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3 00:2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許月嬌
研究生(外文):Yuh-Chiao Hsu
論文名稱:高級職業學校商管群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
指導教授:趙志揚趙志揚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6
中文關鍵詞:高級職業學校商管群教師專業能力
外文關鍵詞:Vocational High SchoolsBusiness TeacherProfessional Competenc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41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級職業學校商管群教師專業能力之內涵與現況,以提供師資未來發展之參考。為達成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德懷術與問卷調查等方式。德懷術部份,敦請17專家學者就其專業背景與經驗,針對各種能力表示意見;現況問卷部份,針對高級職業學校商管群教師,採分層隨機抽樣,進行問卷調查,寄發500份問卷,共計回收395份,有效問卷385份,有效回收率為77.00%。並進行描述性統計、t考驗、成對樣本t考驗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驗證假設。
德懷術調查結果發現高級職業學校商管群教師專業能力中分為領域、標準與指標等三個層次,說明如下。
一、領域層次:包含教育知識、教學專業技能與實務、共通能力以及價值觀與態度等四項,其中以「價值觀與態度」最為重要。
二、標準層次:包括學科專業知識、教學知識、有效進行教學評量與設計、應用教學方法提升能力等九項,其中以「有效進行教學評量與設計」最為重要。
三、指標層次:包含具備充實教育新知等五十七項,其中以「能持續不斷進修吸收新知」、「啟發學習動機能力」最為重要。
問卷調查部分,主要針對我國高級職業學校商管群教師進行其對教師專業能力現況(實際表現)、需求(期望表現)看法之蒐集,說明如下。
一、高職商管群教師之專業能力現況部分,在「教育專業知識」構面上,以「能充實專業知識」最為重要;在「教學專業技能與實務」中,以「具備培訓學生取得專業證照的能力」最為重要;在「共通能力」中,以「具備問題解決的能力」最為重要;在「價值觀與態度」中,以「熱心幫助或關懷學生」最為重要。
二、高職商管群教師之專業能力需求部分,在「教育專業知識」構面上,以「能充實專業知識」最為重要;在「教學專業技能與實務」中,以「具備培養學生企業倫理觀念的能力」最為重要;在「共通能力」中,以「具備情緒管理的能力」最為重要;在「價值觀與態度」中,以「具備良好的品德操守」最為重要。
三、高職商管群教師專業能力之現況與需求間皆存在顯著差異,分析結果顯示各構面之需求皆高於現況,其中以「教育專業知識」存在最大缺口,表示高職商管群教師的專業能力在「教育專業知識」構面上並不太足夠,宜從這一方面來優先加強改善。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content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business teachers. To achieve this purpose, methods of Delphi technique and questionnaire are adopted. In Delphi technique, 17 scholars, base on their professions and experiences, expressed opinion regarding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In questionnaire, a total of 500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to vocational high school business teachers, 385 were completed and the valid response rate is 77.00%.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paired-sample t-test, and one-way ANOVA were applied to statistical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Delphi technique, there are three gradations for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business teachers: area, criteria and indicator.Questionnaire aimed to collect opinions of business teachers concerning the current status (practical performance) and requirements/demands (expectative performance)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謝 誌 I
摘 要 III
ABSTRACT V
目 錄 VII
圖 次 XI
表 次 X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步驟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五節 名詞釋義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專業能力之定義 13
第二節 商管群教師專業能力之內涵 17
第三節 教師專業能力相關研究 3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51
第二節 研究假設 53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6
第五節 研究實施 66
第六節 資料分析方法 67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71
第一節 教師專業能力內涵分析 71
第二節 教師專業能力現況分析 99
第三節 研究發現 13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7
第一節 結論 147
第二節 建議 155
參考文獻 161
附錄一 第一次德懷術問卷 171
附錄二 第二次德懷術問卷 175
附錄三 第三次德懷術問卷 179
附錄四 專家審查問卷 183
附錄五 預試問卷 189
附錄六 正式問卷 193

圖1-1 研究步驟 8
圖3-1 研究架構 52

