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0.143.3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4 15:3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鍾育倫
論文名稱:彰化縣生態社區治理策略
論文名稱(外文):The governance strategy of ecology comminity in Changhua County
指導教授:莊翰華莊翰華引用關係王素芬王素芬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地理學系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觀光休閒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9
中文關鍵詞:生態工程社區營造民眾參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33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台灣在經歷許多的天災與人禍之後,使得國人對於環境保育更加的重視,於是生態工程這項新興的工程,便開始由國外引進台灣,由於生態工程在台灣的實施還處在剛起步的階段,因此在推展上面臨許多困境與瓶頸,在生態工程施行的原則中,提及民眾的參與可以為生態工程帶來有關地方特質的知識,透過民眾的直接參與,形塑他們本身居住的環境,生態工程的實行也較有可能成功地被當地社區所接受。
本研究經由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了解生態工程落實於彰化縣社區中的情形及所面臨到的困境與難題,主要包括有永續面、社會面、教育面及經濟面四個範疇,經過深度訪談了解到像是選取植物無法適應當地環境,當地居民對生態工程的不了解,生態教育之相關培訓問題,資源分配不均,最後再結合社區期盼與專家學者的看法,研擬出一套推動策略,可供未來生態工程落實於社區營造中的參考。
The attention of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 comes up by the countrymen after so many
disasters in Taiwan. People started to think to import ecological engineering. Since the
ecology engineering just beginning in Taiwan, it met a lot of difficulty and bottleneck
while we impelled it. The knowledge of the location particularity can be provided by the
local people for the ecology engineering in the principle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cology engineering. By the participant join the project directly, shaping the environment
they lived will be easier accepted by the local community. The self-identity of the
resident become a major point to assure the success of th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The research comes to realize that the situation and difficulty of implementing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nto in the community of Changhua County by questionnaire and
in-depth interview. The main fields concerning the aspects of the sustainability, society,
education and economy involve such problems as the acclimation of vegetation-choosing,
habitants’ unfamiliarity with ecology engineering, the related training about ecology
engineering, and the unbalance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 With the expectation of the
community and the perspectives of experts, the research try to set up a strategy to provide
the realization of ecology engineering in the future as a basis.
Key words:ecological engineering、community empowerment、public participation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內容與範圍 5
第三節 方法與流程 9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2
第一節 生態村的定義 12
第二節 生態工程的定義與原則 16
第三節 社區營造相關理論 29
第三章 生態工程推行現況分析 39
第一節 台灣生態工程 39
第二節 彰化縣生態工程 42
第三節 個案社區生態工程 46
第四章 設計與分析 63
第一節 深度訪談 63
第二節 問卷調查設計 65
第三節 實證調查與方法 68
第五章 結果與討論 73
第一節 社區推動生態工程之認知分析 73
第二節 社區推動生態工程之課題發掘 102
第三節 社區推動生態工程之策略研擬 11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15
參考文獻 117
附錄一 水土保持手冊之生態工法個案評鑑表 121
附錄二 問卷調查表 123
附錄三 深度訪談逐字稿 126
圖次
圖1-1 彰化縣各鄉鎮市行政區圖 6
圖1-2 研究流程圖 11
圖3-1 彰化縣舊濁水溪親水工程整治第一期工程之砌石護岸 43
圖3-2 彰化縣舊濁水溪親水工程整治第二期工程之原生植栽 44
圖3-3 南勢社區位置圖 46
圖3-4 南勢社區生態工程概況一 48
圖3-5 南勢社區生態工程概況二 48
圖3-6 福寶社區位置圖 49
圖3-7 福寶社區生態工程概況一 51
圖3-8 福寶社區生態工程概況二 51
圖3-9 莊雅社區位置圖 52
圖3-10 莊雅社區生態工程概況一 54
圖3-11 莊雅社區生態工程概況二 54
圖3-12 羅厝社區位置圖 55
圖3-13 羅厝社區之羅厝大排一 56
圖3-14 羅厝社區之羅厝大排二 56
圖3-15 介壽社區位置圖 57
圖3-16 大崙社區位置圖 61
圖3-16 大崙社區生態工程概況一 62
圖3-17 大崙社區生態工程概況二 62
表次
表2-1 國內文獻有關生態村之定義整理表 14
表2-2 生態工程發展歷程表 16
表2-3 傳統工程與生態工程之比較 19
表2-4 國外對生態工程之定義 20
表2-5 國內對生態工程之定義 23
表2-6 生態工程前人研究之整理 27
表2-7 社區營造前人研究之整理 35
表5-1 成熟期與非成熟期社區間滿意度與重要性之卡方檢定數表 73
表5-2 成熟期與非成熟期社區對永續面議題滿意度 75
表5-3 成熟期與非成熟期社區對社會面議題滿意度 76
表5-4 成熟期與非成熟期社區對教育面議題滿意度 77
表5-5 成熟期與非成熟期社區對經濟面議題滿意度 78
表5-6 山/海/平原線社區間滿意度之卡方檢定數表 79
表5-7 山/海/平原線社區對永續面議題滿意度 81
表5-8 山/海/平原線社區對社會面議題滿意度 82
表5-9 山/海/平原線社區對教育面議題滿意度 83
表5-10 山/海/平原線社區對經濟面議題滿意度 84
表5-11 社區組織與公部門間滿意度之卡方檢定數值表 85
表5-12 社區組織與公部門間對永續面議題滿意度 87
表5-13 社區組織與公部門間對社會面議題滿意度 88
表5-14 社區組織與公部門間對教育面議題滿意度 90
表5-15 社區組織與公部門間對經濟面議題滿意度 89
表5-16 成熟期與非成熟期社區間重要性之卡方檢定數值表 90
表5-17 成熟期與非成熟期社區重要性認知 92
表5-18 山/海/平原線社區間重要性之卡方檢定數值表 94
表5-19 山/海/平原線社區重要性認知 96
表5-20 社區組織與公部門間重要性之卡方檢定數值 98
表5-21 社區組織與公部門間重要性認知 100
中文文獻
水土保持局(1992)水土保持手冊。
王 珩(2003)“永續發展與社區營造之探討”,蘭陽學報,2: 95-103。
王玉民(199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王永珍(2007)“河川工程與河川環境”,教育部中學教師生態工法暨生物多樣性研
