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97.9.17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3 16:04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陳燕蓉
研究生(外文):
Yen-jung Chen
論文名稱:
教育部終身學習網路教材(Web-Title)應用於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課程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Ministry of Education Lifelong Study Network Teaching Material (Web-Title) Applied to An Action Research of Visual Art Curriculum for Teaching 6 Grad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
簡瑞榮博士
指導教授(外文):
Dr. Jui-jung Chien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嘉義大學
系所名稱:
視覺藝術研究所
學門:
藝術學門
學類:
視覺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9
中文關鍵詞:
視覺藝術教學
、
終身學習網路教材
、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
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
visual art instruction
、
Ministry of Education Lifelong Study Network Teaching Material (Web-Title)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
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被引用:
10
點閱:754
評分:
下載:160
書目收藏:13
九年一貫課程教育改革中,教師創新教學的能力備受關注,研究者服務於國小已有十三年,深感視覺藝術教學備課繁重且成效有限。得知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能夠提昇學生學習的動機與成效,若自行開發輔助教材對於研究者而言技術門檻又過高,而教育部終身學習網路教材內容多元豐富,引發研究者應用教育部終身學習網路教材於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課程之想法,並進一步評估其應用於教學的成效。
本研究採文獻分析法、行動研究法、訪問調查法來進行研究。先以文獻分析法探討過去藝術教育的問題、國小視覺藝術課程的內涵與實施、分析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教學的相關文獻作為研究之理論基礎,其次,針對教育部終身學習網路教材及視覺藝術課本進行內容分析,接著從事行動研究方案的編擬及設計,同時也商請協同教師協助建置視覺藝術教學平台,然後再進行行動方案的實施,最後進行教學的評鑑與回饋。
本研究主要利用「三國豫言--臉譜眾生相」、「打開台灣美術畫匣子」、「臺灣傳統建築欣賞」、「認識台灣傳統民居」等教育部終身學習網路教材,設計「我的神奇寶貝」、「多采多姿的臉譜」、「蓮池留步」、「作伙來起厝」四個教學單元。課程行動方案結束後,研究者與協同教師嘗試將教學歷程檔案轉換為網頁格式,教學成果參加對外比賽。「我的神奇寶貝」參加台南縣「96年自由軟體教學應用教案徵選作品」榮獲優等,「作伙來起厝」參加教育部96年全國中小學資訊融入教學創意競賽榮獲國小組藝術與人文領域第二名。
本研究結果發現:一、課程設計需循序漸進,並適切轉化教育部終身學習網路教材運用在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二、終身學習網路教材在國小視覺藝術教學確實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成效。三、應用終身學習網路教材實施教學時必須搭配適當的教學策略,以提升學生的注意力與創作能力,若能適時輔以親自示範教學則效果更易彰顯。
本研究建議如下:
一、給學校之建議:1.專用美勞教室應配置相關資訊設備。2.成立專供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資訊教室。3.成立學校專屬的網路教學平台。
二、給教師之建議:1.終身學習網路教材豐富,可廣泛的應用於各科教學中。2.熟悉教學平台各項功能並能加以維護應用。3.整合其他領域教師進行教學設計與協同教學。4.選擇適當的數位資源和教學策略。5.培養學生資訊、自我學習能力與閱讀能力有助於視覺藝術課程的學習。
三、給終身學習網路教材之建議:1.可將終身學習網路教材發展成兒童版教材或益智遊戲。2.各類型網路教材均衡發展,勿偏重自然科學與人文藝術。3.應在首頁將完成日期或更新日期、更新頻率標示出來4.終身學習網路教材的維護,應光碟與網路教材並存。5.辦理終身學習網路教材融入中小學教學活動設計比賽,達到內容商業加值與教育推廣的效果。
In the educational revolution of nine-year integrated curriculum, teachers’ ability of teaching with innovation has received a lot of attention. The researcher has been teaching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for 13 years, deeply felt that the preparation work for visual arts teaching is arduous and the result is limited. On the one hand, the researcher realize that the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he teaching will be able to promote the motivation and improve the result of the student stud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searcher also understands the technical threshold for developing the supplementary teaching material by the teacher is also high. The researcher found the content introduced in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lifelong Study Network Teaching Material is multi-dimensional, which initiates the researcher’s idea to appl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Lifelong Study Network Teaching Material (Web-Title) to sixth grade visual art teaching. Further, an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visual art instruction in a sixth grade classroom with digital art resources and Internet platform.
