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方德隆(1986)。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王如哲(1999)。比較教育。台北:五南。
王志中(2003)。高職女性校長領導特質、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王秀玲(2000)。國民小學校長遴選制度實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王秀燕(2004)。台北縣市國民小學女性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王金龍(2003)。台北縣市國民中學知識管理、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王鳳美(2004)。國民中學校長領導風格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王慧秋(2001)。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校能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白麗美(1997)。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工作動機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石遠誠(2003)。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仲秀蓮(2003)。台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正向思考、領導型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江文雄(1997)。學校領導的訣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江志正(2000)。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學習、組織發展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江展塏(1994)。國民小學校長領導型式與教師教學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江國豪(2006)。天下不在唯公。遠見雜誌,237,48。
江照男(2003)。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朱 江(1999)。官派,走入歷史-教育學者對校長遴選的看法。師說,127 期:51-53。
沈翠蓮(1994)。 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何淑妃(1996)。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組織氣氛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吳佩菁(2006)。ㄧ位國中女性校長領導風格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吳明雄(2001)。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校能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吳金香(2000)。學校組織行為與管理。台北:五南。
吳珮菁(2006)。一位國中女性校長領導風格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吳培源(1994)。台灣省高級中學校長領導型態、學校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吳財順(2004)。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之研究─以臺北縣與新竹市為
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未出版,高雄。
吳清山(1989)。國民小學管理模式與學校校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吳清山(1996)。教育發展與教育改革。台北:心理。
吳清山(1998)。學校校能研究。台北:五南。
吳清山、張素偵(2001)。當前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之檢討與改進。台灣教育,605,2-9。
吳清基(1989)。教育與行政。台北:師大書苑。
吳清基、陳美玉、楊振昇、顏國樑(2001)。教育行政。台北:五南。
吳壁如(1990)。國民小學組成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復新、江岷欽、夏學理、許道然(2003)。組織行為。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煥烘(2004)。學校行政領導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呂木琳(1975)。國中校長領導方式與學校氣氛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呂志崗(2004)。學校組織變革中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抗拒變革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市與基隆士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呂祝義(1994)。 國民中學學校環境、社區環境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李安明(2003)。我國國民小學校長直接授課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學報,5,63-86。
李安明、謝傳崇(2003)。運用知識管理理論與策略以提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6(2),49-78。
李安明(2003)。析論二十世紀末(1985-1995)學校領導理論之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11,49-66。李明來(2001)。校長遴選制度對國小校長領導風格的影響研究。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台北。李明宗(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工作壓力之關係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李政宏(2003)。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教育品質管理之研
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
李茂興、李慕華、李宗鴻(譯)(1994)。Robbins,S.P.著。組織行為。台北:揚智。
李純慈(2000)。國民小學校長遴選制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院國民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李清榮(2005)。高雄市國小教師領導類型、班級氣氛與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李皓光(1995)。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量指標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李敦義(2000)。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
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莉莉(2002)。國小女性校長領導風格之研究-以北部地區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李雪莉(2006)。全球新風潮女人當家。天下雜誌,342,166-176。沈毓敏(2005)。新世紀女性領導之省思。博學,3,61-76。辛武男(2002)。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卓秀冬(1995)。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周佳慧(2000)。國小體育教師知覺校長領導風格與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林 武(1988)。我國國民中小學校長主任甄試制度之研究。高雄復文。
林文生(2000)。如何以行動研究來改變教師的課程地圖。教育資料與研究,35期,25-30。林文律(1999)。從校長必備能力看校長培育。現代教育論壇,5,168-177。
林文律(2000)。國立臺北師院暑期教育行政紐西蘭、澳洲考察紀錄。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論文,未出版。
