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古籍(依1.年代 2.編著者姓名筆畫排序)
一、豔情小說文本 (《思無邪匯寶叢書》)
〔明〕古杭艷艷生,《昭陽趣史》,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8月初版。
〔明〕吳門徐昌齡,《如意君傳》,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初版。
〔明〕呂天成,《繡榻野史》,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8月初版。
〔明〕京江醉竹居士浪編,《龍陽逸史》,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1月初版。
〔明〕芙蓉主人,《癡婆子傳》,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初版。
〔明〕風月軒又玄子,《浪史》,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初版。
〔明〕桃源醉花主人,《別有香》,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1月初版。
〔明〕無遮道人,《海陵佚史》,台北:台灣大應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6月初版。
〔明〕舊題[唐伯虎 選輯],《僧尼孽海》,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初版。
〔清〕不提撰人,《風流和尚》,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2月初版。
〔清〕不提撰人,《歡喜浪史》,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初版。
〔清〕竹溪修正山人編次,《碧玉樓》,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
〔清〕松竹軒,《妖狐豔史》,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3月初版。
〔清〕情隱先生,《肉蒲團》,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0月初版。
〔清〕雲遊道人,《燈草和尚傳》,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初版。
〔清〕嘉禾餐花主人,《濃情快史》,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2月初版。
〔清〕檇李煙水散人編次,《桃花影》,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9月初版。
《春夢瑣言》,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初版。
二、諸子專著、筆記、小說
〔西漢〕劉歆,《西京雜記》,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北京第一版。
〔東漢〕王充,《論衡》,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東漢〕王符,《潛夫論》,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東漢〕許慎著、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天工書局,1992年11月再版。
〔西晉〕張華,《博物志》,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東晉〕干寶,《搜神記》,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東晉〕王嘉,《拾遺記》,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北京第一版。
〔東晉〕陶潛,《搜神後記》,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東晉〕郭璞,《山海經》,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東晉〕郭璞,《爾雅》,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東晉〕葛洪,《神仙傳》,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北京第一版。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北齊〕魏收,《魏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6月初版、1987年11月第3刷。
〔梁〕吳均,《續齊諧記》,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北京第一版。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初版。
〔梁〕顧野王,《大廣益會玉篇》,收於《四部叢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魏〕張揖,《廣雅》,北京:中華書局,收於《叢書集成初編》,1985年北京新一版。
〔唐〕房玄齡,《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初版、1987年11月第3刷。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收於《四部叢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前蜀〕杜光庭,《錄異記》收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子部,第1264冊。
〔後晉〕劉昫,《舊唐書》,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初版、1987年第3刷。
〔北宋〕李昉,《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9月新一版、2003年6月北京第7刷。
〔北宋〕沈括,《夢溪筆談》,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南宋〕朱熹,《楚辭集注》,台北:中央圖書館,1991年2月初版。
〔南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箋注,《東京夢華錄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8月初版第1刷。
〔南宋〕岳珂,《桯史》,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南宋〕張掄,《紹興內府古器評》,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南宋〕陸游,《老學庵筆記》,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南宋〕陸游著、楊家駱主編,《陸游全集》,台北:世界書局,1990年11月五版。
〔元〕王實甫,《西廂記(董王合刊本)》,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12月。
〔元〕羅貫中原撰、〔明〕馮夢龍改撰,《平妖傳》,台北:世界書局,1982年4月第4版。
〔明〕文震亨,《長物志》,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明〕王世貞,《豔異編》,收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明〕西大午辰走人,《南海觀世音菩薩出身修行傳》,收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明〕余象斗,《南遊記》,收於《四遊記》,台北:世界書局,1982年9月第4版。
〔明〕吳承恩,《西遊記》(楊閩齋本),收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明〕宋濂等撰,《元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初版。
〔明〕李日華,《味水軒日記》,收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史部,第558冊。
〔明〕李贄,《焚書》,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5月初版第1刷。
〔明〕杜應芳、胡承紹輯,《補續全蜀藝文志》,收於《續修四課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集部,第1677冊。
〔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收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子部,第1174冊。
