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內政部(2002)國民對目前社會風氣、倫理道德與治安狀況滿意情形及認為政府應加強辦理的改善工作調查結果摘要分析。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
王嵩音(2007)網路使用態度、動機與影響。資訊社會研究,12,57-85。余佩珊譯(2004)。Peter F. Drucker原著。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使命與領導 : 向非營利組織學習管理之道。臺北 : 遠流。
余宗勳(2004)。國小六年級學童成就動機、教師領導風格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吳明芳(2001)。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吳秉恩審訂(2006)。(Arthur Shriberg, David L. Shriberg, and Richa Kumari原著)。領導學-原理與實踐。(Practicing Leadership: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臺北:智勝文化 。
吳國宏譯(2003)。Robert J. Sternberg & Elena L. Grigorenko (2000)原著。教授成功智力 : 增進學生的學習和成就水平(Teaching for successful intelligence : to increase student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臺北:五南。
吳清山(1992)。教育心理學。臺北: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1996)。教育改革與教育發展。臺北:心理出版社。
吳愛玲(1999)。臺北國民小學級任教師領導行為類型與學生學習行為之相關研究。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國科會微片編號: MOE87-3101-G85008)。吳肇賢(2003)。國民小學級任教師人格特質、領導技巧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研究-以屏東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呂麗珠(2003)。國小級任教師領導風格與學生班級氣氛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李弘善譯(2000)。Robert J. Sternberg, Louise Spear-Swerling著。思考教學。Teaching for thinking。臺北:遠流。
李安明(2003)。析論二十世紀末(1985-1995)學校領導理論之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11,49-66。李成嶽譯(2001)Chris Roebuck(1999)原著。有效領導。Effective leadership。臺北 : 智庫。
李國勝(2005)。國中導師領導行為、班級氣氛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李清榮(2005)。高雄市國小教師領導類型、班級氣氛與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李雅芳(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父母管教方式、教師領導風格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李新民、 陳密桃(2006)。實用智能、緣分信念與心理健康、工作表現之相關。以幼兒教師為例。中華心理學刊,48,2,183-202。李新民、陳密桃 (2003)。成功智能理論建構及其對教育實務的啟示。高雄師大學報,15,245-259。李新民、陳密桃、張玉蓮(2004)。職前幼兒教師成功智能量表編製。中華測驗學刊,51,285-310。李新民、陳密桃、莊鳳茹 (2004)。國民小學教師實用智能評量研究。高雄師大學報,17,75-96。李新民、陳密桃、陳鳳玉 (2005)。評量幼兒實用智能的視訊化情境判斷量表之建構。測驗學刊,52,61-94。林文律(2004)。學校領導的開放與危機。現代教育論壇—學校領導的新趨勢,39-48。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林來利(2005)。中小學有效能校長領導行為特徵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未出版,臺北市。林新發(1999)。 教育與學校行政研究—原理與運用。臺北:師大書苑。
林麗琴(1995)。國民小學教師領導型態與學生疏離感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邱彥瑄(2006)。智能研究新取向:Sternberg成功智能理論對於教學的啟示。教育研究,14,203-212。
金樹人譯(1889)。教室裡的春天─教室管理的科學與藝術。臺北:張老師出版社。
柯進雄(1993)。學校行政領導研究。臺北:台聯出版社。
洪嘉文(1997)。領導形態與工作滿意關係之實證研究。國立台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蘭譯(1998)。Robert J. Sternberg (1986) 原著。超越IQ的心智訓練。Intelligence applied : understanding and increasing your intellectual skills。臺北 : 遠流。
洪蘭譯(1999)。Robert J. Sternberg & Todd I. Lubart(1995)原著。不同凡想 : 在一窩蜂的文化中開拓創造力。Defying the crowd : cultivating creativity in a culture of conformity。臺北 : 遠流。
孫菁璣(2002)。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情緒智力與兒童外向性問題行為容忍力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桂冠前瞻教育叢書編譯組譯(2000)。海克(Shirley F. Heck), 威廉(C. Ray Williams)著。教師角色。臺北 : 桂冠。