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literature analytic method, the motion methodology, the visiting survey procedure to conduct the research. First, the researcher adopts the literature analytic method, and bases the research on analyzing the problems mentioned in the past art educators’ discussion, exploring in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bout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visual art curriculum in elementary school, and in studying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bout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to the visual arts teaching. Next, the researcher focuses on analyzing Lifelong Study Network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e visual arts textbook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further, the research engaged in the action research plan to arrange plans and designs, assisted by other colleague teachers to establish the visual arts teaching platform, then carried on the action plan to implement. Finally, comment and feedback were collected to evaluate.
This research mainly base the teaching on “Prophetic Words in Three-country Dynasty—Varied Styles of Facial Mask”, “Open the Fine Arts Picture Boxes in Taiwan”, “Appreciation of Taiwan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Traditional Common People Residence in Taiwan” , four kinds of learning materials provid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lifelong study the network teaching material, along with four designed teaching units e.g. “My Mysterious Treasure”, “Varied Styles of Facial Mask”, “linger Around the Lotus Pond”, “Let’s Build Houses Together”. After the curriculum action plan had ended, the researcher with the coordinate teacher attempt to transforms the file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into a form of homepage. Afterwards, the file of action plan was sent out to join a competition for teaching achievement by using information science. “My Mysterious Treasure” won the outstanding prize in “free software teaching applied in lesson plan in 2007”, which was a competition held by Tainan County, “let’s build houses together” also receive the honor of the second prize in the competition “national creativity competition for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art and humanities domain in 2007”, which was hel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important conclusions are summed up as follows:
First, the design of curriculum must proceed in an orderly way, and transforms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lifelong to study the network teaching material utilization appropriately in the visual art teaching in elementary domain.
Second, it is found that lifelong study network teaching material applied to the visual art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has a dynamic effect to mo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Third, it is noted that by using the appropriate teaching strategies when using the lifelong study network teaching material as a teaching method, student’concentration and creativity can be improved. Further, it will be more effective if the teacher can demonstrate in person during the teaching.
The following is suggestion based on the research:
1. for school which plan to implement the scheme: 1). to equip the special-purpose art room with related information equipment. 2). to establish an information room to serve the need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3). to establish exclusiv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2. for teachers who plan to impl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1). lifelong study network teaching material I rich in multi-dimension which may widely applied in different subject teaching. 2). to familiar with the function of different kinds of teaching platforms and be able to maintain and apply the equipments effectively. 3). to integrate with teachers from other teaching domains to design the material and coordinate the teaching. 4). to choose suitable digital resource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5). to raise students’computer skills along with the self-learning capability, the reading ability will be able to enhance the visual arts curriculum study.
3. for developing Lifelong Studies Network Teaching Material: 1). Lifelong Studies Network Teaching Material may develop the version for children or the version of longan game. 2). To develop different typ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aterial in various scopes, not only limited in natur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art. 3). To indicate the finishing date, renewal date and the renewal frequency in the home page. 4). Lifelong Studies Network Teaching Material should coexist both in disc and in network. 5). to held activity such as competition for integrating Lifelong Studies Network Teaching Material into teaching in middle and elementary schools, to increase the commercial value of the material and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material to the public.
