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中華民國幼教聯合會(2007)。抗議政府幼托整合跳票 幼教團體街 頭遊行。台北:中華民國幼教聯合會。線上檢索時間:2008年1月14日。網址:http://kids.4msn.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34
內政部戶政司(2008)。生命統計之出生數、出生率、死亡數、死亡率。台北:內政部。線上索引日期:2008年4月26日。網址:http://sowf.moi.gov.tw/stat/month/m1-02.xls
內政部兒童局(2006)。84-95年度托育機構概況。臺北:內政部。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10月24日。網址:http://www.cbi.gov.tw/text_version/displayContent.do?method=displayContent&;subMenuLinkNo=20532&;publishWeb=1&;info=兒童福利數據&;text=true&;targetNo=1&;subMenuName=托育服務&;displayType=1&;publishVersion=1&;content=content&;menuLinkNo=6&;contentNo=20943
內政部兒童局(2007)。96年1至9月嬰兒出生狀況統計。臺北:內政部。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10月24日。網址:http://www.moi.gov.tw/stat/
內政部統計處(2007)。96年6月底托育機構概況。臺北:內政部。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9月30日。網址: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
王保進(2003)。私幼創造新競爭優勢之策略。幼教簡訊,6,10-11。
王連生(2005)。現代幼兒教育學。高雄:麗文文化。
王維蓉(2004)。亞力山大健身集團成長歷程之個案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雲林。王銘宏(1987)。企業生命週期與經營策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台北。台中縣政府主計處(1991)。各級學校分布。台中:縣政府。線上索引日期:2008年4月26日。網址:http://account.taichung.gov.tw/統計要覽/統計要覽78-87/80all2.pdf
台中縣政府主計處(1991)。現在人口戶籍動態登記。台中:縣政府。線上索引日期:2008年4月26日。網址:http://account.taichung.gov.tw/統計要覽/統計要覽78-87/80all2.pdf
台中縣政府主計處(1996)。托兒所工作成果。台中:縣政府。線上索引日期:2008年4月26日。網址:http://account.taichung.gov.tw/統計要覽/統計要覽78-87/85all2.pdf
台中縣政府主計處(1996)。境內幼稚園概況。台中:縣政府。線上索引日期:2008年4月26日。網址:http://account.taichung.gov.tw/統計要覽/統計要覽78-87/85all2.pdf
台中縣政府主計處(2001)。托兒所工作成果。台中:縣政府。線上索引日期:2008年4月26日。網址:http://account.taichung.gov.tw/統計要覽/統計要覽88-93/90all2.pdf
台中縣政府主計處(2001)。境內幼稚園概況。台中:縣政府。線上索引日期:2008年4月26日。網址:http://account.taichung.gov.tw/統計要覽/統計要覽88-93/90all2.pdf
台中縣政府主計處(2006)。托兒所工作成果。台中:縣政府。線上索引日期:2008年4月26日。網址:http://account.taichung.gov.tw/統計要覽/95年台中縣統計要覽.pdf
台中縣政府主計處(2006)。境內幼稚園概況。台中:縣政府。線上索引日期:2008年4月26日。網址:http://account.taichung.gov.tw/統計要覽/95年台中縣統計要覽.pdf
白育&;#32494;(2004)。幼兒園教育品質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台北。
朱敬先(2001)。幼兒教育。臺北:五南。
行政院主計處(2008)。國民所得統計常用資料。台北:行政院。線上索引日期:2008年4月26日。網址:http://www.stat.gov.tw/public/Attachment/822117532371.xls
何金針、唐璽惠(2006)。少子化趨勢對幼稚園經營之衝擊及因應策略。學校行政,43,242-252。吳宗立(2007)。教育品質:學校經營的挑戰。教育研究月刊,160,17-29。吳枝坤(2005)。宜蘭縣蘇澳國小百年發展史之研究(1900-2005)。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吳思華(2005)。「2005台灣創新企業調查」--創新經營之創意、創新、創價三部曲。商業周刊與政大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主辦。台北:政大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
吳清山(2006)。創意學校總體營造的理念與實踐。教師之友,142,9-15。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書。臺北:五南。
吳惠中(2004)。人口結構變遷下教育績效與規劃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台南。
吳曙吟(2004)。家長選擇幼兒園決策取向與其對幼兒園服務品質滿意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花蓮。李月霞(2002)。大華春秋---一所學校生命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院教育研究所,台東。李秉穎(2004)。家長選擇幼稚園之決策行為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台南。李秉穆(2003)。屏東縣里港國小百年發展史之研究(1900-2003)。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兒童局(2004)。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置標準。台北:內政部。線上索引日期:2008年4月26日。網址:http://www.cbi.gov.tw/CBI%5F2/
兒童局(2006)。廢止托兒所設置辦法。台北:內政部。線上索引日期:2008年4月26日。網址:http://www.cbi.gov.tw/CBI%5F2/
周文賢(1999)。行銷管理-市場分析與策略預測。台北:智勝文化。
林佩蓉(1999)。重要的一小步-幫孩子選擇好的幼稚園。台北:北市教育局。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239-259)。高雄市:麗文文化公司。
林松柏、吳柏林(2006)。由學生人數下降趨勢探討幼兒教育政策之發展。教育研究,151,5-14。林惠娟(1998)。高品質的幼兒園環境。幼教資訊,88,46-49。林新發(1998)。從學校經營的觀點談如何促進教育品質的提升。中等教育,49(4),3-6。林新發(2003)。郊區型國民中小學經營創新策略及實施成效之研究計畫。未出版手稿。
林碧玉(2000)。企業成長過程經營策略演化之研究—以台灣物流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台北。林蔚然(2001)。幼教政策最新報告—迎接「幼兒學校」時代。師說,152,4-10。林燈燦(2003)。服務品質管理。台北市:品度。
