enough to control the crisis? If they are insufficient to control the crisis, what kind of model should our regulation adopt? How to regulate it in the reasonable range?Are there any foreign regulations worth consulting?
The rapid growth of E-waste has threatened the survival of human race and the sustainsable dvelopment of Earth.Take Taiwan for example, the qualified companies of waste disposal are too few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rapid growth E-waste problem. Undoubtedly, the settlement of e-waste will be the difficcult problem that we can hardly escape, and the e-waste export is not the best soultion. European Union‘s emphasis on the solution of E-Waste, GreenPeace’s focus and the set up of the UN STEP cause my interests in discussing how the e-waste problem occur and how to regulate it.
詳目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提出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及研究範圍 3
第一項 研究方法 3
壹、歷史研究法 3
貳、比較研究法 3
參、文獻歸納分析研究法 4
第二項 研究範圍 4
第二章 永續發展法制之建構 7
第一節 永續發展思潮之意義 8
第一項 從環境生態保護的角度切入 10
第二項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切入 10
第三項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切入 11
第四項 從其他角度切入 12
第二節 永續發展下環境權之發展 14
第一項 環境權之意義 15
第二項 環境權形成與永續發展之關聯 17
第三項 環境權確立之法律意義 18
壹、事後救濟層面的認定擴大 18
貳、預防性效果的確立 18
參、環境問題對策及相關機關對應態度的轉變 18
肆、環境立法綱領規範的確立 19
伍、人民積極參與環境決策的憲法依據 19
第四項 我國環境基本權入憲的困境與突破 19
壹、環境基本權入憲的困境 19
貳、環境基本權入憲的突破之道 21
第三節 永續發展下法律規範之角色 22
第四節 永續發展與電子廢棄物規制之關聯 24

第三章 電子廢棄物問題與電子產業環保義務 27
第一節 電子廢棄物之定義及問題之產生 27
第一項 電子廢棄物之定義 27
壹、廢棄物之定義 28
貳、電子廢棄物之定義 29
第二項 電子廢棄物問題之產生 32
壹、電子產業之快速發展及電子產品大量廢棄 32
貳、消費性電子產品地的高度依賴 33
參、電子電機產品特性 34
肆、環保思維與全球化影響 37
第二節 電子產業所應擔負之社會責任 38
第一項 企業之社會責任 38
第二項 電子產業之社會責任 45
壹、環境保護資訊之揭露 48
一、設計過程綠色設計概念及其效果之揭露 48
二、生產過程中所產生有害物質、廢棄物、所需資源及其回收處置之揭露 49
三、產品組成材料、有害化學物質之揭露 49
四、產品廢棄後回收方式、未經妥善處置之潛在環境危害及回收循環利用處置成本之揭露 49
貳、有害物質減用、廢棄物及能源使用減量責任 50
參、企業廢棄物循環利用責任 51
第四章 各國電子廢棄物之規範模式 53
第一節 概論 53
第二節 歐盟WEEE及RoHS指令 55
第一項 RoHS指令 56
壹、背景與目的 56
貳、RoHS指令規範內容 60
參、規範檢討 65
一、規範思考完整性的肯許 65
二、規範疑義之提出 66
(一)「科學及技術發展」之標準 66
(二)「市場」之範圍 66
第二項 WEEE指令 68
壹、背景與目的 68
一、強調環境保護政策重點 68
二、要求循環利用之落實 69
三、削減重點廢棄物流 70
四、納入遠距銷售的考量 70
五、統合歐盟相關指令 71
六、採納生產者延伸責任 71
七、保障電子廢棄物處理人員健康、安全 71
八、貫徹綠色設計原則 72
九、促進電子廢棄物分類收集 72
十、處置手段上應符環境最佳化之要求 72
十一、確立廢棄電子電機設備資金管理原則及生產者回收責任 73
十二、提供廢棄電子電機設備處置環境保護資訊 74
十三、指令落實之督促及評估資訊之提供 74
十四、指令適用之例外 74
貳、WEEE指令規範內容 75
一、指令目標 75
二、適用範圍 75
(一)指令附件適用產品類別、名稱之規定 75
(二)共同體兼顧安全和健康要求之調和 76
(三)國家安全利益優先 76
三、名詞定義 76
(一)電子電機設備(EEE) 76
(二)廢棄電子電機設備(WEEE) 77
(三)防治 77
(四)再利用(Reuse) 77
(五)再循環(Recycling) 77
(六)回收(Recovery) 78
(七)處置 78
(八)處理 78
(九)生產者 78
(十)銷售商 79
(十一)來自私人家庭的廢棄電子電機設備 79
四、產品設計 79
五、分類收集 79
六、處理 81
七、回收 82
八、適應科技進步與利害關係者之諮詢 87
九、罰則 87
十、檢查與監督 87
參、規範檢討 87
一、規範手段之肯許 87
(一)生產者延伸責任採用有助電子廢棄物之循環利用 87
(二)區域內生產者延伸責任之統合有助規範目的之達成 88
二、規範疑義之提出 88
第三節 美國加州電子廢棄物回收法案 89
第一項 背景與目的 89
第二項 加州電子廢棄物回收法案規範內容 89
壹、規範客體針對顯示設備 89
貳、以向消費者收取電子廢棄物處置費用為規範手段 89
第三項 規範檢討 90
