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丁一顧(2003)。教育行政評鑑。載於林天佑(主編),教育行政學(頁323-348)。台北市:心理。
王天才(2004)。台北市國中校務評鑑特優學校校長領導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王如哲、林明地、張志明、黃乃熒、揚振昇(1999)。教育行政。高雄市:麗文文化。
江文雄(1997)。學校領導的訣竅。台北市:師大。
吳明清(2006)。學校領導的整合架構。台灣教育,642,2-5。吳明隆(2004)。新時代有效能的學校特性與校長角色。學校行政雙月刊,30,頁127-136。吳彥輝(1999)。運用模糊層級分析法與管理才能評鑑模式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吳政達(2002)。教育政策分析-概念、方法與應用。台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1996)。學校行政。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2005)。優質學校中課程發展、教師教學與專業發展之指標內涵及實踐策略分析。教師天地。134,頁21-31。吳清山(2006)。校長行政教學課程整合領導的理念與實踐。現代教育論壇,4,15-25。肖俊一、王寶龍(2004)。制約校長辦學思想因素分析及其啟示。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3),32-35。
阮光勛(2000)。校長工作內容與角色扮演。學校行政,9,87-95。
周淑惠(1999)。親師合作之個案研究-以北市某國小五年甲班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林天佑(2002)。校務評鑑的理念與做法。教師天地。117,頁15-20。
林文律(1997)。美國中小學初任校長適應困難及校長培育重點之探討。台北師院學報,10,53-110。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林文律(1999)。校長職務與校長職前教育、導入階段與在職進修。教育資料與研究,29,1-10。林來利(2005)。中小學有效能校長領導行為特徵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林明地(2002a)。校長專業發展課程設計理念與教學方法之探討。載於學校領導:理念與校長專業生涯(頁115-128)。台北市:高等教育。林明地(2002b)。校長學-工作分析與角色研究取向。台北:五南出版社。
林明地(2002c)。校長心目中之好校長的領導實際分析。載於學校領導:理念與校長專業生涯(頁179-199)。台北市:高等教育。
林明地、王如哲、黃宗顯、何宣甫、簡玉敏、江芳盛、湯堯、魏惠娟、王瑞壎、謝文豪、張明輝、林純雯、李安明(譯)(2003)。Hoy, W. K.&Miskel, C. G.著。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台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
柯進雄(1982)。國民小學校長的角色功能。國教輔導,212,20-21。紀清珍(2002)。國民小學校長校務關注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胡松林(2006)。校長辦學思想研究綜述。中小學管理,10,頁38-40。
徐宗國(1995)。工作內涵與性別角色。台北:稻鄉。
徐慶勳(1990)。有其學校必有其校長-國民小學校長角色期望與角色行為差距之研究。國教之友,42(2),49-52。袁方(主編)(2002)。社會研究方法。台北市:五南。
高新建(2002)。學校課程領導者的任務與角色分析。台北市立師院學報,33,頁113-128。張添州(2003)。學校經營與行政。台北市:五南。
張德銳(1991)。校長在有效能學校應扮演的角色。現代教育,6(1),頁93-103。張德銳(1995)。教育行政研究。台北市:五南。
張德銳、丁一顧、簡賢昌、吳順火、梅瑤芳、謝雅惠、張雲龍(2005)。中小學校長辦學經驗及專業發展歷程之研究。台北市:教育資料館。郭昭佑(2000)。概念構圖法在評鑑指標建構上之應用。教育政策論壇。3(2),頁173-203。
郭慶發(2001)。國民小學學校規模、組織鬆散結合程度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陳仕宗(1995)。偏遠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社會環境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陳伯璋、許添明(2002)。學校本位經營的理念與實務。台北市:高等教育。
陳秀珍(2003)。中小學體育績優學校校長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陳俊生、林新發(2003)。學校本位管理及其成效評析。台北師院學報,16(1),頁379-412。陳皎眉(1987)。婦女生活壓力、支持系統與家庭及婚姻健康滿足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報告,行政院國科會。
陳聖謨(2000)。現在校長角色與職責評析。教育研究,8,29-40。喬玉銓、陳鋅、錢華(譯)(1991)。Mazzareua, J. A ,Heynderickz, J. J. ,Smith, S. C. ,Lindelow, J.&Coursen, D.著。參與決策。載於Stuart C. Smith&Philip(主編),學校行政領導原理(頁223-249)。台北:五南。
揚振昇(1999)。我國小學校長儲訓制度之困境及其因應策略。初等教育學刊,7,85-106。
湯志民(1992)。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台北市:五南。
黃旭鈞(2003)。課程領導。台北市:心理。
黃政傑(2003)。學校課程評鑑的概念與方法。課程與教學季刊,6 (3),頁1-20。黃振球(1992)。績優學校。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國榮(1992)。國民中學啟智班教師教學關注與教學基本能力之研究。高雄市:復文。黃婉儀(譯)(2001)。G. Southworth著。小學校長職務與領導。載於M. Crawford等(主編),教育管理:領導與團隊(頁63-97)。 香港:香港公開大學。
黃嘉雄(2004)。課程評鑑概念分析。教育資料集刊,29,頁209-224。廖鳳瑞(1984)。校長工作分析及教育領導能力。國教月刊,31(7),28-32。
甄曉蘭(2006)。學校課程領導的行政思維。現代教育論壇。14,頁26-29。
翟春英(2005)。辦學思想形成的基礎。教書育人,30,頁20-21。
歐曉玟(2001)。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潘俊程(2002)。台中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鄭崇趁(2006)。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指標及實施方式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鄭進丁(1986)。國民小學校長角色之分析。高雄市:復文。
