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拓蕪著作(依出版年次排列):
散文集《代馬輸卒手記》,台北:爾雅出版社,民國65年5月。
散文集《代馬輸卒續記》,台北:爾雅出版社,民國67年1月。
散文集《代馬輸卒餘記》,台北:爾雅出版社,民國67年8月。
《張拓蕪自選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68年2月。
散文集《代馬輸卒補記》,台北:爾雅出版社,民國68年9月。
散文集《代馬輸卒外記》,台北:爾雅出版社,民國70年2月。
散文集《左殘閒話》,台北:洪範書店,民國72年1月。
散文集《坎坷歲月》,台北:九歌出版社,民國74年3月。
散文集《坐對一山愁》,台北:九歌出版社,民國74年6月。
散文集《桃花源》,台北:九歌出版社,民國77年9月。
散文集《我家有個渾小子》,台北:九歌出版社,民國81年7月。
散文集《何祇感激二字》,台北:九歌出版社,民國87年9月。
散文集《代馬輸卒手記(精華篇)》,台北:爾雅出版社,民國88年1月。
張拓蕪<人間愛的化身-懷念劉俠>,《文訊月刊》二百零九期,民國66年3月。 張拓蕪<生命就是一首吹著號角的戰歌>,台灣新聞報副刊,民國68年2月10日。
張拓蕪<一本純真.一本福音:讀杏林子的《北極第一家》>,中央日報副刊,民國69年9月10日。
張拓蕪<浪漫激情、沈潛執著-我說三毛的人和文>,《文訊》第十五期,民國73年12月,頁252-261。 網路資料:張拓蕪最新發表的作品。
中國時報電子報──作家部落格(民國96年6月成立)網址: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ople/960615/02-2.htm。
1、<代馬輸卒再現江湖-專訪文壇大老張拓蕪>郭至楨(中時電子報總編輯)v.s張拓蕪。
2、張拓蕪<懷念彰化的兩個人-副連長太太>,民國96年5月。
3、張拓蕪<二李觀測員>,民國96年6月。
4、張拓蕪<228我走過-大風雪中出發>,民國96年6月。
5、張拓蕪<往南走,安啦!>,民國96年6月。
6、張拓蕪<台灣到了>,民國96年6月。
7、張拓蕪<卿本佳人>,民國96年7月。
8、張拓蕪<獨立團呢>,民國96年8月。
9、張拓蕪<高雄壽山的那座紀念碑>,民國96年8月。
10、張拓蕪<軍中舊掌故>,民國96年8月。
11、張拓蕪<軍中舊掌故(一)>,民國96年8月。
12、張拓蕪<勛獎章3>,民國96年10月。
13、張拓蕪<奇詩共賞之(一)>,民國96年10月。
14、張拓蕪<奇詩共賞之(二)>,民國96年10月。
15、張拓蕪<奇詩共賞之(三)>,民國96年10月。
二、參考書籍(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邦雄《開發生命的原動力》,台北:幼獅文化,民國83年4月。
王逢吉《人生新境界》,台北:康橋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4年9月。
王逢吉《人生新境界》續編,台北:康橋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4年9月。
王逢吉《文學創作與欣賞》,台北:康橋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4年9月。
日野源重明著 高淑玲譯《人生四季之美》,台北: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5年1月。
皮爾博士著 彭哥譯《人生的光明面》,台北:純文學出版社,民國77年9月。
里奧•巴斯卡力著 宋世亮翻譯《積極自我的提昇》,台北:漢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3年12月。
余德慧《中國人生命的轉化》,台北: 張老師出版社,民國81年4月。
余德慧《生死無盡》,台北:張老師出版社,民國88年10月。
杏林子《生之歌》,台北:九歌出版社,民國92年2月。
杏林子《杏林小記》,台北:九歌出版社,民國82年3月。
杏林子《生之頌》,台北:九歌出版社,民國91年2月。
杏林子《行到水窮處》,台北:九歌出版社,民國82年11月。
杏林子《俠風長流-劉俠回憶錄》,台北:九歌出版社,民國93年2月。
何寄澎主編《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5 ) 散文批評卷》,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2年5月。
李光連《散文技巧》,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85年5月。
李欣倫《戰後台灣疾病書寫》,台北:大安出版社,民國93年11月。
沈謙《獨步,散文國-現代散文析論》,台北:讀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91年10月。
吳小林《中國散文美學》(一),台北:里仁出版社,民國84年7月。
吳小林《中國散文美學》(二),台北:里仁出版社,民國84年7月。
林太乙《林語堂傳》,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9年2月。
林語堂《生活的藝術》,台南:大夏出版社,民國年1 2月。
林語堂主編《人間世選集(二)》,台南:德華出版社,民國年1 0月。
林麗如《走訪文學僧-資深作家訪問錄》,台北:文訊雜誌社,民國93年10月。