第四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資訊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 91
第一項 背景與立法目的 91
第二項 規範內容及其意義 92
壹、規範內容 92
一、總則 93
(一)宣誓規範目的 93
(二)界定規範適用之範圍 93
(三)就相關名詞定義 93
(四)中央主管機關間之權責與協調 95
(五)中央主管機關研擬電子廢棄物管制策略 95
(六)中央機關對於環保創新之獎勵 95
(七)自治機關之權責與協調 96
(八)自治機關之權責與協調 96
二、電子資訊產品污染控制 96
(一)有害物質限制使用與產業技術之協調 96
(二)綠色設計、清潔生產及循環利用之強調 96
(三)環保使用期限之訂立 97
(四)意見集納之鼓勵 97
(五)製造者資訊提供之義務 97
(六)包裝上生態材料之使用及產品材料資訊之提供 98
(七)不符規範產品銷售、進口之禁止 98
(八)有害物質限制使用標準起草之權責機關 98
(九)重點電子資訊產品污染控制重點管理目錄編制權責機關及實際情況、科學技術發展水準之斟酌 98
(十)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及檢驗之實施 99
(十一)電子資訊產品污染控制重點管理目錄與電子資訊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之協力 99
(十二)順應產業發展狀況之調整 99
三、罰則 99
(一)規範違反之處罰 99
(二)失職人員之處分 101
四、附則 101
貳、規範意義 101
一、源頭管制,預防勝於整治 102
二、將電子資訊產品污染防治納入行業管理,法制化 102
三、實現有毒有害物質在電子資訊產品中的替代或減量化,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102
四、實現電子資訊產業結構調整,確保電子資訊產業永續發展 102
五、積極應對歐盟兩指令 103
第三項 規範檢討 103
壹、違反法律保律原則 104
貳、缺乏配套落實措施 107
參、罰則空泛恐有違人民基本權之保障 108
第五節 小結 109
第五章 電子廢棄物處置規範於我國法制上之檢討 113
第一節 立法規範之必要性 113
第一項環境權之體現 114
第二項 我國法規範不足之填補 115
壹、廢棄物清理法、資源回收再利用法規範密度不足 116
一、就廢棄物清理法言 117
(一)廢棄物清理法未明確界定「廢棄物」之定義 117
(二)廢棄物清理法中生產者延伸責任全面性不足 117
二、就資源回收再利用法言 120
(一)資源回收再利用法未明確界定再生資源 120
(二)資源回收再利用法第19條第1項的規範疑義 121
(三)資源回收再利用法第6及第9條規範思考上的缺漏 121
(四)資源回收再利用法第12條規範意旨的減損 122
(五)資訊提供義務範圍不足及不明確 124
貳、電子廢棄物相關規範嚴重缺乏 125
一、規範內容無法涵蓋所有「電子廢棄物」 126
二、規範內容上無法補正「廢棄物」定義不明之缺漏 128
三、漏未納入有害物質限用概念及其相對應法律效果 128
第三項 實際經貿因素之考量 129
第二節 立法規範之合理性 132
第一項 形成非關稅壁壘之質疑 133
壹、禁止不符有害物質禁用或限用電子產品輸入合理性之質疑 133
貳、該手段合理與否之判斷程序 134
參、小結 136
第二項 生產者、銷售商責任過度負擔之懷疑 138
壹、產品研發、設計階段 140
一、綠色設計概念之導入 140
二、生態材料之採用 141
貳、產品製造、生產過程 141
一、有害物質之減用或禁用 141
二、 產品環境資訊之標示 142
參、產品生命週期終結之回收及循環利用處置 142
一、回收處置責任之負擔 142
二、適當回收技術之採用 143
三、不違法輸出電子廢棄物 143
肆、小結 14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45
第一節 結論 145
第二節 建議---我國法規建構之思考 147
第一項 明確且充足的電子廢棄物定義 148
第二項 全面且完善的生產者延伸責任 148
壹、有害物質的限用 150
貳、不允許不適當的電子廢棄物處置費用的轉嫁 150
參、未經適當處理棄置的禁止 151
肆、生產者須承擔回收利用責任 152
伍、生產者的資訊提供及標示義務 152
第三項 允當的管制及量尺標準 152
第四項 廣泛的適用範圍 153
第五項 歷史及孤兒電子廢棄物之規範 153
第六項 電子廢棄物境外輸送的禁止 153
第七項 政府綠色採購 153
第八項 促進民眾參與 154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Earl Babbie著 李美華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下),臺北:時英,八版。
王曦等譯(2004),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環境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初版。
丘宏達編輯,陳純一助編(1996),現代國際法參考文件,臺北:三民書局,初版。
吳思華(1991),策略九說,臺北:臉譜出版社,三版。
李惠宗(2007),行政法要義,臺北:元照出版社,三版。
李惠宗(2004),行政程序法要義,臺北:五南,初版。
李惠宗(2006),憲法要義,臺北:元照出版社,三版。
李春旺(2000),企業倫理,臺北:正中書局,初版。
杜瑞澤(2002),產品永續設計綠色設計理論與實務,臺北:亞太出版社。
柯澤東(1988),環境法論,臺北:自行發行,初版。
張仁福(1988),環境管理,臺北:淑馨出版社,初版。
張梓太(2004),研究環境法律責任,北京:商務印書館,初版。
張梓太(2004),研究環境法律責任,北京:商務印書館,初版。
陳春山(1995),國際經濟法-台灣與世界貿易組織,臺北:五南,初版一刷。
陳慈陽(2000),環境法總論,臺北:自行發行,初版。
黃錦堂(1994),台灣地區環境法之研究,臺北:月旦出版社,初版。
楊賢智、李景錕、廖延梅(1994),環境管理學,臺北:科技圖書公司,初版。
溫肇東(1999),企業的環境管理:與生態共榮的企業綠化研究,臺北:遠流出版社,初版。
經濟部工業局(2001),綠色生產力觀念性介紹:邁向產業永續發展之路,臺北:經濟部工業局。
