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籍文獻(依著者姓氏筆畫數編序)
《十三經注疏•禮記》,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9月,第12刷
《十三經注疏•左傳》,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9月,第12刷
《十三經注疏•論語》,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9月,第12刷
《朝鮮古寫徽州本朱子語類》,京都:中文出版社,1982年
〔晉〕干 寶:《搜神記》,台北:木鐸出版社,1985年7月,第1版
〔漢〕王 逸:《楚辭章句》,台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
〔漢〕王充撰、黃暉點校:《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11月
〔宋〕王應麟:《玉海》,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年
〔五代〕王仁裕等撰,丁如明輯校:《開元天寶遺事十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年1月
〔宋〕朱 熹:《楚辭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宋〕朱 熹:《四書集註》,台北:學海出版社,1991年3月,第2版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5月,第2版
〔唐〕長孫無忌:《唐律疏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56年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上海:上海書店,2001年8月,第1版
〔宋〕洪興祖:《楚辭補註》,台北:藝文印書館,1996年
〔清〕孫詒讓:《墨子閒詁》,台北:華正書局,1987年
〔清〕畢 沅:《續資治通鑑》,台北:世界書局,1962年6月
〔漢〕許 慎:《說文解字》,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
﹝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註:《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清聖祖御製:《全唐詩》,台北:明倫出版社,1971年5月
〔明〕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漢〕趙 曄:《吳越春秋》,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台北:廣文書局,1972年8月,第2版
〔漢〕鄭玄:《周禮鄭氏注》,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6年1月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梁〕蕭統輯、〔唐〕李善注:《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二、今人著作(依著者姓氏筆畫數編序)
王枝忠:《漢魏六朝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
王景琳:《鬼神的魔力-漢民族鬼神信仰》,台北:錦繡出版社,1992年
王孝廉:《中原民族的神話與信仰—中國的神話世界》(下編),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7年6月
王國良:《六朝志怪小說考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11月
王國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7月,第1版
王溢嘉:《聊齋搜鬼》,台北:野鵝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第1刷
王溢嘉:《不安的魂魄》,台北:野鵝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第1刷
王 明:《太平經合校》,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2版
王恩洋:《孟子疏義》,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5年11月,第1版
方祖燊:《小說結構》,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石育良:《怪異世界的建構》,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伍蠡甫、胡經之主編:《西方文藝理論名著選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80年
李豐楙:《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6年
汪辟疆校錄:《唐人小說》,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
吳光正:《中國古代小說的原型與母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第1版
吳 康:《中國古代夢幻》,台北: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月
杜芳琴:《女性觀念的衍變》,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
李曉東:《中國封建家禮》,台北:文津出版社,1989年8月
李劍國:《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年
李偉昉:《英國哥特小說與中國六朝志怪小說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李鵬飛:《唐代非寫實小說之類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第2刷
李亦園:《人類的視野》,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年
何滿子:《中國愛情與兩性關係》,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金明求:《虛實空間的移轉與流動:宋元話本小說的空間探討》,台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第1刷
周伯乃:《現代小說論》,台北:三民書局,1971年
周伯乃:《古典與現代》,台北:遠景出版社,1979年11月,第1版
林在勇:《怪異:神乎其神的智慧》,台北:林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長安出版社編:《清人楚辭注三種》,台北:長安出版社,1975年4月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段塔麗:《唐代婦女地位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第2刷
邱宜文:《巫風與九歌》,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侯健編輯:《國外學者看中國文學》,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2年
侯忠義:《隋唐五代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
祝秀俠:《唐代傳奇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2年
