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22.21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4 10:5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莊智鈞
研究生(外文):Chih-Chun Chuang
論文名稱:竹東鎮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環境知識、鄉土認同態度與鄉土環境行為意向調查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of the fifth-grade Grade Students’ Local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Local Identity Attitude and Local Environment Behaviors in Jhudong Township, Hsinchu County, Taiwa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指導教授:陳鸞鳳陳鸞鳳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人資處社會學習領域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6
中文關鍵詞:鄉土鄉土教育鄉土環境知識鄉土認同態度鄉土環境行為意向
外文關鍵詞:Local/ IndigenousLocal EducationLocal Environmental KnowledgeLocal Identity and AttitudesLocal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2
  • 點閱點閱:76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4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摘要
本論文旨在瞭解竹東鎮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環境知識、鄉土認同態度及鄉土環境行為意向的現況,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童其鄉土環境知識、鄉土認同態度及鄉土環境行為意向之差異,進而探討鄉土環境知識、鄉土認同態度及鄉土環境行為意向之相關性。
本研究與過往研究不同之處有以下五點:一、早期研究多著墨於知識和態度兩個方向,甚少論及行為意向,前者多停留在「知」,後者則論及「行」,兩者兼論有其意義性。二、本研究鄉土認同態度的發展是利用社會領域能力指標予以歸納分類。三、本研究透過鄉土認同態度延伸轉化出鄉土環境行為意向,與過往多以環保觀點的行動取向有所不同。四、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其先備課程為一至四年級接受九年一貫課程,可瞭解教育改革下的鄉土教育發展。五、早期研究多以個人背景變項為主,本研究則加上學校背景變項。
研究者以自編問卷,針對竹東鎮國小五年級學童進行分層隨機抽樣調查,共獲得有效樣本633人。其結論如下所述:
一、竹東鎮國小五年級學童的鄉土環境知識不理想,鄉土認同態度呈正向、積極,鄉土環境行為意向尚稱正向,但不算理想。
二、性別、家庭結構、參與社區和家鄉活動頻率、家庭社經地位、學校位置、社會領域使用版本、社會領域教師當地教學年資、社會領域教師當地居住時間、新竹縣鄉土教材使用情況等變項對鄉土環境知識總得分有顯著差異。
三、性別、參與社區和家鄉活動頻率、居住時間等變項對鄉土認同態度總得分有顯著差異。
四、性別、參與社區和家鄉活動頻率、新竹縣鄉土教材使用情況等變項對鄉土環境行為意向總得分有顯著差異。
五、經皮爾遜積差相關考驗的結果發現,鄉土環境知識和鄉土認同態度具有顯著正相關;鄉土認同態度和鄉土環境行為意向具有顯著正相關;鄉土環境知識和鄉土環境行為意向具有顯著正相關。
六、經典型相關分析後發現,學童的鄉土環境知識和鄉土認同態度具有顯著的典型相關;學童鄉土環境知識中的「鄉土地理」知識越豐富,越會影響學童對鄉土的認同,尤其在「尊重族群融合」構面。學童的鄉土認同態度和鄉土環境行為意向具有顯著的典型相關;學童鄉土認同態度中的「認同鄉土景觀」態度越積極,越會影響學童對鄉土的行動,尤其在「認同鄉土行動」構面。鄉土環境知識和鄉土環境行為意向無典型相關達顯著性。
Research of the fifth-grade Grade Students’ Local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Local Identity Attitude and Local Environment Behaviors in Jhudong Township, Hsinchu County, Taiwa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Chih-Chun Chuang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an empirical study of fifth-grade students in Taiwan Jhudong Township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se students’ local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identity and attitude,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and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based upon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these students’ background. Furthermore,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se students’ local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identity and attitude,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There are five key points in this research which would be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1. Early study would focus on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attitude, rather than behaviors. The former features knowledge while the latter refers to behaviors. All the implications are significant. 2. In this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identity and attitude would be categorized by using the social studies competence indicator or benchmark. 3. Compared with previous environmental behavior-oriented studies, this study would extend local identify and attitude to local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4.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ould be the eligible students for preparative “Grade 1-9 Curriculum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lo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under educational reform. 5. Early study would focus on individual background while this study would take school factor into the considerations of variable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ould target the fifth-grade students in Taiwan Jhudong Township.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would be employed to the subjects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s developed by the researcher, obtaining 633 valid returned questionnaires in total.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 fifth-grade students in Taiwan Jhudong Township did not tend to be familiar with local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Local identity and attitude appeared positive. Local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seemed positive but not ideal enough.