第一章 緒&;#63809;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一、資訊素養是終身學習必備之能力 1
二、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為時勢所趨 2
三、視覺藝術教學之限制與突破 3
四、教育部終身學習網路教材內容豐富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一、研究範圍 7
二、研究限制 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9
一、教育部終身學習網路教材 9
二、視覺藝術教學 9
三、行動研究 10
第五節 文獻評論 10
一、應用輔助教材進行教學之相關研究 10
二、自編輔助教材進行教學之相關研究 11
三、包含應用電腦輔助軟體及自行設計數位教材兩種以上模式進行教學相關之研究 13
四、網路資源應用於教學之研究 14
五、教育部終身學網路教材(Web-Title)相關研究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9
第一節 現行藝術教育課程探討 19
一、現代藝術教育思潮與理論 19
二、九年一貫藝術教育課程改革 25
三、九年一貫藝術人文領域視覺藝術課程探究 31
第二節 教育部終身學習網路教材(Web-Title)初探 44
一、終身學習網路教材背景分析 44
二、教育部終身學習網路教材內容分析 50
第三節 資訊融入視覺藝術教學 56
一、資訊融入視覺藝術教學之探討 57
二、資訊融入視覺藝術教學之相關理論 66
三、網路資源在視覺藝術教學上之應用 7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課程設計 75
第一節 研究方法 75
一、關注問題焦點 76
二、尋求合作夥伴 76
三、擬定行動研究方案 76
四、實施行動方案 77
五、進行評鑑反省與回饋 77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78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者的角色 80
一、研究場域 80
二、研究對象 80
三、研究者的角色 81
四、協同教師 82
五、教學現場軟硬體設施 82
第四節 課程方案與實施 83
一、課程設計 83
二、教學單元規劃 87
三、課程實施步驟 89
四、教學評鑑與回饋 90
第五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90
一、資料蒐集 90
二、資料分析 93
第四章 行動研究實施過程、發現與討論 95
第一節 教學前學生相關背景、素養及態度之問卷調查 95
一、視覺藝術課程的背景資料分析 95
二、資訊素養與背景分析 97
第二節 試探性教學實施結果分析與討論 99
一、「我的神奇寶貝」教學設計理念 99
二、本單元利用的終身學習網站介紹 100
三、教學實施情形與省思 101
四、學習結果分析 102
五、試探性教學檢討與修正 105
第三節 正式教學實施結果與檢討 107
一、「多采多姿的臉譜」單元實施歷程與成果分析 107
二、「蓮池留步」單元實施歷程與成果分析 116
三、「作伙來起厝」單元實施歷程與成果分析 126
第四節 師生評估使用「web-title」回饋意見 135
一、「三國豫言--臉譜眾生相」 135
二、「打開台灣美術畫匣子」 140
三、「台灣傳統建築欣賞」 146
四、「認識台灣傳統民居」 151
第五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 156
一、終身學習網路教材應用資訊融入教學模式之發現 157
二、moodle平台成果問卷(視覺藝術教學平台回饋問卷統計表) 160
三、終身學習網路教材學習成果問卷 16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5
第一節 結論 165
一、課程設計需循序漸進,並適切轉化運用在國小視覺藝術教學 165
二、終身學習網路教材在國小視覺藝術教學確實能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成效 167
三、應用終身學習網路教材實施教學時必須搭配適當的教學策略,以提升學生的注意力與創作能力,若能適時輔以親自示範教學則效果更易彰顯。 169
第二節 建議 173
一、給欲實施學校之建議 173
二、給欲實施教師之建議 174
三、給終身學習網路教材之建議 175
四、給未來研究之建議 177
參考文獻 178
附錄 188
附錄一 教育部終身學網路教材(Web-Title) 188
附錄二 協同教師Web-Title評估意見表 198
附錄三 終身學習網路教材回饋問卷 200
附錄三-1第一單元終身學習網路教材回饋問卷 200
附錄三-2 終身學習網路教材「三國豫言--臉譜眾生相」回饋問卷 202
附錄三-3 終身學習網路教材「打開台灣美術畫匣子」回饋問卷 204
附錄三-4 終身學習網路教材「臺灣傳統建築欣賞」「認識台灣傳統民居」回饋問卷 205
附錄四 終身學習網路教材融入視覺藝術教學課程學習成果問卷 206
附錄五 教學活動設計 208
附錄五-1 試教單元 我的神奇寶貝 208
附錄五-2第一單元 多采多姿的臉譜 210
附錄五-3 第二單元 蓮池留步 213
附錄五-4 第三單元 作伙來起厝 217
附錄六 學習單 220
附錄六-1 「動物面面觀」學習單 220
附錄六-2 「色彩魔法師」學習單 221
附錄六-3-1「蓮池尋寶」學習單 222
附錄六-3-2 「蓮池留步」學習單 223
附錄七 學生學習心得自我評量表 224
附錄七-1 「我的神奇寶貝」學習心得自我評量表 224
附錄七-2 「多采多姿的臉譜」學習心得自我評量表 226
附錄七-3 「蓮池留步」學習心得自我評量表 228
附錄七-4 「做伙來起厝」學習心得自我評量表 230
附錄八 學生資訊及美勞喜好問卷 232
附錄九 教學檢討與日誌省思 234
附錄十 協同教師觀察評量表 235
附錄十一 觀察者晤談紀錄表 236
附錄十二 學生晤談紀錄表 237
附錄十三 社教博識網推廣課程表 238
一、專書
