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4.18.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0 19:0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苑秀
論文名稱:觀光空間與遊憩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嘉義縣兩大國家風景區為例
指導教授:李佩倫李佩倫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嘉義大學
系所名稱:史地學系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歷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3
中文關鍵詞:遊憩行為遊憩態度遊憩動機觀光遊憩資源意象遊憩意願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1
  • 點閱點閱:83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7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摘 要
隨著經濟結構變遷,工商服務業時代的到來,民眾生活水準提升,休閒時間增加,加上週休二日的實施,使得休閒活動需求日以遽增。嘉義縣有著兩大國家風景區,其觀光空間性質迥異:阿里山國家風景區以山區豐富之自然景觀(如森林、日出、雲海等)和原住民文化著稱;嘉義濱海國家風景區則以漁港、美食、海景、溼地等資源著稱。而在不同的觀光遊憩資源性質差異下,遊客的遊憩行為有何不同呢?因此,本研究期由探討嘉義市民在兩大國家風景區的遊憩行為,以了解不同觀光空間與遊憩行為之關係。
本研究透過現地觀察及問卷調查進行分析,有效樣本數為1095份,並根據問卷所得資料以統計方法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一、高達76.3%受訪者喜愛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只有23.7%受訪者喜愛嘉義濱海國家風景區,且受訪者到阿里山國家風景區之遊憩意願勝過嘉義濱海國家風景區。在遊憩吸引力上,嘉義濱海國家風景區以「東石、布袋兩大漁港和東石漁人碼頭」之遊憩景點吸引性較高,遊憩資源以「美食小吃與海景」為主;反之,宗教節慶和溼地部分,其吸引性較低。阿里山國家風景區以「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奮起湖和達娜伊谷」之遊憩景點吸引性較高,遊憩資源以「氣象景觀、植物資源與遊憩設施」為主;反之,原住民祭典之吸引性較低。
二、在觀光空間特性上,受訪者在兩大國家風景區之態度、動機與觀光遊憩資源意象等看法,均達到顯著差異,且遊憩態度、遊憩動機與觀光遊憩資源意象,三者間呈現顯著正相關。
三、在遊憩特性上,認識嘉義濱海國家風景區的資訊來源管道,以親朋好友介紹為主;受訪者最常與家人利用週休假日,從事一天內之行程,且以夏、春兩季為主要遊憩季節。而認識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的資訊來源管道,則以個人經驗為主;受訪者最常與家人利用週休假日,從事一到兩天之行程,季節也是夏、春兩季。
四、對某一國家風景區遊憩態度越認同,遊憩動機越強烈以及觀光遊憩資源意象越深刻時,其到此國家風景區遊憩意願之程度越高。
五、受訪者個人背景資料中之年齡、婚姻、子女、教育、職業、每月所得、居住時間與居住地之變項,以及遊憩特性之同遊夥伴、遊玩季節與停留時間之變項,對遊憩態度、遊憩動機與觀光遊憩資源意象,均有顯著差異。
關鍵字:遊憩行為、遊憩態度、遊憩動機、觀光遊憩資源意象、遊憩意願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 of economic structure and facing the era of service industry, the living standard of people in Taiwan has been greatly promoted. People are willingly to go for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during their holidays than before. In Chiayi County, there are two famous National Scenic Areas that differ in many aspects. The Alishan National Scenic Area (ANSA) is famous for its natural landscape, such as the forest, sunrise, and sea of clouds, in additional to the culture of Taiwanese Aborigines. The Southwest Coast National Scenic Area (SCNSA) is famous for its fishing ports, food, coastal scenery and wetlands.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se two scenic areas would each draw the attention of some specific tourist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ure of the scenic spot and recreational behavior of these two national scenic area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 of visitors from Chiayi City.
The total number of valid samples obtained for this assessment was 1095. 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samples collected,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ing:
1. Among the visitors, 76.3% of the people prefer the ANSA, while only 23.7% prefer the SCNSA. For people who prefer the SCNSA, scenic spots like Dongshih, Budai fishing harbors and Dongshih fisherman's wharf are chosen for their excellent gourmet and sea scenery while religious festival activities and wetlands are less attractive. For supporters of ANSA, the Alishan Forest Recreation Area, Fencihu and Danayigu are favored for their uniqueness in meteorology landscape, plant resource and recreation facilities, while the aborigine's sacrificial rites is less attractive.
