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7 16:4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麗玲
研究生(外文):Li-ling Jhang
論文名稱: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之研究-以高雄縣公務人員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n the New Pension Scheme for Civil Servants:Evidence from Kaohsiung County
指導教授:李予綱李予綱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gang L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高階公共政策碩士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8
中文關鍵詞:18%優惠存款退休所得退休所得替代率公務人員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2
  • 點閱點閱:105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3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探討銓敘部95年2月16日推動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的發展歷程,了解地方機關--高雄縣公務人員對該方案的認知、態度、感受與期望,並提出結論與建議,期藉由本研究提供決策者參考,建立更臻健全合理之退休制度,保障公務人員長遠退休權益,發揮照護退休人員、兼顧國家財政、民眾感受三贏局面。
本研究目的有四:1.探討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的研議規劃過程及對士氣之影響;2.了解世界先進國家之退休所得替代率,檢視我國是否合理;3.檢視18%改革方案是否符合信賴保護原則與平等原則;4.實施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之三大預期效益達成情形。本研究使用參與觀察法、深度訪談法及焦點團體訪談法三角交叉檢視,以獲得較為客觀的研究結果。
本研究獲致下列結論:1.凡權益受影響者,會對攸關自己權益受影響部分感到不滿,多數受訪者認為改革方案研議規劃過程草率、溝通宣導不足、過度政治化;2.大部分公務人員認為退休所得替代率85%~95%合理,民眾則認為過高;3.改革方案對委任或非主管人員,因受影響金額較多,爰士氣影響較簡任及高階薦任主管大;4.大部分公務人員認為政府應承擔退休金支付責任,不需投資理財才能專心公務。最後,針對本研究結論與改革政策之影響,分別就政策面、執行面、公務人員面提出建議,期能提出實現符合公平正義之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政策。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rationalization of civil servants pension reform starting from February 16th , 2006. By using civil servants from Kaohsiung county as an example, I would like to gain an in depth understanding of local civil servants’ feelings, attitudes, and expectations on this reform, and to propose feasible policy suggestions for the government in order to build a more reasonable retirement pension scheme to ensure the rights and well-beings of civil servants as well as to meet the financial shortcoming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viewpoints from the general public.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fourfold: 1. to examine the planning process of the civil servants pension reform scheme and its influences on morale of government employees; 2.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income replacement rates of Taiwan’s civil servants by looking onto the data of the advanced countries; 3.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scheme meets the principles of protection and equality; 4.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three proposed benefits of implementing the pension reform are acheived. Three qualitative methods were employed including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in-depth interviews and focus groups interviews for triangulation in order to obtain more objective research findings.
Major findings include: first, for those who are affected by the pension reform tend to have negative feelings and attitudes towards the new policy, and believe that the reform was politically driven. Second, civil servants seem to believe that the income replacement rate between 85% and 95% is reasonable. The general public on the other hand tends to think the percentage is too high. Third, the new reform policy has stronger influences for low to medium level of civil servants than those of high rank officials. Fourth, the majority of civil servants appear to believe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ir quality of life after retirement. Finally, a number of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suggested to achieve a fair and just pension reform for government employees.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2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範圍------------------------------------------------------------------------------5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章節安排--------------------------------------------------------------6
