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94.15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6 15:1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巫鈺萍
研究生(外文):Yu-Ping Wu
論文名稱:運動、性別與社會:以台灣女子手球發展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Sports , Gender and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Female Handball in Taiwan
指導教授:黃東治黃東治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Dong-Jhy Hw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
系所名稱:體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4
中文關鍵詞:女子手球運動女性主義性別與社會
外文關鍵詞:female sportsgenderand societyfeminis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164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隨著社會觀念與價值的改變, 許多優秀的女性運動員在各
項競賽中獲得優異的成績, 女性議題的研究逐漸受到重視。本
研究的目的是探討台灣女子手球運動發展與女性意識; 並透過
女性主義的觀點, 探討運動場域中性別的迷思, 了解台灣女子
手球運動之形成背景與環境因素, 及性別與社會文化的發展現
象之關聯。本論文透過近代運動的文化、歷史、政治和社會的
理論觀點來探討此議題。提出相關的史料、書籍、期刊、論文、
報紙、以及社會學家所研究的女性運動相關理論和文獻以及歷
史事件的綜合分析方式, 探討女子手球運動推廣以來的發展現
象。透過女子運動發展的歷史研究, 期望找尋在運動場域中的
兩性平權道路,跨越女性參與運動時的阻礙與藩籬,重新省思,
而達成運動中兩性平權的具體實質性。研究結果顯示, 女子手
球運動推展至今, 手球運動中掌握體育政策規劃與資源的仍是
兩性不平權。在女子手球運動領域中, 仍舊存在著社會文化上
給予男女兩性的期望與評價, 並且意識到在女子手球運動領域
中深受社會制度與無所不在的文化傳承的限制。
As the social concepts and values have changed, many excellent female athletes won distinction in various contests and female issues also became more and more emphasized.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female handball sports and feminine ideology, and explore the gender myth in the sports domain in terms of feminism,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gender ideology in the sports area and its background.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many relevant feministic conclusions in sociological research on sporting, long term researches based on historic perspectives are still scarce. Therefore, the thesis intends to explore the background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Taiwan female handball sports and the nexus between gender and the developmental phenomenon of social culture in ter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rizing female handball. Through a historical research of female athletics development, the author hopes to find out a way of gender equality in the sports arena and stride over the hindrance and fence that prevent women from taking part in sports, as well as fulfill the concrete gender equality in sports by ideological reflection. The conclusion shows the charge of athletic policy and resources in handball area has still been dominated by male. Even in female handball arena, there are social expectation and evaluation about men and women, and the omnipresent restriction of social systems and culture inheritance imposed upon women could still be perceived in this field, so we could say that female handball sports in Taiwan can not yet escape from the male domination of culture and society sports culture.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第五節 名詞解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第二章 運動與歷史社會學
第一節 歷史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第二節 台灣運動與性別之相關文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第三章 性別、文化與社會
第一節 性別的概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7
第二節 性別與文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9
第三節 女性主義相關理論與流派-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6
第四章 運動、性別與社會
第一節 運動與性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0
第二節 古代女性運動的起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
第三節 現代女性運動的起源與發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4
第四節 運動、性別與台灣社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1
第五章 手球、性別與台灣社會
第一節 手球運動的起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0
第二節 台灣手球運動的發展歷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6
第三節 台灣女子手球運動的發展歷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8 9
第六章 結論: 台灣女子手球運動的社會學觀點- - 1 0 2
參考文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 7
附錄
附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3
王宗吉(1992):體育運動社會學。台北:銀禾文化。
王建臺(1984):奧林匹克與婦女運動。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17輯,25-36。
文崇一(1995) :歷史社會學-從歷史中尋找模式。台北:三民書局。
王宗吉譯(2003) :運動社會學。3-5。台北:紅葉文化事業。
王瑞香(1989):八十年代的性格命運。婦女雜誌。205期,80-81。
王雅各(2001):台灣婦女解放運動史。台北:巨流圖書出版。
甘允良(2004):運動與性別省思-基進女性主義的觀點。中華體育季刊,18(4):122-129。
宋丙堂(1971):手球之起源及其發展。手球年刊創刊,28。
邱金松(1988):運動社會學。桃園:國立體育學院。
邱金松、黃東治譯(2008):運動世界的社會學。台北:學富出版。
李松根(1999):學習Norbert Elias 的社會發展理論。台北:東華。
呂秀蓮(1990):新女性主義。台北:前衛出版社。
吳文忠(1972):刊首獻詞。手球年刊,1頁。台北:師範大學。
金敏玲(1998):淺談女性參與運動的社會因素。國民體育季 刊,第27卷第4期,110-116。
金敏玲(2001):提升女性參與休閒活動之策略。國民體育季刊, 30卷2期,130-136。

