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王文中(2004)。Rasch測量理論與在教育和心理之應用。Rasch測量: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與心理諮商學系。王玉娟(2004)。以評分規程實施同儕互評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童直笛演奏教學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徐新龍(1997)。摩登舞技術經典。臺北市: 臺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
高嘉璘(2007)。華爾滋動作學習的情境干擾效應。未出版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應用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郭生玉(1995)。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市:精華書局。
單文經(1998)。評介兩種多元評量-真實評量與實作評量。北縣教育,25,46-52。曾雅瑛、黃秀霜(2000)。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評量的省思。新世紀優質學習的經營研討會論文輯,279-291。臺北市:教育部。
曾盟堡(2000)。運用多層面Rasch模式分析運動裁判之判決-以標準舞為例。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于庭(2003)。運動舞蹈介入休閒活動對平衡控制的影響。未出版之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黃于庭、張光銘(2003)。社會變遷與臺灣社交舞的發展。第五屆東北亞體育運動史學術研討會專刊(p. 78)。論文發表於第五屆東北亞體育運動史學術研討會。嘉義縣:吳鳳技術學院。
黃心怡(1998)。科學化舞蹈訓練法的探求。大專體育雙月刊,40,58-63。趙群倫(2003)。運動舞蹈者在注意力限制下的平衡控制效應。未出版之國立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歐滄和(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市:心理。
謝苑玫(2000a)。全觀而回饋豐富的音樂教學評量設計。新世紀優質學習的經營研討會論文輯,259-278。臺北:教育部。
謝苑玫(2000b)。音樂教學評量的反省與前瞻。測驗與輔導,159,3325-3329。二、英文部分
Hurley, A. (1994). The ballroom technique. London: Lithoflow.
Engelhard, G. (1992). The measurement of writing ability with a many-faceted Rasch model. Applied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 5(3), 171-191.
Thomas, J. R., & Nelson, J. K. (1996). Research methods in physical activity (3rd ed.).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Lunz, M. E., Wright, B. D., & Linacre, J. M. (1990).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judge severity on examination scores. Applied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 3(4), 331-345.
Linacre, J. M. (1990). Rank ordering or judge-awarded ratings? Rasch Measurement Transactions, 4(1), 95.
Wright, B. D. (1995). Diagnosing person misfit. Rasch Measurement Transactions, 9(2), 430-431.
Jackson, C. W. & Larkin, M. J. (2002). Rubric teaching students to use grading rubrics.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35(1), 40-45.
Whitcomb, R. (1999). Writing rubrics for the music classroom.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5(6), 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