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書目
1. 康丁斯基。吳瑪悧譯《點 線 面》,出版社:藝術家,台北,2000
2.尤昭良,《塞尚與伯格森》,出版社:宜高文化,台北,2003
3.Michel Hoog,林志明譯,《塞尚:強大而孤獨》,出版社:時報文化,台北,1997
4.何政廣,《塞尚 PAUL CEZANNE》,出版社:藝術家,台北,1996
5.張或鴻,呂清夫譯,《蒙德里安》,出版社:大陸書店,台北,1975
6.劉振源,《抽象派繪畫》,出版社:藝術圖書,台北,1998
7.陳秋瑾,《現代西洋繪畫的空間表現》,出版社:藝風堂,台北,1995
8.潘東坡,《20世紀美術全覽》,出版社:相對論,台北,2002
9.Donald Martin Reynolds,錢乘旦譯,《劍橋藝術史(7):十九世紀》,出版社:桂冠,台北,2000
10.葉國松,《平面設計之基礎構成》,出版社:藝風堂,台北,1995
11.呂清夫,《造形原理》,出版社:雄獅圖書,台北,2002
12.何恭上,《近代西洋繪畫》,出版社:藝術圖書,台北,1996
13.林書堯,《視覺藝術》,出版社:維新書局,台北,1971
14.劉振源,《印象派繪畫》,出版社:藝術圖書,台北,1994
15.陳旭光,《藝術的意蘊》,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北京,1999
16.曾仰如,《形上學》二版,出版社:台灣商務,台北,1987
17.陳瑞文,《阿多諾美學論:評論模擬與非同一性》,出版社:左岸文化,台北,2004
18.庫爾特˙考夫卡(Kurt Koffka),黎煒譯,《格式塔心理學原理》,出版社:昭明,台北,2000
19.HG˙布洛克,滕守堯譯,《現代藝術哲學》,出版社:四川人民,四川,1998
20.高宣揚,《結構主義》,出版社:遠流,台北,1990
21.安海姆著,李長俊譯,《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出版社:雄獅圖書,台北,1985
22.克萊夫˙貝爾著,周金環、馬鍾元合譯,《藝術》,出版社:商鼎文化,台北,2000
23.德瑞克˙希利著,張琰譯,《色彩與生活》,出版社:桂冠圖書,台北,1989
24.Herschel B.Chipp,于珊珊 譯,《現代藝術理論Ⅱ》,出版社:遠流,台北,1995。
25.John Berger,劉惠媛 譯,《影像的閱讀》,出版社:遠流,台北,1998。
26.Semir Zeki,潘恩典 譯,《腦內藝術館-探索大腦的審美功能》,出版社:商周,台北,2001。
27.Sir Herdert Read,孫旗 譯,《現代藝術哲學》,出版社:東大圖書有限公司,台北1980。
28.沈清松、孫振青編,《西洋哲學家與哲學專題》,出版社:國立空中大學,台北縣,1991。
29.高千惠,《當代文化藝術澀相》,出版社:.藝術家,台北,1996。
30.高千惠,《百年世界美術圖像》,出版社:藝術家,台北,2000。
31.陳秉璋、陳信木,《藝術社會學》,出版社:巨流圖書公司,台北,1993。
32.陳景容,《構圖與繪畫分析》,出版社:武陵,台北,1983。
33.陳鼓應 編,《存在主義》,出版社:臺灣商務,台北,1992。
34.曾長生,《另類現代》,出版社:北美館,台北,2001。
35.鄔昆如,《西洋哲學十二講》,出版社:東大,台北,1987。
36.鄔昆如,《哲學概論》,出版社:國立空中大學,台北縣,1994。
37.劉思量,《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出版社:藝術家,台北,1998。
38.Gregory Battcock編,連德誠 譯,《觀念藝術》,出版社:遠流,台北,1992。
39.Susanne. K. Langer,劉大基、傅志強、周發祥 譯,《情感與形式》,出版社:商鼎文化,台北,1991。
40.王受之,《世界現代美術發展》,出版社:藝術家,台北,2001
41.李賢文,《西洋美術辭典》,出版社:雄獅圖書,台北,1982。
42.余秋雨,《藝術創造工程》,出版社:允晨文化,台北,1990。
43.高宣揚《後現代論》出版社:五南,台北市,1999 。
44.高宣揚《論後現代的「不確定性」》出版社:唐山,台北市,1996。
45.高千惠《藝種不原始》出版社:藝術家,台北市,2001。
46.陳奇相《歐洲後現代藝術》出版社:藝術家,台北市,2002。
47.陸蓉之《後現代的藝術現象》出版社:藝術家,台北市,1990。
48.劉昌元《西方美學導論》出版社:聯經,台北市,1986。
49.鄭祥福《後現代主義》出版社:楊智文化,台北市,1999。
50.潘聘玉《台灣當代美術大系媒材篇-油彩與壓克力》出版社:藝術家,台北市,2003。
51.謝東山《台灣當代藝術》出版社:藝術家,台北市,2002。
52.Diane Ackerman著,莊安祺譯《感官之旅》出版社:時報文化,台北市,1993。
53.Michael Auping著,黃麗娟譯《抽象表現主義》出版社:遠流,台北市,1991。
54.Gaston Bachelard著,龔卓軍、王靜慧譯《空間詩學》出版社:張老師文化,台北市,2002。
55.Peter Burger著,蔡佩君、徐明松譯《前衛藝術理論》出版社:時報文化,台北市,1998。