俞汝捷:《幻想和寄託的國度—志怪傳奇新論》,台北:淑馨出版社,1991年
馬焯榮:《中西宗教與文學》,長沙:岳麓書社,1991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7年
徐華龍:《中國鬼文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9月
郟廷礎釋譯:《大智度論》,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袁珂:《神話論文集》,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7年1月
袁珂:《山海經校注》,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高壽仙:《中國宗教禮俗》,台北:百觀出版社,1994年
康正果:《重審風月鑑:性與中國古典文學》,台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
康韻梅:《中國古代死亡觀之探究》,台北:台灣大學文學院,1994年
孫遜、孫菊園編:《中國古典小說美學資料匯粹》,台北:大安出版社,1991年1月,第1版
孫一珍:《明代小說簡史》,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年
郭于華:《死的困惑與生的執著》,台北:洪葉書局,1994年10月,第1版
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陳顧遠:《中國婚姻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
陳文新:《中國筆記小說史》,台北:志一出版社,1995年3月,第1版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11月,第7版
郭洪紀:《被顛覆的文明:人類情慾主體的自由放縱、控制操弄與顛覆解放的異化反思》,台北:慧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3月,第1版第1刷
張國風:《太平廣記版本考述》,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5月,第1版第1刷
張 健:《小說理論與作品評析》,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7月
張捷夫:《中國喪葬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主編:《小說戲曲研究》第一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年5月,第1版
曾文昭、徐召勣:《中國古典小說藝術欣賞》,台北:里仁書局,1983年3月,第1版
陸又新:《聊齋誌異中的愛情》,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2年5月,第1版
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程國賦:《唐五代小說的文化闡釋》,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程國賦:《唐代小說與中古文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2月
傅騰霄:《小說技巧》,台北:洪葉書局,1996年4月,第1版
黃有志:《社會變遷與傳統禮俗》,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2年11月
黃澤新:《中國的鬼文化》,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7月,第1版
彭 毅:《楚辭詮微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6月,第1版
萬繩楠:《魏晉南北朝文化史》台北:雲龍出版,1995年
葛兆光:《道教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賈二強:《神界鬼域-唐代民間信仰透視》,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
葉慶炳:《談小說妖》,臺北:洪範書店,1983年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上冊),臺灣:學生書局,1982 年8 月
葉慶炳編:《中國古典小說中的愛情》,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2年
楊 義:《中國敘事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2月,第2刷
楊昌年:《小說賞析》,台北:牧童出版社,1979年
楊伯峻:《孟子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慈怡主編:《佛光大辭典》,高雄:佛光出版社,1989年
趙 輝:《楚辭文化背景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趙有聲、劉明華、張立偉:《生死•享樂•自由:道家和道教的關係及人生理想》,
台北:雲龍出版社,1991年
蒲慕州:《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臺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10月
鄧小南主編:《唐宋女性與社會》,上海市: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
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台北:里仁書局,1992年9月,第1版
魯迅:《魯迅全集》,台北:谷風出版社,1989年
鄭明娳:《貪嗔癡愛》,台北:師大書苑,1989年
樂蘅軍:《古典小說散論》,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84年12月,第1版第4刷
劉守華:《道教與中國民間文學》,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
劉仲宇:《道教法術》,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
劉世劍:《小說概說》,高雄:麗文文化公司,1994年11月,第1版
錢鍾書:《管錐編》第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盧錦堂:《太平廣記引書考》,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6年9月
蕭群忠:《中國孝文化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2002年
謝明勳:《六朝小說本事考察》,台北:里仁書局,2003年1月,第1版
薛惠琪:《六朝佛教志怪小說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顏慧琪:《六朝志怪小說異類姻緣故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羅 盤:《小說創作論》,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2月
蘇雪林:《屈賦論叢》,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80年
蘇冰、魏林:《中國婚姻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
〔美〕William Kenney著,陳迺臣譯:《小說的分析》,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 年
〔保〕瓦西列夫著,趙永穆、陳行慧譯:《愛情論》,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2年1
