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王智弘(2004)。員工接受教育訓練學習態度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CYU0457008。朱毋我(2001)。五專實施多元入學方案後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TIT00677025。行政院主計處(1995)。中華民國教育程度及學科標準分類。臺北:作者。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0)。中華民國職業分類典。臺北:作者。
余化人(1999)。台北市國中技藝班學生個人因素、家庭背景、學校環境與其自我概念及技能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7NTNU0037009。吳婉如(1992)。台灣地區長青學苑教師教學型態與學員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0NTNU2205004。吳清宜(2005)。屏東師範學院學生學習態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NPTT1576040。吳銘輝(2001)。台北市高職工業類科學生對新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NTNU0037006。呂俞徵(1985)。家政學。台北:實踐家專推廣教育中心。
李文良(2005)。綜合高中電機技術學程學生與高職電機科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094NCUE5037067。李明杉(1998)。國中學生學業學習困擾與技藝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6NCUE3037002。李政鴻(2006)。國民中學學生對生活科技課程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以中部地方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4NCUE5037076。李桂蘭(1994)。家政學科課程發展模式~一個適合現代的構想。菁莪,6(1),17-29。
李麗美(2002)。松年大學學員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CCU00142026。卓旻怡(2000)。雲林縣國中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8NCPES567027。官淑如(1997)。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5NTNU3037011。林長賦(2003)。教師班級經營、家長教育態度與國中技藝班學生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CYU0576026。林家弘 (2000)。我國大學生網路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8NCCU0332014。林淑真(2002)。國中學生班級氣氛知覺、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國文科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CUE0331009。邱佳椿(2003)。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生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路徑模式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TNU0037010。金清文(2002)。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對學生學習態度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TNU0198046。施信華(2001)。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教師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NCUE0037010。柯淑屏(2003)。高職餐飲管理科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桃園地區為例。世新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SHU00571006。洪久賢(1999)。家政融入中小學一貫領域課程之澳洲實例。家政教育學報,2,1-28。洪久賢(2000)。九年一貫課程之改革之探討─家政教育的規畫與展望。「二十一世紀家庭生態趨勢研討會」應邀發表。台北市:台灣師大。
洪久賢、蔡長艷、周淑玲(1999)。家政科批判思考教學實施成效之評估研究(I)。課程與教學季刊,2(1),103-124。洪寶蓮(1987)。國中學生個人與環境因素對其學習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75NTNU2331007。馬芳婷(1989)。社教機構短期研習班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77NTNU2205003。張火燦(1990)。人力資源發展方案評鑑的觀念及模式。人力資源學報,1,17-26。張志銨(2002)。高職新課程實施後汽車科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CUE1037019。張春興(1992)。心理學概要。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2)。現代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張春興(2002)。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淵程(2001)。高級職業學校全面實施學年學分制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NKNU0036015。戚毓倫(2004)。台中市國中技藝教育班學習滿意度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KNU0036005。教育百科辭典(1994)。臺北:五南。
教育部(2003b)。國民教育法。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3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網要。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4)。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標準。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6)。家政教育能力指標。2006年2月19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discuss/discuss7.php。
教育部(2007a)。九十五學年度國民中學校別資料。2007年5月29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 /statistics/edu7220001/service/sts4-95.htm。
教育部(2007b)。九十五學年度全國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名冊。2007年5月29日,取自http://www.edu.tw/ 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00remoteness_1/index.htm?open。
許文敏(2001)。實用技能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NTNU0037065。許定邦(2002)。高中高職實施多元入學方案後國中生學習困擾及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CUE0331015。許美瑞(1981)。美國家政教育發展之研究。台北:文景書局。
許美瑞(1995)。統整文學於家政教學之概念分析。中華家政,24,1-27。許美瑞(1996)。最有價值的中小學核心課程—家政。中華家政,25,頁1-14。許美瑞(1998)。關懷本位的家政教育:廿一世紀的家政課程新典範。課程與教學季刊,1(4), 95-112。許美瑞(1999)。家政教材教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許美瑞(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家政教育」之回顧與展望。中等教育,52(6),4-18。
許國書(2004)。國中學生生涯發展教育學習態度與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CUE5036012。許錫銘(1998)。我國試辦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6NCUE4037001。陳加山(2002)。台北市職業學校電子科學生對實習科目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TIT00677005。陳昆仁(2001)。國中技藝教育班學生學習環境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TIT00677013。陳秋萍(2005)。綜合高中機械學程與高職機械科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滿意度之比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NCUE5037132。陳秋麗(2005)。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雲林縣為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與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YUNT5677016。陳進冬(2004)。高職實施新課程後電機電子科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以台南縣市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KNU0036075。陳瑞洲(2003)。我國高中職汽車科多元入學管道學生實習課程學習態度、學習困擾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CUE1037033。曾玉玲(1993)。台北市高智商低成就國中學生學習信念與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1NCCU2331014。曾煥琦(2005)。南部地區國中學生對生涯發展教育課程學習態度與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NCUE5037050。黃美蓉(2003)。新竹地區高中職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TPEC0421062。黃迺毓(1998)。家政高等教育。台北:五南。
黃淑娟(2003)。原住民國中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CUE0331036。黃朝凱(2003)。國民小學學童知覺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CYU1576053。黃港友(2004)。綜合中學選修專門學程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CUE5037050。溫明麗(1997)。批判性思考教學─哲學之旅。台北:師大書苑。
廖佳紅(2004)。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CUE5037064。甄曉蘭(2001)。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元照出版社,89-93。