〔明〕施耐庵、羅貫中著,李泉、張永鑫校注,《水滸全傳校注》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10月初版。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收於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名著第六輯‧讀書劄記叢刊第二集》,台北,世界書局,1980年5月再版,第12冊。
〔明〕晁瑮,《晁氏寶文堂書目》,收於《中國歷代書目題跋叢書》,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月初版第1刷。
〔明〕朗瑛,《七修類稿》,收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子部,第1123冊。
〔明〕笑笑生,《全本金瓶梅詞話》,香港:香港太平書局,1982年8月初版、1993年1月第18刷。
〔明〕袁宏道著、錢伯城箋校:《袁宏道集箋校》,上海: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4月第2版第1刷。
〔明〕高濂,《遵生八牋》,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871冊。
〔明〕張應俞,《杜騙新書》,收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明〕陶宗儀,《綴耕錄》,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明〕陶宗儀,《說郛》,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子部,第882冊。
〔明〕馮夢龍,《廣笑府》,收於魏同賢主編《馮夢龍全集》,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4月初版第1刷,第11冊。
〔明〕葛寅亮,《金陵梵剎志》,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初版,史部,第243冊。
〔明〕錢希言,《松樞十九山》,東京都:內閣文庫,1980年。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收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清〕王先謙,《莊子集解》,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74年7月初版、1985年9月三版。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收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收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李慶辰,《醉茶志怪》,收於金東教點:《歷代筆記小說叢書》,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1月初版、2004年11月第2刷。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 4 儀禮》,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初版第13刷。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 6 左傳》,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初版第13刷。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5 禮記》,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初版第13刷。
〔清〕孫希旦撰,《禮記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8月文一版。
〔清〕孫貽讓,《周禮正義》,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66年3月臺一版。
〔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1月初版第1刷。
〔清〕曹雪芹、高鶚著,馮其庸等校注,《紅樓夢校注》,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4月初版、2003年2月第7刷。
〔清〕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台北:鼎文書局,1977年。
〔清〕黃正元,《慾海慈航》,台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81年12月初版。
〔清〕遊戲主人,《笑林廣記》,台北:金楓出版社,1991年4月再版。
〔清〕劉鶚,《老殘遊記全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年9月初版。
〔清〕錢曾,《也是園藏書書目》,收於《叢書集成續編》,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7月臺一版,第5冊。
貳、近人專著(1.英文姓氏字母 2.中文姓氏筆畫排序)
一、中文專著
丁峰山,《明清性愛小說論稿》,台北:大安出版社,2007年6月初版第1刷。
丁敏,《佛教神通:漢譯佛典神通故事敘事研究》,台北: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9月初版第1刷。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工藝美術編1 陶瓷(上)》,台北: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8月初版。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工藝美術編2 陶瓷(中)》,台北: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8月初版。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工藝美術編9 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3月初版第2刷。
毛文芳,《物‧性別‧觀看——明末清初文化書寫新探》,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初版第1刷。
方珊,《形式主義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初版、2002年2月第2刷。
王立,《佛經文學與古代小說母題比較研究》,北京:昆侖出版社,2006年3月初版第1刷。
王伯敏主編,《中國美術通史(第一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初版第1刷。
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80年1月初版。
王國維,《觀堂集林》,收於《王觀堂先生全集》,台北:文華出版公司,1968年3月臺一版,第1冊。
王崗,《浪漫情感與宗教精神——晚明文學與文化思潮》,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初版。
王清原、牟仁隆、韓錫鐸編纂,《小說書坊錄》,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年4月初版第1刷。
王瑾,《互文性》,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初版第1刷。
王璦玲主編,《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文學篇》,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年12月初版、2005年12月第2刷。
丘振聲,《水滸傳縱橫談》,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9月初版第1刷。
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年4月再版。
向愷,《世情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初版第1刷。
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7月初版第1刷。
朱國華,《文學與權力──文學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1刷。
江燦騰,《明清民國佛教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11月初版第1刷。