56.Vassily Kandinsky著,吳瑪悧譯《藝術的精神性》出版社:藝術家,台北市,1985。
57.Anna Moszynska著,黃麗娟譯《抽象藝術》出版社:遠流,台北市,1999。
58.Harold Rosenberg著,周麗蓮譯《拆╱解藝術》出版社:遠流,台北市,1998。
59.Robert Hughes著,張心龍譯《新世界的震撼》出版社:遠流,台北市,1992。
9.2 期刊
1.《圖像.文字.符號:Rene Magritte的語言實驗與挫傷欲求》,劉紀蕙,新朝藝術,Ed.時周多媒體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98.11。
2. 《讀傅柯“Ceci n’est pas une pipe”》,陳佳琦,藝議份子,第三期,Ed.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學生會,桃園,2000.12。
9.3 學位論文
1.林俐凱,《透視的錯位與對位:以奇里科與馬格利特之拼貼式物象為例的符號詩學》,國立台南藝術學院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第一屆碩士論文,2001.6。2.陳坤德,《形構與置換中的可看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3.蘇麗琴,《非邏輯性具象圖像在西洋繪畫上之視覺創意表現》,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4. 鄭素勤,《探討透視的空間表現的繪畫動力結構:以達文與克利的作品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9.4 作品集
1.林右正,《觀念藝術-空間影像》, 1995
2.洪淑儀,《創作個展-直覺Ω衝突Ω分裂》,2000
9.5 參考網站
1.《藝海拾貝》,<http://www.artsea.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9>,2003
2.《HUNG的藝術欣賞》,<http://home.kimo.com.tw/hct06157/>,2003
3.《西洋美術史》,<http://140.111.1.12/junior/art/tc_wc/History/west/default.htm>,2003
4.《名畫檔案》,<http://www.ss.net.tw/art/>,2003
5.《怡然藝術網-派別列表》,<http://home.kimo.com.tw/peijan.tw/history.html>,2003
6.《戲劇與多媒體風格》,<http://ceiba.cc.ntu.edu.tw/th6_520/>,2004
7.《藝術簡史》,<http://content.edu.tw/primary/art/sc_cs/ART-line2.htm>,2004
8. 《人性的反抗與迷失—超寫實畫派對人性的反省》,<http://life.fhl.net/newyear/review/review.htm>,gospel。
9. 《看山還是山》曉雲法師,http://www.hfu.edu.tw/~pr/89/89word1-1.htm。
10. 《禪機與畫境》楊樹茂,http://taian.chinese.com/art7/pinglueng/010.htm。
11. 《禪畫禪話》http://www.wfdn.com.tw/9107/020709/08-11/070910-2.htm。
9.6 外文資料
1.Celia Rabinovitch,《Surrealism and the Sacred》,Ed.Westview,Oxford,2002。
2.David Gascoyne,《A Shori Survey of surrealism》,Ed.Enitharmon,London,2000。
3.Dickran Tashjian,《A Boatload of madmen-surrealism and the American avant-grade》,Ed.Thames&Hudson,London,2001。
4.Foucault,Michel,《This is not a pipe》,Ed.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Berkeley,1983。
5.Mary Ann Caws,《Surrealist Painters and Poets》,Ed.The MIT Press,London,2001。
6.Michel Remy,《Surrealism in Britain》,Ed.Lund Humphries,England,1999。
7.Robert Hughes,《The Portable Magritte》,Ed.Universe,New York,2002。
8.Ellen G . Landau《Jackson Pollock》Ed.Harry N. Abrams ,New York,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