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0.143.3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6 10:2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柯人瑜
論文名稱:中產階級女性的汽車使用經驗—性別觀點之分析
指導教授:蔡麗玲蔡麗玲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性別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其他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中產階級女性汽車性別刻板印象性別關係能動性
外文關鍵詞:middle-class womencargender stereotypesgender relationshipsagenc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100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1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摘要

本研究以性別觀點分析中產階級女性的汽車使用經驗,採質性研究取向訪談七位中產階級的女性。透過她們描述關於學車、買車、開車、保養維修汽車以及經歷車禍事故的過程,本研究試圖呈現她們的經驗感受,分析這些關於女性使用汽車的言論或論述中存在的性別刻板印象與偏見,以及女性在使用汽車的過程裡,與其他人互動所反映的性別關係;除此之外,本研究更進一步探究當女性們處在不友善的汽車使用環境中,她們如何反應與行動,如何展現其性別能動性。

本研究發現,在女性使用汽車所反映出的性別現象中,關於性別刻板印象與偏見的言論普遍存在,包括強調「女性不會開快車,是以該買小馬力、簡單安全配備以及顏色鮮豔的小型車」、「女性不擅駕駛汽車,是以發生車禍事故時一定是女性犯的錯」、以及「女性只會開車不會保養維修」的說法,都是性別刻板印象與偏見的展現。另外,在性別權力關係的呈現上,則有「女人要買的車是由男人來決定」、「陽剛且權威的男汽車教練對女性學員的言語性騷擾」、「車裡的男人總是教女人開車」、「開車的優先順序,駕駛者的首選是男性」、以及「發生交通事故時,男人是救兵,女人等待被救援」,均反映出不平等性別權力關係。

在女性實際使用汽車的行為上,部分女性內化屈從於「女性是不擅駕駛汽車」、「男性親汽車科技、女性遠汽車科技」甚至是「男主外、女主內」的主流論述,但部分女性並不全然服膺於主流論述,反而選擇以積極行動抵抗,譬如「她們努力練習開車來打破女性就是不擅駕駛汽車的說法」、「女性不僅享受開車樂趣且可以自己保養維修汽車」、「學車可以成為女性增能的開始、以及遇到車禍事故時,女性不再是弱者」,這些均充分展現出女性的能動性。
Abstract

This research analyses Taiwanese middle-class women’s car-using experiences from a gender perspective. The researcher adapts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interviewed seven middle-class women.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how these women experienced and felt during the processes of learning to drive, buying a car, driving, car-repairing and dealing with a car accident.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er also investigates whether gender stereotypes or biases exist in the language used, discourses adopted, and interactions occurred concerning women’s car-using. Finally, this thesis depicts women’s agency exercised under unfriendly car using circumstance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gender stereotypes or biases exist in the language used, discourses adopted, and interactions occurred concerning women’s car-using experiences. These gender phenomena include: women should buy tiny cars with less horsepower, and they should buy tiny cars with less safety equipment and bright colors just because they won’t drive too fast; when car accidents happen, that must be women’s fault because they are not good at driving; women only drive cars but they don’t fix cars. As for gender power relations, the findings include: when a woman wants to buy a car, she would follow a man’s decision; male coaches with power may sexually harass female trainees; in cars, it is men who always teach women how to drive; men are the first choice of drivers; when there are car accidents, men play the saviors’ role and women are the saved. These findings reflect unequal power relations of gender.

In women’s actually behaviors of car-using, some women conform to the dominate discourses such as “women are not good at drivi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is closer to men than to women,” “men are born to handle things outside the house while women are born to handle thing inside the house.” However, some women are not totally conform to the dominate discourses. They resist by practicing hard in order to change the impression that women are not good at driving; they believe that women not only can enjoy driving but also can fix their own cars; they think that learning to drive can be a starting point of women’s empowerment; women are no more victims when car accidents happen. Women’s agency can be found in their resistance.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
第二節 研究背景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性別角色、性別刻板印象與「做」性別
第二節 科技與性別
第三節 小結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質性研究取徑與訪談法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抽樣方式
第三節 研究資料整理、編碼與分析
第四節 研究倫理與省思

第四章 女性使用汽車反映的性別現象分析
第一節 性別刻板印象與偏見
一、女人該買什麼車?
二、女人不懂開車?
三、發生車禍事故一定是女人犯的錯?
四、女人只會開車,不會維修保養?
第二節 性別權力關係
一、女人買汽車,誰是主角?
二、陽剛的、充斥男性權威的駕訓班學車經驗
三、車裡的男人總教女人如何開車
四、誰來開車?─開車的優先順序
五、發生交通事故了,救兵還是男人
第三節 小結


第五章 服膺與反抗主流論述的能動性
第一節 內化屈從的女性汽車使用者
一、男人與汽車、女人與裁縫車?
二、我就是不會開車?
三、保養維修不關我的事?
四、女性學車、開車與買車都是為了「家」?
第二節 反抗主流論述、積極行動
一、我努力練習開車
二、我享受開車樂趣
三、我可以自己保養維修汽車
四、學車是女性增能的開始
五、女人不是弱者
第三節 小結

