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江繼五,1992,《地方自治叢論》,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吳曲輝譯(Jonathan H. Turner),1996,《社會學理論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ociological Theory),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李政賢譯(Catherine Marshall, Gretchen B. Rossman),2006,《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長貴,1974,《社會心理學》,台北:臺灣中華書局。
林瑞穗,1996,《社區發展與村里組織功能問題之探討》,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洪玉昆,1978,《國父地方自治體制與臺灣社區發展之研究》,台北:中央文物。
紀俊臣,1987,《立法院制定私立學校法之角色行為-市政計畫與管理》,台北:馬陵出版社。
1994,《台北都會區建設體制與民眾參與》,台北:馬陵出版社。
1999,《精省與新地方制度》,台北:時英出版社。
2000,《地方政府再造》,台北:時英出版社。
胡幼慧,2003,《質性研究》,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張君玫譯(Jonathan H. Turner),2000,《社會學:概念與應用》 (Sociology : Concepts and Uses),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張英陣,2000,《質化研究與社會工作》,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郭為藩,1971,《角色理論在教育學上之意義》,師大教研所集刊:第13集。
1979,《自我心理學》,台北:開山書局。
陳少廷譯(Heinz Eulan),1985,《政治行為論》,六版,台北:商務出版社。
陳文俊譯(Earl Babbie),2005,《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雙葉書廊。
陳庚金,1982,《人群關係與管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黃錦堂,2000,《地方制度法基金問題之研究》,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詹火生,1996,《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蔡文輝,1990,《功能理論:派森思》,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薄慶玖,1987,《社區組織與村里組織可否合併之研究》,台北:中國行政。簡春安、鄒平儀,1998,《社會工作研究方法》,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二)期刊
呂育誠,2001,〈直轄市區公所角色與地位調整芻議〉,《中國地方自治》,第54期,頁3-10。呂育誠,2002,〈台灣村里制度定位與功能之研究〉,《行政暨政策學報》,第34期,頁85-122。沈富雄,2003,〈從村里長的角色功能論選舉之存廢〉,《考銓季刊》,第34期,頁1-7。陳明傳,1992,〈鄰里守望相助之評析〉,《警學叢刊》,卷23第2期,頁49-56。劉君惠,1995,〈台北市里長職權之法律觀〉,《中國地方自治》,卷48第3期,頁15-24。(三)論文
王啟東,2003,〈台灣地區村里功能與角色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何燕萍,1987,〈台灣省村里組織與功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李永癸,2002,〈新竹市守望相助巡守隊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論文。卓達銘,2005,〈村里長職務定位之研究-以桃園縣龜山鄉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琴容,2002,〈從組織管理探討基層村里組織結構設計之研究-以嘉義縣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施岑宜,2000,〈社區參與公園認養之動力、衝突與矛盾-以台北市松山區長春二號及三號公園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胡湲青,1985,〈角色理論的一個實證研究-以基督教台北真靈教會神醫角色為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維彬,2004,〈我國村里行政編組與社區發展協會關係之探討-基隆市個案分析〉,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論文。張遵敏,1989,〈台北市里幹事角色功能之評估〉,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莊慧鴛,2005,〈臺北市里鄰組織運作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許長仕,1995,〈台北市區公所推動為民服務之研究-企業型政府的觀點〉,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許敏娟,2004,〈臺北市里政改革政策制定過程之研究-政策網絡的觀點〉,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郭騰淵,1991,〈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曾華源,1980,〈台灣地區社會工作員在社區工作中角色期望之研究〉,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正雄,1986,〈村里長角色之研究-桃園縣個案分析〉,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源致,2001,〈基層民主中村里與社區組織互動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所碩士論文。黃萬成,2002,〈台北市中小學教師之專業角色期望與角色踐行研究〉,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媺雲,2002,〈臺北市區公所組織功能之研究-以信義區區級災害應變中心為例〉,淡江大學商管學院高階主管管理碩士學程論文。詹滿媚,1995,〈臺北市區公所執行區政功能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劉君惠,1994,〈直轄市里定位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敏鋒,2004,〈里長角色之研究:以臺北市松山區東榮里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羅文家,2003,〈村里幹事角色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關智宇,1998,〈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組織合作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社區理事長與里長為對象〉,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四)政府出版品