尹建中,〈邁向多元資訊社會的教育〉,多元文化教育,中國教育學會編,台北:台灣書局,1993。
王秀雄,〈美學與藝術教育〉,載於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上冊,台北:桂冠,2002。
王秀雄,觀賞認知解釋與評價-美術鑑賞教育的學理與實務,國立歷史博物館,1998。
林曼麗,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台北:雄獅美術,2000。
林曼麗,藝術•人文•新契機,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2001。
邱垂堂,〈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設計的探討〉,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基礎手冊,教育部,2003。
夏林清譯,Herbert Altrichter,peter posch&;Bridget Somekh著,1993,行動研究方法導論,台北:遠流,2000。
秦麗花,教師行動研究快易通,台南:翰林,2001。
國民教育「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設計手冊,陳郁秀研究主持,台北:藝術教育館,2001。
張世平、胡夢鯨,〈行動研究〉,賈馥茗、楊深坑主編,教育研究法的探討與應用,台北市:師大書苑,2000,四刷。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領域,台北:教育部,2003。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2000。
郭禎祥,藝術教育多媒體教學研究與設計,台北:田園城市文化,2001。
陳朝平,〈視覺藝術教學研究〉,藝術與人文教育(下),藝術教育研究編輯委員會編,台北:桂冠,2002。
陳朝平、黃壬來,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1999。
陳朝平、黃壬來,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圖書,1995。
黃壬來,國小美勞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1991。
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台北:桂冠,2002。
黃冬富,〈藝術教育史概述〉,載於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台北:桂冠,2002。
黃正傑,課程改革,台北:漢文,1999。
黃光男,〈美術欣賞教學之研究〉,黃政傑主編,台北:師大書苑,美勞科教學法,1996。
黃光男,美勞科教學法,黃正傑編,台北:師大書苑,1996。
劉豐榮,艾斯納藝術教育思想研究,台北:水牛出版社,1997。
劉振源,兒童畫教材教法,臺北市: 藝術家,1996。
蔡清田,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2003。
蔡清田,課程發展與行動研究,台北:五南,2004。
鄭招慧,兒童水墨畫教學,花蓮:雁山,1989。
蘇振明,啟發孩子的美術潛能,台北縣中和市:光佑文化,2000。
二、學位論文
王全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施與評鑑研究〉,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2001。
石如玉,〈Web 導向教學環境應用於國小學童學習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2001。
呂文雅,〈數位美術資源及網路平台融入彩墨畫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2005。
李同立,〈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在國小主題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自然碩士學位班,2003。
李志鵬,〈資訊科技融入國小教師教學之策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部學校行政, 2003。
李俊銘,〈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自然領域虛擬實境教學之探究-以蚊子的一生與登革熱防治教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研究所,2004。
周伶紋,〈台灣光復以來國小視覺藝術教育發展及思潮演變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2002。
林宇正,〈資訊融入地球化學教學之研究-以核飛跡定年法的3D虛擬實境教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2004。
林姿妙,〈兒童學習網站品質評鑑準則之發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2001。
洪瑾琪,〈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之網頁式鑑賞課程與教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2002。
張亦妤,〈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之學習成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2005。
莊淑閔,〈「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統整之行動研究~以國小四年級音樂課程為核心〉,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2004。