宋莉華,《明清時期的小說傳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7月初版第1刷。
吳光正,《中國古代小說的原型與母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7月第2版第2刷。
吳存存,《明清社會性愛風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6月初版第1刷。
吳志達,《中國文言小說史》,濟南:齊魯書社,1994年9月初版、2005年6月第2刷。
吳釗、劉東升編著,《中國音樂史略》,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年第2版第5刷。
吳康,《中國古代夢幻》,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2年6月初版第1刷。
吳康編著,《中國鬼神精怪》,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2年12月初版第1刷。
巫仁恕,《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台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5月初版1刷。
巫仁恕,《奢侈的女人——明清時期江南婦女的消費文化》,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月初版第1刷。
李孝悌編,《中國的城市生活》,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10月初版第1刷。
李志夫主編,《佛教與文學——佛教文學與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學部分)》,台北: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2月初版第1刷。
李明軍,《禁忌與放縱——明清艷情小說文化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6月初版第1刷。
李夢生,《中國禁毀小說百話》,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4月初版第1刷。
李壽菊,《狐仙信仰與狐狸精故事》,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5年10月初版。
李劍國,《中國狐文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6月初版第1刷。
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史(修訂版)》,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初版、2006年1月第2刷。
李澤奉、劉如仲主編,《古燈釋鑒賞與收藏》,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1月初版、1999年1月第2刷。
汪民安,《身體、空間與後現代性》,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初版、2007年3月第2刷。
尚秉和,《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7月初版第1刷。
林辰,《神怪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初版第1刷。
胡衍南,《飲食情色金瓶梅》,台北:里仁書局,2004年4月初版第1刷。
胡勝,《明清神魔小說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5月初版第1刷。
孫昌武,《佛教與中國文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初版第1刷。
孫建君、高豐,《古代燈具》,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年8月初版第1刷。
孫楷第,《小說旁證》,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12月初版第1刷。
孫遜,《中國古代小說與宗教》,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初版、2003年4月第3刷。
徐飈,《兩宋物質文化引論》,南京:鳳凰傳媒集團、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年7月初版第1刷。
馬昌儀,《中國靈魂信仰》,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11月初版第1刷。
高豐,《中國器物藝術論》,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初版第1刷。
康正果,《重審風月鑑:性與中國古典文學》,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月初版、1998年4月第2刷。
張冰,《陌生化詩學:俄國形式主義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初版第1刷。
張廷興,《中國古代艷情小說史》,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第1刷。
張國星,《中國古代小說中的性描寫》,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3年3月初版第2刷。
戚福康,《中國古代書坊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7月初版第1刷。
許寶強、袁偉選編,《語言與翻譯的政治》,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1月初版。
陳大康,《明代小說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4月初版第1刷。
陳文新,《傳統小說與小說傳統》,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初版、2006年5月第2刷。
陳平原、王德威、商偉主編,《晚明與晚清:歷史承傳與文化創新》,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初版第1刷。
陳正宏、談蓓芳,《中國禁書簡史》,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1月初版、2004年5月第2刷。
陳兵,《佛教禪學與東方文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初版、1997年9月第三刷。
陳益源,《小說與豔情》,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年8月初版第1刷。
陳益源,《古典小說與情色文學》,台北:里仁書局,2001年9月初版第1刷。
郭燦江,《光明使者:燈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1月初版第1刷。
傅道彬,《晚唐鐘聲——中國文學的原型批評(修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初版第1刷。
黃華,《權力,身體與自我——福柯與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初版、2006年9月第2刷。
新文豐編審部編,《卍續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再版。
楊大春,《語言‧身體‧他者:當代法國哲學的三大主題》,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11月初版第1刷。
楊義,《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3月第2版第2刷。
萬晴川,《中國古代小說與方術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7月初版第1刷。
葉舒憲,《文學人類學探索》,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5月初版第1刷。
葉舒憲選編,《神話——原型批評》,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7月初版第1刷。
熊秉真、余安邦合編,《情欲明清──遂欲篇》,台北:麥田出版,2004年3月初版第1刷。
熊秉真主編,《欲掩彌彰: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私情篇》,台北:漢學研究中心,2003年9月初版第1刷。
熊秉真編,《睹物思人》,台北:麥田出版,2003年7月初版第1刷。
趙毅衡編選,《符號學文學論文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5月初版第1刷。