內政部,2002,《村里法令彙編》,內政部編印。
台灣省民政廳,1998,《台灣省村里組織功能》,南投:民政廳一科。
台北市政府民政局,2003,《台北市里長服務手冊》,台北市政府民政局編印。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2001,《民政法令彙編》,高雄市政府民政局編印。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2005,《民政法令彙編》,高雄市政府民政局編印。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2006,《高雄市里長服務手冊》,高雄市政府民政局編印。
(五)研討會文獻
高永光,2004,〈村里長社會、行政及政治角色功能之研究〉,《台北市里及里長功能定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5-46。
董保城,2004,〈里長法律地位及其權益保障之研究〉,《台北市里及里長功能定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7-63。
趙永茂,2004,〈里的定位以及與區、社區發展協會的關係〉,《台北市里及里長功能定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1。
蔡良文,2004,〈我國村里長納入文官體系相關措施之探討〉,《台北市里及里長功能定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3-33。
(六)網站
內政統計資訊服務網http://sowf.moi.gov.tw/stat/year/y02-12.xls
內政部民政司全球資訊網http://www.moi.gov.tw/dca/regime01.asp
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 http://counseling.heart.net.tw/group14.shtml
美國國家犯罪預防委員會(the National Crime Prevention Council)
http://www.ncpc.org/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全球資訊網http://cabu.kcg.gov.tw/Law_List.aspx
高雄市里政資訊網http://kh.twup.org/khj12/index.asp
高雄市旗津區公所全球資訊網http://ccdo.kcg.gov.tw/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C-091-128.htm
二、英文部分
Abercrombie, Nicholas, Stephen Hill and Bryan S. Turner.(eds.),(1984). Dictionary of Sociology. New York:Penguin Books.
Biddle, B. J. and E. J. Thomas.(1966). Role Theory: Concepts and Research.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Francis, Wayne L.(1966). “The Role Concept in Legislatures:A Probability Model and A note on Cognitive Structure.” In H. Eulan ed., Political Behavior in America:New Directions. New York:Random House.
Hodges, H. M. Jr. (1971). Conflict and Consensus: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New York:Harper & Row.
Horton, P. B. and Chester L. Hunt.(1976). Sociology, 4th ed. New York:Mcgraw-Hill.
Isaak, A. C.(1981). Scope and Methods of Political Science, 3d ed., Illinois:The Dorsey Press.
Lab, Steven P. and Dilip K. Das. (2003).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Community Policing and Crime Prevention. New Jersey:Prentice Hall
Landis, J. R.(1974). Sociology: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2d ed., Belmont, California:Wadsworth.
Levinson, D. J. (1959).“Role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Structure in the Organizational Setting.”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Normal Social Psychology. Vol.59. pp.171~173.
Light, Donald Jr. and Suzanne Keller. (1985) . Sociology, 4th ed., New York:Alfred A. Knopf.
McDavid, J. W. and Herbert Harari. (1974). Psychology and Social Behavior. New York:Harper & Row.
Mead, G. H.(1934). Mind, Self, and Society.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arbin T & Allen V. (1968). “Role theory.” In G. Lindzey & E. Aronson (eds.) 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2nd ed., Vol.1.Reading. MA:Addison-Wesley.
Secord, Paul F. & Carl W. Backman. (1974). Social Psychology, 2d ed., Tokyo:Mcgraw-Hill.
Shaw, M. E. and Philip R. Costanzo. (1970). Theories of Social Psychology. New York:Mcgraw-Hill.
Talectt, Parsons,(1951). The Struture of Social Action. New York:Free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