2. Obvious contradictory opinions exist for people who visited these two scenic areas in terms of their recreational attitude, motivation and image of recreation resources.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sts among the attitude, the motivation and the image of recreational resources.
3. People get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CNSA mainly from their relatives and friends, and they often take one-day trip on weekends and prefer to go there either during summer or spring. As for people who visited the ANSA, the information is mainly from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they often take one- or two-day trip on weekends and prefer to go there in summer or spring.
4. The higher recognition in recreational attitude, the stronger motivation and the better image of recreational resources of the Scenic Area for people is, the higher degree of willingness for people to visit the Scenic Area it tends to be.
5.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of visitors, such as their age, martial status, children, education level, occupation, monthly income, resident duration and location, as well as recreation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ir companions, seasons and the time they spent…, all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recreational attitude, motivation and image of recreational resources.
Key Words: recreational behavior, recreational attitude, recreational motivation, image of tourism recreational resources, recreational willingness.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謝 誌……………………………………………………………… Ⅲ
目 錄 ………………………………………………………… Ⅳ
圖目錄 ………………………………………………………… Ⅵ
表目錄 ………………………………………………………… Ⅶ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對象………………………………… 3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第一節 觀光遊憩地理學介紹………………………………… 4
第二節 遊憩決策行為………………………………………… 9
第三節 遊憩行為與態度……………………………………… 15
第四節 遊憩行為與動機……………………………………… 18
第五節 遊憩行為與意象……………………………………… 23
第六節 遊憩行為相關研究……………………………………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問卷設計
第一節 研究流程……………………………………………… 32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 3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5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35
第五節 問卷設計與信效度分析……………………………… 37
第六節 資料統計分析方法…………………………………… 45
第七節 研究限制……………………………………………… 46
第四章 研究區域
第一節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47
第二節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嘉義縣部分………………… 58
第三節 兩大國家風景區觀光遊憩資源統整………………… 69
第四節 兩大國家風景區觀光遊憩活動與民俗節慶介紹…… 73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個人背景、遊憩特性與遊憩次數之分析…………… 76
第二節 遊憩態度、遊憩動機與觀光遊憩資源意象-成對樣本t檢
定之分析……………………………………………… 83
第三節 遊憩態度、遊憩動機與觀光遊憩資源意象之因素分析93
第四節 遊憩態度、遊憩動機、觀光遊憩資源意象與遊憩意願相關
之分析………………………………………………… 101
第五節 個人背景、遊憩特性與遊憩態度、遊憩動機、觀光遊憩資
源意象之探討………………………………………… 107
第六節 研究假設驗證………………………………………… 12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25
第二節 建議…………………………………………………… 127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131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132
二、 英文文獻…………………………………………… 137
三、 參考網站…………………………………………… 140
附 錄
附錄一 正式問卷各級學校抽樣對象與問卷數量發放情
形…………………………………………………… 141
附錄二 預試問卷…………………………………………… 142
附錄三 正式問卷…………………………………………… 146
附錄四 正式問卷項目分析………………………………… 150
附錄五 同遊夥伴與受訪者部分社經變項交叉統計之分析 153
附錄六 訪問紀錄…………………………………………… 157

