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孔繁鐘、孔繁錦譯 (1997)。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四版。合記圖書出
版社。
江振亨 (1999)。認知行為團體療法對濫用藥物者輔導成效之研究。國立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振亨與林瑞欽 (2000)。認知行為團體療法對濫用藥物者輔導成效之研
究。犯罪學期刊,5,頁277-310。
江振亨(2003)。闡釋藥物成癮核心信念中的渴求與驅動。犯罪學會會刊,
4(3),頁23-28。
江振亨(2005)。認知取向戒治策略對安非他命濫用者之戒治成效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江振亨、黃秀瑄、林瑞欽 (2006)。男性安非他命濫用者之性格特質、用
藥非理性信念、用藥渴求與復發意向之研究。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
2006 年9 月,第7 期,頁36。
自由電子報 (2006)。愛滋減害破功? 1.5 萬支針頭 回收率不到1%。〔記
者胡清暉╱台北報導〕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mar/21/today-life6.
htm。檢索日期:2006 年3 月21 日
自由電子報 (2006)。 小檔案 - 愛滋通報人數逾萬。〔記者胡清暉╱台
北報導〕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mar/21/today-life6.htm。檢索
日期:2006 年5 月21 日。
吳秀英 (2003)。愛滋病毒感染者之追蹤及治療。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
局九十二年度委託研究計畫。
李素卿譯 (1996)。上癮行為導論。Dennis L.Thombs原著。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李思賢 (2006)。女性藥癮者共同注射海洛因之行為及思維之探討。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九十五年度科技研究發展計畫。
周輝煌 (2008)。日本矯正機關考察見聞與反思-談「毒品犯處遇」措施。
下載自2008/3/3法務部部內網http://www.moj/。
林瑞欽 (1999)。教育與諮商心理的研究小探。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教育學研究方法」,頁193-203。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林瑞欽與黃秀瑄 (2003)。吸毒者認知行為策略戒治成效之研究(I)。國科會專案研究。NSC 91-2414-H-194-007-SSS。
林瑞欽、黃秀瑄、與江振亨 (2004)。海洛因與安非他命用藥者用藥信念、再用藥意向與犯罪行為之比較研究。2004年亞太地區犯罪問題與對策研討會論文集,頁147-182。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林瑞欽、黃秀瑄 (2005)。海洛因濫用者用藥渴求、復發危機之分析研究。行政院衛生署委託計畫。計畫編號DOH94-TD-M-113-042。
林秀琴 (1999)。靜脈注射毒癮者對於愛滋病快速唾液檢驗法接受度之研究。台北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胡幼慧 (2002)。轉型中的質性研究:演變、批判和女性主義研究觀點。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7-26。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施志茂 (1999)。安非他命罪犯人口資料暨犯罪行為分析。警學叢刊,29(6),77-146。韋若蘭 (2003)。成年吸毒者吸毒涉入強度、自我控制、非理性信念與再吸毒意向之關係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涂醒哲等 (2006)。愛滋病防治政策論壇。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九十四年度科技研究發展計畫。
許春金(2000)。犯罪學,頁667,頁316-318。
許淑雲 (2006)。靜脈注射藥癮者對減害計畫需求評估~以台中監獄、雲林及嘉義戒治所為例。亞洲大學健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鈺姍、余伍祥、李家順、陳明招、楊寬弘 (1995)。出院藥癮病人的追蹤。中華心理衛生學刊。8(2),17-30。
張黛眉 (1992)。安非他命藥癮患者之心理特質與心理復健。1992年6月3日安非他命防治研討會實錄,69-73。台北: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
張學鶚、楊士隆 (1997)。台灣地區少年吸毒行為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0,199-223。張上淳等 (2005)。愛滋病防治中心。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九十四年度科技研究發展計畫。
張其祿 (2006)。研究方法講義。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
程冠豪 (2006)。成年海洛因濫用者衝動性、用藥信念、用藥渴求與復發意向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徵男 (2001)。監獄學經營與管理。台北,首席文化出版社。
邱皓政 (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楊志元等 (2005)。以Detuned Assay推估台灣HIV-1之新增感染率。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九十四年度科技研究發展計畫。
詹德杰 (2003)。吸毒犯行為認知基模之萃取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劉亦純 (2005)。多重用藥、渴求向度、拒用自我效能對男性戒治者毒品一年後再犯的預測。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妙平 (2005)。成年男性藥物成癮者復發決定因素之探究--以臺北戒治所為例。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謝瑤偉 (1993)。少年濫用安非他命之研究。台北:法務部犯罪問題研究中心。
盧幸馡 (2001)。由PRECEDE模式探討女性藥癮患者的愛滋病篩檢行為。台北醫學院醫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謝鞠英、蔡春美、管少彬譯 (2007)。挑戰成癮觀點。台北:張老師文化。
蔡德輝、楊士隆合著 (2001)。犯罪學,頁122-127。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蔡德輝、楊士隆合著 (2003)。少年犯罪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蔡震邦 (2005)。正視司法變革對藥癮治療工作的影響。物質濫用研討會論文摘要集。台南: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行為醫學研究所暨精神醫學科部,頁11。
羅令佩 (2000)。愛滋病毒感染預後指標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醫事技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鄭伯壎等譯 (1991)。心理學,頁8,頁942。Rita L. Atkinson等原著。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2005)。毒品施用者愛滋防治專題報告。http://www.doh.gov.tw/NewVersion/PDA/content.asp?doc_no=40272。
行政院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 (2006a)。「2005藥物濫用防制及藥癮戒治國際研討會」。管制藥品簡訊第26期,頁5-6。
