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尹麗芳(民90)。一位發展遲緩兒童在融合教育情境中學校與家庭所面臨的挑戰與因應策略。私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王亦榮(民86)。台灣省視覺障礙混合教育計畫巡迴輔導問題及因應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5,97-124。
王振德(民88)。資源教室方案。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淑霞(民90)。國中教育人員對於實施融合教育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王裕玫(民94)。國中普通班學習障礙學生及其教師所遇困難及支援服務需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王儀嘉(民87)。特殊教育助理人員角色功能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王韻淑(民96)。國小視障融合班教師教學困境及支援服務需求之研究。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王寶宗、章開衍(民92)。視障生輔導的實務與具體作法。啟明苑通訊,49,27-35。
曲俊芳(民88)。國中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及其教師所遇困難及支援服務需求之研究─以兩名腦性麻痺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何素華、林寶貴(民83)。課程篇。載於周天賜(編),啟智教育教師工作手冊(4-4、4-75)。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教中心。
何淑玓(民92)。國小融合班教師與學生家長融合教育態度調查研究。國立台東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何華國(民82)。大專院校視覺障礙學生輔導工作手冊。台北: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何華國(民88)。視覺障礙兒童。載於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第三版)(頁127-160)。台北:五南。
余思靜(民88)。幼稚園大班的畢業生真的準備好上小學一年級了嗎?國小新生的同儕關係與學校適應。台東師院學報,10,123-154。
吳谷忠(民93)。淺談視覺障礙學生的輔導與教材教具。載於九十三年度普通教師視障教育專業知能研習手冊(頁11-18)。台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吳俐俐(民90)。國小資源班教師對個別化教育計畫態度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吳國維(民94)。視覺障礙學生就讀普通班教師教學困擾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吳淑美(民87)。融合班之班級經營。國教世紀,180,13-16。吳麗君(民76)。國民中小學師生對視覺障礙學生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李秀珠(民94)。高雄市學前融合教育班教師角色知覺與教學支援需求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杞昭安(民80)。視覺障礙學生智力及相關因素之研究。特教園丁,6(4),9-21。杞昭安(民82)。視覺障礙者之教育。載於王文科(主編)(第三版),特殊教育導論(頁393-493)台北:心理。
杞昭安(民89)。定向行動教材教法。國立台灣師大特教系。
周桂鈴(民91)。視覺障礙學生就讀普通學校的學習經驗與需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孟瑛如、游惠美(民89)。資源班實施現況探討教師專業知能與教學、行政配合度及設班狀況之相關分析。八十八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論文集,299-322。
林和姻(民91)。高中職階段身心障礙學生升學轉銜服務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林長祥(民90)。從高中職視障學生巡迴輔導工作來探討視障教育未來的發展趨勢。視覺障礙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125-134。台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林春美(民94)。幼稚園教師對學前融合教育態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林貴美(民90)。融合教育政策與實際-甲。融合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手冊。8-28。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林寶山、蔡麗仙、王瑞賢(民83)。視覺障礙兒童混合教育巡迴輔導計劃之評估報告。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邱上貞(民89)。帶好每位學生:理論實務與調查研究-普通班教師對特殊需求學生之因應措施。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邱上貞(民90)。普通班教師對特殊需求學生之因應措施、所面對之困境以及所需之支持系統。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1,1-26。
邱明芳(民91)。國民小學實施融合教育學校行政支援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姚佩如(民91)。國中融合教育實施現況與問題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柯俊銘(民92)。視障與非視障青少年心理及社會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洪秋慧(民95)。融合教育下特殊學生的班級經營。特教園丁,22(1),7-13。
胡永崇、蔡進昌、陳正專(民90)。高雄地區國小普通班教師對融合教育態度之研究。台中師院國民教育研究集刊,9,235-257。胡致芬(民86)。重度障礙者之統合教育。特殊教育季刊,62,16-21。徐文志(民82)。視障兒童的親職教育。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民96)。高雄市九十六學年度視覺障礙學生安置高中高職簡章。
張千惠(民91)。如何了解視障生的學習需求。載於九十一年度特教知能講座研習手冊(頁5)。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張英鵬(民89)。身心障礙大專學生之生活品質訪談分析。載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編印:e世代特殊教育(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八十九年度年刊)。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233-249。
張英鵬(民92)。教師面對視覺障礙兒童的教學策略。載於九十二年度幼稚園教師特殊教育知能研習手冊(頁61-65)。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張訓誥(民62)。如何增進盲生學習效果之研究。臺南:台灣省視覺障礙兒童混合教育計畫師資訓練班。