劉永水(2001)。高級職業進修學校與企業機構合辦員工進修班學生學習態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TIT00677007。劉安倫(2000)。國中學生對職業試探與輔導活動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8TIT00677009。劉燕饒(2001)。國民中學資優學生時間管理、學習態度、學業成就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NCUE1284006。歐用生(1999)。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1),22-32。潘詩婷(2002)。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TNU0011040。蔡東敏(2003)。職校學生之重要他人影響、學習態度、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TUST618011。鄭田(1995)。交通部電信研究所學員覺察之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3NCTU0457015。鄭增財(2000)。實用技能班學生價值觀與學習行為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3NTNU2037001。蕭安成(1997)。隔空與非隔空學習者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和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6NKNU1331003。賴保禎(1980)。學習態度測驗指導手冊。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賴清國(2002)。高職餐飲管理科建教合作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TNU1037007。錢蘋(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三民。
謝志雄(2004)。高雄市國中學生參與合作式技藝教育班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KNU0036079。謝易裕(2004)。中部地區高中職工科學生因應技專校院實施多元入學其學習困擾與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CUE5037086。謝東歷(2003)。國中學生家庭因素對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私立輔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FJU00506030。謝美雲(2006)。臺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運動與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4NTNT5420005。謝琇玲(2000)。青少年心理學。高雄:麗文文化。
韓春屏(2000)。國中補習學校取向、學生批判思考與學習滿意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8NKNU0142001。韓豐年(1989)。高職學生個人特徵與學習環境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北市大安高工印刷科學生為個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77NTNU2037007。羅幼蓮(2002)。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領域與重大議題家政關係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44。台北:教育研究月刊。貳、英文部分
Badir, D. R. (1991). Research:Exploring the parameters of home economics. Canadian Home Economics Journal, 41(2), 65-70.
Betz, E. L., Klingensmith, J. E., & Menne, J. W. (1970). Th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 satisfaction.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Guidance, 3, 110-118.
Brown, M. (1980). What is home economics education? St. Paul: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Brown, M. M. (1993). Philosophical studies of home econom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Basic ideas by which home economists understand themselves. East Lansing, MI: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Clark, A., & Trafford, J. (1996). Return to gender: Boys' and girls' attitudes and achievements. 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 14, 40-49.
Darling, C. A. (1995). An evolving historical paradigm: From “home economics” to “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s.” Journal of Consumer studies and Home Economics, 19(4), 369-379.
Dormer, D. E., Carswell, J. W., & Spreckelmeyer, K. F. (1983). Understanding educational satisfaction.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32600)
Gordon, D. G.(2001). Classroom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solutions.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8(2), 17.
Habermas, J. (1987). McCarthy, T.(trans.).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vol.2): Lifeworld and system: A critique of functionalist reason. Boston, Massachusetts: Beacon Press.
Henderson, G. M. (1954). Development of home econom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its purposes and intergration function. University Park, PA: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Horng, J. S. (1997). A new paradigm of home economics in Taiwan. Proceedings of the 9th Conference of Asian Regional Association for Home Economics.
Hsu, M. R. (1997). A caring paradigm of home economics and its impli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9th Conference of Asian Regional Association for Home Economics, July 16-19, pp 137-167.
Istre, S. M., & Self, P. A. (1990). Toward a more unified discipline of home ecomomics. Journal of Home Economics, (Winter), 4-9.
Kimble, G. A. (1961). Hilgard and Marquis conditioning and learning. New York: Appleton.
Kobayashi, Y. (2002). The role of gender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ttitudes: Japanese femal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English learning. Gender and Education, 14(2), 181-197.
Lam, Y. L., & Wong, A. (1974). Attendance regularity of adult learners: An examination of content and structural factors. Adult Education, 41 (2), 130-142.
Mangano, J. A., & Corrado, T. J. (1979). Adult student’ satisfaction at six Two-Year Colleg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80563)
Martin, C. L. (1988). Enhancing children's satisf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using a predictive regression model of bowling performance norms. The Physical Educator, 45(4), 196-209.
Mayer, R. E (1982). Learning. In H. E. Mitzel(Ed),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Fifth edition.Washington, D. C.: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Paolucci, B. (1980). Evolution of human ecology. Human Ecology Forum, (Winter), 17-21.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1989).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ough, A. (1982). Some major reasons for learn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033251).
Vincenti, V. B. (1993). The Scottsdale Metting: Positioning the Profession for the 21st Century(1993). Alexandria: American Home Economics Association Publication Sales.
Wasinger, G. B. (1974). How the group environment affects learning. In You can be a successful teacher of adults, 43-47.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Watson, J. B. (1913). Psychology as the Behaviorist Views it. Psychological Review, 20, 158-177.
Yoo, T. M. (1997). Challenges: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existing and emerging paradigms of home economics in its history. The 9th Conference of ARAHE program and abstract, 9-32.
Yoo, T. M. (1999). Quality of life from the critical science perspective. Proceedings of ARAHE symposium, 12. The 10th Conference of ARA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