林天佑(1999)。新世紀國民中小學校長任用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28,14-15。
林海清(2000)。從校長培育與專業發展看校長證照制度。教育資料與研究,37,21-25。林秀美(1980)。我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校長領導行為與工科教師專業精神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林易蓉(2002)。國民小學運用策略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林奇佐(1999)。基隆市國民中小學校長遴用制度之研究。國立台北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林明地、楊振昇、江芳盛譯(2000)。Owens,R.G.(1998)原著。教育組織行為。台北:揚智。
林明地(1999)。校長領導的影響:近三十年來研究結果的分析。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0(2),232-254。
林明地、楊振昇、江芳盛譯(2000)。Owens,R.G.(1998)原著。教育組織行為。台北:揚智。
林明地(2002)。組織研究的象徵架構分析校長遴選。教師天地,118, 28-34。
林明地(2002)。改善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的一些想法。台北淡江大學政策與領導研究所地方教育論壇研討會。
林明地(2002)。學校領導:理念與校長專業生涯。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明地(2002)。組織研究的象徵架構分析校長遴選。教師天地,118,林明地(2002)。改善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的一些想法。台北淡江大學政策與領導研究所地方教育論壇研討會。
林明地(2002)。學校領導:理念與校長專業生涯。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明地、王如哲、黃宗顯、何宣甫、簡玉敏、江芳盛、湯堯、魏惠娟、王瑞壎、謝文豪、張明輝、林純雯、李安明等譯(2003)。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高雄:麗文文化。
林金福(1991)。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型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林珈夙(1996)。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創意生活經驗、教學創新行為與學校效能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林純媛(2005)。雲嘉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林財丁(2004)。管理與商業心理學。台中:滄海。
林偉人(1998)。學校本位組織發展整合模式之研究:以國民小學為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林朝枝(2005)。台北縣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校能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林新發(1982)。我國工業專科學校校長領導行為組織氣氛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林新發(1991)。我國工業專科學校校長領導行為組織氣氛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新發(1993)。學校組織氣氛意義、層面與類型之探討。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6,1-42。
林新發(1999)。教育與學校行政研究:原理和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林合懋(1995)。學校主管與企業主管轉型領導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蕙質(2002)。國民中學校長性別角色、轉換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館理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煥民(2005)。客籍國中小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林碧真(1999)。高職導師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林靜怡(1998)。校長認知型態、領導形式與領導效能之相關研究-以花蓮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林天祐、柯平順(1996)。國民中小學校長主任培育制度改革研究。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改叢刊AC17。台北。
林顯正(2005)。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鑑指標之研究-ISO評鑑模式。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未出版,屏東。
武曉霞(2001)。台北縣國中小女性校長領導行為及生涯發展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竺家寧(2001)。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邱雅娟(2005)。國民小學全面品質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施東陽(2004)。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地區國小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侯世昌(2002)。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侯怡楓(1998)。一位國小女性校長領導實際之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柯志平(2003)。台北市國民小學組織溝通與學校校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柯進雄(1997)。學校行政領導。商鼎文化出版。
洪啟昌(2001)。台北縣國民小學公共關係與學校校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紀有田(2003)。高雄縣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教育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范熾文(2002)。國小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績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姜智武(2001)。國民小學校長溝通行為、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徐美達(1999)。校長應由選舉產生嗎?教育資料文摘,253 期:37-42。
秦夢群(2004)。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秦夢群(1999)。校長職前教育之分析與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29 期:11-16。秦夢群(1999)。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之評析。國民教育,40 卷2期:28-31。張玄諭(2005)。台北地區國民小學體育組長知覺校長領導風格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張宏毅(2002)。台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 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張良維(2001)。身體自覺。台北市:時報文化。
張金鑑(1990)。管理學新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張易書(2000)。國中校長轉型領導、教師開放/封閉行人格與學習型組織關係之研究,p.24。
張明輝(1998)。學校改革的研究內涵與學理基礎。教育研究集刊,40,1-21。張明輝(1999)。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張素偵(2005)。國民中小學校長變革領導模式之建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張清良(1993)。臺灣省立高級中等學校校長甄選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進德等譯(2002)。管理學。T.S.Bateman & S.A.Snell原著。台北:麥格羅•希爾。