鄭進斛(2004)。國民小學校務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下)。中國統計學報。27(7),1-20。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27(6),5-23。鄧運林(1997)。開放教育新論。高雄:復文。
賴佳敏(2000)。她的故事-一位國小女校長領導風格之個案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賴彥君(2006)。國民小學首任與連任校長校務發展關注及推動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台北市:高等教育。
謝文豪(2004)。國民小學校長之變革關注與變革策略之探討。花蓮師院學報,18,頁1-30。顏國樑(2003)。校務評鑑的基本理念、問題及因應做法。學校行政。24,頁3-20。蘇永輝(1999)。基隆市國民小學經營規模效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西文部份
Cawelti, G.(1984).Behavior pattern of effective principal. Education Leadership,41(5),3.
Coulon, S. C.&Quaglia, R. J.(1989).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behavior of effective principal and effective teachers. Education,110(1),130-136.
Gurr, D.,Drysdale, L.,&Mulford, B.(2005)Successful principal leadership:Australian case studi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43(6),539-551.
Hayes, W.(2004).So you want to be a principal? Oxford, UK:Scarecrow Education.
Leithwood, K.(2005).Understanding successful principal leadership:Progress on a broken fro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43(6),p619-629.
McCall, J. R.(1994).The Principal Edge.Larchmont,NY:Eye on education.
McEwan, E. K.(2003).10 tra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rincipal-from good to great performance. Thousand Oaks, CA:Sage.
O’hanlon, J.&Clifton, D. O.(2004).Effective principal-positive principal at work.Lanham, MD:Scarecrow Education.
Oyinlade, A. O.&Gellhaus, M.(2005).Perception of effective leadership in schools for student with visual impairments:A national study.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99(5),261-275.
Pankake, A. M., &Burnett, I. E.(1990).The effective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Palm Springs, CA:ETC
Parkay, F. W.(1992).Becoming a principal-the challenges of beginning leadership. Boston:Allyn and bacon
Rantz, L. D.(2002).A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ffective school principal as perceived by teach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Saint Louis University.(UMI Digital Dissertation NO.3104704)
Research for Better Schools(1987).Effective principal behaviors.Philadelphia:Research for Better School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74564)
Sargent, A. G.(1989).Management In The 90s:The Androgynous Manager.Training&Development Journal,December:29-35。
Schumaker, D. R.&Sommers, W. A.(2001).Being a successful principal:Riding the wave of change without drowning. Thousand Oaks, CA:Sage.
Sergiovanni, T. J.(1995).The principalship:A reflective practice perspective(2nd ed.).MA:Allyn&Bacon.
Tomlinson, H.(2004).Educational Leadership-Personal growth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ousand Oaks, CA:Sage.
Ubben, G. C.,Hughes, L. W.&Norris, C. J.(2001).Principal-creative leadership for effective schools. MA:Allyn&Bacon.
Wendel, F. C., Hoke, F. A.,&Joekel, R. G.(1993)Project Success:Outstanding principals speak out. The Clearing House, 67(1),52-54.
Whitaker, T.(2003).What great principal do differently.Larchmont, NY:Eye On Education
Whitaker, T., &Turner, E.(2000).What is your priority. NASSP Bulletin, 84(617),16-21.
Yukl, G. A.(1994).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3rd ed.).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