表2-1 初步建構商管群教師專業能力內涵與項目 35
表2-2 商管群教師專業能力相關研究 40
表2-3 商管群教師相關研究 42
表2-4 教師專業能力相關研究 45
表3-1 德懷術專家名單 54
表3-2 預試問卷寄發與回收情形摘要 56
表3-3 正式問卷寄發與回收情形摘要 56
表3-4 專家提供意見統計次數表 57
表3-5 第一次德懷術專家意見整合情況 59
表3-6 第一次德懷術修訂意見 59
表3-7 指標部分,經十七位專家學者增刪意見 60
表3-8 預試問卷審查之學者專家名單 62
表3-9 預試問卷項目分析結果摘要 63
表3-10 預試問卷內部問卷一致性信度分析 66
表3-11 德懷術調查實施情形 67
表4-1 第一次德懷術專家問卷各指標等第排序 72
表4-2 第一次德懷術專家問卷之柯-史單一樣本檢定 76
表4-3 專家意見之彙整與處理 78
表4-4 第二次德懷術領域的重要等第排序 81
表4-5 第二次德懷術標準的重要等第排序 81
表4-6 第二次德懷術專家問卷各指標等第排序 82
表4-7 第二次德懷術專家問卷之柯-史單一樣本檢定 85
表4-8 第三次德懷術領域等第排 87
表4-9 第三次德懷術標準等第排序 88
表4-10 第三次德懷術問卷等第排序 89
表4-11 第三次德懷術學科專業知識等第排序 91
表4-12 第三次德懷術教學知識等第排序 91
表4-13 第三次德懷術有效進行教學評量與設計等第
排序 92
表4-14 第三次德懷術應用教學方法提升能力等第排
序 92
表4-15 第三次德懷術班級經營輔導能力等第排序 93
表4-16 第三次德懷術實務與證照等第排序 94
表4-17 第三次德懷術解決問題思考判斷能力等第排
序 94
表4-18 第三次德懷術人際溝通領導能力等第排序 95
表4-19 第三次德懷術具專業倫理精神與關懷態度等
第排序 95
表4-20 第三次德懷術問卷之柯-史單一樣本檢定 97
表4-21 樣本資料描述分析 101
表4-22 整體層面專業能力「實際」表現看法之平均
數與排序 103
表4-23 教育專業知識構面專業能力「重要程度」排
序 104
表4-24 教學專業技能與實務構面專業能力「重要程
度」排序 105
表4-25 共通能力構面專業能力「重要程度」排序 106
表4-26 價值觀與態度構面專業能力「重要程度」排
序 107
表4-27 「實際」表現看法對專業能力之平均數與排
序 108
表4-28 不同性別教師對專業能力的「實際」表現看
法之分析 111
表4-29 不同年齡的教師對專業能力「實際」表現看
法之分析 111
表4-30 不同教育程度教師對專業能力之「實際」表
現看法分析 113
表4-31 不同年資的教師對專業能力之「實際」表現
看法分析 114
表4-32 不同職務的教師對專業能力之「實際」表現
看法分析 115
表4-33 不同群科的教師對專業能力之「實際」表現
看法分析 116
表4-34 不同地區的教師對專業能力之「實際」表現
看法分析 117
表4-35 不同學分來源取得教師對專業能力之「實際」
表現看法分析 119
表4-36 整體層面專業能力「期望」表現看法之排序 120
表4-37 教育專業知識構面專業能力「重要程度」之
排序 121
表4-38 教學專業技能與實務構面專業能力「重要程
度」之排序 122
表4-39 共通能力構面專業能力「重要程度」之排序123
表4-40 價值觀與態度構面專業能力「重要程度」之
排序 124
表4-41 期望層面專業能力之平均數與排序126
表4-42 不同性別教師對專業能力的「期望」表現看
法之分析 128
表4-43 不同年齡的教師對專業能力之「期望」表現
看法分析 129
表4-44 不同教育程度教師對專業能力「期望」表現
看法分析 130
表4-45 不同年資的教師對專業能力之「期望」表現
看法分析 131
表4-46 不同職務的教師對專業能力之「期望」表現
看法分析 132
表4-47 不同群科的教師對專業能力之「期望」表現
看法分析 133
表4-48 不同地區的教師對專業能力之「期望」表現
看法分析 134
表4-49 不同學分來源取得教師對專業能力「期望」
表現看法分析 135
表4-50 教師專業能力差異看法之分析 136
表4-51 教師專業能力個指標差異看法之分析 137
表4-52 高職商科教師專業能力之標準、指標 140
表4-53 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對專業能力「實際」表現
看法之假設驗證 143
表4-54 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對專業能力「期望」表現
看法之假設驗證 14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田振榮(2001)。以職場為導向學生能力標準架構與能力分析模式。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63,16-20。
江文雄(1999)。技術及職業教育概論。臺北:師大書苑。
何金針(2006)。教育改革與高職教師專業成長。商業職業教育,101,48-55。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與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三版)。台北:知城。
吳玲挴(2002)。高職教師專業成長現況與需求之研究-以國立羅東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DHU5331002。
李大偉(1983)。能力本位教育與職業教育。家政教育,9(1),56-58。
李隆盛(2003)。工程與技術學院學生的核心能力。技術及職業教育,74,2-8。
李聲吼(1997)。人力資源發展的能力內涵。就業與訓練,2,51-58。
沈志強(2003)。國民小學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TMTC0576025。
周談輝(2000)。技職業學校院師資培育與任用制度之規劃。載於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編印,技職體系一貫課程專案研究成果摘要(頁233-242)。臺北:教育部。
林佩宜(2003)。我國九年一貫課程國小數學師資專業知能培育的現況與檢討。新竹師範學院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HCT5142008。
林孟宗(1979)。特殊教育師資專業能力分析研究。新竹師專學報,5(1),125-209。
林麗婷(2001)。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經濟教育專業能力之研究―以高雄地區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NTNU0051009。
柯安南(2004)。國小教師專業能力知覺與自我效能感之研究―教師資格檢定觀點。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CCU00331003。
洪榮昭(1994)。教育訓練師資檢定模式探討。就業與訓練,120(6),58-63。
