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刊
1.高楠順次郎編《大正新修大藏經》五四冊、六七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佛教學專著
2.王文顏《佛典漢譯之研究》,台北: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 73年12月1日初版。
3.玄奘、辯機原著,季羨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記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4.任繼愈《漢唐佛教思想論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第3版第3刷。
5.朱封鰲《天台宗史跡考察與典籍研究》,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1刷。
6.呂澂《呂澂佛學論著選集》1~5卷 濟南:齊魯書社 ,1991年7月初版,1996年12月第2次印刷。
7.季羨林《中印文化關係論文集》,北京:三聯書店 1982年初版。
8.季羨林《佛教十五題》,北京:中華書局, 2007年1月第1版,2007年7月第3刷。
9.林梅村《漢唐西域與西域文明》,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第1刷。
10.曹仕邦《中國佛教譯經史論集》,台北:東初出版社 ,中華民國79年6月初版,中華民國81年1月1版2刷。
11.梁啟超《佛學研究十八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9月第1版第1刷。
12.陳垣《中國佛教史籍概論》,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13.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14.劉保金《中國佛典通論》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第1刷。
15.潘桂明、吴忠傳《中國天台宗通史》,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第1刷。
16.關世謙譯,鎌田茂雄原著,《中國佛教通史》(一),高雄:佛光出版社,中華民國74年9月初版。《中國佛教通史》第2卷 台北:佛光出版社 1986《中國佛教通史》第3卷 台北:佛光出版社 1991《中國佛教通史》第4卷 獅子吼雜誌社印行
17.關世謙譯,鎌田茂雄原著,《中國佛教通史》(二),台北:佛光出版社,中華民國75年4月初版。
18.關世謙譯,鎌田茂雄原著,《中國佛教通史》(三),台北:佛光出版社,中華民國75年12月初版。
19.釋僧祐撰,蘇晉仁、蕭鍊子點校《出三藏記集》,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0.釋慧皎撰,湯用彤校注,湯一玄整理《高僧傳》,北京:中華書局, 1992年10月第1版,1997年10月第3次印刷。
21.饒宗頤《梵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佛經文獻語言研究專著
22.王紹峰《初唐佛典詞匯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3.朱志瑜、朱曉農《中國佛籍譯論選輯評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第1刷。
24.朱慶之《佛典與中古漢語詞彙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2年7月1刷,1996年12月2刷。
25.李四龍、裴勇等譯,許理和原著,《佛教征服中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第2次印刷。
26.李維琦《佛經釋詞》,湖南:岳麓書社,1993年2月第1版第1刷。
27.辛嶋靜志《『長阿含經』の原語の研究─音写語分析を中心として》,東京:平河出版社,1994年8月20日第1刷發行,
28.俞理明 《佛經文獻語言》,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9.姚永銘《慧琳一切經音義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1刷。
30.徐時儀《玄應眾經音義研究》, 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3月第1版第1刷。
31.高田時雄《敦煌資料による中國語史の研究──九、十世紀の河西方音》,東京創文社,昭和63年2月第1版第1刷。
32.梁曉虹《佛教與漢語詞彙》,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8月初版。
33.陳五雲、梁曉虹、徐時儀《佛經音義概論》,台北:大千出版社,民國92年5月第1版第1刷。
34.陳五雲、梁曉虹、徐時儀《佛經音義與漢語詞彙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12月第1版第1刷。
35.萬金川《佛經語言學論集:佛典研究的語言學轉向》,南投:正觀出版社,民國94年3月初版。
語言學及漢語研究專著
36.王力《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6月新一版,2003年3月北京第6刷。
37.王力《漢語語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1998年4月第4刷。
38.王素煤、彭國躍譯,〔日〕真田信治、澀谷勝己、陣內正敬、杉戶清樹原著《社會語言學概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第1刷。