習手冊---河川與陸域的生態工法,頁18-74。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2)舞動‧綠意‧新莊雅。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陽光‧健康‧活力~戀戀龍喉水與綠計畫書。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06)全國河川生態探索博覽會活動手冊。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2007)永續生態村規劃設計與效益評估期初報告書。
吳輝龍(2003) “農委會推動自然生態工法之作法與展望”,農政與農情,頁63。
李永展(2001)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理論與實證,台北市:胡氏圖書出版社,頁316-321。
李怡慧(2001) 生態工程應用於校園水域設施之研究-以台北市國民小學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汪靜明(2006) “生態工法教育發展策略及推動模式”,水、環境與社會研討會論文集,頁57-67。
林妍君 (2002) 社區參與在台北市社區環境改造應用之研究-以東榮社區與萬和社區為例,台北: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林信輝(1998) 台灣地區邊坡暨河溪綠美化自然工法-個案調查與探討,中華民國環境綠化協會編印。
林清文(2006)認識社區營造,台北市:內政部出版品。
林憲德(1997)”綠建築社區的評估體系與指標之研究-生態社區的評估指標系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林鎮洋、邱逸文(2003) 生態工法概論,台北市,明文書局。
邱奕儒(1998)玉井生態村之土地利用最佳化分析與生態建築規劃,花蓮: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浩政(2004)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洪嘉穗(2001)社區自主環境管理機制之研究─以湖本生態村願景實踐為例,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
紀進雄(2005)台北市磺溪整治民眾參與之研究-以推動生態工法理念為訴求,台北: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甲榮 (1999) “近自然治理-以景觀生態學為基礎的荒溪(野溪)治理工程”,北京: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1(1): 80-85。
孫司寬(2005)生態村非使用價值之評估-以桃米生態休閒農業村為例,台北:國立
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可慧(2005)社區培力成效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區域型培力中心為例,高雄:
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彥伯(2006)彰化縣社區營造治理策略,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
士論文。
郭清江(2005)“生態工法與永續發展”,台灣水土保持季刊,頁14。
曾晴賢(2007)“河川工程與河川環境”,教育部中學教師生態工法暨生物多樣性研
習手冊---河川與陸域的生態工法,頁1-18。
黃煌雄、郭石吉、林時機(2001)社區總體營造總體檢調查報告書,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楊天護(2003)生態工法考量因子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所碩士論文。
詹世州(2002)探討「臺灣二十一世紀議程」生態理念於社區環境落實之研究-以台南縣生態社區之發展為例,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廖孟儀(1999)建立生態社區準則之研究─以苗栗縣獅潭鄉聚落為例,台北: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吉川 (1997) “生態觀光與社區發展”,野生動物保育彙報及通訊,第5 卷第3 期。
劉淑惠(2006)“淺談居民參與社區生態工程的意義與目的”,第十屆台灣地理國際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19-225。
歐用生(1995)質的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鄭富書、林銘郎、林世偉 (2004) “生態工法的省思與建議”,立法院院聞,32(10): 37-48。
外文文獻
Box, Richard C.(1998) Citizen Governance:Leading American Communities into the 21st century, London:Sage, pp. 147-167.
Brookes, A. and F. D. Shields Jr. (1996) River Channel Restor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Mitsch,W.J., S.E.Jørgensn(1989)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 Introduction To Ecotechnology, New York :Wiley.
William J. Mitsch, Sven E. Jørgensen(2003)Ecological engineering: A field whose time has come ,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2003) 363–377.
Odum, H. T. (1983) System Ecology: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Wiley.
Odum, H.T. (1962) “Man in the ecosystem”, Bull. Conn. Agr. Station 652. Storrs, CT, pp.57-75.
Schueler, T. (1995) Environmental Land Planning Series: Site planning for urban stream protection, Center for Watershed Protection.
Scott D. Bergen, Susan M. Bolton, James L. Fridley (2001)“Design principles for ecological engineering”, Ecological Engineering, 18:201–210.
Straskraba, M. (1984) New ways of eutrophication abatement. In M. Straskraba. Randl, and P. Procalova, eds. Hydrobiology and Water Quality of Reservoirs. Acad. Sci.,C sk Budjovice, Czechoslovakia, pp.37-45.
Straskraba, M. (1985) Simulation Models as Tools in Ecotechnology Systems.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Vol.2.Academic Verlag, Berlin.
Straskraba, M. and A.H. Gnauck. (1985)Freshwater Ecosystems: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Elsevier: Amsterdam.
山脇正俊 (2000) 近自然工學,信山社。
網路資料
文建會(2005)“文化論壇網站”, http://www.cca.gov.tw/app/autocue/comment/category_comment_template.jsp?category_id=1115103025803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06)“全國生態工程入口網”,
http://eem.pcc.gov.tw/eem/
農委會(2005) http://www.coa.gov.tw/show_index.php
彰化縣政府(2001)“彰化縣綜合發展計畫(第一次修訂)” ,
http://gisapsrv01.cpami.gov.tw/cpis/cprpts/changhwa_1/Index.htm
彰化縣政府(2006)“彰化縣社區總體營造網”,http://community.bocach.gov.tw/cmunt/cmunt01.asp#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