一、中文文獻
(一)統計資料報告書
何德宏 (1990) 國有林森林遊樂區,台北:台灣省農林廳林務局。
林務局 (1984) 國有林森林遊樂區,台北:台灣省農林廳林務局。
(二)論文期刊
方幸君 (2004) 高雄市觀光意象與遊憩品質因素重要性及績效表現認知之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共104頁。

方 捷 (2005) 都市河岸觀光意象與遊客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愛河高雄橋至中正橋段為例,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與管理系碩士論文,共106頁。

王永賢 (2000) 高中生團體旅遊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建國高中校外教學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共210頁。

王伯文 (2005) 民宿體驗、旅遊意象、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影響關係之研究-以奮起湖地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共97頁。

王柏青 (1995) 遊客之環境態度及其與生態旅遊經營管理關係之研究-以關渡地為例,東海大學景觀研究所碩士論文,共144頁。

中華民國養殖漁業生產區發展協會 (1999) 觀光休閒漁業白皮書草案,中華民國養殖漁業生產區發展協會委託,共62頁。

田中喜一 (1950) 旅遊事業論,旅遊事業研究會,頁16。

史進得 (2007) 民宿遊客遊憩行為之研究-以美濃地區民宿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共72頁。

朱珮瑩 (2003) 遊客從事鄉野觀光之動機、期望與滿意度研究─以新竹縣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共166頁。

朱熙廷 ( 2004) 原住民觀光文化園區遊客之新奇追求與旅遊行為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休閒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共100頁。

余幸娟 (2000) 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與其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南南鯤鯓代天府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共108頁。

呂長賜 (2006) 集集地區遊客旅遊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共90頁。

沈進成、陳宗雄 (2004) 農業旅遊遊客之遊憩動機、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關係研究-以臺南走馬瀨農場為例,臺灣鄉村研究,第3期,99-122頁。

李銘輝 (1989) 台灣北部地區觀光遊憩需求行為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所博士論文,頁數不詳。

吳佩芬 (1997) 主題園遊客對主題意象認知之研究-以六福村主題遊樂園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共115頁。

吳金源 (2004) 花蓮旅遊目的地意象與旅遊意願關係之研究-以奇摩網站的旅遊社群使用者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共249頁。

邱博賢 (2003) 觀光意象、滿意度與行為意向間關聯之研究-以宜蘭地區四大休閒農場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共123頁。

林怡佳 (2004) 台灣蔬果養生餐飲之旅的認知與旅遊意願之研究-以來台日本旅客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共91頁。

林宗賢、侯錦雄 (1996) 日月潭風景區目標市場定位策略中之旅遊意象度量探討,戶外遊憩研究,第9卷,第1期,57-77頁。

林威呈 (2001) 台灣地區休閒農場假日遊客旅遊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共126頁。

林國賢 (2003) 大陸民眾來台旅遊態度與動機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共123頁。

范莉雯 (2002) 大學生參與生態旅遊行為意向之研究─以東海大學學生為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共109頁。

栗志中 (2000) 主題園遊客遊憩行為與意象關聯之研究,朝陽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共65頁。

倪進誠 (2000) 外在作用力形塑下觀光空間的遊客行為之研究-以澎湖離島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共439頁。

翁靖儀 (2006) 生態社區居民參與社區生態旅遊意願與方式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共123頁。

張紋菱 (2005) 主題園遊客旅遊動機、觀光意象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月眉探索樂園為例, 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共82頁。

張桂嘉 (2006) 銀髮族目的地意象及其忠誠度之研究-以滿月圓森林遊樂區為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碩士論文,共79頁。


張逢琪 (2002) 旅遊目的地選擇決策行為-以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共94頁。

莊惠安 (2004) 感官追求與國內旅遊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大學生與國際學生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休閒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共131頁。

陳運欽 (2004) 觀光地意象認知與旅遊選擇意願之研究-澎湖,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共69頁。

梁國常 (2001) 遊憩區形象建構初擬,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2卷,第1期,87-99頁。

黃昆祥 (2003) 台南市觀光遊憩資源調查與路線規劃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共149頁。

黃教維 (2004) 冬山河流域觀光遊憩資源的形構及其利用之時空特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共128頁。

黃&;#32137;蓮 (2006) 東埔風景區遊客旅遊動機、遊憩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共103頁。

黃耀昆 (2006) 旅遊動機、旅遊意象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田尾公路花園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共76頁。

賈立人 (2005) 陽明山及北海岸地區觀光遊憩活動及其產業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共426頁。

葉昌勳 (2005) 農村酒莊遊客旅遊態度、動機與偏好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共131頁。

劉得佐 (2004) 冒險旅遊活動參與態度、動機、阻礙與行為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共139頁。

蔡郁芬 (2005) 城市觀光意象對旅遊選擇意願影響之研究─以四大都會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共135頁。

蔡鳳兒 (2005) 遊客體驗、旅遊意象、滿意度及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共113頁。