郭秋月,〈美術鑑賞教學對國小兒童形塑能力之影響研究-以立體藝術作品教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美勞教學碩士,2005。
郭詩屏,〈國小教師實施電腦科技融入藝術教學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2003。
陳盈錞,〈網路學習歷程檔案在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教育應用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論文計劃口試本,2005。
陳榮清,〈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2002。
葉玲瑤,〈國中美術教師鑑賞領域教學策略運作歷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2000。
劉政勳,〈資訊科技融入國小美勞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2003。
蔡淑燕,〈國小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知能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2003。
三、學術研討會講義、論文
馬榮燦,「國中小教師網路學習社群種子教師培訓」研習講義,2005/12/14下午~2005/12/21下午,台南縣大橋國小。
張繼文,〈布西亞的擬像論對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的啟示〉,載於視覺藝術與美勞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專輯,國立屏東師範學院,1998。
張繼文,〈美勞教育概說〉,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美勞教育概論講義,1997。
張繼文,〈從資訊時代的藝術趨向探討國小美術教育〉,兒童美術教育理論與實務探討,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1996。
許和捷,〈「藝術才能班教師教材教法研習-電腦教材在教學媒體上的應用」研習〉,2005/12/7,國立台南大學。
陳朝平,〈台灣美術教育思想的演變與跨世紀的思維〉, 載於2000年台灣美術教育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歷史博物館,2000。
黃壬來,〈社會美術欣賞教育的理論基礎及未來發展取向〉,台灣省加強社會美術欣賞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暨研討記錄,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93。
饒桂香,〈科技科技融入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學應用之探究〉,91學年度新竹師範學院藝術與人文教學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2003。
吳俊傑,〈資訊科技融入美勞教學之運用〉,現代教育論壇(七),國立教育館資料主辦,2002。
四、期刊文章
Don H.krug,譯者:陳淑美,〈 宇宙中的星星是什麼顏色(What Colors are the Stars in the Universe )〉。美育,139期,2004,頁24-35。
王郁文,〈網路資源在教學上的應用〉,師友,459期,2005,頁88。
王淑如、王裕德,〈網路合作學習環境之建構〉,資訊與教育,85期,2001,頁108-110。
朱錦鳳,〈超文件(Hypertext)於教學上應用的特性分析〉,資訊與教育,40期,1994,31-36。
何祖鳳、陳俊榮和陳銘欽,〈網路教學系統評估準則之研究〉,遠距教育,7期,1998,頁20-29。
吳俊傑,〈資訊科技融入美勞教學之運用〉,現代教育論壇(七),國立教育館資料主辦,2002,頁391-393。
吳聲毅、林振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教學分析模式〉,國教新知,50卷4期,2004,頁67。
呂燕卿,〈國小美術教學上繪畫鑑賞之重要性〉,美育,24期,1992,頁21.16。
李同立、莊陽德,〈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在國小主題教學之初探〉,資訊與教育,94期,2003,頁53。
李堅萍,〈美術教育教學運用電腦教學媒體之探討〉,教學科技與媒體,42期,1998,頁34-35。
李淑芬,〈E世代的學習趨勢:談終身學習與遠距教學〉,社教資料,272期,2001,頁2。
李雅婷,〈重建教育中的行動主體-從建構論談對藝術課程與教學之啟示〉,教育研究資訊,11卷3期,2003,頁78。
沈慶珩、黃信義,〈網路同儕互評在Moodle系統上的應用〉,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3卷3期,2006,頁274-275。
林敏慧、陳慶帆,〈快速建構網路教學平台的新方案:Moodle〉,教育研究月刊,126期,2004,頁94-95。
岳修平,〈網路教學於學校之應用〉,課程與教學季刊,2期4卷,1999,頁62.64。
徐新逸、吳佩謹,〈資訊融入教學的現代意義與具體作為〉,教學科技與媒體,59期,2002,頁63-73。
徐瑞奎,〈從學校端看九年一貫資訊教育〉,研習資訊,21卷3期,2004,頁54。
袁汝儀,〈國民教育階段「藝術與人文」領域之思考〉,國教天地,143期,2001,頁32-40。
高實珩,〈從兒童美術心理發展探討國小視覺藝術鑑賞教育的實踐〉,國教之友,54卷4期,2003,頁16-17。