2. The differences in local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proves to be obvious in terms of such variables as gender, family structure, participation rate of communal and local activities, social-economic status, school location, version used in social field, years of service in local teaching social field, time of residence in local teaching, situational analysis of Hsinchu County teaching materials.

3. The differences in local identity and attitude appear distinct in terms of such variables as gender, participation rate of communal and local activities, time of residence.

4. The differences in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show evident in terms of such variables as gender, participation rate of communal and local activities, time of residence.

5. Through “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the result show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ocal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identity/attitude. There is also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ocal identity/attitude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Likewise, there i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ocal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6. Through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 shows significant canon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re students’ local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identity/attitude; the more local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the more local identity/attitude, especially in concept of “Respect in group of indigenous people.” The result also shows significant canon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local identity/attitude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the more local identity/attitude, the more local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especially in concept of “behaviors of local identity.” In addition, the result does not show canon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local knowledge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Keywords: Local/ Indigenous, Local Education, Local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Local Identity and Attitudes, Local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鄉土教育的概念…………………………………………… 12
第二節 鄉土環境知識與相關研究………………………………… 30
第三節 鄉土認同態度與相關研究………………………………… 33
第四節 鄉土環境行為意向與相關研究…………………………… 40
第五節 鄉土環境知識、鄉土認同態度與鄉土環境行為意向相關因素探討……………………………………………… 4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6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56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流程…………………………………………… 60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工具…………………………………………… 63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0
第一節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之分析………………………………… 80
第二節 國小學童鄉土環境知識、鄉土認同態度與鄉土環境行為意向現況分析82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學童鄉土環境知識之差異分析……… 86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學童鄉土認同態度之差異分析……… 103
第五節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學童鄉土環境行為意向之差異分析… 117
第六節 鄉土環境知識、鄉土認同態度、鄉土環境行為意向相關性分析 13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4
參考文獻…………………………………………………………………… 149
一、中文部分……………………………………………………………… 149
二、英文部分………………………………………………………………… 153
附錄 ………………………………………………………………………… 154
附錄一:預試問卷…………………………………………………………… 154
附錄二:正式問卷…………………………………………………………… 16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江雪齡(1997)。多元文化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江碧貞(1999)。國小學童地方感之探討-國小鄉土地理教育架構下的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池永歆(1998)。空間地方與鄉土:鄉土文化的地理學面向詮釋。載於臺南師範學院編: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71-102頁)。臺南市:國立臺南師範學院。
吳宗立(2003)。中小學鄉土教育的教材設計與實施。國教天地,153,頁13-19。
吳明隆(2005)。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明隆、涂金堂(2008)。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圖書。
吳學明(1996)。鄉土史料與鄉土史教學。載於臺南師範學院編: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5-208頁)。臺南市:國立臺南師範學院。
呂淑芬(2004)。臺中縣國小六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李振任(2000)。 國民小學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感之研究-以萬丹鄉為例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卓世宏(1998)。國民中學一年級學生的鄉土知覺與鄉土認同-以臺東縣為例。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東縣。
周梅雀(1999)。鄉土教育在教育改革中的角色與不變的意義。國教之聲,32(4),頁2-6。
林于煒、王良行(2005)。竹東鎮志-地理篇。新竹縣:竹東鎮公所。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巨流圖書。
林昭賢(1995)。臺北市鄉土教育。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66-83頁)。臺北市:漢文書局。
林家元(2003)。鄉土教學對學童的鄉土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意向之影響研究-以臺中縣后里國小為例。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林進田(1993)。抽樣調查-理論與應用。臺北市:華泰書局。
林瑞榮(1998)。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聖欽(2004)。九年一貫課程的鄉土空間界定方法。師大地理研究報告,40,頁21-43。
邱華璋(2003)。臺北縣萬里鄉與瑞芳鎮六年級學童鄉土識覺之比較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花蓮縣。
姜孟佑(2003)。國小六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關係之研究-以新店市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花蓮縣。
姚 誠(2000)。從「意識」到「認同」?論臺灣鄉土教育的建構。課程與教學季刊,3(3),頁1-16。