秦夢群(2001)。教育行政 : 理論部分。臺北:五南。
張靖卿(2004)。高中學生科學實用智能評量及其與學校表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張靖卿(2004)。高中學生科學實用智能評量及其與學校表現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廣義(2006)。國民小學教師教學關聯資本、教學信念、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張德銳(1994)。教育行政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張銳德(2006)。中小學優良教師專業發展歷程及教學經驗之研究。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張銳德、丁一顧(1999)。情境領導理論及其在國小班級領導之應用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0,103-126。
莊勝利(2005)。我國中小學校領導的新思維─教師領導。學校行政雙月刊,40,17-29。莊鳳茹(2004)。國小教師的思考風格、實用智能及其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許秀梅(2004)。教師情緒智慧、社會資本與班級經營效能關聯探討--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私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郭明德(1999)。國小教師自我效能、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國科會微片編號: MOE85-0001-82152506-D)。陳正昌、陳新豐、程炳林、劉子鍵(2005)。多變量分析方法(四版)-統計軟體應用。臺北:五南。
陳志勇(2002)。屏東縣國小教師領導風格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陳李綢、林清山(1991)。教育心理學報,24,31-66。
陳弦希(2001)。國民小學級任教師領導技巧與學生情緒智商關係之研究。 臺北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東星(2004 )。屏東縣國小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陳羿君(2005)。教學領導能力量表之建立。測驗學刊,52,31-58。陳偉仁(2003)。智力三元論在課堂中的實踐-思考風格運用。資優教育季刊,82,9-17。陳密桃(1981)。國小級任教師領導類型對班級氣氛及學生行為的影響。教育學刊,3,201-202。陳鳳玉(2004)。幼兒實用智能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陳鳳玉(2004)。幼兒實用智能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陳慶瑞(1995)。費德勒權變領導理論研究。臺北:五南。
陳馨蘭(1998)。教師人格特質、自我效能、學生行為信念與班級經營風格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單文經(1998)。班級經營策略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黃昆輝(1988)。教育行政與教育問題。臺北:五南。
楊世英、張鈿富、楊振昇(2006)。智慧與領導的關係:探究透過領導展現智慧。教育政策論壇,9,119-149。葉連祺、倪千茹(2001)。教育行政理論介紹(一):領導篇。教育研究月刊,91,95-104。
詹雨臻、葉玉珠(2005)。「生活問題解決測驗」之發展。測驗學刊,52,1-30。廖英昭(2005)。國小級任教師領導行為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未出版,嘉義縣。劉亦欣(2005)。管理心理學 : 實務與應用。臺北縣:新文京開發。
劉興漢(1985)。領導理論及其在教育行政上的應用。臺北,臺北縣教育會。
蔣欣妤(2004)。幼兒園園長實用智能評量及其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蔡秉峰(2004)。領導行為與因應策略之評估-以家長式領導風格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蔡淑娟(2004)。幼兒教師的內團體偏私與其對實用智能影響工作表現之干擾作用。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蔡淑娟(2004)。幼兒教師的內團體偏私與其對實用智能影響工作表現之干擾作用。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蔡進雄(2004)。揮別英雄式領導-論後英雄式領導在學校行政之應用。教育研究月刊,117,90-100。蔡進雄(2004)。論教師領導的趨勢與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59,92-97。蔡進雄(2005)。中小學教師領導理論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39,92-101。戴振浩( 2001 )。國民小學男女校長領導特質與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臺北:高等。
謝文全(1993)。學校行政。臺北:五南出版社。
闕美華(1999)。國中小教師情緒智慧、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魏美惠(1996)。智力新探。臺北 : 心理。
魏美惠(2005)。智力與智慧的比較研究。資優教育季刊,94,29-36頁。魏麗敏(1996)。班級經營的理論與輔導策略。學生輔導,45,32-45。羅虞村 (1995)。領導理論研究。臺北︰文景出版社。
羅麗萍(2002)。提昇內省智能:一位美術教師改進自身教學活動的行動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二、英文部分
Bass, B. M. (1990). Bass & Stogdill’s handbook of leadership: Theory, research, and managerial applications. (3rd ed.) New York: Free Press.
