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 革(2003)。每球得分制對中國男排技戰術發展的影響。常德師範學院學報,14(2),25-30。
王 哲、許健、呂春松(2002)。對男子排球比賽中發球的研究與分析。北
京體育大學學報。25(6),857-859。
王建民(2004)。第十屆世界杯排球賽中國男排得失分情況比較研究。許昌
體育學報。23(5),50-54。
王選琪(2003)。對排球發球技術發展趨勢下接發球的佈局思考。陜西教育學院學報,19(4),90-92。
王龍意(1995)。新規則演變與發展對攻防策略影響之探究。大專排球論文集,2,25-32。
田雪霞(2006)。高水平女子排球比賽發球與接發球運用數種類的定量分析。吉林體育學報,22(1),79-80。
朱益成(1999)。發球的技術探討與運用。大專排球論文集,5,207-216。
李安格(1988)。中國女排發球速度研究。中國體能科技,4-6。
李英心(1995)。排球發球的技戰術應用。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0(2),74-75。
李函潔(2001)。排球比賽得分結構的差異性探討。大專排球論文集,7,
131-138。
李建毅(1987)。排球比賽利用慣用側優勢防守後排研究。大專體育,29,56-60。李黛芬、陳松盛(2001)。世界女排發球型態與成效之分析。大專體育,52,108-112。李祿田(1998)。排球發球區擴大對一攻戰術組成率的影響及其對策。昌濰師專學報,17(5),30-33。
杜曉偉、楊勁蒼(1999)。每球得分制新規則對男排比賽得分規律影響的初步研究。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6(2),45-47。
宋 魁(2004)。試析排球規則的修改對排球發球技術的影響。湖北體育科技,23(2),229-231。
孟 放(2002)。對排球發球區擴大後的新思考。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
科學版),1(6),84-85。
林竹茂(1985)。排球跳躍扣球發球之研究。台北市:知音出。
林竹茂(1999)。當今排球技戰術主要特徵與展望分析。大專排球論文集,5,1-40。
金春植(2003)。大學生排球發球效果分析與對策研究。吉林體育學院學報。
19(3),49-50。
周明華(1995)。浅談新規則隊發球的影響。中國排球,43,32-33。
吳文忠(1957)。體育史。台北市:正中書局。
吳柏叡(2002a)。排球比賽得分手段的應用理念研究~以國內排球教練為例
~。高雄市:百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吳柏叡(2002b)。論排球比賽的發球策略。大專體育,62,50-56。吳憲訓、何建德、蔡守浦、楊振興(2003)。亞洲男排四強發球運用特徵之研究。92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331-343。
吳憲訓(2003)。亞洲男排四強技術表現與戰術運用之比較研究。台南市:供學出版社。
洪慶要(1990)。我國不同級大專男子排球運動員肩上發球技術與能力分析研究(頁42)。台北市:三民書局。
馬志勇、蔡繼雲(2005)。對提高我國男子排球發球技術的幾點見解。少年
體育訓練。4,39。
馬金鳳(2005)。對雅典奧運會女子排球發球戰術應用研究。遼寧體育科技,27(5),44頁。
許樹淵(1982)。排球運動技術分析。台北市:協進書局。
許益芳(1995)。排球發球戰術分析及運用。浙江師大學報,18(4),52-54。
陳政達(2001)。排球得分技術效率暨比賽紀錄分析之研究。大專排球論文
集,7,7-18。
陳忠和(1992)。中、遠距離上手發球技術的特點及效果。上海體育學院學
報,慶祝建國40周年排球專輯,34-36。
陳瑞福(2003)。亞洲男排強隊比賽得分成效與勝負相關之分析。中華排球,107,97-104。
陳儷勻(1994)。發球型態、發球距離與發球落點對排球發球效果的影響。中華民國體育學報,18,137-148。
陳儷勻(1995)。發球型態、發球距離與發球落點對排球發球效果的影響。臺北市:輔仁大學出版社。
曹明珠、曾曉彬(1995)。排球發球效果初探。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10,
44-46。
莊清泉(1995)。排球比賽跳躍發球接球技術的研析。大專排球論文集,2,121-128。