月,第3版
〔英〕弗雷澤(J.Frazer):《金枝》,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1998年
〔日〕平野顯照著、張桐生譯:《唐代的文學與佛教》,台北:業強出版社,1987年
〔法〕列維•布留爾著、丁由譯:《原始思維》,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年
〔英〕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1973年9月,第1版
〔德〕佛洛姆著,孟祥森譯:《愛的藝術》,台北:志文出版社,1997年1月,第2版
〔西〕烏納穆諾著,蔡英俊譯:《生命的悲劇意識》,台北:長鯨出版社,1980年
〔德〕恩斯特•卡西勒著、甘陽譯:《人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4年10月,第2版第3刷
〔德〕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義〕馬可波羅著,陳開俊等譯:《馬可波羅遊記》,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81年
〔英〕愛德華•泰勒著,連樹聲譯:《原始文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年8月
三、單篇論文(依著者姓氏筆畫數編序)
王國良:〈六朝志怪小說中的幽冥姻緣〉,《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王仲殊:〈中國的古代墓葬概說〉,《考古》第5期,1981年
王 俊:〈略論先秦鬼神思想的演變和歷史地位〉,《皖西學院學報》第22卷第1期,2006年
王岫林:〈六朝志怪小說的報應觀〉,《國文天地》第20卷第9期,2005年2月王溢嘉:〈恐懼與渴望-人對鬼的矛盾雙情〉,《國文天地》第6卷3期,1980年8月
牛志平:〈唐代民俗中的鬼—讀《太平廣記•鬼類》劄記〉,《唐文化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石昌渝:〈論魏晉志怪的鬼魅異象〉,《文學遺產》第2期,2003年
朱志平:〈唐人的姻緣天定說〉,《歷史月刊》第16期,1989年5月吳宏一:〈六朝鬼神怪異小說與時代背景的關係〉,《現代文學》第44期,1971年10月
吳達芸:〈漢魏六朝小說的愛情格局〉,《文學評論》第七集,台北:巨流出版社,1983年4月杜改俊:〈唐代愛情傳奇中的神鬼怪〉,《晉陽學刊》第1期,2003年
李孟君:〈唐傳奇中的女性靈怪〉,《建國學報》第16期,1997年6月李豐楙:〈正常與非常:生產、變化說的結構性意義─試論干寶《搜神記》的變化思想〉,《第二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李劍國、〔美〕韓瑞亞:〈亡靈憶往:唐宋傳奇的一種歷史觀照方式〉,《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4期,2004年
余國藩著、范國生譯:〈「安息罷,安息罷,受擾的靈!」-中國傳統小說裡的鬼〉,《中
外文學》第17卷第4期,1988年9月
洪順隆:〈六朝異類戀愛小說芻論〉,《文化大學中文學報》創刊號,1991年2月
洪順隆:〈梁武帝蕭衍作品的宗教風貌〉,《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6卷第2期,1997年12月
洪鷺梅:〈人鬼婚戀故事的文化思考〉,《中國比較文學》第4期,2000年
畢愛傑:〈《聊齋誌異》中的夜晚意象〉,《柳州師專學報》第18卷第2期,2003年6月
梅家玲:〈六朝志怪人鬼姻緣故事中的兩性關係—以性別問題為中心的考察〉,《第三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第三輯,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9月
張稔穰:〈論中國古代小說情節藝術的演進軌跡〉,《齊魯學刊》第1期,1991年
張國風:〈試論《太平廣記》的版本演變〉,《文獻》第4期,1994年
張國風:〈《太平廣記》在兩宋的流傳〉,《文獻》第4期,2002年
梁淑媛:〈魏晉志怪小說鬼與卓久拉公爵系列小說鬼之愛情〉,《輔仁國文學報》第11期,1995年5月程毅中:〈《太平廣記》的幾種版本〉,《社會科學戰線》第3期,1988年
黃東陽:〈由命定故事檢視唐代命定觀的建構原理〉,《新世紀宗教研究》第4卷第3期,2006年智 量︰〈《高唐神女與維納斯》讀後〉,《中國比較文學》第3期,1999年
楊 軍:〈魏晉六朝志怪中人鬼婚戀故事的文化解讀〉,《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卷第3期,2004年5月
葉慶炳:〈六朝至唐代的他界結構小說〉,《台大中文學報》第3期,1989年12月
葉慶炳:〈魏晉南北朝的鬼小說與小說鬼〉,《中外文學》第3卷第12期,1975年廖玉蕙:〈《夷堅支志》中異類婚戀故事中的幾點觀察—兼論與唐代異類婚戀故事的比較〉,《東吳中文學報》第3期,1997年5月澎 湃:〈兩宋時代的志怪小說〉,《中華文藝》第18卷第1期,1979年9月
蔡家麒:〈自然、圖騰、祖先-原始宗教初探〉,《哲學研究月刊》第4期,1988年
劉燕萍:〈唐代人鬼婚戀中的死亡反思—招魂、交感和幽界三類小說〉,《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22期,2005年3月劉苑如:〈松柏岡岑-魏晉南北朝志怪中的墓葬習俗與文化解讀〉,《第五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里仁書局,2004年3月
劉楚華:〈《廣異記》中的幽冥情緣〉,《文學遺產》第1期,2003年
蔡 群:〈六朝志怪與唐傳奇中的人與神仙鬼怪戀愛作品比論〉,《湖北師範學院學報》第21卷第4期,2001年
賴芳伶:〈試論六朝志怪的幾個主題〉,《幼獅學誌》第17卷第1期,1982年5月鍾林斌:〈論魏晉六朝志怪中的人鬼之戀小說〉,《社會科學輯刊》第3期,1997年
謝真元:〈人妖戀及其文化意蘊〉,《重慶師院學報》(哲社版)第1期,2000年
謝仲明:〈因果報應與宗教信仰〉,《中國文化月刊》第166期,1993年8月嚴 明:〈文言小說人鬼戀故事基本模式的成因探索〉,《文藝研究》2006卷第2期,2006年
顧希佳:〈生與死的戀情-人鬼夫妻情故事解析〉,《民間文化》第11-12期,2000年
〔英〕伊利莎白•鮑溫:〈小說家的技巧〉,《世界文學》第1期,1979年
四、學位論文(依著者姓氏筆畫數編序)
吳孟羲:《太平廣記報應類故事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金周映:《太平廣記與夷堅志比較研究-以定命觀為主》,東吳大學博士論文,2005年林岱瑩:《唐代異類婚戀小說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碩士論文,1998年祝如瑩:《太平廣記中離魂類型小說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張華娟:《太平廣記研究》,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
陳美玲:《從古典小說的鬼觀察鬼信仰的心理與文化現象》,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0年陳玉萍:《唐代小說他界女性形象之虛構意義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黃蔚蓉:《情史人鬼婚戀故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蔣宜芳:《傳統短篇小說中鬼妻故事之研究》,逢甲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5年鄧鳳美:《唐代人鬼戀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
賴雅靜:《六朝志怪小說中的死後世界》,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