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其敏(1995)。視覺創造思考教學對圖形創造力之影響研究。廣告學研究,五,159-183。王其敏 ( 1997)。視覺創造思考與方法。台北市:正中書局。
王 瑞(2002)。創造思考教學策略對學生創造力之影響。台灣教育,614,24-28。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 ( 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靜吉、林偉文、林士郁、陳秋秀、曾敬梅、王涵儀、徐悅淇(2002b)。國際創造力教育發展的趨勢。中華資優教育學會,資優教育研究,2卷1期,1-26。吳靜吉、林偉文、林士郁、王涵儀、陳秋秀、曾敬梅、徐悅淇(2002b)。國際創造力教育發展的趨勢及其對我國創造力教育的啟示。學生輔導,79,80-97。吳靜吉(1979)。了解兒童的創造力。學前教育月刊,第一卷,第十期。李錫津 ( 1987)。創造思考教學研究。台北:台灣書店。
汪榮才(1980)。發展資優學生創造能力策略。教育部編:資優兒童研究叢書第六輯。
周卓明(2005)。創意思考訓練。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素卿(200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徐秀菊(2003)。師範學院藝術師資培育教學研究,社區取向藝術統整課程之研發。高雄市:復文。
夏林清等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市:遠流。Altrichter, H., Posch P. & Somekh B.(1993)The research diary:companion to the research process. London:Routledge.
秦麗花主編(2000)。教師行動研究快易通,黃春雄策劃。台北:翰林出版。
陳英豪、吳裕益、簡真真 ( 1984)。創造思考與情意的教學。高雄:復文。
陳龍安(1984)。啟發創造思考的策略。台北市教師教學研習中心(編),創造性教學資料彙編(71-112)。陳龍安(1989)。點石成金談創造思考教學的要領。創造思考教育,3,29-30。陳龍安(1990)。創造思考與問題解決。創造思考教育,6。陳龍安(1990)。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增訂第四版。台北:心理出版社。陳龍安(1999)。創造思考教學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增訂五版三刷。台北:心理出版社。陳漢強、毛連塭 總審訂 ( 1988)。台北市創造思考教學研究專輯(一)、(二)。教育局: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陳英豪等(1980)。創造思考與情意的教學。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陳樹勛(1973)。創造力發展方法論。台北市:中華企業管理發展中心。
陳雅玲(2006)。用對方法打造小菁英-對錯不重要,只要有創意的思考。商業週刊,優勢系列No.2,7.20出刊,90-91。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發行。
章季濤(1992)。怎樣學習《說文解字》。台北:群玉堂出版公司。
張玉成 (1983)。教師發問技巧及其對學生創造思考能力影響之研究。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編印。張玉成 ( 1984)。教師發問與技巧。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玉成 ( 1988)。開發腦中金礦的教學策略。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玉成 ( 1989)。如何有效實施創造思考教學。創造思考教育,3月,創刊號。張玉成 ( 1995)。思考技巧與教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舜德(1999)。創造力提升方法之研究。企業管理學報,第44期,95-130。張春興 ( 1997)。教育心理學,修訂版第六刷。台北:東華。
張玉佩(2002)。創造力可以教嗎?談影響創造力發展的相關因素。資優教育季刊,第84期,22-30。郭有遹(1983)。創造心裡學。台北:正中。
郭禎祥 ( 2001)。跨文化瞭解和文化差異性在課程設計之考量。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編:統整藝術教育及人文素養的學習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單文經(2001)。統整課程做做看。教研學會出版。
彭震球 ( 1991)。創造性教學之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黃壬來 主編 (2002)。藝術與人文教育上、下冊。台北:桂冠。
黃政傑 ( 1999)。課程改革。台北:漢文書局。
黃成輝(1993)。影響創造力發展之因素、創造力之人格特質與創造思考教學之探討。壢商學報,1期,1-17。董 奇 ( 1995)。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甄曉蘭(2002)。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台北市:高等教育文化。
賈馥茗(1976)。英才教育。台北:開明書店。
趙惠玲(2005)。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台北市:師大書苑。
蔡清田 ( 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蔡清田 ( 2004)。課程發展行動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潘世尊(2005)。教育行動研究-理論、實踐與反省。台北:心理出版社。臺南師院教授群合著 ( 2001)。九年一貫課程新思維。臺南市: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歐用生(2001)。統整課程做做看序言。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藝術教育政策白皮書初稿(2005)。全國藝術教育政策發展東區研討會手冊。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際會議廳,94.9.24。指導單位:行政院。主辦單位:教育部。
饒見維(2005)。創造思考訓練。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二、外文部分
Davis, G. A. & Rimm, S. B(1988).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Boston:Allyn
and Bacom.
Gowan, J. C., & Demos, G. D.,(1965)Guidance and measurement of creativity ,The
Gifted Child Quarterly, 9, Winter.
Guilford, J. P.(1967)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McGraw Hill.
Hullfish,H. G., & Smith, P. G.,(1961)Reflective Thinking: The Method of Education.
New York: Dodd, Meed and company.
Parnes, S. J.(1967)Creative Behavior Guideook, Buffalo: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ollege.
Raudsepp, E.(1981)How creative are you? New York:G.P.Putnam’s Sons, pp.96-99.
Torrance, E. P.(1965)Rewarding Creative Behavior . N. J.:Prentice Hall.
Torrance, E. P. and E. B. Orlow(1984):Torrance Test of Creative Thinking Streamlined (Revised)Manual, Illinois:Scholastic Testing Service,Inc.
Wallas, G..(1926)The Art of Thought, New York:Harcourt, Brace.
Wiles, J. & Bondi, J.(1981)Skills Clusters for Creative Thinking Activity Book. Wiles, Bondi and Associates.
Williams, F. E.,(1982)Developing children’s creativity at home and in school.G/ C/ T, sep./
Oct.
Williams, F. E.,(1982)Creativity Assessment Packet(CAP):Manual,New York:D.O.K.
三、網路參考資料:
http://home.kimo.com.tw/burnning_mind/【創造力教育政策白皮書】線上檢索日期200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