第二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公務人員退休制度-----------------------------------------------------------------8
第二節 公務人員退休所得現況---------------------------------------------------------14
第三節 士氣理論----------------------------------------------------------------------------28
第四節 公平理論----------------------------------------------------------------------------34
第五節 信賴保護原則與平等原則------------------------------------------------------3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研究方法----------------------------------------------------------------44
第一節 研究設計-----------------------------------------------------------------------------44
第二節 研究方法-----------------------------------------------------------------------------46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取樣-------------------------------------------------------------------49
第四節 資料蒐集過程----------------------------------------------------------------------53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54
第一節 改革方案研議規劃過程與合理的退休所得替代率----------------------54
第二節 士氣之影響與公平正義---------------------------------------------------------63
第三節 信賴保護原則與平等原則之檢視--------------------------------------------71
第四節 改革方案執行成效---------------------------------------------------------------7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87
第一節 結論----------------------------------------------------------------------------------87
第二節 研究建議----------------------------------------------------------------------------96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方向建議----------------------------------------------104
參考書目-------------------------------------------------------------------------------------------106




附錄一 受訪者基本資料統計表-------------------------------------------------------------111
附錄二 百名退休教師針對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提起行政訴訟案----------112
附錄三 銓敘部退撫司司長訪談紀錄-------------------------------------------------------132
附錄四 考試院考試委員訪談紀錄----------------------------------------------------------140
附錄五 訪談大綱(公務人員)------------------------------------------------------------------155
附錄六 訪談大綱(民眾)------------------------------------------------------------------------158






表目錄

表2-1 我國退休撫卹制度法制演進過程表---------------------------------------------------12
表2-2 歷年「退休公務人員退休金辦理優惠存款辦法」優惠利率修正表-----------15
表2-3 評估報告彙整表----------------------------------------------------------------------------16
表2-4 各國退休金給付標準表-------------------------------------------------------------------18
表2-5 三層式老年經濟保障模式----------------------------------------------------------------20
表2-6 OECD 國家的退休金制度概況---------------------------------------------------------21
表2-7 OECD國家退休制度實作內涵----------------------------------------------------------22
表2-8 不同薪資所得水準者的退休所得替代率---------------------------------------------24
表2-9 各職等所得替代率設算試算表---------------------------------------------------------26
表2-10 各職等所得替代率(%)-------------------------------------------------------------------26
表2-11 歐美國家及我國勞工所得替代率參考表-------------------------------------------27
表2-12 各國退休年齡比較表--------------------------------------------------------------------27
表2-13 士氣的定義-----------------------------------------------------------------------------------30
表2-14 士氣的特徵彙整表-------------------------------------------------------------------------31
表2-15 士氣的四個影響因素----------------------------------------------------------------------33
表2-16 信賴保護原則相關之釋憲文彙整表---------------------------------------------------39
表2-17 平等原則相關之釋憲文彙整表---------------------------------------------------------43
表3-1 訪談人員表-----------------------------------------------------------------------------------51
表4-1 現行退休制度SWOT檢討分析表------------------------------------------------------55
表4-2 改革方案研議時間及經過一覽表------------------------------------------------------57
表4-3 考試院聯席審查會提院會審議之公務人員退休所得替代率四方案---------60
表4-4 中央與地方政府總決算歲出政事別簡明比較分析表----------------------------80