林鴻璋(2003)。台商投資大陸幼兒園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台中。邱志鵬(2001)。臺灣幼兒教育百科辭典。台北:五南。
邱慧芳(2004)。北高兩市幼兒園家長消費決策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屏東。施宏彥(2005)。強化幼兒教育政策減緩少子化衝擊之研究。嘉南學報:人文類,31,476-492。柳麗玲(2007)。國民小學教育品質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洪巧音(2004)。幼托園所家長托育服務品質需求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台中。洪福財(2002)。幼兒教育史---台灣觀點。臺北:五南。
洪瑩潔(2004)。學齡前兒童家長教育選擇權與選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嘉義。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徐聯恩、邱念慈、陳靜怡(2004)。台灣地區幼稚園組織創新初探。載於劉漢強主編,兩岸民辦幼兒教育(頁167-186)。台北:五南。
徐聯恩、彭志琦(2006)。我國人口結構變化對幼教環境的影響及其因應之道。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10,123-142。張孝筠(2006)。「數據會說話」--我國少子化效應對幼保生態的影響以及對幼托整合後研擬《幼兒園設施及設備標準》(草案)的啟示。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10,285-295。張孝筠(2006)。我國少子化效應對幼保生態之影響。幼教資訊,187,21-27。
張美菁(2005)。探討幼稚園經營策略之現狀與未來發展--以台南市立案幼稚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南台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台南。張美麗(1985)。幼兒家長老師專家對幼兒教育的意見與期望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台北。張素貞(2006,11月)。幼兒園經營管理之個案研究—以SWOT分析為例。論文發表於2006年嘉義大學幼兒教育教學卓越與研究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嘉義。
張舜傑(2001)。天主教私立若瑟國小學校發展史之研究(1960~2001)。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張燕(2004)。北京市民辦園保教質量調查及相關問題的思考。載於劉漢強主編,兩岸民辦幼兒教育(頁193-206)。台北:五南。
張獻廷(2005)。少子化現象對學校經營管理之衝擊與因應之道。學校行政雙月刊,36,87-93。
教育部(2003)。「幼托整合政策規劃」專案報告。台北:教育部。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10月11日。網址:http://www.nttu.edu.tw/ntttc/Activity/Edu_Discuss/child.doc
教育部(2007)。各級學校簡況。臺北:教育部。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10月24日。網址: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ebooks/edu96/10.pdf?open
教育部(2007)。教育部就幼教團體「1201為幼教而走」請願遊行活動之訴求 。台北:教育部。線上檢索時間:2008年1月14日。網址:http://cms.www.gov.tw/NewsCenter/Pages/20071203/bf179e94-d7f1-4fb7-9914-a387f09cfe1f.aspx
莊世潔(2005)。私立托兒所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台中。許玉齡(2001)。幼教品質繫於幼兒園園長。國教世紀,196,41-45。郭巧俐(1993)。幼教服務市場與行銷策略之實證研究—以大台南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南。郭茂己(2005)。幼兒教育事業關鍵成功因素分析-以大村鄉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彰化。陳心田(2004)。組織生命週期各個階段的經營策略分析:台灣汽車整車製造公司的多個案研究。管理學報,21(6),759-776。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秀才(2000)。幼稚園經濟的系統理論。台中師範學院幼教年刊,12,47-57。陳怡婷(2005)。人口少子化對教育發展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陳俊升(2003)。幼兒教育市場消費行為之研究--- 以台中地區家長選擇幼兒教育機構的歷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嘉義。 陳素珍、彭慧玲(2004)。台灣私立托教機構發展歷程及經營環境之分析探討。載於劉漢強主編,兩岸民辦幼兒教育(頁393-410)。台北:五南。
陳惠珍(2003)。幼教機構經營的變與不變。幼教資訊,157,2-6。陳銘達(2000)。幼教之行銷策略-以台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台北。彭慧玲(2006)。四季藝術兒童教育機構經營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花蓮。 程祺(2006)。幼托整合政策對私人業者、私立托教人員及家長之衝擊與因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馮燕(1997)。托育服務:生態觀點的分析。臺北市:巨流
黃建忠(1998)。國民小學教育品質指標之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黃哲彬(2006)。從少子化浪潮談對我國教育的衝擊與因應策略。教育趨勢導報,23,104-112。黃瑞琴(2005)。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再版十刷)。台北:心理。
楊少明(2004)。幼兒園定位及經營策略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台北。楊智璇(2001)。花蓮縣明恥國小再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葉郁菁(2005)。建立園所特色,強化競爭能力。教師之友。46(1),47-50。
劉智燕(2006)。幼稚園經營與招生之行動研究---一個園長的觀點。教師之友,47(2),39-48。潘淑滿(2005)。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初版四刷)。台北:心理。
蔡春美、張翠娥、陳素珍(2000)。幼教機構行政管理—幼稚園與托兒所實務。臺北:心理。
蔡純姿(2007)。少子化時代的幼兒園創新經營策略。幼教資訊,200,10-15。蔡純姿(2007.5月)。幼兒園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之研究。論文發表於2007幼兒教育專業、品質與卓越:幼兒語文之教與學學術研討會,臺北。
魯彬杰克、吳立焉(1987)。兒童也需要友誼。臺北:桂冠。
盧廷根(2003)。教育政策行銷功能及策略之探究。臺灣教育,620,19-27。
盧美貴(2003)。幼兒教育概論(初版二十一刷)。臺北:五南。
