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184.63)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1 02:1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邱沛樺
研究生(外文):Chiu Pei-Hua
論文名稱:漢聲版《中國童話》叢書中神話故事的神話元素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of the Elements of myth in myths of "Chinese Children Tales" published by Han-Sheng
指導教授:蘇伊文蘇伊文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u Yi-W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9
中文關鍵詞:台灣兒童文學漢聲版中國童話神話元素內容分析法
外文關鍵詞: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aiwan《Chinese Children Tales》published by Han-Shengthe Element of MythContent Analysi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86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國童話》叢書中的神話故事的神話元素,了解神話文類在兒童文學上的應用情形。本研究以神話元素類目表進行內容分析,所得到的結論如下:
一、各篇均出現「神話角色」和「圖騰」兩種元素
這17篇故事都包含「神話角色」和「圖騰」這兩個神話元素,可見「神話角色」和「圖騰」是神話故事的必備元素。
二、「原始」出現次數較少,與神話出現的時期有關
「原始」元素只有出現9篇,有8篇神話故事沒有原始元素,乃因這些神話故事為後期出現,原始性不足。
三、「樂園」是神話追求的生活,不過仍有2篇未呈現
這2篇神話的內容都呈現追求理想的境界,太陽堅持要追到月亮,而精衛鳥很有毅力地銜石填海,只是停留在追求理想的狀態,所以無法出現樂園的美好結果。
四、「變形」以「化生之變形」出現最多
這是兒童文學化的神話故事,考量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心智發展,以「化生之變形」出現最多,其具體概念最容易被兒童接受。
期盼透過研究能讓更多人認識優美的神話故事,也可以掌握神話元素的特點,創作屬於現代的神話故事。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myths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Content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Chinese Children Tales” with a revised classification chart of “elements of myth.”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characters of myth” and “totem” appeared in all seventeen stories. These two elements were essential in myth stories.
2. The element of “ancient” elements appeared only nine stories. Other eight stories did not contain the element of “ancient” because they were more modern than in the other myths. This result related to the period of occurrence.
3. the concept of “paradise” as a perfect, wonderful life was pursued in all myth stories except two. These two stories presented the ideal conditions that the sun insisted on for reaching the moon, and the Jingwen bird persistently throwing stones from its mouth to fill the ocean. However, the bird stayed only in pursuing ideal conditions, and could not have the desired outcome of paradise.
4.“metamorphism,” meaning change into concrete creatures, was the most prevalent occurrence.
Considering children’s life experience and mental development, “metamorphism” appeared as the easiest concrete concept for acceptance by young readers.

This study aimed at making people more familiar with myth stories, manipulating the features of the elements of myth and creating modern mythological storie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8
第三節 研究範圍、限制………………………………………………10
第四節 名詞解釋………………………………………………………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兒童文學中的神話故事……………………………………12
第二節 神話的意義…………………………………………………21
第三節 神話的產生與演變…………………………………………51
第四節 神話的元素…………………………………………………56
第五節 國內神話主題論文與《中國童話》叢書的研究現況……6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對象……………………………………………………79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81
第三節 分析模式、單位與類目……………………………………87
第四節 研究的工具…………………………………………………9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數據分析……………………………………………………98
第二節 神話元素之「神話角色」…………………………………101
第三節 神話元素之「圖騰」………………………………………108
第四節 神話元素之「原始」………………………………………119
第五節 神話元素之「樂園」………………………………………124
第六節 神話元素之「變形」………………………………………130
第七節 總結…………………………………………………………137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結論…………………………………………………………139


參考文獻
一、 文本…………………………………………………………145
二、 工具書………………………………………………………145
三、 學位論文……………………………………………………146
四、 專書…………………………………………………………147
五、 期刊資料……………………………………………………153
六、 中文網路資料………………………………………………155
七、 西文資料……………………………………………………155
一、文本
漢聲雜誌社(1982)。中國童話1(五版)。台北市:英文漢聲。
漢聲雜誌社(1982)。中國童話2(五版)。台北市:英文漢聲。
漢聲雜誌社(1982)。中國童話3(四版)。台北市:英文漢聲。
漢聲雜誌社(1982)。中國童話4(三版)。台北市:英文漢聲。
漢聲雜誌社(1982)。中國童話5(三版)。台北市:英文漢聲。
漢聲雜誌社(1982)。中國童話6(再版)。台北市:英文漢聲。
漢聲雜誌社(1982)。中國童話7(再版)。台北市:英文漢聲。
漢聲雜誌社(1982)。中國童話8(再版)。台北市:英文漢聲。
漢聲雜誌社(1982)。中國童話9(初版)。台北市:英文漢聲。
漢聲雜誌社(1982)。中國童話10(初版)。台北市:英文漢聲。
漢聲雜誌社(1982)。中國童話11(初版)。台北市:英文漢聲。
漢聲雜誌社(1982)。中國童話12(初版)。台北市:英文漢聲。