39.王樹民點校,[宋]鄭樵撰《通志二十略》,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第1版第1刷。
40.史有為《外來詞──異文化的使者》,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第1刷。
41.史有為《漢語外來詞》,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1月第1版第1刷。
42.申小龍主編《語言學綱要》,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第1刷。
43.何九盈《中國古代語言學史》,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2000年6月第2版第2刷。
44.何大安《聲韻學的觀念與方法》,大安出版社2002年初版
45.李思敬《漢語知識叢書—音韻》,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年6月版
46.李范文《宋代西北方音》,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第1刷。
47.李振麟、謝家葉、胡偉民譯,〔捷〕伊‧克拉姆斯基原著《音位學概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1993年4月第1版第1刷。
48.李新魁《李新魁音韻學論集》, 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1版,1999年11月第2次印刷。
49.周法高《中國語言學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5年9月初版。
50.周祖謨《問學集》,北京:中華書局,1966年1月第1版,2004年7月北京第3刷。
51.周靜、劉冬冰《語言學概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2001年8月2刷。
52.季羨林《季羨林文集》,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1刷。
53.季羨林《季羨林佛教學術論文集》,台北:東初出版社,中華民國84年4月初版,中華民國84年12月第2刷。
54.竺家寧《聲韻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0年出版。
55.俞敏《俞敏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5月第1版第1刷。
56.俞理明《漢語縮略研究——縮略:語言符號的再符號化》,成都:巴蜀書社,2005年6月第1版第1刷。
57.徐通鏘《漢語研究方法論初探》,北京:商務出版社年,2004年11月第1版第1刷。
58.徐通鏘《語言論——語義型語言的結構原理和研究方法》,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2006年1月第3刷。
59.袁家驊、趙世開、甘世福譯,〔美〕布龍菲爾德原著《語言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0年4月第1版,2004年11月北京第5刷。
60.高名凱、石安石《語言學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3月第1版,1987年3月重排版,2002年4月北京第24刷。
61.高名凱《語言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5年1月第1版,1995年5月北京第2刷。
62.高名凱譯,〔瑞士〕費爾廸南‧德‧索緒爾著《普通語言學教程》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年11月第1版,2002年11月北京第7刷。
63.張永言《詞彙學簡論》,湖北: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2年出版。
64.戚雨村《語言學引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2003年1月第18刷。
65.許余龍《對比語言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66.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出版。
67.陳保業《20世紀語言學方法論》(1898-1998),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第1刷。
68.陸卓元譯,〔美〕愛德華‧薩丕爾原著《語言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年2月北京重排第2版,2002年11月北京第6次印刷。
69.賀國偉《漢語詞語的產生與定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第1刷。
70.黃河清譯,﹝意﹞馬西尼原著《現代漢語詞彙的形成─十九世紀漢語外來詞研究》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初版。
71.楊錫彭《漢語外來詞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1刷。
72.楊錫彭《漢語語素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1刷。
73.葛毅卿《隋唐音研究》,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第1刷。
74.趙元任、羅常培、李方桂譯,〔瑞典〕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1940年9月第1版,2003年6月第2次印刷。
75.趙秉璇、竺家寧編《古漢語複聲母論文集》,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第1刷。
