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內文獻(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立達(2006年7月22日),大法官幾近完全剝奪獨立機關的存在空間,聯合報民意論壇。
行政院(2006),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釋憲案聲請書,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2期,頁60-88。
李惠宗(2006),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違憲性的探討-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六一三號解釋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6期,頁58-78。
林子儀(1993),美國總統的行政首長權與獨立行政管制委員會,收錄於「當代公法理論」,頁113-133。
林子儀、葉俊榮、黃昭元、張文貞編著(2003),「憲法-權力分立」,學林出版。
林明鏘(2006),正當性與相當性原則下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評大法官釋字第六一三號解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6期,頁79-83。
周志宏(2006),釋字第六一三號解釋與獨立機關的未來,月旦法學雜誌,第137期,頁5-24。徐正戎(2006年3月8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第四條及第十六條釋憲案報告書,提出於司法院大法官為審理行政院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第4條及第16條有違憲疑義聲請解釋乙案所舉行之說明會。
陳淑芳(2006),獨立機關之設置及其人事權-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六一三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137期,頁41-59。陳淳文(2007年9月29日),從法國法論獨立行政機關,發表於臺灣大學政治學系、中華民國憲法學會、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政府與公共事務小組主辦「獨立行政機關之研究」研討會。
馬泰成、許松根、顏廷棟(2006),國內油品產業結構、廠商行為與競爭法規範,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95年度委託研究計畫。
黃錦堂(2007年9月29日),德國機關獨立性之研究,發表於臺灣大學政治學系、中華民國憲法學會、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政府與公共事務小組主辦「獨立行政機關之研究」研討會。
黃銘傑(2007年9月29日),日本獨立行政機關之研究—以日本公平交易委員會為中心,發表於臺灣大學政治學系、中華民國憲法學會、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政府與公共事務小組主辦「獨立行政機關之研究」研討會。
郭任昇(2007),從憲法觀點檢討獨立行政機關—以設置必要性、職權與組織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廖元豪(2006),釋字六一三後,獨立機關還剩多少空間?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7期,頁87-92。
蔡秀卿(2006年3月8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釋憲聲請案鑑定意見書,提出於司法院大法官為審理行政院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第4條及第16條有違憲疑義聲請解釋乙案所舉行之說明會。
蔡秀卿(2006),又是權力鬥爭的犧牲品-試評大法官釋字第六一三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137期,頁60-74。蔡茂寅(2002),政策統合機關、獨立機關定位及設立原則探討,國家政策季刊,創刊號,頁23-38。劉孔中(2006),怪哉!以鞏固行政權為職志的六一三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136期,頁28-32。
劉靜怡(2006),釋字第六一三號解釋後的獨立機關:NCC 傳奇簡評,月旦法學雜誌,第137期,頁25-40。
蘇永欽(2006),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的合憲性,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2期,頁89-116。
蘇永欽(1999年1月4日),公平會的角色功能-現在與未來,競爭政策通訊,第3卷第2期。蘇永欽(2002),經濟憲法作為政治與經濟關係的基本規範-從昔日德國的爭議來看今日台灣的回應之道,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127-164。
二、外文文獻(按作者姓氏由 A~Z排列)
Berger, Marshall J. & Edles, Gary J. (2000), Established by Practice:The Theory and Operation of Independent Federal Agencies, 52 ADMINISTRATIVE LAW REVIEW 1111-1294.
Cooper, James C., Pautler, Paul A. & Zywicki, Todd J. (2005),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petition Advocacy at the FTC, 72 ANTITRUST LAW JOURNAL 1091-1112.
McGarity, Thomas O. (1987), Presidential Control of Regulatory Agency Decisionmaking, 36 AMERICAN UNIVERSITY LAW REVIEW 443-489.
Merrill, Thomas W. & Watts, Kathryn Tongue (2002), Agency Rules with the Force of Law: The Original Convention, 116 HARVARD LAW REVIEW 467-592.
三、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
Humphrey’s Executor v. United States, 295 U.S. 602 (1935)
四、網路資源
「總統府政府改造委員會」網站,http://www.president.gov.tw/2_special/innovation/t6-5-1.html
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政府改造工程」網站,
http://reform.rdec.gov.tw/ct.asp?xItem=589&CtNode=59 及
http://reform.rdec.gov.tw/ct.asp?xItem=485&ctNode=58 及
http://reform.rdec.gov.tw/org_home/eyorg_19.htm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
http://www.fscey.gov.tw/ct.asp?xItem=522540&ctNode=6&mp=2
49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網站,
http://www.ftc.gov.tw/2000010129991231134.htm 及
http://www.ftc.gov.tw/2000010129991231879.htm 及
http://www.ftc.gov.tw/new125a.htm
美國 FTC 網站, http://www.ftc.gov/opp/about.shtm 及
http://www.ftc.gov/ocr/about.shtm
美國DOJ網站,http://www.usdoj.gov/atr/sections.htm#ers
日本 FTC 網站, http://www.jftc.go.jp/e-page/legislation/ama/amended_ama.pdf
及http://www.jftc.go.jp/e-page/policyupdates/granddesig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