Brand, C. (1966). The〝g〞 factor: General intellige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Chichester, England: Wiley.
Cox, C. J. & Cooper, C. L. (1988). High flyers: An anatomy of managerial success. Blackwell: New York .
Cangelosi, J. S. (1993). Classroom management strategies. White Plains, New York : Longman.
Fiedler, F. E. (1967) . A Theory of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New York: McGraw-Hill.
Froyen, L A. (1993). Classroom management: The reflective teacher-leader. NewYork: Macmillan.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tiple intelligence. New York: Basic Books.
Gardner, H. (1993).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 theory in practice. New York: BasicBooks.
Hess, P, & Siciliano, J. (1996). Management:Responsibility for Performance. New York: McGraw-Hill.
Holland, J. H., Holyoak,K. J., Nisbett, R. E., & Thagard, P. R. (1986). Induction: processes of inference, learning, and discovery. Cambridge, MA: MIT.
Hobbs, E. & Spencer, S. (2002). Perceived Change in Leadership Skills as a Result of the Wilderness Education Association Wilderness Stewardship Course(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468969)
Jensen, A. R. (1998). The 〝g〞factor: The science of mental ability. Westport, CT: Praeger/Greenwood.
Joseph, M. (2005). Connecting teacher leadership and school Improvement. Thousand Oaks, Calif. : Corwin Press
Leithwood, K. A., Jantzi, D. & Steinbach, R. (1999). Changing leadership for changing times.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J., Sternberg, J. & Elena, L. G. (2000). Practice intelligence and the Principal.2006年10月5日,取自:http://www.temple.edu/lss/pdf/publications/pubs2001-2.pdf.
Rogers, C. R. (1963). The concept of the fully functioning person. Psychptherapy: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1, 17-26
Ronald, E. R. (2002).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nd leadership. New Jersey: London.
Ree, M. J., & Earles, J. A. (1993). G is to psychology what carbon is to chemistry: A reply to Sternberg and Wagner, McClelland, and Calfee.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 11-12.
Sargent, S. P, (2003). Developing Leadership Skills through Capstone Experience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480969)
Shriberg, R. J., David. L. & Richa, K. (2005). Practicing leadership: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Sternberg, R. J. (1996). Successful intelligence: how practical and creative intelligence determine success in life.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Sternberg, R. J. (1988). The triarchic mind: a new theory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 Viking.
Sternberg, R. J. (1997). Successful intelligence. New York: Plume.
Sternberg, R. J. & Grigorenko, E. L.(2000). Teaching for successful intelligence : to increase student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 Arlington Heights, Ill. : SkyLigh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ernberg, R. J. & Horvath, J. A. (1999). Tacit knowledge in professional practice. Mahwah, New Jersy: Lawrence Erbaum Asso.ciates.
Sternberg, R. J. & Grigorenko, E. L. (Eds.) (1997b). Intelligence, heredity and environment.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ernberg, R. J. & Grigorenko, E. L. (2001). Practical Intelligence and the
Principal. (online)
Available:http://www.temple.edu/lss/pdf/publications/pubs2001-2.pdf
(visited March.11 2007). Laboratory for Student Success (LSS) Publication
Series.
Sternberg, R. J., Forsythe, G. B., Hedlund’, J., Horvath, J. A., Wagner, R. K., William,W. M.,Snook, S. & Grigorenko, E. L. (2000). Practical intelligence in everyday life.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ernberg, R. J. (2003). WICS as a model of giftedness. High Ability Studies, 14,
109-137.
Stern, G. G. (1970). People in context.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Stogdill, R. M. (1974). Handbook of leadership: A survey of theory and research. New York: Free Press.
Sally, J. Z., Mayers, R. S. & Benson, B. N. (2003). The call to teacher leadership .Larchmont, New York: Eye On Education.
Tannenbaum, R., Weschler, I. R., & Massarik, F. (1961).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Troy, V. M., Michael, A. C. & Frederick, P. M.(2003).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Volume 18, 2, 15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