紀潔芳、劉可德、施承裕(2001)。新世紀商職教師基本能力之探討。第七屆商業教育國際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彰化市。
康自立(1982)。工業職業教育能力本位課程發展之理論與實際。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教系。
康美文(2003)。新竹市國民小學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現況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5(2),27-37。
康龍魁(1988)。我國台灣地區職業學校商科教師養成教育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77NCCU2331002。
張天津(1999)。技術職業教育行政與視導。臺北:三民。
張淑貞(2005)。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教師工作滿意度研究―以高雄、屏東縣為例。中華大學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4CHPI0457011。
張德銳(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業發展標準及其資源之研究。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教育部(2003)。技術及職業教育百科全書3-商業管理類技職教育。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4)。職業學校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
莊淇銘(2005)。教育未來學與教育核心價值。載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主辦之「我國教育政策發展趨勢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22),臺北市。

郭玫君(2006)。公立高職商科專業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5NCUE5316005。
陳木金(2006)。從教師效能來塑造良師典範的師道精神。師友月刊。463,9-15。
陳怡君(2004)。國民小學實習輔導教師專業能力直指標之間建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093NTTTC576065。
陳明芳(2002)。高級職業學校教師效能之實證性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CUE1316063。
陳信憲、陳美華(2005)。技職校院商管學群學生財金專業能力指標建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師大學報:教育類,50(2),121-138。
陳麒仁(2005)。高職特教班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NCUE5037082。
曾世虹、許錫銘(1998)。二十一世紀高職教師應具備的能力。職教園地,3,27-29。
馮丹白(1998)。職業訓練師應具備的內涵。就業與訓練,16(2),3-5。
黃淑靜(2002)。高中職商科教師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CUE0037028。
黃暐睿(2006)。國小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專業能力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大學運動與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4NTNT5420019。
楊朝祥(1984)。技術職業教育辭典。臺北:三民書局。
溫玲玉、洪君羚(1999)。商科新進教師應具備的經歷與能力之研究。第五屆教育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頁145-156)。彰化市。
賈馥茗(1987)。教育概論。臺北市:五南。
趙志揚(1997)。知識與技能的教學策略。教育實習輔導,3(1),27-38。
趙志揚(2006)。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專業教師素質、教師評鑑與專業成長模式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6-2516-S-234-001。
劉邦珧(2004)。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專業能力與進修需求之調查研究—以新竹縣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數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NHCT5480023。
劉春榮(1997)。教師專業自主與學校教育革新。載於高強華主編,學校教育革新專輯。臺北:臺灣師範大學。
劉美姿(2002)。提升高職教師專業能力。師友,34(3),27-30。
劉澤宏、楊豪森(2003)。高職轉型綜合高中現況與困難問題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76,33-39。
歐用生(1996)。教育專業成長。臺北市:師大書苑。
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貞、張錫勳、陳順和、陳淑敏、蔡濵如(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發展。教育研究資訊,12(4),129-168。
蔡英姝(2002)。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專業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CKU5331005。
賴昭樺(2006)。影響高職商業類科教師「教學創新」因素之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5NCUE5316097。
鍾娟兒(1996)。商業教育師資應具備的素養。商業教育系學刊,20,35-42。
鍾娟兒、陳坤德(1999)。高商商科初任教師應具備專業能力之研究。第五屆商業教育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頁189-203)。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簡茂發、李虎雄、黃長司、彭森明、吳青山、吳明清、毛連塭、林來發、黃瑞榮、張敏雪(1997)。中小學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教育研究資訊,5(3),1-13。
