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92.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10 13: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傅憲豪
研究生(外文):Hsien-Hao Fu
論文名稱:從炊煙裊裊到徵召太陽:臺灣戰後家用熱水技術網絡的發展
論文名稱(外文):From Kitchen Chimneys to Enroll the Sun: The Development of Household Hot Water Network in Postwar Taiwan
指導教授:傅大為傅大為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Daiwie F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歷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8
中文關鍵詞:科技與社會行動者網絡理論煤球液化石油氣一氧化碳太陽能熱水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
  • 點閱點閱:39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0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本論文試圖藉由科技與社會(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簡稱STS)的研究取徑、主要以行動者網絡理論 (Actor Network Theory, 簡稱ANT) 為主,對於臺灣戰後家用熱水技術網絡的實作、組態以及轉換進行描繪,來探索用這種被臺灣數百萬用戶所廣泛使用的家庭技術是如何地發展與運作,又是在什麼樣子的網絡組態下發生大規模的轉變。戰後到1970年代的臺灣家庭主要是採用從柴薪與煤炭類燃料作為熱源,其家用熱水的實作方式與網絡組態,與在地物產與居住型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隨著居住型態的在70年代的劇烈轉變以及液化石油氣技的興起,家用熱水技術網絡產生大規模的轉變,氣體燃料為超過八成以上的臺灣家庭所廣泛採用,這樣的轉變雖然為現代化的生活形態帶來某種程度的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尤其是難以馴服的一氧化碳。而被普遍被視為安全、環保又節能的太陽能熱水系統,雖然在台灣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卻始終無法普及應用,為了克服建築的安裝限制,以台大新能源中心為首,嘗試以推廣「新世代太陽能熱水器」來克服以上的困難,並更進一步動員各種資源與價值,來試圖重組原有所謂「二十年不變」的傳統太陽能熱水器網絡。本論文試圖透過歷史性的描繪這樣的家用技術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也許沒有之間、而是這樣地的家庭科技是如何形塑了我們生活形態,能使我們能夠進一步的瞭解在其中的人與物是如何構成臺灣社會的樣貌。
目錄
第一章、 前言
第一節 研究緣起..........................1
第二節 理論資源與文獻回顧.....................2
第三節 章節安排..........................5
第二章、 炊煙裊裊:戰後臺灣家庭燃料的面貌..........7
第一節 「炊煙裊裊」:戰後台灣家庭的炊煮實作.............8
第二節 從生煤管制到空氣汙染防制法................. 17
第三節 國宅興建計畫與家用氣體燃料的興起..............23
第四節 小結............................28
第三章、 從廢料到燃料:液化石油氣技術網絡動員....... 31
第一節 從「廢料」變成「燃料」,液化石油氣的誕生故事........ 33
第二節 從柴薪到瓦斯:家庭燃料網絡的轉換..............39
第三節 追蹤液化石油氣的技術網絡組態................46
第四節 新奇的自來熱水:瓦斯熱水器.................55
第五節 小結............................64
第四章、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建構太陽能熱水技術網絡....70
第一節 台灣太陽能熱水技術的發展..................73
第二節 「正面出擊瓦斯熱水器」:推廣獎勵政策的實施與檢討...... 82
第三節 新世代的太陽能熱水技術網絡動員...............89
第四節 小結............................97
第五章、 結論..........................105
附錄一:第二章受訪者背景資料.................110
附錄二:第四章受訪者背景資料.................111
參考書目.............................112
