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51.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1 13:1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許珮婷
研究生(外文):HSU,PEI-TING
論文名稱:金融機構內部人授信犯罪之檢討-以我國司法案例為中心
指導教授:曾淑瑜曾淑瑜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防管理學院
系所名稱:法律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金融機構違法授信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0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我國於80年代陸續開放新銀行的設立,原意係希望透過自由的競爭,以符合國際金融市場自由化之潮流,然在這波金融自由化所新設立或改制的銀行中,多與政治人物或地方財團勢力有關,我國這種政商不分的金融亂象,逐漸啃蝕經濟發展。為徹底改革金融市場體制,有效打擊金融犯罪,行政院於民國93年7月1日新設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開啟金融監理一元化時代,卻未能有效防制金融犯罪,截至民國97年1月31日金融重建基金,共處理52家經營不善金融機構,並依法賠付金額高達1,694億元,至於金融犯罪案件移送司法檢調單位審理情形,迄96年11月30日止,共有259件,涉案人員高達967人,累計近4年來重大裁罰案件亦高達 214筆。由此可見金融不法案件層出不窮,其所造成損失金額及影響層面,實非一般傳統刑事犯罪可相比擬。
鑒於金融對於一國經濟體,位居心臟樞紐,且金融犯罪所得及造成損害非傳統財產犯罪所能相比較,國際上有霸菱期貨事件導致霸菱銀行必須出售,又如國內力霸集團掏空案,涉案人數達107人,掏空金額高達約731億元以上,為我國史上列名被告最多及犯罪所得最鉅之案件,其危害產業遍及金融、通訊、及傳統產業,其中詐害金融部份金額高達約190億元,王又曾家族利用人頭公司及掌控旗下金融機構之董事會進行違法授信,最後引發銀行擠兌風潮及廣大股東、投資人損失不貲,所生之危害至深且鉅。因此本論文研究重心放在金融機構內部人之違法授信犯罪態樣,蓋授信業務,是集體作業,分工縝密,犯罪行為具有隱藏性,是智慧型的犯罪,社會大眾難以立即察覺自身權益受損。本論文將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說明金融犯罪之概念,界定本論文研究之範圍;於第三章討論金融機構內部人員之範圍、職稱、權利義務及權責,以利了解第四章「金融機構內部人之授信犯罪型態」案例分析,司法判決對於行為主體範圍之認定。至於第四章中案例分析內容,對於金融授信業務,先就每個環節作概念之介紹,期收提剛要領之效,再就遴選個案作詳細探討及評析;最後第五章提出結論,隨著金融市場之瞬息萬變與金融商品之推陳出新,金融法規也面臨嶄新之挑戰,尤其在面對日益茁壯之大型金融集團,如未有效控制道德風險,強化金融機構自律機制及抑制金融犯罪,恐將引發本土性金融風暴,勢必衝擊金融秩序,形成社會上不正義之現象,並進一步在行政及司法方面,提出個人建議,加強金融監理及公司治理之監督機制,落實金融管理與監理一元化之目標,以匡正金融秩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金融犯罪之概念
第三章 金融機構負責人與職員之範圍
第四章 金融機構內部人之授信犯罪型態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一、書籍專論
1、甘添貴,體系刑法各論第二卷-侵害個人非專屬法益之犯罪,瑞興圖書,2000年4月。
2、林山田,經濟犯罪與經濟刑法,三民書局,1997年5月再版。
3、林山田,刑法各論(上),作者自版 ,2000年12月 。
4、林山田,刑法的革新,學林文化出版社2001年 8月。
5、林山田,刑法通論(上),作者自版增訂九版,2005年9月。
6、孟維德,白領犯罪成因及防治策略之研究,亞太圖書,2001年。
7、柯芳枝,公司法論,三民書局,1997年10月。
8、陳春山,金融改革及存保制度之研究,元照出版社,2004年2月。
9、曾淑瑜,企業財經法律,翰盧圖書出版,2005年2月。
10、銀行授信實務概要,台灣金融研訓院,2007年5月增修訂第九版。
11、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四),元照出版社,2006年4月。
12、韓忠謨,吳景芳增補,刑法各論,三民書局,2000年9月。
二、期刊論文
1、林山田,論權貴犯罪-黨政勾結的結構性犯罪,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8期,2001年1月。
2、林莉婷,女性白領犯罪之研究-以公司犯罪為例,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3、吳元曜,論經濟刑法概括條款之規範模式,軍法專刊,51卷10期,2005年10月。
4、袁曉君,違法授信的刑事責任,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9月。
5、黃朝義,論經濟犯罪及其對策,法學叢刊第169期,1998年1月。
6、彰銀資料,彰銀資料編審委員會,彰化銀行發行,2004年1月。
7、謝易宏,「誰讓投機一再得逞」,台灣本土法學「公司治理與金融監管」特刊,2007年12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