表4-5 94∼96年補貼18%優惠存款利息決算金額表--------------------------------------81
表4-6 85∼95年退休人數與成長趨勢統計表-----------------------------------------------84
表4-7 85∼95年退休平均年齡統計表--------------------------------------------------------84
表4-8 85∼95年退休平均俸額統計表--------------------------------------------------------86
表4-9 實施新制後每月少領之優惠存款利息金額一覽表-------------------------------86

圖目錄

圖1-1 全國退休軍公教聯盟遊行------------------------------------------------------------- 4
圖1-2 研究流程圖---------------------------------------------------------------------------------7
圖2-1 生命週期的所得與消費----------------------------------------------------------------10
圖2-2 公平之比較模式--------------------------------------------------------------------------35
圖5-1 世界銀行的多層次「老年經濟保障模式」---------------------------------------97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中央社(2006)。2006年6月1日取自http://wwwga.epochtimes.com/i6/512100450021465.jpg。
中天新聞(2005)。「一位總統候選人的成績單」,文茜的世界周報,2005年10月29日播出。
王文科(1996)。「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王一芝(2007)。「2007十大服務業評鑑52.26分,台灣已無退步空間」,遠見雜誌,2007年10月號,第257期,頁146-167。
內政部(2008),統計資訊服務網,2008年3月30日取自內政部網站http://www.moi.gov.tw/stat/。
內政部(2007)。知識檢索系統(社政業務),2007年1月8日取自內政部網站http://www.moi.gov.tw/Scripts/tornado/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2007)。2007年3月20日取自該會網站www.fund.gov.tw。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簡訊(2005、2006)。2007年3月20日取自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網站www.fund.gov.tw。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2007)。2007年3月20日取自該會網站http://www.csptc.gov.tw/。
公教志工志願服務媒合系統,2008年4月11日取自該網站http://oa-out.cpa.gov.tw/cpa773/workers/need/list.asp
古允文(2002)。「世代契約與凝聚—老年經濟安全政策走向的思考」,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3期,頁13-21。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2007)。2007年6月30日取自該院網站http://nw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行政院主計處(2008)。「93、94、95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歲出政事別決算總表」,2008年3月20日取自該處網站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行政院研考會(2005)。「民眾對軍公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的看法民意調查加權百分比摘要表」、「民眾對軍公教優惠存款額度調整的看法民意調查加權百分比摘要表」,2005年12月11日取自該會網站http://www.rdec.gov.tw/ 。
朱道凱(1999)。朱道凱譯,「平衡計分卡:資訊時代的策略管理工具」,台北:臉譜文化。
考試院(1998)。「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彙編(二)」,台北: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編印。
考試院(2002)。「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彙編(四)」,台北: 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編印。
考試院統計資料(2007)。2007年3月20日取自該院網站wwwc.moex.gov.tw/public/Data/。
吳庚(2001)。「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書局。
吳容明(2006)。「從公務人員退休相關數據談退休制度改革」,研習論壇月刊,第65期,頁1-19。
吳芝儀、李奉儒(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心理學叢書.心理學術系列。
吳瓊恩(2001)。「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呂耀毓(2005)。探討地方政府員工的組織政治知覺、生涯管理和人格特質對工作滿足、工作士氣與組織績效的關聯性研究-以雲林縣政府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南華大學。
李青芬等(2002)。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譯,「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書局。
李和淑(2004)。「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論文,台北:淡江大學。
周正山(2003)。「公務人員老年經濟安全保障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政治大學。
林承澤(2006)。「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之探討」,行政院人事行政局94年研究發展得獎作品,頁6。
林惠娟(2004)。「台灣公務人員退休給付政策之趨勢研究(中程計劃迄至公元2020年)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未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宜蘭:佛光大學。
林靜玟(2004)。「現行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之研究—公平與管理層面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台北:政治大學。
柯木興(2002)。「社會保險」,中國社會保險學會發行,8月,頁166-167,169-170。
柯木興、林建成(2005)。「淺談世界銀行多層次老年經濟保障模式」,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5年12月31日取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npf.org.tw//國政分析。
胡幼慧(2002)。「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施能傑(2006)。「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的退休年金概況」,考銓季刊,第46期,頁112-122。