張瑞村(1997)。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台北。張賜光(2004)。桃園縣國中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張德明(1994)。語言風格學。高雄:麗文文化。
張德銳(1995)。教育行政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張慶勳(1996)。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學校小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張慶勳(1998)。學校教育與行政。高雄:復文。
張慶勳(2003)。國小校長領導風格與行為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21,1-38。張慧美(2002)。廣告標語之語言風格研究。高雄:復文。
張潤書(1998)。行政學。台北:三民圖書出版公司。
教育部(1999)。台(八八)人(一)字第八八_一七四三三號函。
教育部(1999)。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修正條文。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9)。國民教育法修正條文。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91~94學年國中小女性校長之比率。2006年9月13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overview/brief-htm/index.htm?TYPE=1&UNITID=197&CATEGORYID=0&FILEID=140368&open。
梁文蓁(2001)。中學女姓校長權力運用之研究-以兩位女性校長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莊正祥(2004)。校長領導方式與社會支持對國中教務主任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許天瑞(2000)。情境領導理論在我國國民小學行政領導之應用。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許文敏(2004)。高職教師之校長領導風格知覺、組織承諾知覺及公民行為知覺相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許文寬(2003)。國小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參與決定之研究。屏東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屏東。
許必耕(1999)。叫遴選太沈重。師說,133 期:23-24。
許孝麟(2001)。國民小學教師參與決定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許坤真(2003)。中南部地區國小校長專業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郭春淋(2004)。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遴選後校園文化與學校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郭進財(1995)。我國大學院校體育教師對體育主任領導方式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藝術學報,61,221-253。
陳世聰(2000)。屏東縣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與學校校能關係之研究-以發 揮小班教學精神效能為指標。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陳宜宣、梁文蓁、潘慧玲(2000)。台灣近十年教育領導碩博士分析:女性主義觀點。婦女與兩性學刊,11,151-190。陳怡如(2005)。中部地區國民中學女性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陳幸仁(1997)。追求卓越,提昇品質--學校效能因素之淺析。國教之友,49(2),39-42。陳東星(2004)。屏東縣國小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陳秋容(2001)。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北部五縣市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未出版,新竹。陳信君(2004)。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
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高雄。
陳建東(2001)。國民小學組織變革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陳香(2003)。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校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陳珮芳(2004)。一位國小女性初任校長領導風格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陳淑嬌(1988)。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型式、教師工作投入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陳富銘(2003)。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陳華樹(2003)。國小校長遴選制度實施後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組織氣氛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陳義明(2005)。學校經營管理與領導。心理出版。
陳慶瑞(1995)。費德勒權變領導理論之分析與擴展。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燕慧(2002)。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學校校能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陳寶山﹙2001﹚。變遷與展望。學校行政,12,1-3。
陳寶山﹙2001﹚。學校行政黃金法則。學校行政,第十五期,頁1-3
陳鐘金(2002)。國民中小學學校本位管理與學校校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花蓮教 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馮丰儀(2000)。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彭雅珍(1997)。國小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曾仕強、劉君政(1989)。圓通的領導。台北:伯樂出版社。
曾秀昭(2005)。國小校長遴選制度後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曾怡瑛(2005)。國民小學課程領導型式與教師準備度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曾燦燈(1976)。國中校長領導型式與教師服務精神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曾懿慧(2006)。苗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女性校長領導角色知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馮麗珍(2005)。國小女性校長領導風格與教職員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湯昶洪(2003)。臺北市國民小學資訊教育推展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黃久芬(1996)。國民小學全面品質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黃士招(1998)。師院生領導能力、領導類型及其相關問題之調查研究-以臺南師範學院為例。國立台南大學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黃乃熒(1998)。學校管理敵對內涵的方法論評析。中等教育,49(5),8-20。