張史如,〈從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網路超文件/超媒體應用於教學上的意義〉,資訊與教育,58期,1997,39-48。
張全成,〈後現代藝術教育中的國小美術教育趨勢研究〉,研習資訊, 15卷6期,1998,頁9-29。
張全成,〈網路美術教學初探〉,國教世紀,193期,1999,頁45-50。
張恬君,〈電腦輔助藝術教學之研究〉,藝術家,237期,1995,頁262。
張國恩,〈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期,1999,頁4-8
張淑美,〈探討藝術鑑賞教育〉,國教輔導,35卷6期,1996,頁13。
梅發廣、方國定,〈Web- Title使用意向之探討—TAM修正模式之驗證〉,Journal of Information,Technology and Society, 1,2003,頁59
許英玿、廖桂菁,〈情境式網路網路輔助學習環境之研發與實踐〉,科學教育學刊,10卷2期,頁157-158。
郭博州,〈美勞教育在「環境」之中〉,美育,113期,2000,頁82。
郭榮瑞,〈藝術與人文能力指標轉化之前提-以視覺藝術為例〉,教師天地,第130期,2004,頁6
郭禎祥,〈中美兩國藝術鑑賞領域實施現況之比較研究〉,美育,33期,1993,頁24。
陳年興、曾建翰,〈全球資訊網上WebTitle 之製作〉,遠距教育,2期,1987,頁12-21。
陳育淳,〈現代藝術教育的內涵〉,美育 ,121期,2001,頁29。
陳亞寧,〈網路資源評鑑之探討〉,國家圖書館館刊,2期,1996,頁66-67。
陳俞均,〈「鑑賞」和「創作」在美術教學中的認知與統合應用〉,國教輔導藝術與人文,42卷6期,2003,頁52.56。
陳俞均,〈美術鑑賞教學原理之探討〉,通識教育季刊, 9卷2期,2002,頁24。
陳榮家、張書潤,〈應用WWW網路發展多媒體電腦教材〉,資訊與教育,51期,1996,頁46。
黃嘉勝,〈資訊科技媒體融入及應用於我國藝術教育之探討〉,國教輔導雙月刊,43卷2期,2003,頁19。
楊家興,〈超媒體:一個新的學習工具〉,教學科技與媒體,12期,1993,頁28-39。
楊家興,網路教學在九年一貫課程下的應用〉,臺灣教育,607期,2001,頁2-9。
楊馥如,〈中學美術鑑賞教學學習單設計〉,美育,73期,1996,頁34-39。
楊馥如,〈鄉土美術鑑賞教學之研究〉,北縣教育, 22期,1998,頁17-20。
溫嘉榮、施文玲,〈從網路學習理論觀點談教師在科技變革中的因應之道〉,資訊與教育,91期,2002,頁90-99。
漢寶德,〈歐洲藝術教育的印象〉,美育,148期,2005,頁78
劉世雄,〈資訊科技應用教學的醒思〉,教學科技與媒體,57期,2001,頁89。
劉明洲、周慧蘭、楊倍箕,〈數位典藏融入九年一貫課程學習網站之發展與應用〉,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005,21期,頁101。
劉政勳,〈資訊科技融入國小美勞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2003,頁19。
劉遠楨,〈淺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國民教育,44卷6期,2004,頁2。
劉豐榮,〈當代藝術教育論題之評析〉,視覺藝術,4期,2001,頁59-91
歐陽誾,〈從學習的觀點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國教之友, 56卷1期,2004,頁4。
鄭進昌,〈建構主義與合作學習-CYBERSPACE的合作學習〉,教育研究雙月刊,49期,1996,頁13-15
盧雲珍,〈從建構主義的教學理念淺談電腦藝術與美術鑑賞教學〉,竹縣文教,25期,2002,頁63-64。
韓善民,〈資訊教育基礎建設簡介〉,資訊與教育雜誌,61期,1998,頁3-5。
韓善名,〈我國資訊教育發展現況與展望〉,資訊與教育,81期,1999,頁7-12。
簡志雄,〈多元、統整、創新-邁向藝術教育新紀元的藝術教師〉,美育,107期,1999,頁49-50。
顏榮泉,〈全球資訊網在教學與學習上之應用探討〉,教學科技與媒體,25期,1996,頁34.36-39。
羅綸新,〈教育類網站評鑑規準建構之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68期,2004,頁6
蘇育任,〈建構主義式教育的迷思與省思〉,國民教育研究集刊,5期,頁121-139。
蘇振明,〈加強鑑賞教育-提升國民美感素質〉,美育,106期,1999,頁26-28。
蘇振明,〈兒童美術鑑賞的涵義與教育功能〉,國教月刊, 43卷7.8期,1997,頁31.34。
蘇振明,〈美術導覽的理念與策略〉,現代美術雙月刊,93期,2000,頁55-58。
蘇振明,〈從鑑賞導向創作-兒童美術鑑賞教學研究(上)〉,美育,21期,1992,頁36-37。
黃光男,〈「社會教育資訊網計畫」終身學習網路教材(web -title)使用調查評估研究〉,2001,頁334。
五、網路資源
〈 Moodle數位學習平台管理與應用〉,2005/10/04,http://news.ossacc.org/index.htm
〈如何規劃部屬館所充實網路終身學習資源?〉,2004/12/23。教育部全球資訊網,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answer/a28/4.htm?search。
〈教育部補助「終身學習網路教材(Web-Title)製作」實施要點〉,2004/11/25。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MOECC/EDU1849001/ii7205/dp/masterplan/webtitleplan.htm。
〈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介〉,1999,2005/4/4。http://rs.edu.tw/clc/jdict/main/copyright/moecc.html。
〈教育部電子報〉,第97期,2005,2006/4/25。http://epaper.edu.tw/097/people.htm。