葉俊榮(1993),環境政策與法律,臺北:月旦出版社,初版。
葉俊榮(1999),全球環境議題:台灣觀點,臺北:巨流,初版。
魏淑芬(2002),環境法概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初版。
羅昌發(1997),GATT/WTO與我國貿易,臺北:永然文化,一版。
(二)期刊
牛惠之(1999),國際環境公約與GATT/WTO之潛在衝突:論相關於環境之貿易措施與獎勵性措施之運用與爭議。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卷第28期,頁193-245。
牛惠之(1999)由涉及環境議題之GATT /WTO爭端解決小組報告論相關於環境之片面貿易措施之適用範圍與限制,經社法制論叢,第23期,頁163-198。
牛惠之(2005),「科技法律」議題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16期,頁191-207。
牛惠之(2005),WTO之自由貿易規範在產品安全議題之運用、爭議與限制,月旦民商法學雜誌,第7期,頁25-41。
牛惠之(2005),預防原則之研究 – 國際環境法在處理科學不確定性風險議題之努力與爭議,台大法學論叢,第34卷,第3期,頁1-71。
牛惠之(2007),WTO技術性貿易障礙(TBT)協定就安全貿易之適用與限制環保標示、GMO標示之評析,政大法學評論,第95期,頁323-383。
房文英(2001),與貿易相關之國際環保公約,永續產業資訊,第7期,頁2-21。
高樹人(2005),環境權與環境立法之反思,法令月刊,第56卷第12期,頁27-33。
許耀明(2007),從WTO生技產品案爭端解決小組報告看GMO國際貿易中國際貿易法與國際環境法之衝突與解決可能,科技法學評論,第4卷第1期,頁234-238。
許耀明(2004)),歐盟(憲法)公約草案中法律工具改革之評析,月旦法學雜誌,106期,頁120-129。
黃錦堂(2004),我國環境憲法的難題,司法改革雜誌,52期,頁32-35。
楊萬發(1996),從國際環保趨勢談企業應有的環境管理理念(上),工業污染防治報導,第九卷第九十四期,頁1-7。
劉如慧(2007),歐盟廢棄物處理相關法制之現況與發展概論,興大法學第2期,頁1-50。
蔡慧君(2003),國際環境法發展過程之簡介,月旦法學教室,第5期,頁125-137。
(三)學位論文
王皓正(2001),《永續發展趨勢下全球氣候變遷議題之法律問題研究》,東吳法研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雅卿(1994),《環境與貿易的關聯性分析》,中興大學資源管理所碩論文,未出版。
邱基峻(1998),《環境保護作為憲法基本權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韻晴(1995),《GATT / WTO法律體制下自由貿易與環境保護政策之衝突與因應》,東吳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范仲良(1995),《危險廢棄物越境運送及處置之管制義務與國家責任》,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君維(2001),《論WTO下貨品貿易之非關稅貿易障礙相關規範-以技術性貿易障礙為中心》,台北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
湯麗雯(2000),《廢IC中貴金屬資源回收之研究》, 碩士論文, 大葉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未出版。
楊雅玲( 2004),《延長生產者責任之經濟誘因工具分析》,碩士論文,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未出版。
劉小華(2005),《歐盟電子電機設備限制使用危害物質指令及廢電機電子設備指令初探》,私立中原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柏文(2005),《在歐盟WEEE/RoHS指令下,資訊產品廠商與政府因應對策之探討》,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薛華泰(2002),《台灣企業環保策略與環保績效之相關研究》,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志武(2003),《環境公害入罪化之研究─以水污染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四)網路資料
中華民國清潔生產中心,http://www.nccp.org.tw(2007/11/03)。
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law.moj.gov.tw(2007/12/20)。
行政院環保署資源回收基管會,http://law.moj.gov.tw(2008/02/01)。
巴塞爾公約官方網站,http://www.basel.int/index.html(2008/03/08)。
綠色技術發展中心,http://www.etdc.org.tw/。(2008/05/01)
環保署巴塞爾公約資訊網站,http://ivy2.epa.gov.tw/web/index.htm(2008/06/01)。
(五)網頁文獻
常紀文,可持續發展的法律屬性問題,http://www.cass.net.cn/file/200302285385.html,2008/3/6。
(六)會議及座談會
陳慈陽,黃建銘,現階段台灣廢棄物法制所面臨之法律問題,台德環境法暨科技法學術研討會,第一場次,2004/10。
黃拯中,我國廢棄物輸出輸入管理,巴塞爾公約與廢棄物管理研討會,2004/10/6。
蔡慧君,台灣在國際環境合作,臺北大學法學系主辦,2004/12/21日。
二、英文部分
(一)專書
BAN and SVTC(2002), Exporting Harm:The High-Tech Trashing of Asia, BAN and SVTC.