76.趙振鋒《中國語言學史》,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第1刷。
77.潘文國、譚慧敏《對比語言學:歷史與哲學思考》,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第1刷。
78.潘悟雲、徐文堪譯,E‧G‧Pwelleyblank著《上古漢語的輔音系統》,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2月第1版。
79.儲泰松《唐五代關中方音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第1刷。
80.聶鴻音譯,﹝法﹞馬伯樂著《唐代長安方言考》,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1月第1版第1刷。
81.羅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國立中央研究院理使語言研究所單刊甲種之十二,1933上海出版,中華民國80年景印臺一版。
其他專著
82.吳汝鈞《梵文入門》,台北:鵝湖出版社,民國90年初版
83.周季文、謝后方《敦煌吐蕃漢藏對音字匯》,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第1刷。
84.林光明《藏語讀咒入門》,台北:嘉豐出版社,2005年1月初版。
85.林梅村《古道西風──考古新發現所見中西文化交流》,北京:三聯書店,2000年3月第1版第1刷。
86.林梅村《西域文明──考古、民族、語言和宗教新論》,中國鐵道出版社1995年12月初版。
87.林筠因譯,﹝美﹞勞費爾原著《中國伊朗編》,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年1月第1版,2001年3月北京第2刷。
88.馬祖毅《中國翻譯史》(上卷),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第1刷。
89.郭良夫《詞匯與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年7月第1版第1刷。
90.陳福康 《中國譯學理論史稿》,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2002年1月第2次印刷。
91.黃盛璋《中外交通與交流史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1刷。
92.楊劍橋《實用古漢語知識寶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第1刷。
93.羅世方《梵語課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年10月第1版,1996年5月北京第2刷。
94.釋惠敏、釋齎因《梵語初階》,台北:法鼓文化,1996年6月初版。
期刊論文──語音方面
95.王珊珊〈梵漢對音中的一個特殊現象〉,《古漢語研究》2003年第1期,頁14-19。
96.朱慶之〈佛典與漢語音韻研究―20世紀國內佛教漢語研究回顧之一〉四川大學漢語史研究所《漢語史研究集刊》第2輯,巴蜀書社,2000年1月,頁302-320。
97.汪榮寶〈歌戈魚虞模古讀考〉,《國學季刊》第一卷第二期,1923年4月初版。
98.季羨林〈論梵文td的音譯〉,原載於1956年《中印文化關係史論叢》,後收於《季羨林文集》卷四《中印文化關係》,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初版,頁12-54。
99.邵榮芬〈敦煌俗文學中的別字異文和唐五代西北方音〉,原載於《中國語文》1963年第3期,後收於《邵榮芬音韻學論文集》,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1刷,頁280-343。
100.施向東〈北朝譯經反映的北方共同漢語音系〉,《音韻論叢》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石家莊師範專科學校編,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刷,頁231-249。
101.施向東〈玄奘譯著中的梵漢對音和唐初中原方音〉,《語言研究》第1期,1983年,頁27-48。
102.胡適譯,鋼和泰原著〈音譯梵書與中國古音〉,原載於《國學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今收於姜文華主編 1998《胡適學術文集‧語言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10月第1版,1998年2月第2刷,頁230-239。
103.尉遲治平〈周隋長安音再探〉,《語言研究》(第2期),1984,頁105-114。
104.尉遲治平〈周隋長安音初探〉,《語言研究》(第2期),1982年,頁18-33。
105.尉遲治平〈對音還原法發凡〉,《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卷第1期,2002年2月第1版第1刷,頁10-15。
106.尉遲治平〈論隋唐長安音與洛陽音的聲母系統──兼答劉廣和同志〉,《語言研究》第2期,1985年,頁38-48。
107.張猛譯,〔日〕水谷真成原著〈表示梵語翹舌元音的漢字——二等重紐和三四等重紐〉,《中古漢語研究》(二),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9月第1版第1刷。
108.齊冲〈漢語音譯佛經詞彙中省音現象的分析〉,《漢語史學報》(第二輯),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主編,2002年,頁130-143。
109.劉廣和〈《大孔雀明王經》咒語義淨跟不空譯音的比較研究──唐代中國北部方音分歧初探〉,原載於《語言研究》1994年增刊,後收於《漢語論集》,中國人民大學《漢語論集》,2000年4月第1版第1刷,頁41-57。
