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專書
一.古籍
1.《黃帝內經素問靈樞合編》 明 馬元臺、張隱庵 譯註 台北:台聯國風出版社 1981年5月再版
2.《仲景全書》 東漢 張機 台北:集文書局 1983年6月
3.《神農本草經》 清 孫星衍 台北:五洲出版社 1985年
4.《傷寒論淺注補正》 清 唐宗海 台北:力行書局有限公司 1993年6月修訂版
5.《千金翼方》 唐.孫思邈 台北:自由出版社 1995年1月四版
6.《說文解字注》 清.段玉裁 注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9月12刷
7.《增批本草備要》 清 汪訒菴 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1997年5月再版
8.《神農本草經讀》 清 陳修園 編著 台北:志遠書局 1998年1月15日
9.《傷寒來蘇集》 清 柯琴 台北:志遠書局 1998年5月1日
10.《本經疏證》 清 鄒澍 編著 台北:志遠書局 2002年1月15日第二版
11.《本經續疏》 清 鄒澍 編著 台北:志遠書局 2002年1月15日第二版
12.《備急千金要方》 唐 孫思邈 台北:自由出版社 2003年8月再版
13.《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 清 曹穎甫 台北:文光圖書有限公司
14.《鍼灸甲乙經》 晉 皇甫謐 四庫全書珍本十一集
15.《淮南子》 漢 劉安 撰 漢 高誘 注 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16.《神農本草經》 清 孫星衍、孫馮翼 輯 吳普 述 中華書局
17.《二十五史集解.後漢書(二)》 藝文印書館
18.《玉篇》 國立中央圖書館
二.現代醫書
1.《武威漢代醫簡》 甘肅省博物館、武威縣文化館 合編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75年10月
2.《五十二病方》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 編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79年
3.《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簡牘篇一》 吳哲夫 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編輯委員會 1983年
4.《簡牘學報第十一期》 簡牘學會編輯部 主編 簡牘學會 1985年9月
5.《金匱要略注釋》 楊向輝 台北:正中書局 1986年
6.《漢方臨床應用全集(上)(下)》 巫國想 主編 台北:人類文化公司 1986年6月
7.《中國藥學釋義》 中醫研習會 編 台北:文光圖書有限公司 1987年4月
8.《簡牘概述》 林劍鳴 編譯 台北:谷風出版社 1987年9月
9.《中醫文獻方法論》 馬繼興 主編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0年
10.《黃帝內經詞典》 郭靄春 主編 韓冰等人 編著 天津市:天津科學技術出版部 1991年
11.《新譯莊子讀本》 黃錦鋐 註譯 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992年9月11版
12.《馬王堆醫學文化》 同一謀 等著 上海:文匯出版社 1994月1月
13.《中醫中藥史》 魏子孝、聶莉芳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4年
14.《黃帝內經》 王冰 北京:中醫古籍 1994年
15.《傷寒雜病論》 東漢 張仲景 撰 劉建平等 編著 石家庄: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4年
16.《書法》 周鳳五 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1996年3月初版八刷
17.《史記會注考證》 瀧川龜太郎 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1996年10月初版2刷
18.《漢語音韻學》 董同龢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6年10月初版14刷
19.《武威漢代醫簡研究》 張延昌、朱建平 主編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6年12月
20.《簡帛藥名研究》 張顯成 四川: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7年10月
21.《神農本草經校注》 顧觀光 輯 楊鵬舉 校注 北京:學苑出版社 1998 年
22.《醫學聖典—黃帝內經與中國文化》 王慶憲、梁曉珍 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 1998年8月
23.《經方實驗錄》 姜佐景 編著 台北:文光書局 1998年11月
24.《中醫歷代醫話精選》 王新華、潘秋翔 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年1月第二次印刷
25.《先秦兩漢醫學用語研究》 張顯成 成都:巴蜀書社 2000年4月
26.《內經新解》 莊宏達 編著 台北:志遠輑局 2000年7月15日第五版
27.《神農本草經輯注》 馬繼興 主編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0年7月第1版第2次印刷