二、工具書
谷風編輯部(1986)。希臘羅馬神話詞典。中和市:谷風。
臺灣中華書局、美國大英百科全書公司聯合編輯(1989)。簡明大英百科全書 13 。臺北市:中華。
錦繡文化編輯部(1993)。中國大百科全書 中國歷史1。台北市:錦繡。

三、學位論文
田瑞卿(2002)。神話在國小課程上的運用。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東市,未出版。
呂芊霈(2000)。臺灣近十年來小說主題之研究—以臺灣省兒童文學創作獎為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未出版。
林孟儒(2005)。兒童歷史故事研究-以漢聲版《中國童話》歷史故事為例。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台中市,未出版。
官怡嫺(2003)。中國變形神話傳說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
洪菁菁(2003)。神話在教育情境中的意義與應用—以三個原住民社區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市,未出版。
洪麗秋(2007)。中國神話與兒童文學關係研究—以神話在兒童文學的詮釋運用為範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市,未出版。
郭素絹(2004)。論王孝廉的中國神話研究(1970-2004)。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宜蘭縣,未出版。
張惠玲(2003)。少年小說中少年社會適應問題探究。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未出版。
陳玉芳(2004)。移山神話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未出版。
陳佩佩(2003)。《封神演義》神話元素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未出版。
黃玉蘭(2001)。神話與兒童文學--以原住民兒童文學為例。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東市,未出版。
鍾明宏(2002)。漢聲兒童叢書《中國童話》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東市,未出版。