〈教育部電算中心簡介〉,2005,2005/8/15。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MOECC/EDU1835001/int/int.htm。
〈資訊網路教育〉,中華民國教育部部史全球資訊網,2005/4/5。http://history.moe.gov.tw/policy.asp?id=11。
〈調查:搜尋資料與通訊為網友主要活動〉,大紀元9/1/2004 6:26:42 PM (據中廣新聞韓啟賢報導),2004/12/20。http://www.epochtimes.com/b5/4/9/1/n647115.htm。
http://www.gtes.ilc.edu.tw/ART/movie/%A5x%A4j%B1%D0%BBp%BE%C7.htm。
于富雲,〈網路學習策略之模式與運用〉, 2002,2005/10/7。http://www.gtes.ilc.edu.tw/ART/movie/%A5x%A4j%B1%D0%BBp%BE%C7.htm。
王健華,〈因應小班教學的趨勢,談教學資源網的規劃〉,小班教學與網路學習小班教學通訊國中篇,22期,2000,2005/10/28。 http://class.eje.isst.edu.tw/itemxx.asp?lpath=09。
王曉璿,〈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探究〉,1997,2003/6/5/。http://w3.zjps.tp.edu.tw/~chor/com/c/new_page_2.ht。
白榮銓,〈教學創新─邁向e世代〉,九年一貫課程特刊 南一版國中第二輯,2002,2004/12/15。http://210.201.54.214:8000/cgi-bin/showcache.cgi?u=http%3A%2F%2Fwww.nani.com.tw%2Fbig5%2Fcontent%2F2003-04%2F16%2Fcontent_20445.htm&;q=web+title&;r=15228788南e網。
吳清山、張素偵,〈國民教育階段推展終身學習策略之探究〉,教育資料集刊-24輯終身教育專輯,國立教育資料館,1999,2004/11/25。Http://www.nioerar.edu.tw/basis1/699/a7.htm。
呂燕卿,〈如何落實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課程〉,2005/6/30。http://www.aerc.nhctc.edu.tw/paper/。
呂燕卿,〈國小美術教學上繪畫鑑賞之重要性〉, 2005/9/30,http://www.aerc.nhctc.edu.tw/paper/。
呂燕卿,〈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之特色與實施策略〉,2005/6/30。http://www.aerc.nhctc.edu.tw/。
李珀,〈超媒體教學的應用〉, 2000,2004/5/5。http://www.fhjh.tp.edu.tw/erc/Hyper_Media.htm。
林奇賢,〈實施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理論與實際以「行者數位學園」之應用為例〉,2005/9/29。http://linc.hinet.net/report/index.htm。
洪純敏,〈從網路學習模式談藝術教育的發展趨勢〉,數位藝術教育期刊,第三卷,2003,2005/06/30 。http://www.aerc.nhctc.edu.tw/paper/。
張全成,〈後現代主義中的國小美術教育趨勢研究〉,研習資訊,15卷6期,2005/9/23。http://www.naer.edu.tw/issue/j1/v15n6/9.htm。
郭文毅,〈如何應用網路進行美術教學之策略初探〉,數位藝術教育期刊,第六卷秋季號,2004,2005/06/30。http://www.aerc.nhctc.edu.tw/paper/。
陳景章,〈資訊教育要有良好的引導機制〉,撰文者╱林靜宜,康軒教育雜誌線上版,2005/9/30。http://www.knsh.com.tw/epaper/vwepaper/topic/200309/topic01_2.asp。
黃燕如,〈社會教育資訊網計畫〉,2001,2004/12/5。http://rs.edu.tw/moecc/item12/contlst.htm。
歐陽誾、林姿妙,〈兒童學習網站品質評鑑準則之發展研究〉,2006/10/01。http://www.gcsce.org/gccce2001/big5/peper/paper/%E7%B6%B2%E4%B8%8A%E5%AD%B8%E7%BF%92/F098-OuYang.doc。
謝清俊,〈資訊科技對人文、社會的衝擊與影響計劃〉,1997,2003/6/5/。http://www.stic.gov.tw/stic/1/home_test/scitech/topic-3.htm。
鍾宜智,〈推展與落實網路學習之探討〉,文教新潮季刊,2001,2005/4/4。http://www.tw.org/newwaves/62/3-1.htm/。
韓善民,〈我國資訊教育基礎建設簡介〉,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研習資訊, 15卷 2期,1998,93/12/13。http://www.naer.edu.tw/issue/j1/v15n2/16.htm。
韓善民,〈我國資訊教育發展現況與展望〉,2005/4/5。http://masterplan.educities.edu.tw/conference/a7_5.shtml。
蘇振明,〈未來美術教育之趨勢〉,迎向二十一世紀的兒童美術教育學術研討會,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承辦,2005/6/30。http://www.aerc.nhctc.edu.tw/paper/。
六、英文
Stake, Robert E. “The Art of case study research”.Thousand Oaks:Sage,1995,p67.
