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份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王萬清(1999):多元智能創造思考教學-國語篇。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吳敏而(1998):語文學習百分百。台北:天衛出版社。
何三本(2001):九年一貫語文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余民寧(1991)。試題反應理論的介紹-測驗理論的發展趨勢(一)。研習資訊,8(6),3-18余民寧(1997)。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臺北:心理出版社
周文欽、歐滄和等(1995)。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語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教育部網站http://teach.eje.edu.tw/9CC/fields/2003/language-source.php)
陳弘昌(1999)。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修訂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郭生玉(1989)。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市:精華書局。
張鴻苓(1998):中國當代聽說理論與聽說教學。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
陸又新(2001):基本能力取向的國語文統整教學初探綱要-「以聆聽及說話」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主編:九年一貫語文統整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市北師語教系。
陳英豪、吳裕益(2001)測驗與評量。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許擇基、劉長萱(1992)。試題作答理論簡介。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黃炳煌(1999)。談「課程統整」-以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院主編之新世紀的教育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麗文。
黃繼仁、周立勳、甄曉蘭(2001)。國小教師國語教學信念及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教育研究集刊馮永敏(2001)。試論九年一貫本國語文統整教學的實施。多元母語九年一貫教學學術研討會,88-186,臺北市。
趙鏡中(1999)。教學小點~真實情境中的說話教學情境。台北:台灣省國民教師研習會。
劉湘川(2000)。點二系列相關試題鑑別指數之值譜分析及IRT上之應用。測驗統計年刊,8,1-17劉力、李志強(1995)。聽說活動過程的心理學分析及其對教學的啟示。載於國立台東師範學院(主編),第一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39-153頁)。台東:國立台東師範學院。
歐陽教、陳滿銘、李琪明(2000)。「我國中小學國語文基本學力指標系統規劃研究」之實施歷程與研究成果簡介。研習資訊,17(3),6-18。戴寶雲(1995)。《實用小學語文教學90 法》,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
魏金財 (1999)。 統整課程的教育訓練課程,教育部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論文論文輯。
羅秋昭(1999)。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顧介梅(2002)。「數學科試題檢核分析法之研究-以九十年度四技二專工業類數學科試題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龔淑芬(1999)。國民小學「聆聽教學」的探討。新竹市:民國以來國民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學術研討會論文輯。
龔淑芬(2003)。國民小學聆聽教學教材分析及教學方法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貳、英文部分
Ahmanan, J.S. & Glock,M.D.(1981).Evaluating Student Progress: Principles of Tests and Measurement(6th ed.).Allyn and Bacon:Boston.
Baker, F. B. (2001)The Basics of Item Response Theory. [On-line]Available:http://ericae.net/irt/baker/
Bloom, B.S. (Ed.)(1956).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Handbook Ⅰ:Cognitive domain. New York,NY:Longman,Green.
Haladyan, T.M.(1999).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multiple-choice test item.Mahwah,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Hambleton, R. K.(1989) Principles and selected applications of item response theory .In R. L. Linn(Ed.)Educational measurement (3rd ed.)(pp. 147-200).New York: Macmillan.
Hambleton, R. K., &Cook, L. L.(1977). Latent traut models and their use in the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test dat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14, 75-96
Hambleton, R. K., & Swaminathan, H.(1985).Item response theory :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Boston :Klvwer Nijhoff
Hopkins, K. D., Stanley, J. C.,& Hopkins, B. K.(1990).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7th ed.).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Lord, F.M.(1980).Applications of item response theory to practical testing problems.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Osterlind, S.J.(1998).Constructing test item multiple-choice, Constructed-response,performance,and other formats(2nd ed.).Boston,MA: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Gronlund, N.E.(1976).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Teaching(3rd ed.).Appeton-Century-Crofts:New York.
Gronlund, N.E.(1993).How to make achievement tests and assessment(5th ed.)Boston:Allyn Bacon
Wright, B. D., & Stone, M. H. (1979). Best test design. Chicago: MESA.Guilford,J.P.(1954).Psychometricmethods.NewYork:McGraw-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