四、專書
丁由(譯)(2001)。路先‧列維—布留爾(Lucién Lévy-Brühl)著。原始思維。臺北市:臺灣商務。
王小盾(1992)。神話話神。臺北市:世界文物。
王文科(1991)。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石番(1996)。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二版)。台北市:幼獅。
王孝廉(1977)。中國的神話與傳說。臺北市:聯經。
王孝廉(譯)(1983)。白川靜著。中國神話。臺北市:長安。
王孝廉(1991)。中國神話與傳說。台北市:聯經。
王孝廉(2005)。中國神話世界(下編)。台北市:洪葉。
王桂蘭(1999)。遙遠的故事:古代神話傳說。台北市:萬卷樓。
田大畏(譯)(1991)。李福清著。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在蘇聯:小說、歷史。臺北市:臺灣學生。
朱侃如(譯)(1995)。Joseph Campbell著。神話。臺北縣:立緒。
朱侃如(譯)(1997)。Joseph Campbell著。千面英雄。臺北縣:立緒。
汪培基(譯)(1991)。James George Frazer著。金枝。臺北市:桂冠。
杜文燕(譯)(2005)。Veronica Ions著。神話的歷史。台北市:究竟。
杜淑貞(1994)。兒童文學析論(下冊)。台北市:五南。
杜維明(1996)。現代精神與儒家傳統。臺北市:聯經。
李漢偉(1989)。珍惜人類藝術發展的童年—談兒童神話傳說的讀和寫。載於林文寶(主編),兒童文學論述選集(頁85-92)。臺北市:幼獅。
李福清(1998)。從神話到鬼話。臺中市:晨星。
李慕如(1983)。兒童文學綜論。高雄市:復文。
吳鼎(1980)。兒童文學研究。台北市:遠流。
岑家梧(1996)。圖騰藝術史。臺北市:地景。
何星亮(1993)。龍族的圖騰。臺北市:中華。
林文寶(1989)。試說我國古代童話。載於臺灣省立臺東師範學院(主編),兒童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7-170)。臺北市:文史哲。
林文寶(1996)。兒童文學。臺北市:五南。
林文寶(1998)。可圈可點的胡說八道,入情入裡的荒誕無稽。載於許建崑(主編),認識童話。台北市:小魯。
林文寶(主編)(2000)。臺灣(1945~1998)兒童文學100。台東市:國立台東師院兒童文學研究所。
林守為(1990)。兒童文學(三版)。台北市:五南。
林良(2000)。淺語的藝術(修訂1版)。台北市:國語日報。
林桐(1989)。神話的改寫。載於林文寶(主編),兒童文學論述選集(頁79-83)。臺北市:幼獅。
林惠祥(1968)。神話論。台北市:商務人人文庫。
林鍾隆(1989)。寓言、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載於林文寶(主編),兒童文學論述選集(頁105-112)。臺北市:幼獅。
邱各容(2005)。臺灣兒童文學史。台北市:五南。
洪汛濤(1989)。童話學。台北市:富春。
洪汛濤(1991)。兒童文學研究。台北:遠流。
胡萬川(1996)。民間文學工作手冊。臺北市:文建會。
胡適(1996)。白話文學史。北京市:東方。
茅盾(1981)。神話研究。天津市:百花文藝。
茅盾(1999)。茅盾說神話。上海市:古籍。
徐志平(2002)。中國神話與傳說。未出版手稿,嘉義大學中文系,嘉義縣。
徐志平(2006)。中國古代神話選注。台北市:里仁。
徐紹林(1989)。神話故事分析。載於林文寶(主編),兒童文學論述選集(頁75-78)。臺北市:幼獅。
馬昌儀(1994)。中國神話學文論選萃。北京市:中國廣播電視。
袁珂(1987)。中國神話傳說。台北市:里仁。
袁珂(1991)。中國神話史。臺北市:時報文化。
許建崑(1998)。古典童話的閱讀策略。載於許建崑(主編),認識童話。台北市:小魯。
陸敬忠(2007)。西洋哲學導論-哲思核心理念生成發展史。臺北市:洪葉。
陳天水(1990)。中國古代神話。台北市:國文天地。
陳建憲(1995)。神衹與英雄:中國古代神話的母題。北京市:三聯。
陳建憲(1997)。神話解讀。湖北省:教育。
陳炳良(譯)(1990)。Richard Chase著。神話即文學。載於陳炳良、王宏志、李小良、程雲峰、劉燕萍、蘇彩英(合譯),神話即文學(頁1-13)。台北市,東大。
黃道琳(譯)(1998)。李區艾德蒙著。李維史陀:結構主義之父(再版)。台北市:桂冠。
傅林統(1990)。兒童文學的思想與技巧。台北市:富春。
傅錫壬(2005)。中國神話與類神話研究。台北市:文津。
葉詠琍(1986)。兒童文學。臺北市:東大。
楊孝濚(1989)。內容分析。載於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頁809-831)。台北市:東華。
楊佃青(1999)。中國兒童文學歷史發展概述。載於黃雲生(主編),兒童文學概論。臺北市:文津。
臺東師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編輯(1998)。台灣地區(1945年以來)現代童話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東市:東師院兒童文學研究所。
臺靜農(1972)。楚辭天問新箋。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潛明滋(1993)。中國古代神話與傳說。臺北市:臺灣商務。
潛明滋(1993)。中國神話學。寧夏省:人民。
潘明宏、陳志瑋(譯)(2003)。Chava Frankfort-Nachmias David Nachmias 著。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台北縣:韋伯。
鄭志明(2005)。宗教神話與崇拜的起源。台北市:大元。
歐用生(1995)。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頁229-254)。台北市:師大書苑。
蔣風(1998)。兒童文學原理。安徽省:安徽教育。
鄧啟耀(1992)。中國神話的思維結構。重慶省:重慶。
魯迅(1996)。中國小說史略。北京市:東方。
劉大杰(1999)。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市:華正。
樂蘅軍(1993)。中國原始變形神話試探。載於古添洪、陳慧樺(主編),從比較神話到文學(三版)(頁150-185)。臺北市,東大。
賴盈滿(譯)(2005)。Karen Armstrong著。神化簡史。台北市:大塊文化。
燕仁(1993)。中國民間俗神。臺北市:漢欣文化。
蕭兵(1991)。黑馬—中國民俗神話學文集。台北市:時報。
鍾宗憲(2006)。中國神話基礎研究。台北市:洪葉。
關永中(1997)。神話與時間。臺北市:臺灣書店。
譚達先(1980)。中國神話研究。香港:商務印書館。
譚達先(1988)。中國神話研究。臺北市:臺灣商務。
羅光(1996)。中國哲學思想史: 先秦篇。臺北市:台灣學生。
嚴太白(1984)。中國古代神話。台北市:精美。