蕭雅方 (1998) 登山響導環境態度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共101頁。

簡大仁 (2005) 休閒農業牧場遊客旅遊特性之研究-以瑞穗牧場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共200頁。

魏源金 (2000) 觀光遊憩地理學的特性與發展趨勢,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專輯:地理研究趨勢,第10卷,第6期,75-92頁。

(三)專書部分
王惠芳、莊玉珍 (2002) 台灣地理百科2台灣的溼地,台北:遠足文化。
王 鑫 (1998) 生態旅遊的經驗與本土做法,新世紀的自然保育行動綱領,台北:原生基金會。
文崇一、楊國樞 (1989) 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下),台北:東華。
朱仙麗 (2003) 台灣地理百科33台灣的自然步道,台北:遠足文化。
牟秀茵、張芸 (2005) 水上活動很EASY-南台灣海洋運動導覽,台北:墨刻文化。
李世榮、吳立萍 (2003) 台灣地理百科21台灣的老鄉鎮,台北:遠足文化。
李希勝 (1986) 台灣山水散記(下),台北:台灣商務公司。
李美枝 (1986) 女性心理學,台北:大洋。
李銘輝、郭建興 (2000) 觀光遊憩資源規劃,台北:揚智文化。
李銘輝 (1990) 觀光地理,台北:揚智文化。
李銘輝 (2000) 觀光地理第二版,台北:揚智文化。
吳明隆 (2007) SPSS問卷統計分析實務操作與應用,台北:五南。
吳坤熙 (2001) 觀光遊憩資源實務,台北:揚智文化。
吳淑芬 (1994) 台灣大自然深度之旅,台北:綠生活雜誌。
林木連、蔡右任等 (2003) 台灣地理百科29台灣的茶葉,台北:遠足文化。
林世能、許正雄等 (2004a)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簡介,嘉義: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林世能、許正雄等 (2004b) 大阿里山采風,嘉義: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林孟龍、陳永森 (2004) 台灣地理百科39台灣的國家風景區,台北:遠足文化。
林政榮、唐先梅等 (2006) 家庭生態休閒,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林連聰、宋秉明、陳思倫 (2006) 觀光學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邱奕松 (1999) 朴子懷舊,嘉義:朴子市公所。
邱皓政 (2002) 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
姚怡萱 (2004) 漁鄉風情畫-台灣漁港逍遙遊,台北:民視文化。
胡興華 (2004) 台灣地理百科59台灣的養殖漁業,台北:遠足文化。
涂淑芳 (譯) (1996) 休閒與人類行為,台北:桂冠文化,(Bammel, G. and L. L. Burrus-Bammel, 1995)。
郭燕如 (2006) 阿里山趴趴Go四季魅力小旅行,台北:墨刻文化。
張春興、楊國樞 (1993) 心理學,台北:三民。
張琬菁 (2001) 旅遊心理學,台北:揚智。
張馨文 (1999) 休閒遊憩學,新竹市:建都文化。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2004) 台灣地理百科51台灣的漁港,台北:遠足文化。
曾漢洲、鄭榮峰等 (2005a)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簡介,台南: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曾漢洲、鄭榮峰等 (2005b) 漁鹽之鄉-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旅遊導覽手冊,台南: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黃俊英 (2000) 多變量分析,台北: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華泰文化。
黃裕星 (2001) 國家森林步道導覽手冊(一),台北: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楊世瑩 (2006) SPSS統計分析實務,台北:旗標。
楊明賢 (1999) 觀光學概論,台北:揚智。
楊建夫 (2002) 台灣地理百科5台灣的山脈,台北:遠足文化。
楊秋霖 (2004) 台灣地理百科49台灣的國家森林遊樂區,台北:遠足文化。
葉文雄、廖素慧等 (2000) 阿里山、嘉義(附嘉義小吃),台北:太雅文化。
榮泰生 (2005) SPSS與研究方法,台北:五南。
劉克襄 (2004) 大山下,遠離台三線,台北:皇冠文化。
盧雲亭 (1993) 現代旅遊地理學上,台北:地景。
盧雲亭 (1993) 現代旅遊地理學下,台北:地景。
鍾文萍 (2004) 南/東台灣森林渡假情報,台北:時報文教基金會。
薛明敏 (1993) 觀光概論,台北:餐旅專業雜誌社。
謝淑芬 (1994) 觀光心理學,台北:五南。
戴震宇 (2002) 台灣地理百科13台灣的鐵道,台北:遠足文化。
羅惠斌 (1995) 觀光遊憩區規劃與管理,台北:固地文化。
觀光局 (1989) 發展國民旅遊研討會報告書,台北:交通部觀光局。
觀光局 (1996) 台灣海岸休閒旅遊,台北:交通部觀光局。
二、英文文獻
Assael, H. (1998) Consumer Behavior and Marketing Action, 6th ed., Cincinnati, Ohio: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Bagozzi, R. P. and R. E. Burnkrant (1985) 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the 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6(6), 913-929.