參考書目
中文文獻
《經濟部能源研究發展基金計畫八十八下半年及八十九年度期末報告:太陽能應用科技提升》(台北: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2000)。
《經濟部能源研究發展基金計畫九十年度期末報告:太陽能熱水系統推廣獎勵辦法補助作業計畫(第二年度)》(台北: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執行單位及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2001)。
〈我與液化石油「氣」:一家庭主婦的心聲〉《台灣煤氣》,第1卷第5期(1968),頁28。
〈編者的話〉《台灣煤氣》,第1卷第11期(1969),頁37。
〈液化煤氣能夠創造美景〉《台灣煤氣》,第1卷第12期(1968),頁7。
〈進口瓦斯器具令人注視〉《台灣煤氣》,第2卷第8期(1969),頁6。
〈主婦談:熱水器、鋼瓶應放的地方〉《臺灣煤氣》,第8卷第4期(1976),頁45。
〈怎樣才是安全又節省瓦斯的熱水器〉《臺灣煤氣》,第10卷第10期(1977),頁8。
〈協會贈獎第一百萬用戶〉《瓦斯季刊》,第9期(1989),頁96。
David Edgerton,方俊育、李尚仁譯,〈從使用到創新:十道兼容並蓄的技術史史學提綱〉《科技渴望社會》(台北:群學,2004),頁134-143。
Ruth Schwartz Cowan,楊佳羚譯,〈家庭中的工業革命〉《科技渴望社會》(台北:群學,2004),頁99-130。
Thomas P. Hughes,譯者楊佳羚,林宗德,〈美國的電氣化過程〉《科技渴望社會》(台北:群學,2004),頁19-78。
王若葦,鄭詩隆,《臺灣氣體燃料》(台北:欣然出版社,1987)。
王源趕,〈臺灣液化氣的開端與回憶〉《台灣煤氣》,第11卷第12期(1979),頁15。
王大中,〈台灣液化氣的開拓史〉《台灣煤氣》第24卷第10期(1992),頁12。
王大中,〈臺灣液化氣的開拓史之三〉《台灣煤氣》,第24卷第12期(1993),頁26-27。
王文,〈從煤氣送貨員不安於業說起配送員〉《台灣煤氣》,第2卷第1期(1969),頁39。
王永杰,〈熱水器的緣起與品質演變〉《台灣煤氣》,第10卷第4期(1978),頁7。
本社記者,〈液化石油氣運輸卡車龜山肇事現場觀感〉《台灣煤氣》,第2卷第1期(1970),頁5-8。
本社記者,〈鋼瓶製造的剖析〉《台灣煤氣》,第2卷第4期(1969),頁14。
本刊記者,〈煤氣界女傑:吳鍾靜慧〉《台灣煤氣》,第8卷第5期(1976),頁24。
本社記者,〈優良送貨員簡介〉《台灣煤氣》,第5卷第7期(1973),頁21-23。
中國石油公司,〈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計畫〉《瓦斯季刊》,第四期 (1988),頁4。
李金期,〈寒風襲人:話送貨員〉《台灣煤氣》,第5卷第1期(1973),頁31。
李寧,〈女中丈夫:包太太〉《台灣煤氣》,第6卷第4期(1974),頁34。
瓦斯協會,〈我國天然氣發展現況〉《瓦斯季刊》,第67期(2004),頁8。
水暈子,「現代人的大夢 擦澡的日子」,《聯合報》,1997-10-12,40版,繽紛。
林源,〈讓農村享用便宜的瓦斯〉《台灣煤氣》,第6卷第10期(1974),頁19。
林清淵,〈煤氣新器具的增加與安全〉《臺灣煤氣》,第1卷第5期(1969),頁3。
林壽雄、林志中,《協助國內傳統工業技術升級計畫:瓦斯爐具工業調查報告》,經濟部工業局工業技術研究院編印,1989,頁5。
呂錫民,〈國內太陽能熱水器使用狀況調查分析〉《太陽能學刊》,第2卷第2期(1997),頁26-30。
向秀媛,《公平交易法對我國家用液化石油氣經銷通路之影響》,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吳良雄,〈瓦斯安全常識〉《中國瓦斯月刊文薈》,第6卷(1986),頁57-59。
孔君,〈如何做一個標準的液化煤氣送貨員〉《台灣煤氣》,第1卷第1期(1968),頁19。
玫秀,〈為煤氣說幾句心話〉《台灣煤氣》,第1卷第3期(1971),頁22。
洪福星,《公用氣體燃料事業最適規模與合併效率性之估計》,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希斯蒙都著,林宗德譯,《科技與技術研究導論》(台北:群學,2007),頁131。
周漢楊,〈日本提高設備品質確保用戶安全〉《中國瓦斯月刊文薈》,卷5(1986),頁41。
張世倫,〈山居歲月--陽明山山仔后美軍宿舍群〉《臺灣光華雜誌》,第32卷12期(2006),頁106-112。
張維實,〈臺灣天然氣之利用發展〉《台灣煤氣》,第2卷第9期(1969),頁15-17。
詹益林,馬彥彬,〈我國液化石油氣安全管理之政策執行評估:以台中市為例〉,《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10期(2005),頁177。
青彥,〈二十年來的液化石油氣業之一〉《台灣煤氣》,第11卷第6期(1979),頁17。
青彥,〈二十年來的液化石油氣業之三〉《台灣煤氣》,第11卷第8期(1979),頁20。
青彥,〈二十年來的液化石油氣業之四〉《台灣煤氣》,第11卷第9期(1979),頁17。
青彥,〈二十年來的液化石油氣業之五〉《台灣煤氣》,第11卷第10期(1979),頁17。
青彥,〈二十年來的液化石油氣業之六〉《台灣煤氣》,第11卷第11期(1979),頁15-16。