110.劉廣和〈介音問題的梵漢對音研究〉《古漢語研究》第2期,2002年,頁2-7。
111.劉廣和〈東晉譯經對音的晉語聲母系統〉,原載於《漢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語言研究》1991年增刊,後收於《漢語論集》,中國人民大學《漢語論集》,2000年4月第1版第1刷,頁58-69。
112.劉廣和〈東晉譯經對音的晉語韻母系統〉,原載於《薪火編》年1996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後收於《漢語論集》,中國人民大學《漢語論集》,2000年4月第1版第1刷,頁70-88。
113.劉廣和〈唐代八世紀長安音的韻系與調值〉,原載於《河北大學學報》1991年第3期,後收於《漢語論集》,中國人民大學《漢語論集》,2000年4月第1版第1刷,頁12-28。
114.劉廣和〈唐代八世紀長安音重紐〉,原載於《語言研究》1984年第3期,後收於《漢語論集》,中國人民大學《漢語論集》,2000年4月第1版第1刷,頁1-11。
115.劉廣和〈試論唐代長安音重紐──不空譯音的討論〉,原載於《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87年第3期,後收於《漢語論集》,中國人民大學《漢語論集》,2000年4月第1版第1刷,頁29-40。
116.儲泰松〈"和尚"的語源及其形義的演變〉,《漢語研究論集》,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第1刷,頁345-3363。
117.儲泰松〈施護譯音研究〉,《漢語研究論集》,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第1刷,頁296-319。
118.儲泰松〈唐代音義所見方音考〉,《漢語研究論集》,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第1刷,頁320-344。
119.儲泰松〈梵漢對音概說〉,《古漢語研究》(第4期),1995年,頁4-13。
120.儲泰松〈梵漢對音與中古音研究〉,《漢語研究論集》,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第1刷,頁281-295。
121.聶鴻音〈番漢對音與上古漢語〉,《民族語文》2003第2期,頁14-21。
122.羅常培〈知徹澄娘音值考〉,《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選集》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初版,台北:九思出版社1978年複印,頁54-64。
123.羅常培〈梵文顎音五母的藏漢對音研究〉,《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選集》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初版,台北:九思出版社1978年複印,頁54-64。
期刊論文──其他方面
124.朱慶之〈佛教混合漢語初論〉,《語言學論叢》(第二十四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125.朱慶之〈佛經翻譯中的仿譯及其對漢語詞彙的影響〉,《中古近代漢語研究》(第一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年,頁247-262。
126.朱慶之〈試論佛典翻譯對中古漢語詞彙發展的若干影響〉,《中國語文四十周年紀念刊文集》,中國語文編輯部編,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3年第1版第1刷,頁233-241。
127.辛嶋靜志〈漢譯佛典的語言研究(二)〉,《俗語言研究》第五期,1998年,頁47-57。
128.辛嶋靜志〈漢譯佛典的語言研究〉,《俗語言研究》第四期,1997年,頁29-44。
129.周一良〈論佛典翻譯文學〉,原載於《申報‧文史副刊》第三~五期,1947年,今收於《周一良集》第三卷「佛教史與敦煌學」,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頁207-217。
130.季羨林〈「浮屠」與「佛」〉,原載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48年第二十本,後收入《佛教十五題》,中華書局,2007年1月初版,頁83-96。
131.季羨林〈再談「浮屠」與「佛」〉,原載於《歷史研究》1990年第一期,後收入《佛教十五題》,中華書局,2007年1月初版,頁97-110。
132.季羨林〈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此文為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全文,原載於《北京大學學報(人文科學)》,1957年第1期;第二部分節選自〈再論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兼評美國梵文學者弗蘭克林‧愛哲頓的方法論〉,原載於《語言研究》,1985年第1期;第三部分節選自〈三論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原載於《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1985年1月。今收於《佛教十五題》,中華書局2007年1月初版,頁25-52。
133.林光明〈漢文佛典之梵字音義研究〉,《佛經音義研究:首屆佛經音義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7月初版,,頁35-39。
134.林光明〈漢文佛典之梵字音義研究〉,收於徐時儀、陳五雲、梁曉虹所編《佛經音義研究:首屆佛經音義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7月初版,頁25-46。