28.《醫簡論集》 張壽仁 台北:蘭臺出版社 2000年8月
29.《中醫歷代醫論精選》 王新華 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年9月第二次印刷
30.《哮喘專輯》 上海市中醫文獻研究館 編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年1月
31.《虛損專輯》 上海中醫學院 編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年2月第三次印刷
32.《腫脹專輯》 上海市中醫文獻研究館 編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年3月
33.《中風專輯》 上海市中醫文獻研究館 編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年10月
34.《中國古代醫學倫理道德思想史》 陳希寶 主編 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2年2月
35.《章次公醫術經驗集》 朱良春 主編 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年3月第一版第四次
36.《中醫基礎理論及其臨床應用》 李其忠 台北:五洲出版社 2002年7月
37.《黃帝內經專題研究》 王慶其、周國琪 主編 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 2002年7 月
38.《中醫是怎樣治病的》 王明輝 台北:旺文社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7月初版四刷
39.《黃帝內經素問直解》 孫國中、方向紅 點校 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2年8月第二次印刷
40.《難經今釋》 唐湘清 編著 台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9月第8八次印行
41.《先秦兩漢醫學用語匯釋》 張顯成 成都:巴蜀書社 2002年10月
42.《中醫中藥》 汪石滿 主編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年10月
43.《現代中藥臨床手冊》 張豐強等人 編 台北:志遠書局 2002年10月15日
44.《中醫基礎理論研究》 李其忠 主編 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 2002年12月
45.《二十世紀出土秦漢簡帛概述》 陳文豪 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2002年46.《本世紀以來出土簡帛概述》 駢宇騫、段書安 編 台北:萬卷樓圖書股分
有限公司 2003年3月再版
47.《中醫病因探要》 張光霽 主編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3年3月第二次印刷
48.《癥瘕積聚專輯》 祝新年、馬茹人 編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3年5月
49.《中藥大辭典(上)(下)》 江蘇新醫學院 編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3年5月第十五次印刷
50.《中醫文獻學》 嚴季瀾、顧植山 編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3年7月第二次印刷
51.《金匱要略注釋》 楊向輝 注釋 台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9 月第六次印行
52.《中醫名詞術語選釋》 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州中醫學院 編 台南市:大孚書局有限公司 2004年2月
53.《中醫中藥醫古文難字字典》 陳輝 編 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4年2月第二版
54.《中醫十大類方》 黃煌 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年3月第七次印刷
55.《黃帝內經今義》 陳九如 編著 台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11月第十四次印行
56.《張仲景五十味藥證》 黃煌 編著 台北:知音出版社 2005年3月
57.《永類鈐方》 李仲南 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 2005年
58.《武威漢代醫簡注解》 張延昌主編 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 2006年3月
59.《醫宗金鑑》 鮑國棟 發行 台南:綜合出版社
貳.期刊論文
1.<武威旱灘坡漢墓發掘簡報—出土大批醫藥簡牘> 《文物》 1973年 第12期 頁18。
2.<武威漢代醫藥簡牘在醫學史上的重要意義> 中醫研究院醫史文獻研究室 《文物》 1973年 第12期 頁23
3.<對武威漢代醫藥簡的一點認識> 羅福頤 《文物》 1973年 第12期 頁30
4.<介紹我國第一部方劑學—武威漢代醫藥簡> 張天 《科學普及》 1977年 第9期 頁345