第六章 研究結論

參考資料
中文
英文

附錄
附錄一 訪談邀請函
附錄二 訪談大綱
參考資料
中文部分
王志弘(1993)。魔女宅急便-女人、交通與行動。婦女新知。131,12-15。
王志弘(2000)。性別化流動的政治與詩學。台北:田園城市。
王志弘、張淑玫(譯)(1995)。權力與空間:米歇‧傅柯的空間論。載於認識傅柯(頁115-134)。台北:時報。
王紹婷(譯)(2002)。Lesley Rogers著。男生女生大腦不同。台北:新新聞。
王雅各(1999)。婦女解放運動和二十世紀的性別現象。載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性別與社會、建構(頁1-26)。台北:心理。
王敏如(2000)。閱聽人與電視劇互動情形之探索:以兒童詮釋電視連續劇性別刻板印象。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尹人傑(2005)。汽車駕駛座準備換女性坐坐看?商業週刊。913,202-203。
白曉虹(譯)(1994)。Chris Weedon 著。話語、權力與抵抗。載於白曉虹(主編,女性主義實踐與後結構主義理論(頁127-162)。台北:桂冠。
何伶佳(1993)。被汽車挫傷了的媽媽。婦女新知,131,17。
李孝悌(2003)。從生理差異與性別角色論性別平等審查。輔仁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李卓夫(2000)。大學生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平權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李美枝(1990)。女性心理學。台北:大洋出版社。
李彥儀、郭盈君、蔡韶珊、宋明娟(2004)。現象學研究。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頁237-257)。台北:高等教育。
余曉嵐(譯)(2004)。Londa Schiebinger著。「獸」何以稱為「哺乳」動物。載於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主編),科技渴望性別(頁21-75)。台北:群學。
吳嘉苓、成令方(2004)。科技的性別政治。婦研縱橫,71,26-34。
吳嘉苓、成令方(2005)。科技的性別政治:理論和研究的回顧。科技、醫療與社會,3,51-112。
吳嘉苓、林鶴玲、成令方(譯)(2001)。Allen G. Johnson原著(1997)。見樹又見林。台北:群學。
吳冠昀(譯)(2006)。Bridget Kachu著。別再說妳不懂車—男人不教的Know-How。台北:大都會。
林文源(2006)。性別與行動能力。未出版手稿。清華大學,新竹市。
林宇玲(2002)。第二章:性別與科學/科技。載於網路與性別(頁21-69)。台北:華之鳳科技。
林佐鼎(1984)。都市內個體運具選擇模式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憶萍(1996)。女性消費者生活形態之區隔對汽車屬性、汽車銷售廣告訴求之偏好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崇熙(1998)。科技的性別政治/性別政治的科技。科技博物,2(1),71-85。
林俊良(2001)。閱讀汽車廣告—廣告文本的性別與空間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銘皇(2004)。汽車電視廣告中汽車、家庭與性別角色之變遷:1985-2004。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崇熙、方俊育(譯)(2004)。Langdon Winner著。科技物有政治性嗎?載於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主編),科技渴望社會(頁123-150)。台北:群學。
周韋邵(2003)。台灣機車的性別與科技。台灣STS虛擬社群—科技與日常生活。2006年11月1日,取自:http://sts.nthu.edu.tw/TEL_files/motorcycle.pdf。
洪淑敏(2003)。國小低年級學童性別角色觀及性別刻板印象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侯家宜(2001)。台灣生活風格價值的變遷:汽車廣告再現。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胡幼慧(1996)。第一章:轉型中的質性研究。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7-25)。台北:巨流。
胡幼慧、姚美華(1996)。第七章: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41-157)。台北:巨流。
俞智敏、陳光達、陳素梅、張君玫(譯)(1995)。Pamela Abbott&Claire Wallace著。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北:巨流。
徐宗國(譯)(1997)。A. Strauss & J. Corbin著。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唐文慧(2007)。父職角色與照顧工作。載於黃淑玲、游美惠(主編),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頁249-266)。台北:巨流。
畢恆達(1996)。第二章: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以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27-44)。台北:高等教育。
畢恆達(2004)空間就是性別。台北:心靈工坊。
畢恆達(2005)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台北:學富文化。
陳鈺慧(2006)。中產階級母親對子女教育實踐模式之研究-以屏東地區中產階級母親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秀琴(2006)。已婚國小教師日常生活空間移動經驗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怡如(2003)。性別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之研究—以性別角色概念融入國小低年級課程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惠敏(2001)。知識、權力、課程─以Foucault權力/知識論述。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鑑任、張育嫻、康瀚文、張蕙蘭(2003)。第五章:民族誌研究。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頁153-195)。台北:高等教育。
梁其姿(1986)。悲觀的懷疑者:米修‧傅柯。當代雜誌,1(1),18-21。
黃怡瑾(2002)父母性別角色態度的形成、比較與改變。載於謝臥龍(主編),性別平等教育:探究與實踐(頁355-379)。台北:五南。
黃道琳(1986)。知識與權力的毀解—米修‧傅柯及其思想。當代雜誌,1(1),22-33。
黃雅莉(2005)。流行奇「機」—以手機廣告進行媒體識讀的性別教育。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淑玲(2007)。男子性與男子氣概。載於黃淑玲、游美惠(主編),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頁267-292)。台北:巨流。
黃囇莉(1999)。機器人vs.芭比娃娃—性別刻板印象。載於黃囇莉(主編),跳脫性別框框—兩性平等教育教師/家長解惑手冊(頁9-25)。台北:女書文化。
許春銀(2002)。女性汽車市場利益區隔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台中縣市為例等。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郭守穗(1999)。為女性汽車消費者抱不平。消費者報導,217,28-30。
曾鳳蓮(1997)。女性汽車消費行為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游淑芬(譯)(1997)。山口顯子著。女性完全駕駛手冊。台北:輕舟。
楊可凡(2001)。從汽車使用行為探討社會價值下的男性迷思。傳播研究簡訊,27,10-11。
楊佳羚(譯)(2004)。Ruth Scgwartz Cowan著。家庭中的工業革命。載於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主編),科技渴望性別(頁99-130)。台北:群學。
楊壬慈(2003)。女性生活形態與汽車車燈風格認知暨偏好模式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潘慧玲(2003)。第一章緒論:轉變中的教育研究觀點。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頁1-31)。台北:高等教育。
鄭琇惠(2005)。哺乳技術網絡、規訓、與性別工作—台灣母奶哺餵網絡中的多重權力關係。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仲冬(1999)。陰陽殊性、男女異行:性別差異的生物論述。載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性別與社會、建構(頁27-50)。台北:心理。
劉泗翰(譯)(2004)。R. W. Connell著。性/別-多元時代的性別角力(Gender)。台北:書林。
劉秀娟(1999)。兩性教育。台北:揚智文化。
劉惠純(2007)。解開空服員的黑盒子:轉化提問、深入訪談與分析編碼。載於謝國雄(主編),以身為度、如是我做:田野工作的教與學(頁239-268)。台北:群學。
駱冠宏(2007)。騎過半世紀:台灣機車性別文化史,1930s-2007。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盧登輝(2003)。汽車雜誌中圖片女性形象分析:以一手車訊為例(1991-2003)。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蕭昭君(2007)。性別權力與校園性騷擾。載於黃淑玲、游美惠(主編),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頁137-156)。台北:巨流。
蘇三(1993)。女人‧婚姻‧車子。婦女新知,131,20。
蘇永明(2006)。主體的爭議與教育:以現代和後現代哲學為範圍。台北:心理。
羅世宏等(譯)(2004)。Chris Baker著。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
羅燦煐(1999)。性別暴力與向別歧視。載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性別與社會、建構(頁57-100)。台北:心理。
顧彩璇(譯)(2004)。Emily Martin著。卵子與精子。載於吳嘉苓、雷祥麟、傅大為(主編),科技渴望性別(頁199-224)。台北:群學。