明維,〈臺灣第一家鋼瓶廠商〉《台灣煤氣》,第6卷第7期(1979),頁18。
端木華,〈臺灣液化氣發展史:篳路藍縷的拓荒時期〉《台灣煤氣》,第9卷第7期(1977),頁7。
端木華,〈由無到有的鋼瓶業〉《台灣煤氣》,第9卷第8期(1977),頁7。
端木華,〈鋼瓶開關品質日益精良〉《台灣煤氣》,第9卷第9期(1977),頁7。
端木華,〈調整器品質尚待提高〉《台灣煤氣》,第9卷第10期(1979),頁7。
端木華,〈品質不符標準的橡皮管〉《台灣煤氣》,第9卷第11期(1979),頁7。
端木華,〈由銑鐵碗爐到電子爐〉《台灣煤氣》,第9卷第12期(1977),頁7。
端木華,〈家庭燃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臺灣煤氣》,第12卷第3期(1980),頁28。
博邏,〈煤氣知識:漫談煤氣之五〉《台灣煤氣》,第1卷第6期(1969),頁26。
趙榮三,〈創刊感言〉,《台灣煤氣》,第1卷第1期(1968),頁5。
賴迪陽編著,《瓦斯燃燒裝置實務》(台南:復漢出版社,1990)。
陳修容,〈請共同維護送氣安全〉《台灣煤氣》,第10卷第10期(1978),頁7。
斐文,〈女性的光輝〉《台灣煤氣》,第9卷第6期(1977),頁39。
臺灣煤氣發展研究會,〈煤氣行的送貨員有無出路〉《台灣煤氣》,第2卷第7期(1969),頁6。
沈蓉,〈莊頭北:家和萬事成〉《台灣煤氣》,第5卷第9期(1973),頁41。
偉誠,〈精良的麒麟牌熱水器〉《台灣煤氣》,第5卷第11期(1973),頁26。
寧寧,〈國內第一台熱水器的產生〉《台灣煤氣》,第5卷第12期(1973),頁26;玫瑰,〈用熱水器的煩惱〉《台灣煤氣》,第2卷第4期(1970),頁29。
思樂,〈關於太陽能熱水器〉《台灣煤氣》,第13卷第9期(1981),頁39。
葛明,〈臺灣第一家煤氣商〉《台灣煤氣》,第6卷第4期(1974),頁23。
葛明,〈太陽能熱水器會威脅瓦斯熱水器嗎?〉《台灣煤氣》,第18卷第2期(1986),頁18。
潘煥章,〈談瓦斯熱水器的動向:免開關、免點火〉《台灣煤氣》,第9卷第8期(1977),頁18-19。
潘煥章,〈怎樣才是安全又節瓦斯的熱水器〉《台灣煤氣》,第10卷第10期(1978),頁8。
潔如,〈怎麼回事?怎麼辦?〉《台灣煤氣》,第9卷第3期(1977),頁35。
潔如,〈怎麼回事?怎麼辦?(續二)〉《台灣煤氣》,第9卷第4期(1977),頁38。
鍾立鶴,〈三年後的炊煮燃料〉《中國瓦斯月刊文薈》,第7卷(1987),頁30。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編,《燃燒技術專輯:瓦斯爐具》(台北: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資源研究所,1992),頁2、10-12。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編,《源起不滅:台灣能源發展軌跡》(臺北:經濟部能源會,2004),頁57。
唐震宸,〈臺灣太陽能熱水器之推廣政策及目標〉《太陽能學刊》,第5卷第1期(2000)。
張梅英,〈國內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用現況〉《太陽能學刊》,第5卷第1期(2000),頁4-6。
湯瑪斯•休斯,「美國的電氣化過程:系統建構者」,《科技渴望社會》(台北:群學,2004),頁19-78。
黃秉鈞,〈太陽能熱水器之輔助電熱器問題探討〉《太陽能學刊》,第五卷第二期(2000),頁29-32。
黃秉鈞,〈太陽能熱水器之輔助電熱器問題探討〉《太陽能學刊》,第五卷第二期(2000),頁29-32。
陸繼雄編,《都市噪音與空氣污染》(臺北:淑馨,1988),頁7。
楊明勳,〈煤氣送貨員的心聲〉《台灣煤氣》,第6卷第2期(1974),頁23。
楊建裕,〈現階段推廣太陽能熱水器系統應用之作法與目的〉《太陽能學刊》,第4卷第二期(1999)。
康裕民,〈談太陽能熱水器系統之推廣獎勵〉《能源季刊》,十六卷第一期(1986),頁75-76。
劉詩彥,《台灣近代身體史觀的轉變初探(1949-2003):以浴室的誕生與轉折談公私領域的分化》,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劉賢甫,〈液化石油氣供銷經緯〉《中國瓦斯月刊文薈》,第1卷(1981),頁32。
編輯部,〈瓦斯熱水器與一氧化碳中毒〉《健康世界》1977,頁29。
臺灣煤氣資料室,〈為進口液化氣打一打算盤〉《台灣煤氣》,第3卷第6期,頁13。
蕭慶賢,〈台灣液化煤氣事業今昔〉《台灣煤氣》第1卷第1期(1968),頁10。
蕭淑珍,劉清田,〈太陽能儲熱系統之儲熱介質〉《能源季刊》,16-1 (1986),頁62。
蕭代基、張瓊婷,〈台灣四十年來空氣汙染問題與對策〉《台灣社會問題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問題研究推動委員會,1999),頁。

英文文獻
Bruno Latour,” Technology is Society made durable” in: John Law (ed.), A Sociology of Monsters:Essays on Power, Technology and Domination, (London:Routledge,1991). 103-131.