簡嘉伶(2005)。國小科學教師專業能力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4NHLTC646020。
魏璧鳳(2002)。商職教師工作滿意度之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CUE1316012。

二、英文部份
Benveniste, G. (1987). Professionalizing the organization. San Fransico:Jossey-bass.
Bunning, R. L. (1979). Delphi technique: A projection tool for serious inquire. CA: University Association.
Butler. T., Kenong, G. L., & Everett, L. N. (1996). The operations management role in hospital starategic planning.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14(2),137-156.
Darling-Hammond, L. (1990). Teachers and teaching: signs of a changing profession.In W.R.Houston(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Education(pp.267-290).New York:Macmillan.
Deborah, P. G. (2002). Teacher quality. Education Leadership, 60 (1), 85-86.
Epstein, R. M., & Hundert, E. M. (2002). Defining and assess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87 (2), 226-235.
Gonczi, A., Hager, P., & Athanasou, J. (1990).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ency-based” assessment strategies for the professions, In National Office for Overseas Skills Recognition (Eds), Research Paper 9, Canberra: Australian Core Publishing Service.
Huber, G. P. (1980). Managerial decision making. MA: Scott, Foresman.
ILO. (2001). Competencialaboral. Retrieved February 6, 2006, from http://www.ilo.org/public/spanish/region/ ampro/cinterfor/temas/complab/xxx/ing/xxxx/index.htm
Kaslow, N. J. (2004). Competencies i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st, 59, 774-781.
Kennedy, M., & Barnes, H. (1994). Implications of cognitive science for teacher education. In J. N. Mangieri & C.C. Block(Eds.), Creating powerful thinking in teachers and students diverse perspectives(pp.196-212). Harcourt Brane College.
Leach, D. C. (2002). Competence is a habi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87, 243-244.
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NBPTS).(1989). What teachers should know and be able to do. Retrieved 1, 24, 2008, From http://www.nbpts.org.
Parkay, F. W., & Stanford, B. H.(2000). Becoming a teacher. Boston: Allyn and Bacon.
Scott, J. C. (1987). Enhancing the image of business teachers. Business Education for a Changing World. NEBA Yearbook No. 25.
Scriven, M. (1991) . Duties of the teacher . In TEMP memos -The teacher evaluation mode s project . Kalamazoo, MI .
Seyfarth, J. T.(1991). Personal management for effective school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TDA. (2007).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s core. Retrived December 15, 2007, from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agency for schoo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eb site: http:www.tda.gov.uk/teachers/ professionalstandards/downloads.aspx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85). Standards for excellence intrade and industrial education. Leesburg,VA:Author.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85). Standards for excellence intrade and industrial education. Leesburg, VA:Author.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