135.金天相〈佛教詞語譯釋雜談〉《語言論集》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語言論集》編輯部,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1刷,頁275-287。
136.徐文堪譯,辛嶋靜志原著〈早期漢譯佛教經典所依據的語言〉《漢語史研究集刊》(第10輯)四川大學漢語史研究所編,四川:巴蜀書社,2007年9月第1版第1刷,293-305。
137.高燕〈漢語外來詞研究五十年〉,《松江學刊》(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2年2月,頁88-93。
138.尉遲治平、俞敏〈論「五種不翻」—梵漢對音語料的甄別〉一文,收於邢福義所編《文化語言學》下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頁575-589
139.郭良夫〈從「漢語」名稱論漢語詞匯史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1985年第4期。今收錄於其《詞匯與詞典》一書,商務印書館1990年7月一版,頁109。
140.萬金川 〈宗教傳播與語文變遷──漢譯佛典研究的語言學轉向所顯示的意義〉(1),《正觀雜誌》第19期,民國90年12月,頁5-52。141.萬金川 〈宗教傳播與語文變遷──漢譯佛典研究的語言學轉向所顯示的意義〉(2),《正觀雜誌》第20期,民國91年3月,頁5-82。142.萬金川〈多音介入管弦齊鳴的場景―佛典語言研究的文化二重奏〉,台北:鵝湖學誌第三十期 2003年,頁1-42。143.萬金川〈佛經譯詞的文化二重奏〉,普門學報第十八期抽印本,高雄: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出版。144.錢文忠譯,周一良原著〈中國的梵文研究〉,原載於《思想與時代》月刊,1944年第35期,後收於王元化主編《唐代密宗》,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頁141-156。
145.顏洽茂〈中古佛經借詞略說〉,《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3期2002年5月出版,頁76-79。
146.顧滿林〈東漢譯經中半音譯半意譯的外來詞簡析〉,收於《漢語史研究集刊》(第六輯),四川大學漢語史研究所出版,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11月第一版。
147.顧滿林譯,許理和原著〈關於初期漢譯佛經的新思考〉,收錄於四川大學漢語史研究所編《漢語史研究集刊》(第四輯),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頁286-312。
工具書
148.《中國語言學大辭典》編寫祖,《中國語言學大辭典》,1991年3月第1版,1992年2月第2刷。
149.《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編寫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1998年版),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年9月第1版,1993年7月第2版,1998年9月第3版,2004年9月北京第63刷。
150.﹝日﹞中村元 《佛教語大辭典》,東京:東京書籍社,1983年出版。
151.﹝日﹞平川彰編《佛教漢梵大辭典》,東京:靈友會,1997年出版。
152.﹝日﹞荻原雲來《翻譯名義大集漢譯對照梵和大辭典》,台北:新文豐,1988年出版。
153.﹝日﹞塚本善隆《望月佛教大辭典》,東京:世界聖典刊行協會,1974年出版。
154.﹝日﹞榊亮三郎《梵藏和漢四譯對校翻譯名義大集》,《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第12、13冊,台北:華宇出版社,1985年。
155.﹝英﹞R‧L‧特拉斯克《語音學與音系學詞典》,北京:語文出版社,2000年出版。
156.﹝德﹞哈杜默德‧布斯曼《語言學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157.丁福保《佛教大辭典》,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04出版。
158.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台北:天華,1984年出版。
159.丁福保編《佛學翻譯名義集新編》,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03年11月初版。
160.李珍華、周長楫編撰《漢字古今音表(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月第1版第1刷。
161.沈家煊譯,戴維‧克里斯特爾編《現代語言學詞典》(第四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12月第1版,2002年4月北京第2次印刷。
162.戚雨村等編《語言學百科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3年出版。
163.陳士強《佛典精解》,台北:建宏出版社,1995年出版。
164.劉正土、高名凱、麥永乾、史有為編《漢語外來詞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4年12月第1版第1刷。
日文文獻
165.KARASHIMA Seishi”漢訳仏典の言語の研究”,創價大學國際佛教學高等研究所年報,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at Soka University Vo1.ⅩTokyo,2006,pp.44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