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籍
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書法月刊第一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北岳(1985),篆刻藝術,台北市:漢光出版社。
王廷洽(2006),中國古代印章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本興(2003),印章章法分類,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王本興(2006),印章邊檔分類,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尹海龍(2006),古璽技法解析,重慶:重慶出版社。
林文彥(1999),印章藝術,屏東:屏東文化中心。
何琳儀(1989),戰國文字通論,北京:中華書局,2003,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訂補本。
那志良(1960),國立故宮博物院自著叢刊--鉥印通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有限股份公司。
莊哲彥(2004),閒章之創作研究,屏東:屏東師院。
莊新興(2003),戰國璽印,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黃 惇(1999),歷代印風系列- - 歷代圖形印吉語印印風,重慶:重慶出版社。
陳星平(2005),中國文字與篆刻藝術,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陳龍海(2000),中國古代藝術精品鑑賞叢書—名印解讀,台北:牧村圖書有限公司
葉一葦(2003),篆刻學,杭州:西泠印社。
葉一葦(1999),篆刻趣談,杭州:西泠印社。
葉一葦(2004),中國篆刻的藝術與技巧,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湯兆基(1999),篆刻問答一百題,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曹錦炎(1995),古璽通論,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曹錦炎(2002),古代璽印,北京:文物出版社。
趙海明(2005),印章邊款藝術,北京:文物出版社。
趙 月(2006),古印匋、封泥代表作品技法解析,重慶:重慶出版社。
鄧散木(1979),篆刻學,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劉 江(1995),玉石乾坤,台北:書泉出版社。
劉豐榮(1997),幼兒藝術表現模式之理論建構及其教育義涵之研究,台北:文景書局。
蕭春源(2001),珍秦齋藏印.戰國篇,澳門:澳門基金會。
蕭高洪(2002),方寸之間--中國篆刻藝術史,高雄:汶采筆莊。
蕭春源(1993),珍秦齋古印展,澳門:澳門市政廳。
錢君匋 葉路淵(1998),鉥印源流,北京:北京出版社。
韓天衡(2001),篆刻病印評改200例,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韓天衡(1999),歷代印學論文選,杭州:西泠印社。
羅福頤(1981),古璽文編,北京:文物出版社。
羅福頤(1981),古璽彙編,北京:文物出版社。
羅福頤、王人聰,(1973),印章概述,香港:中華書局。
二、印譜、印集、印存 、書譜
小林斗盦(2001),篆刻全集3-官印.私印-文彭.何震他,東京,二玄社。
《簡帛書法選》編輯組(2003),郭店楚墓竹簡.語從二,北京:文物出版社。
李 早(1998),黃牧甫印存,杭州:西泠印社。
李 早(2000),趙古泥印存,杭州:西泠印社。
李 早(2000),王福庵印存,杭州:西泠印社。
吳樸堂(1986),樸堂印稿,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吳頤人、張用博(2000),來楚生印存,上海:三聯書店。
吳頤人(2001),吳頤人百人印集,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吳頤人(2006),印章名作欣賞,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吳 甌(2006),趙鶴琴印譜,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林文彥(1998),雪泥鴻爪-林文彥作品集,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茅大容(2005),茅大容印集,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施亞南(2006),施亞南篆刻集,台中:印華齋篆刻工作室。
徐雲叔(2005),徐雲叔印集,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高烟常信(1987),中國遊印200選,東京:日貿出版社。
高烟常信(2002),現代中國の遊印,東京:木耳社。
黃賓虹,(1999),《黃賓虹金石篆刻叢書》,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陳漢第(1987),伏廬藏印,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陳漢第(1996),伏廬璽印,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陳茗屋(2005),陳茗屋印集,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陳介褀(1999),十鐘山房印舉粹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陸 康(2005),陸康印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喬無疆(1995),喬大壯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舒文揚(2002),簡琴齋印存,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舒文揚(2002),趙叔孺印存,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錢君匋(1995),錢君匋印跋書法選,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錢君匋(1989),君匋篆刻,香港:香港大學馮平山博物館出版。
戴家妙(2002),歷代閒章名品鑒賞,上海:上海書店。
羅振玉(1988),赫連泉館古印存序,上海:上海書店
二、工具書
中西庚南(1988),篆刻字典,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汪仁壽(2002),金石大字典,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何琳儀(1998),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北京:中華書局。
忠 周(1988),精編金石大字典,安徽合肥:黃山出版社。
服部畊石(1999),篆刻字林,東京,三圭社。
陳建貢、徐敏(1991),簡牘帛書字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莊裕福(2001),清朝篆隸字典,高雄:尚志文化出版社。
齊 新(2000),篆刻小字典,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劉 江(1998),篆刻常用字字典,杭州:西泠印社。
三、期刊、論文集
林文彥(2006),〈古璽掇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書畫藝術學系《書畫藝術學刊》,頁95~120。林文彥(2005),〈古璽印中的「數字印」〉,《台南女院學報》第二十四期,頁301~320。
林文彥(2006),〈文化糾葛的臺灣漢字設計〉,《歷史文物》十七卷九期,頁16~27。
林進忠(1996),〈戰國楚璽藝術賞析〉,《印林》,十七卷第一期(總期九十七),頁25~38。
游國慶(1996),〈楚帛書及楚域之文字書法與古璽淺探〉,《印林》,十七卷第一期(總期九十七),頁2~24。
劉紹剛(1995),〈湖北長沙所見陶璽〉,《中國篆刻》總第二十四期,頁52-56,榮寶齋出版社。
四、學術論文
林文彥(2003),書法在印章上的應用,高雄:高雄市立美術館委託專題研究論文。
林文彥(2006),中國傳統印章在現代標誌設計之研究—以「印章章法」為例,台南:古印出版文化有限公司。
五、學位論文
林素清(1976),《先秦古璽文字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振武(1984),古璽文編校訂,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洪崇猛(2003),王北岳篆刻藝術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闕曉瑩(2000),《古璽彙編》考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六、網頁:
陳信良篆刻網 http://www.mebag.com/
中國篆刻家網站 http://www.co888.com/index/luipai-y/lcs-zk.htm
香港珍藏藝術學會http://www.hkartclub.com/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