劉仲宇,《中國精怪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初版第1刷。
劉勇強,《中國古代小說史敘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初版第1刷。
劉苑如,《身體‧性別‧階級——六朝志怪的常異論述與小說美學》,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12月初版、2004年12月修訂一版。
劉苑如、李豐楙主編,《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12月初版第1刷。
劉康,《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5月初版、1998年4月第2刷。
劉達臨,《中國古代性文化》,寧夏:寧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初版、10月第1刷。
劉達臨,《性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初版第1刷。
歐麗娟,《紅樓夢人物立體論》,台北:里仁書局,2006年3月初版第1刷。
鄭志明,《中國社會與宗教——通俗思想的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7月初版、1989年11月第2刷。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3月初版、2003年8月第2刷。
錢中文主編,《巴赫金全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謝明勳,《六朝小說本事考索》,台北:里仁書局,2003年1月初版第1刷。
魏子雲,《金瓶梅劄記》,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3年12月初版第1刷。
羅鋼、王中忱主編,《消費文化讀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6月初版第1刷。
二、翻譯著書
〔荷〕米克‧巴爾 (Mieke Bal) 著、譚君強譯,《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第二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4月第2版、2005年5月第2刷。
〔法〕尚‧布希亞 (Jean Baudrillard),《物體系》,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版、1998年1月第2刷。
〔美〕約翰‧伯格 (John Berger) 著、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台北:麥田出版,2005年10月初版、2006年11月第5刷。
〔美〕克里斯托弗‧貝里 (Christopher Berry) 著、江紅譯,《奢侈的概念:概念及歷史的探究》,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初版第1刷。
〔法〕皮埃爾‧布迪厄 (Pierre Bourdieu) 著、劉暉譯,《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成和結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第1刷。
〔法〕皮埃爾‧布迪厄 (Pierre Bourdieu)、華康德 (I. Wacquant) 著;李猛、李康譯,《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第1刷。
〔加〕卜正民 (Timothy Brook),《縱樂的困惑——明代的商業與文化》,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1月初版、2005年3月第2刷。
〔美〕彼得‧布魯克斯 (Peter Brooks),《身體活:現代敘述中的欲望對象》,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年5月初版第1刷。
〔美〕保羅‧康納頓 (Paul Connerton) 著、納日碧力戈譯,《社會如何記憶》,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初版第1刷。
〔英〕哈夫洛克‧靄理士 (Havelock Ellis) 著、潘光旦譯注,《性心理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6月初版第1刷。
〔美〕艾梅蘭 (Maram Epstein) 著、羅琳譯,《競爭的話語:明清小說中的正統性、本真性及所生成之意義》,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初版第1刷。
〔法〕米歇爾‧福柯 (Michel Foucault) 著、余碧平譯,《性經驗史(增訂版)》,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初版第1刷。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著、孫名之、顧凱華、馮華英譯,《夢的解析》,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2月初版、2007年3月二版第1刷。
〔加〕諾思羅普‧弗萊 (Northrop Frye) 著、陳慧、袁憲軍、吳偉仁譯,《批評的剖析》,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11月初版、1999年4月第2刷。
〔法〕熱拉爾‧熱奈特 (Gerard Genette) 著、史忠義譯,《熱奈特論文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初版第1刷。
〔荷〕高羅佩 (R.H. van Gulik) 著、李零、郭曉惠譯,《中國古代房內考——中國古代的性與社會》,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11月初版第1刷、1994年4月初版第2刷。
〔荷〕高羅佩 (R.H. van Gulik) 著、楊權譯,《秘戲圖考——附論漢至清代的中國性生活(公元二○六年—公元一六四四年)》,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第2刷。
〔法〕莫里斯‧哈布瓦赫 (Maurice Halbwachs) 著、畢然、郭金華譯,《論集體記憶》,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初版、2003年10月第2刷。
〔美〕高彥頤 (Dorothy Ko) 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初版第1刷。
〔美〕曼素恩 (Susan Mann) 著、楊雅婷譯,《蘭閨寶錄:晚明至盛清時的中國婦女》,台北:左岸文化,2005年11月初版。
〔美〕馬克夢 (R. Keith McMahon),《吝嗇鬼、潑婦、一夫多妻者——十八世紀中國小說中的性與男女關係》,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3月初版、10月第2刷。
〔美〕宇文所安 (Stephen Owen) 著、鄭學勤譯,《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年12月初版、2005年4月第2刷。
〔美〕史景遷 (Jonathan D. Spence) 著、陳恒、梅義征譯,《利瑪竇的記憶之宮:當西方遇到東方》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5年7月初版第1刷。
〔美〕伊恩‧P‧瓦特 (Ian Watt) 著、高原、董紅鈞譯,《小說的興起》,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2年6月初版、2003年9月北京第4刷。
〔英〕法蘭西絲‧葉茲 (Frances A. Yates) 著、薛絢譯,《記憶之術》,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4月初版第1刷。
〔法〕蒂費納‧薩莫瓦約著、邵煒譯,《互文性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初版第1刷。
〔俄〕維克托‧什克洛夫斯基等著、方珊等譯,《俄國形式主義文論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9年3月初版、1992年6月北京第2刷。
〔美〕羅杰‧巴格諾爾著,宋立宏、鄭陽譯,《閱讀紙草,書寫歷史》,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3月初版第1刷。
三、英文專著
Clunas, Craig, Superfluous Things: 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in Early Modern China. Urbana, Il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91.