Baloglu, S. (1998)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Attitude Theory for Tourist Destination: A Comparison of Visitors and Nonvisitors,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Research, 22(3), 211-224.

Beard, J. G. and G. R. Mounir (1983) Measuring Leisure Motiv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5(3), 219-228.

Burkart, A. J. and S. Medilk (1990) Tourism:Past, Present and Future, Heinemann.

Chon, K. S. (1991). 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 Modification Process, Tourism Management,12(1) , 68-72.

Cohen, J. B. and C. S. Areni (1991) Affect and Consumer Behavior in Perspectives in Consumer Behavior, eds. Harold H. K. and Thomas S. R., 4th ed., Uppet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188-240.

Cooper, C., J. Fletcher, D. Gilvert and S. Wanhill (1993) Tourism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UK: Pitman Publishing.

Crompton, J. L. (1979) Motivations for Pleasure Vaca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6(4), 408-424.

Crompton, J. L. and P. K. Ankomah (1993) Choice Set Propositions in Destination Decision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Vol.20, 461-476.

Dumazedier, J. (1974) Society of Leisure, Amsterdam: Elsevier of Leisure Research, vol. 16, no.3, 110-123.

Echtner, C. M. and J. R. Ritchie (1993) The Measurement of Destination Image: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Vol.31(3), 3-11.

Fakeye, P. C. and J. L. Crompoton (1991) Image Differences between Prospective, First-time, and Repeat Visitors to the Lower Rio Grande Valley,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0(2), 10-16.

Fluker, M. R. and L. W. Turner (2000) Need, Motivations, and Expectations of A Commercial Whitewater Rafting Experience,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8(4), 380-389.
Foster, D. (1985) Travel and Tourism Management, Houndmills: Macmilla Eduation Ltd.

Gartner, W. C. (1989) Tourism Image: Attribute Measurement of State Tourism Products Using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Technique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Vol. 28(2), 16-20.

Gnoth, J. (1997) Tourism Motivation and Expectation Forma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4(2), 283-304.

Gunn, C. (1972) Vacationscape: Bureau of Business Research, 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TX.

Gunn, C. (1988) Vacationscapes: Designing Tourist Regions, NY: Van Nostrand Reinhold.

Hu, Y. and B. Ritchic (1993) Measuring Destination Attractiveness: A Contextual Approach,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2(2), 25-34.

Hunicutt, B. (1989) Work Without End,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Hunt, J. D. (1975) Image as a Factor in Tourism Development,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Vol.13, 1-7.

Iso-Ahola, S. E. and R. A. Jon (1982) The Dynamics of Leisure Motivation : The Effects of
Outcome on Leisure Needs,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 53(2), 141-149.

Kelly, J. R. (1985) Recreation Business, NY: Wiley.

Kent, P. (1990) People, Places and Priorities: Opportunity Sets and Consumers Holiday Choice, In:G. Ashworthm.

Kolter, P. (1991)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and Control, NJ: Prentice-Hal.

Kotler, P. and A. Gary (1999)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8th ed., NJ: Prentice-Hall.

Kraus, R. (1990) Recreation and Leisure in Modern Society, Harper Collins.

Lutz, R. J. (1991) The Role of Attitude Theory in Marketing, In Perspectives in Consumer Behavior, eds, Harold, H. K. and S. R. Thomas, 4th ed., Uppet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317-390.

Mansfeld, Y. (1992) From Motivation to Actual Travel,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 399-419.