袁自玉(2007)。「香港公務員減薪政策初探」,公務人員月刊,96年5月,第131期,頁31-42。
徐有守(1991)。「我國退休制度的基本概念」,台北:考試院考銓叢書指導委員會主編。
高雄縣政府主計處(2007)。「93、94、95年度高雄縣總決算歲入歲出簡明比較分析表」,2008年3月20日取自該處網站http://paymaster.kscg.gov.tw/style/front001/bexfront.php。
郝鳳鳴(2004)。「勞工退休金條例規範基礎分析」,月旦法學,第112期,頁172。
莊淇銘(2006)。聯合報,95年6月20日,A15版。
許明質(2006)。「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之研究-澎湖縣現職與退休公務人員意見調查」,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中山大學。
陳金貴(2000)。「行政機關績效考核與公務人員績效獎金之相關研究」,人事行政,132期,頁46-49。
陳祺勳(2005)。「台灣地區小劇場文化消費行為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中山大學。
黃世鑫(2007)。「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之改革:切勿隨波逐流,誤入漩渦」,考銓季刊,第50期,頁71-90。
黃仁德(2000)。「總體經濟理論與政策」,台北:華泰文化。
郭菀玲(1998)。郭菀玲譯,「共好!」,台北:哈佛企管。
張金鑑(1985)。「管理學新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張潤書(1998)。「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張道義(1997)。「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第二四六號與第三一六號的探討:公務人員保險法與憲法的互動關係」,憲政時代,第23卷,第2期,頁51-66。
葉至誠(2003)。「職業年金」,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葉長明(1996)。「公務人員退撫制度檢討改進之研究」,公務人員月刊,第6卷,頁3。
溫貴香(2002)。台灣日報,2002年12月2日,第4版。
趙揚清、黃怡靜(2002)。「軍公教人員存款優惠利率之評析」,國政分析,20076年5月1日取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npf.org.tw/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2007)。「2007年全球競爭力調查報告」,2007年12月5日取自該學院網站http://www.imd.ch/research/centers/wcc/index.cfm。
銀髮公教志工人力銀行網站(2008)。2008年4月11日取自該網站http://volunteer.cpa.gov.tw/vlt/vlt home.aspx
銓敘部(2002)。「軍公教人員一次退休(伍)金及公(軍)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制度暨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改革方向檢討評估報告」,台北:銓敘部。
銓敘部(2006)。「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宣導講習會資料」,2006年3月12日取自該部網站http://www.mocs.gov.tw。
銓敘部公務人員協會專區(2008)。2008年4月11日取自該網站http://www.mocs.gov.tw/civils field/index.htm。
鄧文宏(2005)。「組織變革知覺對工作滿足、工作士氣、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復華金融控股公司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論文。嘉義: 南華大學。
鄭夙芬(2005)。「焦點團體研究法的理論與應用」,選舉研究,第12卷,第1期,頁211-239。
劉真如(2002)。劉真如譯,「下一個社會」,台北:商周出版。
賴維堯、夏學理、施能傑、林鍾沂合著(1999)。「行政學入門」,台北:空大。
聯合報(2005)。「每月少一萬元27年的她不退了」,2005年12月10日,A5版。
聯合報(2006)。2006年8月6日,A13版
聯合報(2003)。「於法無據台銀拒補貼80億軍公教利息」,2003年7月7日。
聯合報(2005)。94年9月6日,A4版。
顏志龍(2003)。「士氣研究之回顧及其本質之探討」,應用心理研究,第19期,頁115-135。
簡春安、鄒平儀(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羅傳賢(2000)。「行政程序法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鐘金玉(2000)。「公務人員績效考核公平與工作態度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所屬警察、醫療、稅務人員為對象」,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中山大學。
95年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統計年報(2007)。2007年3月20日取自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網站www.fund.gov.tw。
Smart 智富月刊(2005)。「18%取消軍公教理財大自救」,第88期。

二、英文部分
Anselm, S.&Juliet C.(2001).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Blum,M.L.& Naylor,J.C.(1971). Industrial Psychology:Its Theoreitical and Social Foundation. New York:Happer and Raw Publisher.
Bogdan,R.C. and Taylor,S.(1975).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New York:Wiley.
Deborah K. Padgett(1998). Qualitative Method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Challenges and Rewards. Thousand Oaks,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 Inc.
Hellriegel,D.,J.W.Solcum,and R.W.Woodman(1992).
Organizational Behavior,5th,St.Paul:West Publishing Company,p.63.
Homans,G.(1961). Social Behavior:Its Elementary Forms. New York:Harcourt Brace &World.
Krueger,R.A.(1994). Focus groups:A practical guide for applied research(2nd ed.) .Thousand Oaks,CA:Sage.
Marshall,C. & Rossman,G.B.(1989). 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Press.
OECD.(2005). Pensions at a glance:Public policies across OECD countries.(Paris:OECD, 2005), p. 23-49.
Rothlisberger, F.J.(1947). Management and Morale. Havard University Press,p.192.
Sapsford,R. and Jupp,V.(Eds.)(1996).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London:SAGE publication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