Bruno latour, “A Dialog on Actor-Network-Theory With a (Somewhat) Socratic Professor,” in C. Avgerou, C. Ciborra, and F.F. Land, eds., The Social Stud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tud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pp.62-76.
John Law, “Technology and Heterogeneous Engineering: The Case of Portuguese Expansion,”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ical Systems (1987), pp. 113.
Langdon Winner, The Whale and the Reactor: A Search for Limits in an Age of High Technolog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6).
Ruth Schwartz Cowan, A Social History of American Techn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Thomas P. Hughes, “The Evolution of Large Technological Systems,” in Wiebe E. Bijker, Thomas P. Hughes, and Trevor F. Pinch, eds.,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ical Systems: New Directions in the Sociology and History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Mass.: The MIT Press, 1987), p.51.
電子資料
《聯合知識庫》(1961-)。
「眷村村史」,新竹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網站,網址:http://urban.hccg.gov.tw/1100-museum/Thorpe_History/Thorpe_History_list.asp?Thorpe_ID=200109190927200838。
〈高雄長明街台鐵宿舍群概說〉,文建會文化資產部落格,網址:http://chmis.cca.gov.tw/chmp/blog/9213690911/myBlogArticleAction.do?method=doListArticleByPk&articleId=1530。
〈四連棟〉,黃金博物園區網站:主題設施,網址:http://www.gep.tpc.gov.tw/_file/1370/SG/29782/D50000001370000002.html。
〈官舍介紹〉,文建會地方文化館網站:寶町藝文中心,網址:http://superspace.cca.gov.tw/history.asp?kind=2&Bkey=252。
部落格「劇場邊,動筆」文章〈消失中的日式房舍〉,網址:http://coolmoontaiwan.spaces.live.com/Blog/cns!1pnOA7iK6ExY8oQZkrPyNc_g!208.entry。
〈95年1-7月消防緊急救護服務統計〉,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電子檔,網址: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
〈防範一氧化碳中毒設置警報器實施計畫〉,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電子檔,網址: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
〈戶籍人口統計年報〉,內政部戶政司網站:統計資料查詢,電子檔,網址http://www.ris.gov.tw/ch4/static/st10-0.html。
〈歷年人口總數、年增加、自然增加、出生、死亡數及其比率〉,內政部戶政司網站,電子檔,網址: http://www.ris.gov.tw/ch4/static/st20-0.html
〈液化石油氣供需平衡表(080~095) 〉。經濟部能源局網站:政府資訊公開:施政計畫、業務統計、研究報告,電子檔,網址:http://www.moeaboe.gov.tw/opengovinfo/Plan/all/energy_year/main/EnergyYearMain.aspx?PageId=default。
〈擴大國內天然氣使用方案〉,經濟部能源局網站:政府資訊公開:施政計畫、業務統計、研究報告,電子檔,網址:http://www.moeaboe.gov.tw/opengovinfo/Plan/all/energy_year/main/EnergyYearMain.aspx?PageId=default。
〈歷次普查結果摘要表〉,行政院主計處網站,電子檔,網址:http://www.dgbas.gov.tw/lp.asp?ctNode=3273&CtUnit=384&BaseDSD=7 。
〈台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歷次普查結果摘要表〉,行政院主計處網站,電子檔,網址:http://www.dgbas.gov.tw/public/Data/411716314171.rtf。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