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1)。課程論。台北市:五南圖書。
王昭明(1990)。我國工業職業教育課程之演進。中國工業職業教育學會年刊,工業職業教育課程發展,25-36。
王俊權(1994)。以PC為基礎之圖控軟體發展。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王振裕(2006)。職業學校本位課程規劃之研究-以機電整合實習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王儒生(2002)。陣列式感測架構應用於消防即時監控系統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機械與輪機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石文傑、林明聰、許弘科(2006,6月)。發展以圖形監控系統為基礎的感測器實驗模組-以感測開關為例。載於建國科技大學舉辦之「全國自動化科技研討會」論文集(D07),彰化。
田振榮(1990)。技職教育實用性課程評鑑模式之研究。中國工業職業教育學會年刊,工業職業教育課程發展,141-149。
白雲霞(2003)。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理論、模式。台北市:作者。
台南市私立崑山高中(無日期)。2006年8月23日,取自於http://www.kssh.tn.edu.tw/teach/course/elet.htm 。
吳天元、陳忠信(2000)。綜合高中本位課程發展之策略。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60,22-28。李大偉、王昭明(1989)。技職教育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師大書苑。
李隆盛(1995)。技職教材設計與教學法舉隅。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26,40-45。李隆盛(1996)。科技與職業教育的課題。台北市:師大書苑。
李隆盛(1999)。職校科別本位的課程發展程序。職教園地,30,4-5。
李隆盛(2004)。職校課程綱要的規劃現況與展望。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81,53-57。林正亮(2003)。圖控式感測器實習人機介面教具的研製。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1-2516- S-415-001)。嘉義:國立嘉義大學生物
機電工程學系。
林正敏、陳石松(1998)。單晶片8051與圖控系統。台北:高立圖書。
林治中(2002)。以Java 開發自動化系統之人機介面。國立中山大學機械與機電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林進材(1995)。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商鼎文化。
邱創乾(1999)。資料擷取系統實務。台北:立治圖書公司。
宓哲民、顏見明、劉春山(2000)。人機介面圖形監控。台北:全華圖書。
沈慶陽(2006)。職業學校本位課程實習教材發展之研究─以機電整合實習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孫邦正(1983)。教育概論。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康自立(1982)。工業職業教育能力本位課程發展之理論與實際。台北市:作者。
康自立(1989)。教材發展之基本概念。職業訓練教材製作參考手冊。台北市:職業訓練局。
康自立(1990)。技職教育課程設計之重要趨勢。中國工業職業教育學會年刊,工業職業教育課程發展,89-104。
康自立(1994)。職業訓練教材發展策略。就業與訓練,12(2)。康自立(2000)。工業職業教育能力本位課程發展之理論與實際。彰化:品高圖書出版社。
張天津(1983)。技術職業教育行政與視導。台北:三民書局。
張春興、林清山(1986)。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國照(1990)。工業職業教育課程發展的要素:課程資源、發展過程、參與人員。中國工業職業教育學會年刊,工業職業教育課程發展,105-121。
張嘉育(1999)。認識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載於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編:國民教育與行政學術研討會實錄。台北市:編者。
教育部技職司(1998)。工業職業學校各類科課程標準總綱。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技職司(2002)。技職體系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研討會會議手冊。台北:作者。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類課程發展中心:職業學校電機與電子群科課程暫行綱要。2005年11月23日,
取自http://140.122.79.127/~chenkuan/0205ee.doc
國立台灣師大工教系(無日期)。2006年8月23日,取自於http://www.ie.ntnu.edu.tw/CHINESE/curriculums/
ex.asp?id=IEU3504 。
國立員林崇實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總體課程計畫書。2006年4月10日。
梁舜欽(2001)。火力電廠輸媒控制系統自動化設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陳加山(無日期)。感測器。台北:龍騰文化事業公司。
陳清嵩(2005)。技專校院分散式圖控系統實習教材發展與設備設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陳榮良、蘇永仁、陳正義(2004)。圖形監控系統設計實務。台北市:全華圖書。
黃廷合(2000)。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之策略與重要性。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59,2-7。黃政傑、李隆盛(1996)。技職教育概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楊朝祥(1984)。技術職業教育辭典。台北市:三民書局。
楊朝祥(1985)。技術職業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三民書局。
楊瑞明(2004)。落實學校本位教育強化學校特色。技術及職業教育,84,54-60。賴春金(2000)。UNEVOC的技職課程發展程序。職教園地,34,4-8。
彰師附工電子科(無日期)。2006年7月25日,取自http://163.23.179.81/xoops2/tony_1/index_mian.htm。
劉源宏(2001)。圖形監控應用於工廠電力系統之研究。國立海洋大學機械與輪機工程學系碩士論文。蔡清波(2000)。從新課程校訂科目中規劃發展學校特色。職教園地,33,19-21。
蔡佳仁(2001)。整合型監控系統之開發。國立中山大學機械工程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謝勝治(2001)。感測器轉換暨資料擷取系統處理教材及教具研製。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9-2516- S151-010)。高雄: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電機系。
謝澄漢(2004)。技職學校遠端資料擷取與控制—圖控系統實習教材發展與設備設計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1-2516- S-003-010)。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謝澄漢、江增昌(2003)。遠端資料擷取與控制實務。台北:宏友圖書公司。
羅文基(1990)。技職教育專題研究。高雄市:復文書局。
貳、英文部分
Advantech Co., Ltd. (2000). Advantech GeniDAQUser’s Manual.
Blank, W. E. (1982). Handbook for developing competency-basedtraining program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p. 64
Dewey, J. (1920). Reconstruction in Philosophy. The New American Library.
Finch, R. C., & Crunkilton, R. T. (1979).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Planning,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Boston, MA: Allyn & Bacon, Inc.
Hass, G. (1977). Curriculum planning : A New Approach (2nd ed.). Boston, MA: Allyn & Bacon, Inc.
Luhmann, N.(1985)︰Sociological Theory of Law, London.
Mager, R. F., & Beach, K. M. (1967). Developing Vocational Instruction. Belmont, CA: Fearon, pp. 3-6
Mead, G. H. (1962): Mind, Self and Society, Chicago
OECD (1979).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aris: OECD.
Peyton, A. J., Burch, J. R., Bradshaw A, & Dorey, A. P. The teaching of sensors and instrumentation to second year electronics/ mechatronics students, IEE Colloquium on Sensors and Instrumentation Systems, 1996, Digest No: 1996- 127, 11/1-11/3.
Saylor, J. G., Alexander, W. M, & Lewis, A. J. (1981). Curriculum Planning:For Better Teaching and Learning, 4nded. New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3-8.
Saylor, J. G., & Alexander, W. M. (1974). Planning Curriculum for School.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Shyr, W. J., Lin M. T., Hsu, H. K, & Liao, C. W.(2005) Development Temperature Sensor Experimental Module Based on the Graphic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2nd North-East Asi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299-306, Changhua, Taiwan, 11-15 December 2005
Skilbeck, M.(1984).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ondon: Harper & Row.
Tyler, R. W. (1949).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Vygotsky, L., Cole, M. etc (ed) (1978), Mind in Society,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iles, J., & Bondi, J. (1979).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 Cuide to Practice. Columbus, Ohio: Charles E. Merrill Publishing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