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江雪齡(1997)。多元文化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江碧貞(1999)。國小學童地方感之探討-國小鄉土地理教育架構下的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池永歆(1998)。空間地方與鄉土:鄉土文化的地理學面向詮釋。載於臺南師範學院編: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71-102頁)。臺南市:國立臺南師範學院。
吳宗立(2003)。中小學鄉土教育的教材設計與實施。國教天地,153,頁13-19。吳明隆(2005)。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明隆、涂金堂(2008)。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圖書。
吳學明(1996)。鄉土史料與鄉土史教學。載於臺南師範學院編: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5-208頁)。臺南市:國立臺南師範學院。
呂淑芬(2004)。臺中縣國小六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李振任(2000)。 國民小學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感之研究-以萬丹鄉為例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卓世宏(1998)。國民中學一年級學生的鄉土知覺與鄉土認同-以臺東縣為例。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東縣。周梅雀(1999)。鄉土教育在教育改革中的角色與不變的意義。國教之聲,32(4),頁2-6。林于煒、王良行(2005)。竹東鎮志-地理篇。新竹縣:竹東鎮公所。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巨流圖書。
林昭賢(1995)。臺北市鄉土教育。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66-83頁)。臺北市:漢文書局。
林家元(2003)。鄉土教學對學童的鄉土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意向之影響研究-以臺中縣后里國小為例。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林進田(1993)。抽樣調查-理論與應用。臺北市:華泰書局。
林瑞榮(1998)。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聖欽(2004)。九年一貫課程的鄉土空間界定方法。師大地理研究報告,40,頁21-43。
邱華璋(2003)。臺北縣萬里鄉與瑞芳鎮六年級學童鄉土識覺之比較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花蓮縣。姜孟佑(2003)。國小六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關係之研究-以新店市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花蓮縣。姚 誠(2000)。從「意識」到「認同」?論臺灣鄉土教育的建構。課程與教學季刊,3(3),頁1-16。
柯俊欽(2004)。南投縣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意向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祈婉琳(1999)。花蓮地區國小兒童法律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
韋煙灶(2002)。鄉土教學及教學資源調查。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夏黎明(1988)。鄉土定義的分析。臺東師院學報,創刊號,頁283-299。夏黎明(1989)。鄉土的空間特性。臺東師院學報,2,頁63-77。夏黎明(1995)。鄉土的範圍、內容與教育意涵。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3-9頁)。臺北市:漢文書局。
徐宗林(1985)。人文主義教育思想之研究。師大學報,30,頁2-43 。徐榮崇(1996)。國小戶外鄉土地理教學之設計與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秦有為(2000)。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之研究-以花蓮市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張育欽(2004)。國小六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之研究-以潮州鎮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花蓮縣。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9)。現代心裡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0)。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修訂版17刷)。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桂芳(1998)。高雄縣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地理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南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張酒雄、陳枝烈、簡慶哲、張淑美(1993)。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教育學刊,10,頁261-322。張智遠(2001)。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態度之研究-以高雄市前鎮區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教育部(1994)。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郭至和(2002)。鄉土教育在國小的實施與展望。社教資料雜誌,286,頁1-4。郭志純(2003)。鄉土教育理念、實際與展望。教師之友,44(4),頁112-117。陳伯璋(1995)。鄉土教學的課程設計。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22-26頁)。臺北市:漢文書局。
陳佩正(1995)。鄉土教學的迷失。國民教育,36(1),頁42-47。陳玲月(2002)。九年一貫課程中的鄉土教育-新舊課程之比較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東縣。陳美如(2000)。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臺北市:師大書院。
陳添城(2005)。鄉土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中學生鄉土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以臺南市國小五年級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臺南市。陳朝陽(1999)。鄉土教育的意義與特質。教師之友,40(1),頁34-43。陳照雄(1994)。人文主義教育思想。高雄市:復文書局。
陳震東(1979)。鄉土教材與地理教學。臺中縣: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麥建輝(2002)。國小高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感之研究-以觀音鄉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單文經(1997)。美國中小學實施鄉土教育的作法。人文及社會科教學通訊,8(2),頁139-162。
喻麗華(1996)。鄉土教育中應具備之能力本位。載於臺南師範學院編: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1-38頁)。臺南市:國立臺南師範學院。
賀雅蓉(2002)。臺中市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地理知識與鄉土認同態度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黃光孝(2004)。澎湖縣國民中學三年級學生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研究 。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黃政傑(1994)。鄉土教育的課程設計。師友月刊,324,頁9-12。黃政傑(1995)。多元社會課程取向。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義添(2005)。宜蘭縣國小六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花蓮縣。新竹縣政府(1998)。新竹縣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三年級下冊。新竹縣:新竹縣政府。
新竹縣政府(1998)。新竹縣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三年級上冊。新竹縣:新竹縣政府。
新竹縣政府(1998)。新竹縣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四年級下冊。新竹縣:新竹縣政府。
新竹縣政府(1998)。新竹縣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四年級上冊。新竹縣:新竹縣政府。
新竹縣政府(2004)。新竹縣國民中小學鄉土教育補充教材-竹東鎮。新竹縣:新竹縣政府。
楊宜芬(1997)。嘉義市國小兒童鄉土史地知識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楊冠政(1993)。環境素養。環境教育,19,頁2-14。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再版)。臺北市:明文書局。
楊雲龍(1997)。鄉土教學活動之探討。竹縣文教,16,頁19-25。管志明(1996)。實施鄉土教學活動的有效方法及觀念。載於臺南師範學院編: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23-242頁)。臺南市:國立臺南師範學院。
歐用生(1995)。鄉土教育的理念與設計。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10-22頁)。臺北市:漢文書局。
歐陽鍾玲(1999)。國小鄉土地理教學:孩童鄉土意識的形成與範圍認定。載於蔡文彩主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第三屆台灣地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3-23頁)。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蔡明芬(2007)。三重市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環境認知與鄉土認同態度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區域人文社會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市。鄭時宜(2003)。影響環保團體成員三種環境行為意向之因素的比較。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鄭森松(2005)。竹東鎮志-歷史篇。新竹縣:竹東鎮公所。
鄧天德(1996)。國小鄉土教育之策略。載於臺南師範學院編: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77-193頁)。臺南市:國立臺南師範學院。
鍾喜亭(1995)。鄉土教材的設計。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27-35頁)。臺北市:漢文書局。
魏明通(1997)。科學教育。臺北市:五南書局。
蘇建誠(2004)。臺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情感之研究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二、英文部分:
Hungerford, H. R., Peyton, R., & Wilke, R. (1980). Goals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1(3), 42-47.
Smith-Sebasto, N. J., & D’Costa, A. (1995). Designing a Likert-type scale to predict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 i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 multistep proces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7(1), 14-20.
Stern, P. C. (2000). Toward a coherent theory of environmentally significant behavior.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56, 407-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