Li Yu, trans. Hanan, Patrick, The Carnal Prayer Mat: Rou Putuan.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90.
Van Gulik, R.H., Erotic Colour Prints of the Ming Period: With an Essay on Chinese Sex Life from the Han to the Ch’ing Dynasty, B.C. 206-A.D. 1644. Boston: Brill, 2004.
參、單篇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丁珍珍:〈《牡丹亭》驚夢——誰的慾望誰的夢?〉,《文明探索》第22卷,2000年7月,頁119-135。
丁敏:〈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收於《佛學與文學——佛教文學與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學部分)》(台北: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2月初版第1刷),頁23-57。
丁敏:〈佛經〈梵志吐壺〉故事基型的演變:秘密情人的空間敘事〉,《新世紀宗教研究》第4卷第1期,2005年9月,頁177-190。王立、陳慶紀合著:〈道教幻術母題與唐代小說〉,《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頁65-69。
王淳美:〈「明清豔情小說」中的詩歌用韻考〉,《南台科技大學學報》24期,2000年11月,頁135-142。
王淳美:〈明清豔情小說——《載花船》研究〉,《中國文化月刊》,1998年10月第223期,頁41-65。王鴻泰:〈雅俗的辯證——明代賞玩文化的流行與士商關係的交錯〉,《新史學》十七卷第四期,2006年12月,頁73-143。代智敏:〈從《豔異編》《廣豔異編》看明代中晚期小說審美觀念的發展〉,《蘭州學刊》,2006年第2期總第149期,頁99-102。
古正美:〈佛教與女性歧視〉,《當代》第11期,1987年3月,頁27-35。
余舜德:〈物與身體感的歷史:一個研究取向之探索〉,《思與言》第44卷第1期,2006年3月,頁5-47。杜正勝:〈古代物怪之研究——一種心態史和文化史的探索(上)〉,《大陸雜誌》第104卷第1期,2002年1月,頁1-14。杜正勝:〈古代物怪之研究——一種心態史和文化史的探索(中)〉,《大陸雜誌》第104卷第2期,2002年2月,頁1-15。杜正勝:〈古代物怪之研究——一種心態史和文化史的探索(下)〉,《大陸雜誌》第104卷第2期,2002年3月,頁1-10。李樹新:〈扳倒葫蘆灑了油:柴米油鹽醬醋茶文化義探微(三)〉,《漢字文化》,2006年第6期總第74期,頁62-66。
沈衛榮:〈神通、妖術和賊髡:論元代文人筆下的番僧形象〉,《漢學研究》第21卷第2期,2003年12月,頁219-247。林辰:〈豔情小說與小說中的性描寫〉,收於張國星編《中國古代小說中的性描寫》(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3年3月初版第2刷),頁31-52。
林芳玫:〈地表的圖紋與身體的圖紋——《行過洛津》的身份地理學〉,《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5期,2007年10月,頁259-288。
林富士:〈釋「魅」:以先秦至六朝時期的文獻資料為主的考察〉,收於蒲慕州編《鬼魅神魔——中國通俗文化側寫》(台北:麥田出版,2005年6月),頁109-134。
邱澎生:〈物質文化與日常生活的辯證〉,《新史學》17卷4期,2006年12月,頁1-14。茅盾:〈中國文學內的性描寫〉,收於張國星編《中國古代小說中的性描寫》(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3年3月初版第2刷),頁18-30。
唐玄之、劉興林:〈中國古代燈、燭原始〉,《中國科技史料》第19卷第2期,1998年,頁57-67。
高彥頤:〈「空間」與「家」——論明末清初婦女的生活空間〉,《近代中國婦女研究史》第3期,1995年8月,頁21-50。
高桂惠:〈艷與異的續衍辯證:清代文言小說「蒲派」與「紀派」的綺想世界——以《螢窗異草》為主的討論〉,發表於中研院文哲所主辦「記傳、記遊與記事——明清敘事理論與敘事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7年8月30-31日),頁1-26。
張廷興:〈豔情小說:明清小說研究應關注的一個領域〉,《理論學刊》第五期、總第135期,2005年5月,頁121-123。