5.<《武威漢代醫簡.瘀方》的臨床應用> 柴中元等人 《中醫藥學報》 1981年 第4期 頁28
6.<解放後考古發現的醫藥資料考述> 戴應新 《考古》 1983年 第2期 頁180
7.<西陲漢代醫簡方名考> 簡牘學會編輯部 《簡牘學報》 1985年9月 第11期
8.<《武威漢代醫簡》釋文補正> 何雙全 《文物》 1986年 第4期 頁39
9.<《武威漢代醫簡》大黃考釋> 劉綱 《中藥材》 1986年 第5期 頁44
10.<《武威漢代醫簡》藥物炮製> 劉綱 《中華醫史雜誌》 1987年 第1期 頁25
11.<《武威漢代醫簡》疑難詞求義> 王輝 中華醫史雜誌 1988年 第二期 頁22
12.<武威漢代醫簡牘簡介> 林寶成等 《甘肅中醫》 1990年 第2期 頁34
13.<《武威漢代醫簡》釋文再補正> 陳國清 《考古與文物》 1990年 第4 期 頁91
14.<武威漢代醫簡再探> 馬先醒 《簡牘學報》 1990年3月 頁73
15.<武威漢代醫簡中的外治療法> 張延昌 《甘肅中醫》 1991年 第2期 頁32
16.<武威漢代醫簡痹證方藥考> 張延昌 《甘肅中醫》 1991年 第4期 頁29
17.<武威漢簡中的中醫男科學成就> 張定華 《甘肅中醫》 1992年 第2期 頁33
18.<《武威漢簡》的外治特點> 張劍峰等人 《甘肅中醫》 1992年 第3期 頁38
19.<從武威漢代醫簡治久咳方談肺腎關係> 張延昌 《甘肅中醫學院學報》 1992年 第4期 頁44
20.<居延漢簡中所見疾病和疾病文書考述> 馬先醒 《簡牘學報》 1993年12月 頁73
21.<武威漢代醫簡中的服藥方法及調護> 張延昌等人 《中西醫結合研究》 1993年 第1期 頁11
22.<《武威漢代醫學簡牘》骨傷方藥探析> 丁銘等人 《中國中醫骨傷科》
1994年 第1期 頁41
23.<淺談《武漢代醫簡》中的活血化瘀> 張延昌 《甘肅中醫》 1994年 第3期 頁2
24.<簡帛醫書藥名釋讀續貂> 張顯成 《甘肅中醫學院學報》 1994年 第4期 頁46
25.<淺談武威漢代醫簡對痛證的論述> 《甘肅中醫學院學報》 1994年 第4期 頁49
26.<略談武威漢代醫簡中的針灸特色> 張延昌等人 《吉林中醫藥》 1995年 第10期 頁3
27.<武威漢代醫簡出土後的研究現狀> 張延昌 甘肅科學學報 1995年 第2期 頁50
28.<從《武威漢簡》看仲景學說> 張定華等人 《甘肅中醫》 1996年 第2期 頁6
29.<《武威漢代醫簡》中的針灸學特點> 薛媛 《甘肅中醫》 1996年 3
期 頁7
30.<《武威漢代醫簡》考釋> 張麗君 《中華醫史雜誌》 1996年 第1期 頁53
31.<《武威漢代醫簡》「&;#26380;膊」考釋> 張麗君 《中華醫史雜誌》 第2期 頁119
32.<《武威漢代醫簡》的辨證論治> 藍壽梅 《中華醫史雜誌》 1997年 第4期 頁247
33.<《傷寒雜病論》方藥淵源探折> 劉耀等人 《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1997年 第6期 頁447
34.<《武威漢代醫簡研究》簡介> 張延昌 《亞洲醫藥》 1997年 第11期 頁26
35.<《武威漢代醫簡》考釋> 杜勇 《甘肅中醫》 1998年 第1期 頁7
36.<《武威漢代醫簡》疑難詞求義> 王輝 《中華醫史雜誌》 1998年 第2期 頁22
37.<《武威漢代醫簡》42、43簡考釋> 杜勇 《甘肅中醫》 1998年 第5期 頁78
38.<《武威漢代醫簡》的五官病治療特點> 張劍峰 《甘肅中醫》 1998年 第6期 頁10
39.<中醫活血化瘀理論溯源> 劉明武 《遼寧中醫雜誌》 1998年 第11期 頁512
40.<武威漢代醫簡> 張延昌 《蘭州晚報》 1999年 第2期 頁22
41.<武威漢代醫簡的針灸學內容> 郝晉東等人 《中國針灸》 1999年 第10期 頁633
42.<醫簡筆記> 吳昌廉 《簡牘學報》 1999年12月 頁215
43.<《武威漢代醫簡》與《五十二病方》的藥物學比較研究> 趙光樹等人 《中國中藥雜誌》 2000年 第11期 頁694
44.<《武威漢代醫簡》的用字特點> 李具雙 《中醫文獻雜誌》 2001年 第2期 頁7
45.<簡帛醫方略論稿> 張壽仁 《國際簡牘學會會刊》 2001年7月 第3期 頁219
46.<痛的溯源> 李學勤、謝桂華 《簡帛研究》 2001年9月 頁275
47.<「膏藥」考> 李具雙 《中醫文獻雜誌》 2002年 第2期 頁21
48.<《武威漢代醫簡》中的推拿手法> 孫其斌 《蘭州醫學院學報》 2002年 第2期 頁48
49.<30年來武威漢代醫簡研究進展> 張延昌 《中華醫史雜誌》 2002年 第3期 頁184
50.<《武威漢代醫簡》中瘀方的床應用> 沈則民 《浙江中醫雜誌》 2002年 第8期 頁353
51.<簡述武威漢代醫簡的出土經過及文獻整理> 張延昌 《時珍國醫國藥》 2002年 第12期 頁763
52.<一部具有文獻學價值的考古資料> 張延昌 《中華醫學寫作雜誌》 2002年 第17期 頁1316
53.<武威漢代醫簡中的藥名異寫> 張延昌 《中華醫學寫作雜誌》 2002年 第19期 頁1520
54.<二十世紀出土秦漢簡帛概述> 陳文豪 《簡牘學研究》 2002年 第3期 頁64
55.<武威漢代醫簡出土後的研究現狀(續)> 張延昌 《甘肅科技》 2002年 第9期 頁48
56.<武威漢代醫簡中的民間外治法> 張延昌 《中國民間療法》 2002年 第9期 頁61
57.<《武威漢代醫簡》與《五十二病方》的護理方法比較> 張延昌 《湖南中醫藥導報》 2002年 第11期 頁699
58.<武威漢代醫簡的行草書法> 林進忠 《藝術學報》 2003年 第72期
頁1
59.<武威漢代醫簡出土文物對藥學貢獻考證> 《中醫藥學刊》 2003年 第7期 頁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