周美智、鄭掬文(2001):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15期,南華大學教社所。
林芳玫(1996):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載於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1-26,台北:女書。
林麗珊(2003):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五南圖書出版。
盂峻瑋(2005):文明化過程一種運動社會學的探索。台灣社會學通訊,54,7-11。
洪嘉蔆(2003):運動新聞的性別意涵分析。桃園: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嘉文(2000):社會化與運動關係初探。中華體育,第54期,1-9。
徐耀輝(1992):大學運動員運動社會化之性別差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彥頤(2007):纏足「金蓮崇拜」由盛而衰的演變。台北:左岸文化。
黃宜萍(2001):徘徊在社會體制的十字路口–十八名女性運動員運動社會化與身分認同的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
黃雅惠(2003):女性運動員參與競技運動之演變趨勢。國民體育季刊,32(1),46-52。
黃瓊儀(2003):國際婦女與運動會議紀要及其宣言。國民體育季刊,32(1),39-45。
陳金樹(1972):最新手求訓練法。台北:師範大學。
湯銘新(1996):奧運百週年發展史。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出版。
黃翠瑛(1998):知覺家長性別角色超越對其個人性別角色超越
影響之研究。嘉義技術學院學報,57期,81-96。
黃東治(2007):臺灣運動社會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國民體育季刊第36卷第二期,32。
陳淑菁(2002):不同運動類型及不同年齡層女性運動員之性別角色及角色衝突之研究。桃園:國立體與學院教練研究所。
陳美華(1994):從性別角色的觀點看女性參與運動。中華體育,第八卷第一期,17-23。
陳美芳(2001):奧運會的女性議題。中華體育,15(3),137-143。
陳益祥(1999):運動世界中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國民教育5期,46-50。
畢恆達(2004):空間就是性別。台北:心靈工坊。
陳良嶋(1971):五年來的國民小學手球運動。手球年刊創刊,51-54。
陳金樹(1971):幼獅手球研習會心得調查報告。手球年刊創 刊,24。
陳皎眉、王叢桂、孫倩如(2002):社會心理學。台北:蘆洲空大。
商雅婷(2006):運動性別意識、過去接觸經驗與對同性戀運
動選手態度之預測。國立臺灣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研究
所碩士學位論文。
陳皎眉(2000):性別差異與性別角色,高中職教師兩性平等教育工作坊研習教材。58-62。台北:教育部。
陳掌諤(1952):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史。菲律賓中華體育編 篆社。
葉霞翟(1971):全國手球委員會成立週年感言。手球年刊創 刊,24。
蔡政雄(1979):手球員的必備條件。手球年刊,79-81。
蔡和成(1984):奧林匹克精神。台北市:健行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鍾任翔、吳倫閑(2007):探討亞洲女性競技運動發展策略。台北:中國文化大學
鍾曉雲(2001):從社會化過程中看女性運動員性別角色的衝突。大專體育,第55期,115-120。
蘇芊玲。女性主義與婦女運動。當代思潮與台灣發展資料庫,東華大學。
顧燕翎主編(1996):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顧燕翎、鄭至慧主編(1999):女性主義經典。台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俞智敏等(譯):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北:巨流。
台灣女子體育運動協會TAWS:檢索日期:2008.2.20http://www.taws.org.tw/news/20070101.htm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網站:檢索日期:2007.12.26 http://www.tpenoc.net
手球協會網站:檢索日期:2007.12.26 http://www.handball.org.tw/
Block, J. H.(1976).Issues,problems,and pitfalls in assessing sex differences: A crititcal review of “The Psychology of Sex Differences”.Merrill-Palmer Q,22, 283-308.

Bryson,L.(1990) .Challenges to male hegemony in sport. In D.Sabo and M.Messner(Ed.)Sport,menand the gender order.Champaign,IL:Human Kinetic Publishers.
Bem, S.L.(1974)The measurement of psychological and rgyn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42,155-162.
Bem, S.L.(1981)Gender schema theory:A cognitive account of sex (1974)The measurement of psychological and rgyn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42,155-162.typing. Psychology
Coakley(2004)Gender and Sports.In Sports in Society: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pp.16-28).NY:McGraw-Hil Publishers.
Duckitt,J.(1992).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prejudice.New York:Praeger.
Elias, Norbert and Eric Dunning (1986). Volkstümliche Fußballspiel im mittelalterlichen und frühneuzeitlichen England’, in: ders., Sport in Zivilisationsprozeß. Studien zur Figurationssoziologie, Münster: Lit-Verlag.
Messner,M. A.(1992).Power at Play-Sports and the Problem of Masculinity.Boston,Beacon Press.
Nixon, H.L.(1996).A sociology of sports.Belmont,Californi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Griffin,P.(1998).Sport:Where men are men and women are trespassers.In Strong women,deep closets:Lesbians and homophobia in sport(pp.16-28).IL: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
Hobsbawm,E.J.(1990).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
Cambridge:University of Cambridge.
Jarvie,G.(1991).Highland Games: The Making of the Myth.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Keyes, Charles F .(1981).The Dialects of Ethnic Change In Ethnic Change, Charles F Keyes ed.pp.4-30
Kymlicka,W.(1998).Finding Our Way:Rethinking Ethnocultural Relations in Canada.Don Mills,O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innekin, Jocelyn,and Lin Poyer .(1990). Introduction In Cultural Identity and Ethnicity in the Pacific. Jocelyn Linnekin and Lin Poyer,eds.p1-16.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Vikki,Krane.(1996).Lesbians in Sport:Toward Acknowledgment, Understanding, and Theory.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18,237-246.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