黃玉麟(2006)。國民小學組織再造與學校校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黃旭鈞(2001)。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模式建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黃坤和(2002)。彰化縣國民小學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對行政效能影響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黃明哲(2003)。國民小學校長知識管理知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黃昆輝(1989)。教育行政學。東華書局。
黃昆輝(1997)。教育與文化。五南書局。
黃哲彬(2004)。國民小學校長賦權增能行為與學校校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黃淑燕(2004)。國民小學學校願景發展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南縣市為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黃傳永(1999)。校長轉型領導與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黃種斌(2005)。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教師在職進修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黃慶宗(2000)。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黃麗蓉(1996)。組織中的女性領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楊久瑩(1999)。美日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自由時報,1月17日,13版。
楊淙富(1999)。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特質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楊銘雄(2001)。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遴選制度實施之研究。國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楊雅真(2003)。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教學校能關聯之探討-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楊煥烘(1988)。國小校長領導形式與教師成熟度之配合對教師工作滿意及組織效能認知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葉天賞(2001)。國民中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與學校校能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葉明華(2001)。國民小學運用團隊型組織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葉香汝(2002)。國民小學校長轉換型領導方式對教師服務士氣之影響以彰化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詹益鉅(2001)。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學校建設性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趙志揚(2002)。學校校能研究。載於張銀富(主編),學校行政-理論與應用(頁 281-323)。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廖春文(1994)。廿一世紀教育行政領導理念。台北:師大書苑。
廖裕月(1998)。國小校長轉化領導型式或與領導效能之研究:以北部四縣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劉佳育(2002)。教師專業成長:在不同領導類型下個案教師成長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劉春榮(1993)。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校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劉雅菁(1998)。國民小學校長運用轉型領導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劉麗慧(1985)。國民中小學男女校長領導方式與學校組織氣氛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潘慧玲(1999)。學校校能相關概念的釐清。教育研究資訊,7(5)。歐用生(1999)。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 7(1), 22- 32。蔡宗興(2004)。雲嘉南地區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蔡培村(1985)。國民中小學校長的領導特質、權力基礎、學校組織結構及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蔡培村和武文瑛(2004)。領導學:理論、實務與研究。高雄:麗文文化。
蔡進雄(1992)。國民中學校長領導方式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蔡進雄(2001)。學校行政領導。台北:師大書苑。
蔡進雄(2005)。學校領導理論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鄭玉美(2004)。苗栗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
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中。
鄭佩芬(2000)。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台北:揚智。
鄭東瀛(2001)。臺北市中小學校園危機管理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彩鳳(1998)。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 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鄭淑玲(1998)。台北市國民中小學擬試辦校長遴選制度之探討--師說座談。師說,113 ,2-7。
鄭進丁(1986)。國民小學校長角色之分析。高雄:復文。
鄭雅文(1995)。國民小學校長領導型態與教師溝通滿足感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鄭燕祥(2003)。教育領導與改革-新範式。台北:高等教育文化。
盧彥賓(2006)。台南縣國民小學學校校能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盧美文(2006)。國小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校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行政與領導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賴佳敏(1999)。她的故事一位國小女性校長領導風格之個案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賴佳敏、張德銳(2003)。「她的故事」-一位國小女校長領導風格之個案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26。賴昭貴(2004)。國民小學校長領導型態與學習型組織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蕭玉琴(2003)。嘉義縣市國民小學校長遴選制度改變後學校氣氛與學校校能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蕭秀玉(2004)。雲嘉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校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蕭道弘(2003)。遴選制度實施後校長領導行為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閻自安(1999)。臺灣地區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決策與校長領導方式、教師工作滿意 度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戴振浩(2001)。國民小學男女校長領導特質與學校校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謝文全(1995)。教育行政學。台北:五南。
謝文全(1995)。比較教育行政。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台北:高等教育。