Maslow, A. 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Y : Harper and Row.

Mathieson, A. and G. Wall (1982) Tourism, Economic, Physical and Social Impacts, Harlow: 2nd edit, Longman, London and New York.


McIntosh, R. and S. Gupta (1977) Tourism: Principles,Practices,Philosophies, Third Edition Columbus,Ohio:Grid.

Milman, A. and A . Pizam (1995) The Role of Awareness and Familiarity with A Destination : The Central Florida Case,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3(3), 21-27.

Mitchell, L. S. (1969) Recreation Geography: Evolution and Research Needs, 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 3, 117-119.

Moutinho, L. (1987) Consumer Behavior in Ttourism,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1(10), 3-44.

Pearce, D. (1991) Tourism Development, Longman .

Rapport, R. (1975) Leisure and the Family Life Cycle, Henley: Rouledge and Kegan Paul.

Reynolds, W. H. (1965) The Role of the Customer in Image Building,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7, 69-76.

Roberts, K. (1978) 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the Growth of Leisure, London : Longman.

Rosenberg, M. J. and C. I. Hovland (1960)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Behavioral Components of Attitude, In Rosenberg, M. J. et al. (eds.), 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Change: An Analysis of Consistency Among Attitude Components, New Haven, CT:Yale University.

Seyhmus B. and K. W. McCleary (1999) A Model of Destination Image Forma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6(4), 868-897.

Stankey, G. H. (1973) Visitor Perception of Wildness Recreation Carrying Capacity, USDA Forest Service Research Paper.

Swarbrooke, J. and S. Horner (1999) Consumer Behaviour inTtourism, Woburn:
Butterworth-Heinemenn.

Thomas, J. A. (1964) What Makes People Travel, ASTA: Travel News.

Tolman, E. C. (1948) Cognitive Maps in Rats and Men, in Downs, R. M. and D. Stea, (eds.), Image and Environment:Cognitive Mapping and Spatial Behavior.

Um, S. and J. L. Crompton (1990) Attitude Determinants in Tourism Destination Choic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7(3), 432-448.

Verhallen, M. M. and W. F. Raaij (1986) How Consumers Trade off Behavioral Costs and Benefits,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0(3/4), 19-34.

三、參考網站
台灣地區各縣市風景區旅客來源交叉分析表網站(國民休閒生活調查報告):
http://gisapsrv01.cpami.gov.tw/cpis/cprpts/Ponghu/depart/tab-img/touring/table/2-12.htm。
林庭瑤、高興宇等 (2008,6月15日) 江返台 先感謝民進黨貢獻,中時電子報: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615/4/119gc.html。
林琮盛 (2008,6月13日) 陸客來台 7月18日實施,聯合新聞網: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613/2/115mn.html。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報導網站:http://a320012.travel-web.com.tw/。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網站:http://www.swcoast-nsa.gov.tw/01_home/home.aspx。
農委會林務局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http://ngis.zo.ntu.edu.tw/index1.htm。
維基百科網站: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D%B1%E5%
8D%80_%28%E5%98%89%E7%BE%A9%E5%B8%82%29andvariant=zh-tw。
嘉義市東區、西區戶政事務所:http://www.cyeast.gov.tw/、http://www.cywest.gov.tw/。
嘉義市教育局:http://www.cy.edu.tw/。
嘉義地區觀光整體發展綱要計畫:http://www.bp.ntu.edu.tw/cpis/cprpts/chiayi_county/depart/touring/to5-9.htm
漁業服務資訊網站:http://www.fa.gov.tw/chn/index.php。
嘉義區漁會網站:http://www.fast.org.tw/q51/index.html。
嘉義縣文化基金會網站:http://www.cyhgcf.org.tw/default1.asp。
嘉義縣東石鄉公所網站:http://dongshih.cyhg.gov.tw/home.asp。
嘉義縣觀光旅遊網站(舊站):http://163.29.235.132/tw/index.php。
嘉義縣觀光旅遊網站:http://www.tbocc.gov.tw/e-tour.asp。
觀光局新聞稿 (2008,6月13日) 整備環境拼觀光,迎接陸客七月來,交通部觀光局:
http://admin.taiwan.net.tw/indexc.asp。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