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Earl Babbie著 李美華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下),臺北:時英,八版。
王曦等譯(2004),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環境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初版。
丘宏達編輯,陳純一助編(1996),現代國際法參考文件,臺北:三民書局,初版。
吳思華(1991),策略九說,臺北:臉譜出版社,三版。
李惠宗(2007),行政法要義,臺北:元照出版社,三版。
李惠宗(2004),行政程序法要義,臺北:五南,初版。
李惠宗(2006),憲法要義,臺北:元照出版社,三版。
李春旺(2000),企業倫理,臺北:正中書局,初版。
杜瑞澤(2002),產品永續設計綠色設計理論與實務,臺北:亞太出版社。
柯澤東(1988),環境法論,臺北:自行發行,初版。
張仁福(1988),環境管理,臺北:淑馨出版社,初版。
張梓太(2004),研究環境法律責任,北京:商務印書館,初版。
張梓太(2004),研究環境法律責任,北京:商務印書館,初版。
陳春山(1995),國際經濟法-台灣與世界貿易組織,臺北:五南,初版一刷。
陳慈陽(2000),環境法總論,臺北:自行發行,初版。
黃錦堂(1994),台灣地區環境法之研究,臺北:月旦出版社,初版。
楊賢智、李景錕、廖延梅(1994),環境管理學,臺北:科技圖書公司,初版。
溫肇東(1999),企業的環境管理:與生態共榮的企業綠化研究,臺北:遠流出版社,初版。
經濟部工業局(2001),綠色生產力觀念性介紹:邁向產業永續發展之路,臺北:經濟部工業局。
葉俊榮(1993),環境政策與法律,臺北:月旦出版社,初版。
葉俊榮(1999),全球環境議題:台灣觀點,臺北:巨流,初版。
魏淑芬(2002),環境法概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初版。
羅昌發(1997),GATT/WTO與我國貿易,臺北:永然文化,一版。
(二)期刊
牛惠之(1999),國際環境公約與GATT/WTO之潛在衝突:論相關於環境之貿易措施與獎勵性措施之運用與爭議。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卷第28期,頁193-245。
牛惠之(1999)由涉及環境議題之GATT /WTO爭端解決小組報告論相關於環境之片面貿易措施之適用範圍與限制,經社法制論叢,第23期,頁163-198。牛惠之(2005),「科技法律」議題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16期,頁191-207。牛惠之(2005),WTO之自由貿易規範在產品安全議題之運用、爭議與限制,月旦民商法學雜誌,第7期,頁25-41。
牛惠之(2005),預防原則之研究 – 國際環境法在處理科學不確定性風險議題之努力與爭議,台大法學論叢,第34卷,第3期,頁1-71。
牛惠之(2007),WTO技術性貿易障礙(TBT)協定就安全貿易之適用與限制環保標示、GMO標示之評析,政大法學評論,第95期,頁323-383。房文英(2001),與貿易相關之國際環保公約,永續產業資訊,第7期,頁2-21。高樹人(2005),環境權與環境立法之反思,法令月刊,第56卷第12期,頁27-33。許耀明(2007),從WTO生技產品案爭端解決小組報告看GMO國際貿易中國際貿易法與國際環境法之衝突與解決可能,科技法學評論,第4卷第1期,頁234-238。許耀明(2004)),歐盟(憲法)公約草案中法律工具改革之評析,月旦法學雜誌,106期,頁120-129。黃錦堂(2004),我國環境憲法的難題,司法改革雜誌,52期,頁32-35。
楊萬發(1996),從國際環保趨勢談企業應有的環境管理理念(上),工業污染防治報導,第九卷第九十四期,頁1-7。
劉如慧(2007),歐盟廢棄物處理相關法制之現況與發展概論,興大法學第2期,頁1-50。蔡慧君(2003),國際環境法發展過程之簡介,月旦法學教室,第5期,頁125-137。(三)學位論文
王皓正(2001),《永續發展趨勢下全球氣候變遷議題之法律問題研究》,東吳法研碩士論文,未出版。林雅卿(1994),《環境與貿易的關聯性分析》,中興大學資源管理所碩論文,未出版。
邱基峻(1998),《環境保護作為憲法基本權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洪韻晴(1995),《GATT / WTO法律體制下自由貿易與環境保護政策之衝突與因應》,東吳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范仲良(1995),《危險廢棄物越境運送及處置之管制義務與國家責任》,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君維(2001),《論WTO下貨品貿易之非關稅貿易障礙相關規範-以技術性貿易障礙為中心》,台北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湯麗雯(2000),《廢IC中貴金屬資源回收之研究》, 碩士論文, 大葉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未出版。
楊雅玲( 2004),《延長生產者責任之經濟誘因工具分析》,碩士論文,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未出版。
劉小華(2005),《歐盟電子電機設備限制使用危害物質指令及廢電機電子設備指令初探》,私立中原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蕭柏文(2005),《在歐盟WEEE/RoHS指令下,資訊產品廠商與政府因應對策之探討》,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薛華泰(2002),《台灣企業環保策略與環保績效之相關研究》,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謝志武(2003),《環境公害入罪化之研究─以水污染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四)網路資料
中華民國清潔生產中心,http://www.nccp.org.tw(2007/11/03)。
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law.moj.gov.tw(2007/12/20)。
行政院環保署資源回收基管會,http://law.moj.gov.tw(2008/02/01)。
巴塞爾公約官方網站,http://www.basel.int/index.html(2008/03/08)。
綠色技術發展中心,http://www.etdc.org.tw/。(2008/05/01)
環保署巴塞爾公約資訊網站,http://ivy2.epa.gov.tw/web/index.htm(2008/06/01)。
(五)網頁文獻