謝金青(1997)。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鑑指標與權重體系之建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謝佩鴛(2000)。校長領導作風、上下關係品質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謝昭祥(2004)。我國國民小學男女校長領導型態教師知覺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濮世緯(1997)。國小校長轉型領導、教師制握信念與教師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濮世緯(2003)。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文化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顏玉雲(1988)。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型式與學校行政人員工涴滿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顏麗琴(2002)。臺北市國民中學學校內部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顏慧萍(1992):國民中學校長甄選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魏名彥(2002)。國民小學行政組織發展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未出版。
聶鍾杉(1977)。國民小學校長主任甄選訓練遴用遷調制度研究報告。台中:省教育廳台灣省國民教師研習會。
羅虞村(1986)。領導理論研究。台北:文景。
蘇皇妃 (1997)。我國啟智學校之學校效能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未出版,彰化。
蘇婉宜(1997)。嘉義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型式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東吳大學政治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二、英文部分
Anderson, M. E. (1991). Principals How to train, recruit, select, induct, and evaluate leaders for America’s schools. Eugene, Oregon ERIC Clearinghouse o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Oregon. (ED337 843)
Baker, S. L. (1997). Is your successor in your schoolhouse? Finding Principal Candidates. in NASSP Bulletin, 81, 592, 85-91.
Bass, B. M. (1985).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s.
New York:Free Press.
Burns,J.M.(1978).Leadership.New York:Harper and Row.Chemers,M.M.(1997)。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leadership.Mahwah,NJ:Erlbaum.
Bryman,A.(1992).Ch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London:Sage.
Bass, B. M.,and Avolio, B. J.(1994).Introdution. In B. M. Bass and B. J. Avolio(Eds.),Improving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Through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pp.1-10.)Thousand Oaks,CA:Sage.
Bald, L., Coney, F., Farding, D. and Thomas, R. (1993). School effectiveness questionnaire manual. The Psychological Corporation.
Bogue, E. G., & Saunders, R. L. (1992). The evidence for quality: Strengthening the tests of academic and administrative effectivenes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Chapman,J.(1993). Leadership,management,and the effectiveness : arespose to Mr.Gradgrind.Jour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31(4),4-18.
Curry,Barbara k.(2000).Women in powerpath ways to leadership in educaton.NetLibrary,Inc.Teachers College Press.
Cramer, R. V., & Domian, O. E.(1960). Administration and supervision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Cameron, K. S. (1978). Measuring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3, 604-633.
Cameron, K. S. (1981) Domains of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4(1), 25-47.
Clift, Renee T. & Veal, Mary Lou.(1995). Collaborative leadership and shared decision making . NY:Teacher Collage, Columbus University .
Duke, D. L.(1987). School leadership and instructional improvement.New York Random House.
Flangigan, J.L.,Richardson, M.D.,Schnacke, S.B.,Martray, C.R.,and Ecton, G.L.(1989). A process model of principal selection.(ERIC NO ED 343253)
Fiedler, F. E.(1984).The contribution of cognitive resoources and leader behavior to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Organozational Research Tech. Rep. No.84-4. 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French, J. R. P. & Raven, B.(1960). The Bases of Social Power,in D. Catwrigh and A. F. Zander.(eds) Group Dynamics. pp607-623. Evanston:Row, Peterson and Co.
Gaziel,M.,(1998).School-Based management as a factor in school effectivenes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44(4),319-333.
Hitt,M.A.,Middlemist,R.D., & Mathis,R.L.(1986).Management:Concept and effective practice.Saint Paul,CA:West Publishing Company.
Hallinger,P.,& Heck,R.(1998).Exploring the principal’s contribution to school effectiveness.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9(2),157-191.
House, R. J.(1971).Apath goal theory effectivenes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6,pp321-338.
Hemphill, J. K. & Coons, A. E. (1957).Development of the Leader Behavior. 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 In R. M. stogdill & Coons A. E.(eds.),Leader Behavior:Its Description and Measurement. OH:Bureau of Business Rsesauch, Ohio state University,p.7.