Elli Louka(1994), Overcoming National Barriers to International Waste trade: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ansnational Movements of Hazardous and Radioactive wastes(1st Edition), Dordrecht; Boston; London: Graham & Trotman/M. Nijhoff.,.
Ernst and Young(1998), Integrated Product Policy-A Study Analyzing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with Regard to Intergrated Product Policy in the Environment Field and Providing Elements for an EC Policy in this Area. DG Environment, European Commission.
GREENPEACE(2005),Recycling of Electronic Wastes in China and India:workplace and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GREENPEACE.
Jean-Pierre Hannequart(1998), European Waste Law(1st Edition), London; Boston: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Katharina Kummer(1995),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of hazardous wastes : the Basel Convention and related legal rules(1st Edition), Oxford: Clarendon Press.
OECD(2001),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A Guidance Manual for Governments , OECD.
Patricia Birnie and Alan Boyle(2002),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Environment(2nd Ed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二)期刊
Chang, Howard F. (1995),“An Economic Analysis of Trade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Global Environment”, Georgetown Law Journal, VOL. 83l:2131~2213。
Forslind K.H.(2005), “Implementing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the case of Sweden’s car scrapping scheme”,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Vol: 13.
J. Wylie Donald(1992), “The Bamako Convention as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Hazardous Waste Exports to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 Vol. 17.
Major.George.J.Konoval(2006), “Electronic Waste Control Legislation:Observation On A New Dimension In Stat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ir Force Law Review, VOL. 58.
Melanen M., Kautto P., Saarikoski H., Ilomaki M., Yli-Kauppila H. (2002), “Finnish waste policy-effects and effectiveness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Volume 35, Number 1:1-15.
Thorpe B. and Kruszewska I. (1999), “Strategies to Promote Clean Production.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Silicon Valley Toxic Coalition, Volume 9, Issue 2: 65-74.
(三)網路資料
Electronics takeback coalition, legislation and policy---elements of model e-waste legislation, at http://www.computertakeback.com/legislation_and_policy/essential
s.cfm.【2008, March 1】
Kevin Stairs, Toxic Waste Treaty Declares Next Decade: No Time for Waste, Dec. 10, 1999, Basel Action Network, at http://www.ban.org/ban_news/no_time_for_waste.ht
ml.【2005, March 15】.
SVTC, E-WASTE & RECYCLING LAWS, at http://www.etoxics.org/site/Pa
geServer?pagename=svtc_ewaste_and_recycling_policy.【2008, March 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