張紹焱(民75)。弱視兒童教育。臺南: 台灣省視覺障礙兒童混合教育計畫師資訓練班。
張照明(民85)。大學生對視覺障礙同儕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張蓓莉(民87)。資源教室方案應提供的支援服務。特殊教育季刊,67,1-5。教育部(民88)。各級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提供普通學校輔導特殊教育學生支援服務辦法。中華民國88年8月10日教育部台(八八)參字第88097516號令訂定發布。
教育部(民91)。完成國民教育身心障礙學生升學輔導辦法。中華民國91年10月29日修正公布。
教育部(民92)。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中華民國92年8月7日修正公布。
教育部(民93)。特殊教育法。中華民國93年6月23日修正公布。
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民96)。96學年度四技二專多元入學進路指南,未出版。
許天威、蕭金土、吳訓生、林和姻、陳亭予(民91)。大專院校身心障礙學生學校適應狀況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6,159-1989。陳文雄(民87)。本省弱視兒童教育輔導之調查分析。台南:台灣省視障兒童混合教育計畫師資訓練班。
陳宜慧(民94)。國中普通班教師對身心障礙學生教學支援需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陳東陞主編(民84)。特殊兒童心理與輔導。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
陳秀雄(民86)。成年失明者的適應歷程及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南師院視障兒童師資訓練班。
陳冠杏(民87)。台北市國小普通班自閉症學生學校適應與學校支持系統之狀況調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陳建汝(民89)。視覺障礙者的學習與科技運用。視覺障礙教育之理論與實務。中活視覺障礙教育學會編印。
陳國洲(民93)。國小普通班學習障礙學生及其教師所遇困難及支援服務需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陳瑟雯(民94)。國小普通班聽覺障礙學生之教師所遇困難及支援服務需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彭慧玲(民91)。國小普通班教師對融合教育態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曾月琴(民94)。國民中學學生對視覺障礙同儕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程鈺雄編譯(民93)。特殊教育導論-應用在融合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鈕文英(民95)。國小融合班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23,147-184。黃延圳(民94)。國民小學普通班教師對特殊教育專業知能、專業態度與所需支援服務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黃昆發(民91)。高中職學生對視覺障礙同儕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金美歡(民94)。台北市國中學生對視覺障礙學生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黃瑛綺(民91)。國小融合教育班級教師教學困擾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黃慈愛(民91)。融合教育班之班級管理。國立臺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特殊教育叢書,16,48-55。
萬明美(民90)。視障教育。台北:五南。
萬明美、陳繁興(民80)。公車無線電導盲語音系統。台北:內政部社會司。
萬明美、張照明、陳麗君(民86)。大學視覺障礙學生學校生活適應及大學同儕對其態度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2,1-39。萬明美、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民89)。新特殊教育通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民96)。臺北市九十六學年度視覺障礙學生安置高中高職簡章。
臺灣省及金馬地區九十六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十二年就學聯合安置委員會(民96)。視覺障礙類升學公立暨臺灣省私立高級中等學校簡章。
劉信雄(民85)。國民小學視覺障礙兒童自我概念與焦慮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師院視障兒童師資訓練班。
劉信雄、王亦榮、林慶仁(民95)。視覺障礙學生輔導手冊。台南:國立台南大學。
劉淑秋(民92)。國民小學教師對就讀普通班聽障生支持服務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蔡文龍(民91)。台中縣國民小學融合教育班教師教學困擾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蔡昆瀛(民90)。視覺障礙幼兒的發展特質與教學策略。台東特教簡訊,14,11-16。
蔡明富(民87)。融合教育及其對班級經營的啟示。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6,349-380。鄭麗月(民85)。學校教育行政人員特殊教育背景及其對特殊教育態度之研究。台北師院學報,9,721-754。
鄭麗月(民88)。從特殊兒童的融合教育談學校行政的配合。特教新知通訊,6(1),1-4。黎慧欣(民84)。國民教育階段教師與學生家長對融合教育的認知與調查結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賴青蘭(民93)。班有視障生談班級經營。載於九十三年度普通教師視障專業知能研習手冊(頁4-7)。台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賴建志(民92)。不同視覺障礙程度學生身體組成、肌力肌耐力與柔軟度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謝秀霞(民91)。就讀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學校支持系統之研究:以台中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顏倩霞(民94)。談安置於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之支援服務。特教園丁,20(4),17-23。蘇燕華(民89)。融合教育的理想與挑戰—國小普通班教師的經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鐘梅菁(民89)。學前教師實施融合教育之專業知能與困擾問題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二、英文部分
Browneall, M. T., Smith, S. W., & McNellis, J. R. (1997). Reflections on “Attrition in Special Education : Why Teachers Leave the Classroom and Where They Go”. Exceptionality, 7(3), 87-91.
