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1.蕭武桐(1995)。行政組織的倫理決策。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2.蕭武桐(1996)。倫理與行政裁量。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十輯臺北:公保月刊社,頁409-410。
3.蕭武桐(1987.05)。「禪與事業發展」,(公共行政),第22期,台北:政大公行學會,頁87-87。
4.蕭武桐(1988)。「公務倫理的探討」,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3輯,頁653-646。
5.蕭武桐(1999.03)。「試論行政倫理的意義、範圍及內容」,「行政現代化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87-212。
6.蕭武桐(2000.02)。行政倫理。國立空中大學用書。
7.蕭武桐(2002.07)。公務倫理。臺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132-141。
8.施能傑(2004)。「公共服務倫理的理倫架構與規範作法」,政治科學論叢論,第20期,頁103-140。9.黃朝盟、陳坤發,2002:06。公務人員的行政倫理觀—台灣縣市政府行政菁英意見調查分析。政治科學論叢、第十六期頁119-136。10.蔡良文(1999)。人事行政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11.蔡良文(2006)。公務人員核心價值與行政倫理。考銓部47頁16-43。
12.謬全吉(1988)。行政倫理。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學報,第4期,頁22-24。
13.謬全吉(1989)。行政倫理的困境與強化。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四輯,台北:銓敘部,頁401-412。
14.劉 真(1987)。儒家倫理思想述要(增訂本),台北:正中。
15.詹靜芬(2003)。我國公務人員行政倫理困境之研究:以中央行政機關中級主管為研究對象。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16.詹靜芬(2006:07)。中級主管的行政倫理核心價值。考銓部 47頁81-100
17.劉宜君2002)。公務人員品德及忠誠問題應回歸行政倫理的落實。憲政(評)091-031 號。 January 15, 2002 。
18.沈淑敏(1998)。民主行政的建構:新公共行政與新政府運動的回應。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19.邱華君(2004)。行政倫理理論與實踐。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
所,2004.10.29,取自 http://www.nhu.edu.tw/~policy/ch7.htm 。
20.邱瑞忠(1989)。規範性行政倫理的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
21.林釗圭(2002)。員警貪汙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央員警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
22.周世珍(2001)。公務人員保障制度之理論與實際。博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法學研究所。23.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24.周錦龍(2001)。公職人員利益迴避制度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5.許勝雄(2004)。我國公務人員貪汙及其防制對策。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6.黃文明(1988)。行政人員對命令的服從分析。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27.黃美欣(2004)。稽核人員倫理取向與舞弊者情緒操弄手段對舉發行為影響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會計學系。28.陳順煌(2002)。我國貪汙問題與廉政制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29.陳德禹(2000)。現代行政倫理初探。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14輯。台北:銓敘部主編。頁285-307。
30.鮑忠銑(2003)。公務員服務倫理之研究。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31.盧方毅(2005)。公務人員倫理困境的成因、型態與紓解途徑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32.蕭全政、林鍾沂、江岷欽、黃朝盟譯(2001),Nicholas Henry原著,行政學新論(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Affairs)。臺北:韋伯。
33.張翠菱(1994)。公共服務倫理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34.張翠菱(1994)中美英日德五國公務倫理規範之研究。
35.曾國光(2002)。我國公務人員貪瀆舉報制度之研究,激勵途徑之分析。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36.莊英敏(2004) 。澎湖縣公務員廉政倫理行為決策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36.徐宗國(1999)。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37 朱浤源(1999)。撰寫碩博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
38.王文科(2002 )。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39.吳 定(2002)。公共政策辭典。臺北:五南書局。
40.施能傑(2003)。建立公共服務倫理規範—以OECD的標竿經驗。倡廉反貪與行政透明學術研討會,台灣透明組織、國際透明組織、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政治大學公企中心。
41.李其泓(2003)。從倫理的觀點探討公務人員利益的衝突。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42.武玉英(2007)。以公共教育培養行政倫理。學習時報:中國北京。網路版。
43.李春成(2007.08)。發達國家行政倫理的特點。學習時報:中國北京。
44.陳坤發(2001年),公務人員行政倫理認知研究—地方行政精英調查分析,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45.羅仕郎(2001)。我國政風人員工作滿足感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46. 顧慕晴(1999.04)。強化縣市政府行政人員倫理之研究 360-5人事管理。47.陳康生(9006.12)。我國廉政機制整合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48.林坤宏(2004)。高雄市金融機構企業社會責任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9.洪永泰(2007)。我國廉政體系革新與指標之研究報告書。臺灣透明組織。
50.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51.陳向明(2002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52.潘淑滿(2003)。 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二、英文部份
1.Bachrach, D. G.,;Mackenzie, S. B.,; Paine, J. B., & Podsakoff, P. M., (2000).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literature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6: p513-563.
2.Barney, J. (1991).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17:p 99-120.
3.Berman, Evan M., Jonathan P. West. and Anita Cava.(1994). “Ethics Management in Municipal Governments and Large Firms:Exploring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dministration & Society, 26(2):185-203.
4. Berman, Evan M. and Jonathan P. West.(1997) “Managing Ethics to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Build Trust,” In James S.Bowman(ed), Public Integrity Annual 1997. Lexington, Ky.: Council ofState Governments : American Societ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Brumback, Gary B.(1991) Institutionalizing Ethics in Government, Public Personal Management,20: 353-364.
5.Gortner, H. F.(1991) Ethics for Public Managers. New York: Praeger.
6.Kernaghan, Kenneth.(1993) “Promoting Public Service Ethics: The Codification Option,” In Richard A.Chapman (ed), Ethics in Public Service. Edinburgh : Edinburgh UniversityPress.
7.OECD(1996) Ethics in the Public Service: Current Issues and Practice, Paris: OECD.
8.OECD(2000).Trust in Government: Ethics Measures in OECD Countries.
9.O.P.Dwivedi(1978), Public Service Ethics, Belgium: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p.2.
10.Padgett,K. D. 1998, Qualitative Method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Challeges and Reward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1. Robinson, Sandra L., Rebecca J. Bennett(1995). “A Typology of Deviant Workplace Behaviors: A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Study”,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No.38.
12.Terry L.Cooper,The Responsible Administration(New York:Assciateed Faculty Press,1986),p86. 13.
13.Terry L.Cooper,The Responsible Administration:An Approach to Ethics for the Administrative Rove.(San Fracisco:Jossey-Bass Ins,1990),p3 .
三、網路資源
1.台灣透明組織網站:http://www.ti-taiwan.org/ch.files/index-1.htm
2.法務部政風司網站:http://www.ethics.moj.gov.tw/mp.asp?mp=189
3.國際透明組織http://www.transparency.org/
4.全球貪腐報告http://www.transparency.org/publications/gcr
5.臺灣透明組織http://www.ti-taiwan.org/
6.世界各國透明組織列表
http://www.ti-taiwan.org/ch.files/links.files/links-1.htm
7.日本「國家公務員倫理法」,資料來源:
http://www.jinji.go.jp/rinri/detail1/index2.htm
8.檢察官改革協會網頁http://www.pra-tw.org/link.htm
9.法務部全球資訊網http://www.moj.gov.tw/ct.asp?xItem=124773&ctNode=79&mp=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