莊艷惠(1993)。女子排球不同發球距離及接發球效果的探討。國立台灣體專學報,3,109-115。
稅尚雪(2002)。亞洲男子排球四强挑戰賽發球及接發球技術績效分析。通關洞識學報,1,1-16。
稅尚雪(2004)。大專男排前四强不同發球型態與發球落點對排球技術表現之分析。中華民國體育學報,36,73-84。
張 然(1996)。發球。中華民國85年度國家高級排球教練講習會講義
14-16。
張 歡(1998)。歷次排球規則的修改給排球技戰術帶來的變化。西安體育
學報,15(3),12-17。
張 歡、李毅鈞(1999)。98世界男子排球錦標賽總體進攻及發球效果分
析。西安體育學報,16(1),49-52。
張木山(1993)。男子四人制海灘排球比賽之技術分析研究。台北市:河馬文化出版社。
張木山(1997)。排球。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張木山(2002)。影響男子排球成績表現之相關技術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
叢,13(1),255-274。
張木山(2003):第12屆亞洲男子排球錦標賽前八強現況分析兼論中華男排排球之過去、現在與未來。中華排球,108,30-38。
張雪臨(2000)。中外優秀男子排球運動員跳發球負荷量與效果。中國體育
科技,36(3),19-27。
張新中、陶瑜慶(1995)。各年代排球發球技術的出現及其攻擊特點。遼寧
體育學報,4,22、36。
張榮祥(2000)。排球新制之得球得分制實施後的影響與對策。大專體育,47,84-87。黃娟娟(1995)。論排球比賽中後排攻擊與跳躍發球。大專排球論文集,2,129-136。
黃輔周、呂乾正(1991)。排球。大陸,北京體育學院出版,347-349。
黃德壽(1984)。排球訓練理論與應用。台北市:知音出版社。
彭望霆、王忠信(1989)。實用運動生物力學。大陸,湖北省體育運動委員會出版。213-223。
趙強、范佳音(2003)。男子排球比賽中發球與一攻現況分析。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9(3),54-56。
楊 勇(2002)。排球比賽新規則初探。長春師範學院學報,21(1),91-92。
楊高平(2002)。强力跳躍發球在排球比賽中的重要性。中華排球,99,96。
鄭煥韜(1981)。排球技術與規則。台北市:健行文化出版社。
詹清泉(1976)。排球發球與扣球訓練法。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
學會。
董倩玲(2003)。排球發球技術探析。商丘師範學院學報,19(5),138-139。
賴淑惠(1998)。排球接發球之不同發球區域、發球型態、發球落點的效果
效果分析。大專排球論文集,3,209-229。
虞重幹(1990)。對國家男排隊員跳躍發球技術的運動學比較研究。上海體
育學報,14(3),49-53。
潘寶石、邱堃鐘(2005)。現階段排球發球技、戰術運用之理論與實際。中華排球,118,106-112。
劉 華(2005)。世界盃排球賽中跳發球技術效果比較。貴陽學院學報。51(1),86-87。
劉兆達、陳浚良(2004)。2001年亞洲男子排球四強接發球型態與效果研究。大專體育學刊,6(2),183-189。黎玉東(2003a)。八十九學年度大專排球聯賽男子組第一擊得分結構之研究。中華體育,17(4),114-123。
黎玉東(2003b)。排球贏球得分制對排球比賽得分結構影響之研究:以90學年度大專排球聯賽男子組第一級為例。92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下),310 -319。閻征、吳嘉毅(2007)。排球發球戰術的變化及對策研究。漳州師範學院學報,55(1),125-127。
蔡崇濱(1995)。排球新規則的可能影響。中華民國大專院校83學年度排球聯賽報告書,175-180。
蔡崇濱(1999)。贏球得分制對排球比賽的影響和對策。中華體育,13(3),29-36。【英文部分】
Eom, H. J., & Sochutz, R. W.(1992).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volleyball team performance.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63(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