Buhrmester, D. (1990). Intimacy of friendships, 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and adjustment during preadolescence and adolescence. Child Development, 61 (2), 1101-1111.
Bunrton, T. A., & Hirshoren, A. (1999). The education of severely and profoundly retarded children : Are we a sacrificing the child to the concept?Exceptional Children, 45, 598-602.
Civelli, E. (1983). Verbalism in young children.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and Blindness, 77(3), 61-63.
Corn, A., & Koening, A. (1996). Foundation of low vision: Clinical and functional perspectives. New York: American Foundation for the Blind.
Hurrre, T., & Aro, H. (1998).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among adolescents with visual impairment. European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94, 73-78.
Huurre, T., Komulainen, E. J., & Aro, H. M. (1999). Social support and self-esteem among adolescent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93, 26-37.
Kef, S. (1997). The personal networks and social supports of blind and visually impaired adolescents.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91, 236-244
Ladd, G. W. (1990). Having friends, keeping friends, making friends, and being liked by peers in the classroom : Predictors of children’s early school adjustment. Child Development, 61(4), 1081-1100.
Lowenfeld, B. (1981). Berthold Lowenfeld on blindness and blind people. New York. N.Y.:American Foundation for the Blind, Inc.
Martha, J. B., Rena, H., & Michael, G. M.(1990). A survey of gener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perceptions and inservice needs concerning inclus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bility, Development & Education, 46(2), 143-156.
Sacks, S. Z., Wolffe, K. E., & Tierney, D.(1998). Lifestyles of student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 Preliminary studies of social networks. Exceptional Children, 64, 463-478.
Scholl, G. T (1986).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for blind and visually handicapped children and youth (2nd ed. ). New York:American Foundation for the Blind.
Scruggs, T. E., & Mastropieri, M. A.(1996). Teacher perceptions of mainstreaming/inclusion, 1958-1995. Exceptional Children, 63(1), 59-74.
Smith, T. E. C., Polloway, E. A., Patton, J. R., & Dowdy, C. (1998). Teaching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in inclusive settings. Boston : Allyn & Bacon.
Smith, T., Hurrre, T., & Aro, H. (1998).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among adolescents with visual impairment. European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94, 73-78.
Stainback, W., & Stainback, S. (1990). Support networks for inclusive schooling. Baltimore:Brookes.
Taina, H., & Hillevi, A. (2000). The psychosocial well-being of finnish adolescent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versus those with chronic conditions and those with no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AFB. 625-637.
Tuttle, D. (1984). Self-esteem and adjusting to blindness. Springfield, IL:Charles C.Thomas.
Wall, R. (2002). Teachers’ exposure to people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and the effect on attitudes toward inclusion. Re:View, 34(3), 111-119.
Warren, D. H. (1984). Blindness and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2nd ed).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ertheim, C., & Leyser, Y. (2002).Efficacy beliefs,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of Israeli prospective teachers.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6(1), 54-63.
Werts, M.G., Wolery, M. & Snyder, E. D. (1996). Supports and resources associated with inclusive schooling: perception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bout need and availability. 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30(2), 187-203.
Wolffe, K., & Sacks, S. Z. (1997). The lifestyles of blind, low vision, and sighted youths : A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91, 245-257.
三、網路資料
吳淑美(民95)。融合教育。民96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inclusion.tw/kms/
李淑娥(民94)。視多障兒童的語言特質及訓練。96年5月2日取自http://assist.batol.net/academic/academic-detail.asp?id=45
柯燕姬(民93)。視障兒童的身心特質。96年5月2日取自http://www.batol.net/batol-help/article-detail.asp?id=778
教育部(民96)。特殊教育通報網。96年11月20取自http://www.set.edu.tw/frame.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