行政院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 (2006b)。藥物濫用防制宣導教材。台北:行政院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
行政院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 (2006c)。防毒品減愛滋大作戰。台北:行政院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
法務部、教育部、外交部、行政院衛生署(2007)。96年反毒報告書(96年1月至12月)。台北:法務部、教育部、外交部、行政院衛生署。
法務部(2003)。毒品新制五年來實施概況。台北:法務部。
法務部(2005)。法務重要指標分析,頁48表35。台北:法務部。
法務部 (2007)。法務部95年法務統計重要指標分析。台北:法務部。
法務部統計處 (2006)。法務統計年報。台北:法務部。
法務部統計處 (2007)。法務統計摘要。台北:法務部。
法務部統計處 (2008)。法務統計摘要。台北:法務部。
香港立法局秘書處資料研究及圖書館服務部 (1996)。香港及若干特選國家的美沙酮治療計劃。香港:立法局。
香港戒毒會研究委員會 (2004)。澳門濫藥問題概況調查及戒毒康復工作評估研究報告書。香港:香港戒毒會研究委員會。
教育部、法務部與行政院衛生署 (2003)。九十二年反毒報告書(九十一年一月至十二月),頁3-5。台北:教育部、法務部、行政院衛生署。
愛滋虛擬博物館。http://www.cdc.gov.tw/index_info.asp?p_data_id_3=1201&act=init。
衛生署 (2005)。毒品減害試辦計畫。台北,衛生署。
衛生署 (2006)。毒品減害試辦計畫簡報。台北,衛生署。http://www.cdc.gov.tw/file/38824。檢索日期:95年7月12日。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網站。http://www.cdc.gov.tw/index_info_info.asp?data_id=1446。檢索日期:2008年4月14日。
二、外文部分
Beck, A. T., Wright, F. D., Newman, C. F., & Liese, B. S. (1993). Cognitive Therapy of Substance Abuse. NY: The Guilford Press.
Bordnick, P. S., & Schmitz, J. M. (1998). Cocaine craving: An evaluation across treatment phases. Journal of Substance Abuse. 10(1), 9-17.
Brown, J. M. (1998). Self-regulation and the addictive behaviors. In W. R. Miller & N. Heather(Eds.), Treating Addictive Behaviors.2nd Edition(61-71). NY: Plenum.
Cretzmeyer, M., Sarrazin, M. V., Huber, D. L., Block, R. I., & Hall, J. A. (2003). Treatment of methamphetamine abuse: Research findings and clinical directions. Journal of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24(3), 267-277.
Curry, S., Southwick, L., & Steele, C. (1987). Restrained drinking: Risk factor for problems with alcohol? Addictive Behaviors, 12(1), 73-77.
Fields, R. (1998). Drugs in Perspective: A Personalized Look at Substance Use and Abuse. Boston, MA: WCB/McGraw-Hill.
Hartz, D. T., Frederick-Osborne, & Galloway, G. P. (2001). Craving predicts use during treatment for methamphetamine dependence: A prospective, repeated-measures, within-subject analysis. 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 63(3), 269-276.
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 (2006)。 Global summary of the AIDS epidemic December 2006。http://www.unaids.org/en/。2007.10.17。
Kanfer, F. H. (1986). Implications of a self-regulation model of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addictive behaviors. In W. R. Miller & N. Heather(Eds.), Treating Addictive Behaviors: Processes of Change(29-47). NY: Plenum.
Leukefeld, C. G., Staton, M., Hiller, M.L., Logan, T. K., Warner, B., Shaw, k., & Purvis, R.(2002). Health problems and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by HIV serostatus among incarcerated male drug abusers. J Behav Health Serv Res, 29(2), 167-175.
Marlatt, G. A., & Gordon, J. R. (1985). Relapse Prevention: Maintenance Strategies in the Treatment of Addictive Behaviors.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McIntosh, J., & McKeganey, N. (2000). The recovery from dependent drug use: Addicts’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the risk of relapse. Drugs: Education, Prevention and Policy,7(2),179-192.
McKeganey, N., Morris, Z., Neale, J., & Robertson, M. (2004). What are drug users looking for when they contact drug services: Abstinence or harm reduction? Drugs: Education, Prevention and Policy, 11(5), 423-435.
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 (2006). Research Report Series- HIV/AIDS. http://www.nida.nih.gov/PDF/RRhiv.pdf
Pollack, H. A., D’Aunno, T., & Lamar, B. (2006). Outpatient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and HIV prevention: An update. Journal of Substance Treatment, 30(1), 39-47.
Wanberg, K. W., & Milkman, H. B. (1998). Criminal Conduct and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Thousand Oaks, CA: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