Mcniff, J ; Lomax, p. &;Whitehead , J. “You and your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London: Routledge, 1996.
七、報紙
張忠謀,中國時報,第九版,2000/1/6。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
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施與評鑑研究
2.
兒童學習網站品質評鑑準則之發展研究
3.
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
4.
國小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知能之研究
5.
台灣光復以來國小視覺藝術教育發展及思潮演變之研究
6.
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在國小主題教學之研究
7.
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之網頁式鑑賞課程與教學研究
8.
資訊科技融入國小美勞教學之研究
9.
國小教師實施電腦科技融入藝術教學之個案研究
10.
Web導向教學環境應用於國小學童學習之研究
11.
國中美術教師鑑賞領域教學策略運作歷程之探究
12.
資訊科技融入國小教師教學之策略研究
13.
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自然領域虛擬實境教學之探究-以蚊子的一生與登革熱防治教學為例
14.
美術鑑賞教學對國小兒童形塑能力之影響研究-以立體藝術作品教學為例
15.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統整之行動研究~~以國小四年級音樂課程為核心
1.
郭禎祥,藝術教育多媒體教學研究與設計,台北:田園城市文化,2001。
2.
黃壬來,〈社會美術欣賞教育的理論基礎及未來發展取向〉,台灣省加強社會美術欣賞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暨研討記錄,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93。
3.
王淑如、王裕德,〈網路合作學習環境之建構〉,資訊與教育,85期,2001,頁108-110。
4.
朱錦鳳,〈超文件(Hypertext)於教學上應用的特性分析〉,資訊與教育,40期,1994,31-36。
5.
何祖鳳、陳俊榮和陳銘欽,〈網路教學系統評估準則之研究〉,遠距教育,7期,1998,頁20-29。
6.
吳聲毅、林振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教學分析模式〉,國教新知,50卷4期,2004,頁67。
7.
呂燕卿,〈國小美術教學上繪畫鑑賞之重要性〉,美育,24期,1992,頁21.16。
8.
李同立、莊陽德,〈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在國小主題教學之初探〉,資訊與教育,94期,2003,頁53。
9.
李堅萍,〈美術教育教學運用電腦教學媒體之探討〉,教學科技與媒體,42期,1998,頁34-35。
10.
李淑芬,〈E世代的學習趨勢:談終身學習與遠距教學〉,社教資料,272期,2001,頁2。
11.
李雅婷,〈重建教育中的行動主體-從建構論談對藝術課程與教學之啟示〉,教育研究資訊,11卷3期,2003,頁78。
12.
沈慶珩、黃信義,〈網路同儕互評在Moodle系統上的應用〉,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3卷3期,2006,頁274-275。
13.
林敏慧、陳慶帆,〈快速建構網路教學平台的新方案:Moodle〉,教育研究月刊,126期,2004,頁94-95。
14.
岳修平,〈網路教學於學校之應用〉,課程與教學季刊,2期4卷,1999,頁62.64。
15.
徐新逸、吳佩謹,〈資訊融入教學的現代意義與具體作為〉,教學科技與媒體,59期,2002,頁63-73。
1.
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
2.
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之環境議題方案教學之行動研究
3.
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視覺藝術課程之學習成效-以平林國小為例
4.
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氣氛、親子互動關係與終身學習能力知覺之相關研究
5.
國小學童親子互動與終身學習能力之相關研究
6.
國中生家庭社經地位、文化資本、教育期望對其學業成就影響之研究─以臺南縣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為例
7.
國小六年級生房間設計作品呈現之視覺特質與觀念
8.
資訊科技融入國小高年級社會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
9.
國小學童與家長對校園植栽景觀偏好之研究∼以南投縣竹山鎮國民小學為例
10.
柚木相剋作用之生物檢定及其對台灣柚木人工林植群之影響
11.
實施融合教育之學校行政支持研究―以雲林縣特教評鑑績優國小為例
12.
《五更風》研究
13.
數位美術資源及網路平台融入國小彩墨畫教學之行動研究
14.
資訊融入國中視覺藝術創造力教學的行動研究
15.
國小學童運用電腦與傳統媒材進行彩畫的表現形式與態度之比較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