西文部分
Angrosino, M. V., & de Perez, Kimbley A. M. (2003). Rethinking observation: From method to context. In Denzin, Norman K. & Lincoln, Yvonna S. (2003). Collecting and interpreting qualitative materials (2nd ed.)(pp. 107-154). London: Sage.
Barker, Chris (2003). An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studies. In Cultural studies Theory and practice (2nd ed) (pp. 3-31). London: Sage.
Bleier, Ruth (1991). Sex difference research: Science or belief? . In R. Bleier (Ed.), Feminist approaches to science (pp.147-164).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Connell, R. W. (1996). Teaching the boys: New research on masculinity, and gender strategies for schools.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98(2): 206-238.
Fenstermaker, S., West, C., & Zimmerman, D. H. (2002). Gender Inequality: New Conceptual Terrain. In Doing Gender, Doing Difference: Inequality, Power,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pp. 25-40). New York: Routledge.
Fontana, A., & Frey, J. H. (2003). From structured questions to negotiated text In Denzin, Norman K. & Lincoln, Yvonna S. (Eds.), Collecting and interpreting qualitative materials (2nd ed.)(pp. 61-106). London: Sage.
Hall, S. (1997). The work of representation. In S. Hall (Ed.), Representation: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 (pp. 15-74). London: Sage.
Palys, T. (1997). Research decision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perspectives (2nd ed.). Toronto: Harcout Brace & Company.
Ramazanoglu, C., & Holland, J. (2002). Feminist Methodology: Challenges and choices. London: Sage.
Wajcman, Judy (2000). Reflection on Gender and Technology Studies: In what State is the Art?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30(3):447-464.
West, C., & Zimmerman, D. H. (2002). Doing Gender. In Doing Gender, Doing Difference: Inequality, Power,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pp. 3-24). New York: Routledge.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