常紀文,可持續發展的法律屬性問題,http://www.cass.net.cn/file/200302285385.html,2008/3/6。
(六)會議及座談會
陳慈陽,黃建銘,現階段台灣廢棄物法制所面臨之法律問題,台德環境法暨科技法學術研討會,第一場次,2004/10。
黃拯中,我國廢棄物輸出輸入管理,巴塞爾公約與廢棄物管理研討會,2004/10/6。
蔡慧君,台灣在國際環境合作,臺北大學法學系主辦,2004/12/21日。
二、英文部分
(一)專書
BAN and SVTC(2002), Exporting Harm:The High-Tech Trashing of Asia, BAN and SVTC.
Elli Louka(1994), Overcoming National Barriers to International Waste trade: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ansnational Movements of Hazardous and Radioactive wastes(1st Edition), Dordrecht; Boston; London: Graham & Trotman/M. Nijhoff.,.
Ernst and Young(1998), Integrated Product Policy-A Study Analyzing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with Regard to Intergrated Product Policy in the Environment Field and Providing Elements for an EC Policy in this Area. DG Environment, European Commission.
GREENPEACE(2005),Recycling of Electronic Wastes in China and India:workplace and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GREENPEACE.
Jean-Pierre Hannequart(1998), European Waste Law(1st Edition), London; Boston: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Katharina Kummer(1995),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of hazardous wastes : the Basel Convention and related legal rules(1st Edition), Oxford: Clarendon Press.
OECD(2001),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A Guidance Manual for Governments , OECD.
Patricia Birnie and Alan Boyle(2002),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Environment(2nd Ed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二)期刊
Chang, Howard F. (1995),“An Economic Analysis of Trade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Global Environment”, Georgetown Law Journal, VOL. 83l:2131~2213。
Forslind K.H.(2005), “Implementing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the case of Sweden’s car scrapping scheme”,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Vol: 13.
J. Wylie Donald(1992), “The Bamako Convention as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Hazardous Waste Exports to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 Vol. 17.
Major.George.J.Konoval(2006), “Electronic Waste Control Legislation:Observation On A New Dimension In Stat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ir Force Law Review, VOL. 58.
Melanen M., Kautto P., Saarikoski H., Ilomaki M., Yli-Kauppila H. (2002), “Finnish waste policy-effects and effectiveness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Volume 35, Number 1:1-15.
Thorpe B. and Kruszewska I. (1999), “Strategies to Promote Clean Production.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Silicon Valley Toxic Coalition, Volume 9, Issue 2: 65-74.
(三)網路資料
Electronics takeback coalition, legislation and policy---elements of model e-waste legislation, at http://www.computertakeback.com/legislation_and_policy/essential
s.cfm.【2008, March 1】
Kevin Stairs, Toxic Waste Treaty Declares Next Decade: No Time for Waste, Dec. 10, 1999, Basel Action Network, at http://www.ban.org/ban_news/no_time_for_waste.ht
ml.【2005, March 15】.
SVTC, E-WASTE & RECYCLING LAWS, at http://www.etoxics.org/site/Pa
geServer?pagename=svtc_ewaste_and_recycling_policy.【2008, March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