濮世緯(2003)。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文化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謝美慧(2007,5月)。公立幼稚園教師兼職行政文化其合理性之研究。論文發表於2007嘉義大學幼兒教育教學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嘉義。
謝琬倫(2004)。私立幼稚園應用SWOT分析於組織經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臺北。鍾榮中(2003)。幼教服務市場消費者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彰化。鍾環如(2003)。台東縣電光國民小學校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台東。魏美惠(2002)。剖析台灣幼兒教育的生態環境。幼兒教育年刊,14,113-124。外文部分
Adizes, I. (1979). Organizational passages: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lifecycle problems of organizations.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8, 3-25.
Alison, L. K., &; Berthesen, D. C.(1995). Preschool teachers’ experiences of stress. Teaching&;Teacher Education, 11(4), 345-357.
Anonymous, A. (2003). Early childhood mathematics: Promoting good beginnings. Scholastic Early Childhood Today, 17(4),15-16.
Chandler, A. D.(1962). Strategy and Structure. Cambridge, MA: MIT Press.
Creswell, J. W. (1998). Qualitative inquiry and research design: Choosing among five traditions. Thousand Oaks: Sage.
Curtis, A. M.(1992). A curriculum for the preschool child. London: NFER-Routledge.
Daft, R. L. (2006).組織理論與設計(第八版,李再長譯)。台北:華泰文化(原著出版於2004)。
Fernley, T. G. A. (1996). The Pivotal Role and AMV in the Life Cycle of an Association, Association Management, 48(7), 4-5.
Greiner, L. E. (1972). Evolution and revolution as organizations grow.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0(4), 37-56.
Haire, M. (1959). Biological models and empirical history of the growth of organizations. In M. Haire (Ed.), Modern organizational theory (pp.272-306).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Helms, M. M., &; Renfrow, T. W. (1994). Expansionary processes of the small business: A life cycle profile. Management Decision, 32(9), 43-45.
Hill, C. &; Jones, G. (2004).Internal Analysis: Distinctive Competencies, Competitive Advantage (6th ed.).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An Integrated Approach (pp.102-124).Boston: Houghton Mifflin.
Katz, D., &; Kahn, R. L. (1978).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 New York: John Wiley.
Kimberly. R. (1981). The organizational life cycle.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Publishers.
Lippitt, G. L., &; Schmidt , W. H. (1967). Crise in a developing organiz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45, 102-112﹒
Lorange, P. &; Nelson, R. T. (1987). How to recognize and avoid organizational decline.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41, 41-48.
Lyden, F. J. (1975). Using Parsons' functional analysis in the study of public organization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 59-70.
Maxwell, J. A. (2001)。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高薰芳、林盈助、王向葵譯)。台北:心理。(原著出版於1996)。
Merriam, S. B.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 (2nd 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iller, D., &; Friesen, P. H.(1984).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corporate life cycle. Management Science, 30(10), 1161-1183.
Patton, M. Q. (1999)。質的評鑑與研究(吳芝儀、李奉儒合譯)(初版三刷)。台北:桂冠。(原著出版於1995)。
Schweinhart, L. J. (1992).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M.C.Alkin (Ed.),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research (6th ed.), pp.351-361.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Spodek, B. (1982). Handbook of research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ew York: Free Press.
Thain, D. H. (1969). Stages of corporate development. The Business Quarterly, 34(4), 33-45.
Yin, R. K. (2003).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Thousand Oaks: 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