五、期刊資料
王世芸(1994)。神話意象與分類。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61-65。
宋麗娟、李寅生(2007)。淺談我國上古神話的文學意蘊。欽州學院學報,22(2),41-44。
杜勇(2006)。關於歷史上是否存在夏朝的問題。天津師範大學學報,4,53—55。
李炳海(2004)。蛇:參與神靈形象整合的活性因子-珥蛇、操蛇、踐蛇之神的文化意蘊。文藝研究,1,81-89。
吳英長(1981)。中華民國叢書內容之價值分析。東師學報,9,18-62。
何曉明(1994)。上古神話傳說與中華文化精神。社會科學輯刊,93,116-119。
袁珂(1983)。從狹義的神話走向廣義的神話。民間文學論壇,2,77-80。
袁珂(1996)。我在神話研究方面做的工作。中華文化論壇,4,16。
徐毓琴(1994)。魯迅論中國神話傳說。淮北煤師院學報,4,119-123。
徐雙溪(2004)。圖騰文化元素的氏族維繫功能。青海師範大學學報,3,32-35。
徐藝華(2004)。神話牽引下的—悲壯與美麗。師友月刊,442,96-97。
商志榮(1994)。神話的演變和小說的形成。錦州師院學報,1,45-50。
郭俊(2000)。淺談圖騰文化元素與社會效能。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3,46-49。
張文安(2007)。中國古代自然崇拜與自然神話的的歷史考察。東北師大學報,3,74-79。
張福三(2002)。太陽‧烏鴉‧巫師──對我國太陽神話的一點思考。民族藝術研究,5,30-38。
陳連山(1999)。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的結構關係。民間文化,1,16-20。
陸萍(2007)。神話‧兒童‧詩──對神話類課文教學的思考。江蘇教育,12,13-15。
賀學君(2000)。中國神話研究百年。社會科學研究,5,135-141。
溫曼英(1982)。〈從五歲到八十歲都愛讀的《中國童話》叢書〉。天下雜誌,47,75-76。
逸羚(1982,5月23日)。〈我看《中國童話》〉。國語日報,第三版。
趙伯樂(1994)。古代神話的觀念載體功能。思想戰線,6,49-55。
劉愛琳、李倩(2007)。論中外神話的保存與流傳。求索,4,164-166。
劉傳(2004)。略論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首蛇身”形象。嘉應學院學報,5,14-17。
閻萍莉(2002)。中國遠古時代神話傳說的民族特性。華夏文化,1,42-44。
謝保成(2004)。神話傳說與歷史軼事—三談中國史學起源。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3,108-115。
鍾宗憲(2001)。中國神話的敘事性與象徵性。輔仁國文學報,17,245-279。
蘇伊文(1992)。內容分析法在兒童文學研究的應用。國教輔導,32(2),14-17。

六、中文網路資料
葉煬斌(無日期)。歷史科教材疑難問題解答。2007年4月21日,取自http://www.isst.edu.tw/s52/q.htm

七、西文資料
Barry B. Powell(2001).Classical Myth(3rd ed.).Upper Saddle River,New Jersey:Prentice-Hall.
Berelson, B. (1952).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NY:The Free Press.
Brian Sutton-Smith,Jay Meching,Thomas W. Johnson,Felicia R. McMahon(1999).Children’s Folklore:A Source Book.Logan,Utah:Utah State University Press.
Carl M. Tomlinson ,Carol Lynch-Brown(1993).Essential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2ed ed.). Boston : Allyn & Bacon.
Cook Kathy(2002).Myth.Artsedge Curricula,Lessons and Activities.Washington,DC:John F. Kenndy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77 617)
Funk & Wagnalls(1980). Standard Dictionary of Folklore,Mythology,and Legend. New York :Nal Penguin Inc.
Mythology From Wikipedia,the free encyclopedia. Retrieved July 17, 2006,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Mythology.
Peter Hunt(2001). Children’s Literature.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Rebecca J. Lukens (2003).A critical Handbook of Children’s Literature(8th ed.). New York :Longman.
Thomas J. Sienkewicz(1996).The Web of Myth Theory. Retrieved July 20 2006, from http://department.monm.edu/classics/courses/Clas230/MythDocuments/WebofMyth.htm.
W.A.Johnson(n. d.). The Nature of Myth: some final reflections .Retrieved July 20, 2006, from http://classics.uc.edu/~johnson/myth/final.htm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