Howard,W.C.,(2005).Leadership:Four Styles.Education;Winter 2005;126,2.
Jantzi,D., & Leithwood, K. (1996). Toward an explanation of variation in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ransformational
Koontz, H. & Donnell, C.(1972).Principles oa Managament.: An Analysis on Managerial Function. N.Y.:McGram-Hill.
Kouzes,J.M.,& Posner,B.Z.(2002).The Leadership Challenge,3rd ed.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Langford,L.R.(200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the Mississippi public school system.(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2002).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63,06.Abstract retrieved from July 25,2003,from UMI database.
Levine,D.U.,& Lezotte(1990).Unusually effective schools:A review and analysi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Madison,WI:National Center for Effective Schoo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in, C. (1986). Elementary, My dear principal! The AASA Professor . 9 (2), 4-6.
Morley & Rassool(1999). School effectiveness:Fracturing the discourse. London:Falmer.
Marzano,R.J.,(2003).What works in school?Translating research into action.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culum Development(ASCD).
Madaus, G.F., Airasian, P.W. & Kellaghan, T.(1980). School effectiveness: A reassessment of the evidence.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Northouse, P.G.(2001)Leadership:Theory and Practice.California:Sage.
Reynolds,D.,Bollen,R.,Creemers,B.,Hopkin,D.,Stoll,L.,and Lagerweij,N.(1996).Making good school.New York:Routledge.
Rosener,J.B.(1991)Ways women lead.Harvard Business Review,November-
December,119-125.
Rajek,B.(1997)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value focused effectiveness indicator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409 957).
Robbins,S.P.(1998).Organizational behavior:Concepts,controversies,and application(8th ed.),Englewood Cliffts.N.J.:Prentice-Hall.
Rowan, B. (1985). The assessment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R. M. J. Kyle (Ed.), Reaching for excellence: An effective schools sourcebook (pp. 99- 116). Washington: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Scheerens, J.(1990).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ocess indicators of school functioning.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1(1),61-80.
Scheerens, J. (1992). Effective schooling:Research,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Cassell.
Seashore,S.E(1983).A framework for an intergrated model of organization effectiveness. In K Cameron & D.A. Whetton.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A Comparison of multiple model. NJ.:Academic Press.
Siliver,P.F.(1983).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NY.:Harper & Row.
Steers, R. M.(1977).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A behavioral view.
CA:Goodyear.
Stoll, L. and Fink, D.(1993). Effecting school change: The halton approach.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3(1),19-41.
Sheerness,J.(1992).Effective schooling:Research ,theory and practice.New York:Chassell.
Stoll,L.,& Fink,D.(1993).Effecting school change:The Halton approach.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3(1),19-41.
Shakeshaft,C.(1989).Women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California:
Corwin Press.
Sergiovanni, T.J(. 1990).Value-Added Leadership:How to Get Extraordinary Performance in Schools. N.Y.: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Simon. H. A.(1960).The New Science of Management Decision. N.Y.:Harper Brothers Publishers.
Smith,D.M.(1997).Women and leadership.In P.G.Northouse(Ed.),Leade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pp.204-238).Thousand Oaks,CA:sage.
Scheerens,J.,& Bosker,R.J.(1997).The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New York:Pergamon.
Stoll, L. and Fink, D.(1993). Effecting school change: The halton approach.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3(1),19-41.
Young,D.J.(1998).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rural school: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Western Ausstralian High School Student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422141)
Yukl, G. A.(1981).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Yukl,G.A.(1998).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4th ed.).Upper Saddle River,New Jersey:Prentice-Hall.
Yukl, Gary A.(1989).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Yukl,G.A.(1994).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3rd ed)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Yukl,G.A.(2002).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5th ed.).Upper Saddle River,NJ:Prentice 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