張靜二:〈「壺中人」故事的演化:從幻術說起〉,收於丁敏等著《佛學與文學——佛教文學與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學部分)》(台北: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329-376。
曹剛華:〈美女與野獸:唐代女性「精變」論考——以《太平廣記》為中心〉,收於上海社會科學院《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編輯委員會編《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一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初版第1刷),頁184-201。
黃克武:〈不褻不笑:明清諧謔世界中的身體與情慾〉,收於熊秉真、余安邦合編:《情欲明清——遂欲篇》(台北:麥田出版,2004年3月初版第1刷),頁23-64。
黃克武:〈明清笑話中的身體與情慾:以《笑林廣記》為中心之分析〉,《漢學中心》第19卷第2期,2001年12月,頁343-374。
黃克武:〈暗通款曲:明清豔情小說中的情欲與空間〉,收於熊秉真主編《欲掩彌彰: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私情篇》(台北:漢學研究中心,2003年9月初版),頁243-278。
黃應貴:〈導論:物與物質文化〉,收於黃應貴主編《物與物質文化》(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4年5月初版),頁1-26。
葉小燕:〈戰國秦漢的燈及有關問題〉,《文物》1983年第7期,頁78-86。
熊月之:〈燈燭之情——從油燈、蠟燭到電燈〉,收於熊秉真編《睹物思人》(台北:麥田出版,2003年7月初版第1刷),頁183-208。
劉苑如:〈形見與冥報:六朝志怪中鬼怪敘述的諷喻——一個「導異為常」模式的考察〉,《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9期,2006年9月,頁1-45。劉書成:〈豔情與巫術共同孕育的一個「怪胎」——《燈草和尚傳》的宗教文化形態解構〉,《天水師範學院學報》第23卷第6期,2003年12月,頁29-31。
蔣逸征:〈超能與無能——從《太平廣記》中的胡僧形象看唐代的宗教文化風土〉,《圖書館雜誌》2004年第2期,2004年2月,頁75-78。
謝志偉:〈論語言與文學裏的「女體與空間」——從「插頭與插座」談起〉,收於《情慾文學專刊:情欲與禁忌》(台北:麥田出版,2002年8月初版第1刷),頁119-145。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王愛華:《豔異編研究》,中壢: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林雨潔:《晚明男色小說研究——以《龍陽逸史》、《弁而釵》、《宜春香質》為本》,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林慧芳:《《弁而釵》、《宜春香質》與《龍陽逸史》中的男色形象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翁文信:《《姑妄言》與明清性小說中的性意識》,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7年。陳俊宏:《呂天成《繡榻野史》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傅耀珍:《明代艷情小說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黃文焜:《明清性小說性行為方式》,高雄: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葉有林:《明代神魔小說中的法術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劉慎元:《明清豔情小說的繼承、呈現與影響》,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劉靜怡:《「豔而人情」的話本小說——《一片情》研究》,中壢: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蕭涵珍:《晚明的男色小說:《宜春香質》與《弁而釵》》,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賴淑娟:《《龍陽逸史》之「小官」文化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