柯俊欽(2004)。南投縣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意向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祈婉琳(1999)。花蓮地區國小兒童法律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
韋煙灶(2002)。鄉土教學及教學資源調查。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夏黎明(1988)。鄉土定義的分析。臺東師院學報,創刊號,頁283-299。
夏黎明(1989)。鄉土的空間特性。臺東師院學報,2,頁63-77。
夏黎明(1995)。鄉土的範圍、內容與教育意涵。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3-9頁)。臺北市:漢文書局。
徐宗林(1985)。人文主義教育思想之研究。師大學報,30,頁2-43 。
徐榮崇(1996)。國小戶外鄉土地理教學之設計與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秦有為(2000)。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之研究-以花蓮市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
張育欽(2004)。國小六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之研究-以潮州鎮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花蓮縣。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9)。現代心裡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0)。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修訂版17刷)。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桂芳(1998)。高雄縣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地理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南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張酒雄、陳枝烈、簡慶哲、張淑美(1993)。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教育學刊,10,頁261-322。
張智遠(2001)。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態度之研究-以高雄市前鎮區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教育部(1994)。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郭至和(2002)。鄉土教育在國小的實施與展望。社教資料雜誌,286,頁1-4。
郭志純(2003)。鄉土教育理念、實際與展望。教師之友,44(4),頁112-117。
陳伯璋(1995)。鄉土教學的課程設計。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22-26頁)。臺北市:漢文書局。
陳佩正(1995)。鄉土教學的迷失。國民教育,36(1),頁42-47。
陳玲月(2002)。九年一貫課程中的鄉土教育-新舊課程之比較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東縣。
陳美如(2000)。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臺北市:師大書院。
陳添城(2005)。鄉土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中學生鄉土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以臺南市國小五年級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臺南市。
陳朝陽(1999)。鄉土教育的意義與特質。教師之友,40(1),頁34-43。
陳照雄(1994)。人文主義教育思想。高雄市:復文書局。
陳震東(1979)。鄉土教材與地理教學。臺中縣: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麥建輝(2002)。國小高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感之研究-以觀音鄉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單文經(1997)。美國中小學實施鄉土教育的作法。人文及社會科教學通訊,8(2),頁139-162。
喻麗華(1996)。鄉土教育中應具備之能力本位。載於臺南師範學院編: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1-38頁)。臺南市:國立臺南師範學院。
賀雅蓉(2002)。臺中市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地理知識與鄉土認同態度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黃光孝(2004)。澎湖縣國民中學三年級學生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研究 。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黃政傑(1994)。鄉土教育的課程設計。師友月刊,324,頁9-12。
黃政傑(1995)。多元社會課程取向。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義添(2005)。宜蘭縣國小六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花蓮縣。
新竹縣政府(1998)。新竹縣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三年級下冊。新竹縣:新竹縣政府。
新竹縣政府(1998)。新竹縣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三年級上冊。新竹縣:新竹縣政府。
新竹縣政府(1998)。新竹縣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四年級下冊。新竹縣:新竹縣政府。
新竹縣政府(1998)。新竹縣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四年級上冊。新竹縣:新竹縣政府。
新竹縣政府(2004)。新竹縣國民中小學鄉土教育補充教材-竹東鎮。新竹縣:新竹縣政府。
楊宜芬(1997)。嘉義市國小兒童鄉土史地知識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
楊冠政(1993)。環境素養。環境教育,19,頁2-14。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再版)。臺北市:明文書局。
楊雲龍(1997)。鄉土教學活動之探討。竹縣文教,16,頁19-25。
管志明(1996)。實施鄉土教學活動的有效方法及觀念。載於臺南師範學院編: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23-242頁)。臺南市:國立臺南師範學院。
歐用生(1995)。鄉土教育的理念與設計。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10-22頁)。臺北市:漢文書局。
歐陽鍾玲(1999)。國小鄉土地理教學:孩童鄉土意識的形成與範圍認定。載於蔡文彩主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第三屆台灣地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3-23頁)。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蔡明芬(2007)。三重市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環境認知與鄉土認同態度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區域人文社會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市。
鄭時宜(2003)。影響環保團體成員三種環境行為意向之因素的比較。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鄭森松(2005)。竹東鎮志-歷史篇。新竹縣:竹東鎮公所。
鄧天德(1996)。國小鄉土教育之策略。載於臺南師範學院編: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77-193頁)。臺南市:國立臺南師範學院。
鍾喜亭(1995)。鄉土教材的設計。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27-35頁)。臺北市:漢文書局。
魏明通(1997)。科學教育。臺北市:五南書局。
蘇建誠(2004)。臺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情感之研究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二、英文部分:
Hungerford, H. R., Peyton, R., & Wilke, R. (1980). Goals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1(3), 42-47.
Smith-Sebasto, N. J., & D’Costa, A. (1995). Designing a Likert-type scale to predict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 i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 multistep proces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7(1), 14-20.
Stern, P. C. (2000). Toward a coherent theory of environmentally significant behavior.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56, 407-42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