林錫嘉編著《濃濃的鄉情》,台北:希代書版有限公司,民國75年1月。
周麗麗《中國現代散文的發展》,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69年7月。
俞元桂主編《中國現代散文史》,濟南:山東省文藝出版社, 1 9 9 7年9月。
洪富連《當代主題散文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民國87年4月。
陳幸蕙主編《七十二年散文選》,台北:九歌出版社,民國74年4月。
現代散文研究小組編《中國現代散文理論》,台北:蘭亭書店,民國75年10月。
張雪茵《散文寫作與欣賞》,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66年1月。
彭歌《回憶的文學》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66年9月。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9年10月。
黃永武《字句鍛鍊法》,台北:洪範書店,民國84年6月。
黃麗貞《實用修辭學》,台北:國家出版社,民國89年。
傅佩榮《用智慧領悟人生境界》,台北:業強出版社,民國89年12月。
董季棠《修辭析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1年6月。
楊極東《人生理念的探索》,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1年3月。
楊昌年《現代散文新風貌》,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7年2月。
楊牧《文學的源流》,台北:洪範書店,民國73年1月。
鄭明娳《現代散文》,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8年3月。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出版社,民國81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現象論》,台北:大安出版社,民國81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台北:大安出版社,民國83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縱橫論》,台北:長安出版社,民國75年。
錢穆《人生十論》,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民國71年7月。
魏怡《散文鑑賞入門》,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民國78年11月。
三、報紙期刊(依發表年次排列):
辛鬱<沈甸的天地>,《創世紀詩刊第》第二十三期,民國55年1月。
司馬中原<震撼文壇的作品>,《書評書目》第二十五期,民國65年4月。
羊令野<不問生生死死來時路>,《書評書目》第二十五期,民國65年4月。
姚曉天<代馬輸卒手記評介>,青年戰士報副刊,民國65年5月12日。
亮軒<讀代馬輸卒手記有感>,中華日報副刊,民國65年5月29-30日。
張綸<代馬輸卒手記讀後>,青年戰士報副刊,民國65年6月27日。
彭品光<喜見豐收>,中央日報副刊,民國65年7月20-21日。
劉詠森<讀代馬輸卒手記>,中華日報副刊,民國65年9月6日。
姜穆<自有風流>,中華日報副刊,民國65年11月22日。
彭歌<風花雪月之外>,聯合報副刊,民國66年8月20日。
張默<血淚染織的奇書>,聯合報副刊,民國67年1月3日。
吳英玉<代馬輸卒張拓蕪的故事>,聯合報副刊,民國67年2月16日。
姜穆<張拓蕪的代馬輸卒手記>,《文藝月刊》第五十四期,民國67年3月。 金蕾<大兵作家張拓蕪浮雕>,民生報副刊,民國67年9月17日。
黃武忠<《代馬輸卒手記》與《碎琉璃》之比較>,青年戰士報副刊,民國67年9月4-5日。
廖淑頊<「左殘」名作家張拓蕪>,《常春月刊》第二期,民國72年5月,頁88-91。
呂素端<大兵文學的經典:張拓蕪散文的特色與價值>,《文訊》第一百二十七期,民國85年5月,頁14-16。 馮季眉<以血淚繪成的時代影廓:專訪張拓蕪先生>,《文訊》第一期,民國86年7月,頁66-69。
王基倫<晚境三疊-張拓蕪《何祇感激二字》讀後>,《文訊》第一百五十八期,民國87年12月,頁27-29。 張國治<沈甸孤寂如焦墨的金門>,《幼獅文藝》第五百六十一期,民89年9月,頁69-73。 楊樹清<張拓蕪譜黃昏之戀>,《聯合文學》,第十七卷八期,民90年6月,頁4178-179。 曾喬慧<探觸英雄本色-專訪張拓蕪>,《百世教育雜誌》,第一百九十期,民96年7月,頁70 -77。 四、學位論文:
張永年《杏林子的散文世界-兼論對生命教育的啟發》,王年双教授指導,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4年1月。 劉湘梅《阿盛散文鄉野人物風情研究》,沈 謙教授指導,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12月。 趙台萍《鮑曉暉散文研究》,沈 謙教授指導,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5月。 劉信足《梁實秋《雅舍小品》研究》,陳章錫教授指導,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