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資料
(一) 專書
1. 黃文博(1995),南瀛歷史與風土,台北:常民文化。
2. 黃文博(1998〉),南瀛地名誌:北門區卷,台南縣立文化中心。
3. 台南縣政府(1995),台南縣鄉鎮發展計畫---北門鄉未來發展綱要計畫。
4. 王洪文(1988),地理思想。台北:明文。
5. 王洪文(1991),地理思想。台北:明文。
6. 方淑美(2000),南瀛地形誌,,台南縣文化局。
7. 張春興(2002),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8.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書,台北:五南。
9. 台南縣政府(2004〉),南瀛探索(上)、南瀛探索(下)。
(二) 期刊
1. 張長義(1977),環境識覺與自然災害之研究,中國地理學會會刊,第5期,頁57-60。
2. 王志明(1985),都市意像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社社刊,第12期,頁51-58。
3. 歐陽鍾玲(1986),識覺及認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教育第12期,頁100-102。4. 譚柏雄(1989),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環境破壞與民眾的識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教育第15期,頁34-41。
5. 施添福(1990),地理學中的空間觀點。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16,頁115-137。
6. 張長義、周文玲(1993),宜蘭平原海岸地區環境災害識覺空間差異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系地理學報第十六期,頁21-33。7. 陳坤宏(1998),居民生活圈、文化社會與城鄉關係之研究,台南師院學報,31,頁1-45。
8. 林郁欽、王秋原(2005)。從環境識覺觀點分析加油站設置的避鄰效果—台北都會區的個案研究。華岡地理學報第十八期,頁3-1~頁3-22。9. 蘇揚期、王柏山(2005),「地方感」研究觀點的探討-從人本主義地理學、行為地理學到都市意象學派。社會科教育研究第10期,頁109-136。10 北門鄉公所(2006),95年北門鄉統計要覽。
(三) 論文
1. 王淳隆(1974),由居住意識及居住行為試論本省居住者之居住模式,國立成功大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2. 王志明(1988),頭份-竹南商業活動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大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 吳劍蘭(1986),居民對環境污染的識覺與調適- 台北市南港內湖地區的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4. 張福明(1986),都市住宅配置形式與鄰里活動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5. 林育平(1990),三重市都市發展及其居民環境識覺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 林秀英(1992),雲林縣荆桐鄉民的生活及其調適,國立台灣師大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7. 周文玲(1992),宜蘭沿海養殖區環境災害識覺與調適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 鄒政勇(1992),臺北市民對開放空間的休閒遊憩行為與識覺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 孔慶麗 (1993),嘉南沿海養殖村落的生態變遷---虎尾寮與雙春之個例,台 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0. 楊潁枝(1994),兒童的鄰里環境意象研究,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吳垂楊(1995),都市居民社區滿意度與遷移傾向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研計研究所碩士論文。12. 劉勇信(1995),台灣集合住宅共用空間領域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3 鄭琇分 (1995) 台南縣鹽份地帶農業經營的區域類型---以將軍溪至急水溪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4 謝定芳(1996),都市公園綠地之環境識覺研究──以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為例,文化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5. 王元杰(1998),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設立後寶山鄉環境變遷及居民識覺之研究,文化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6. 陳鳳儀(1999),基隆港環境意象研究—學童個案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7. 樊美蒂(1999),從社群領域性空間的建立探討社區實質環境之管理-以台北市成功國宅社區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18. 張珀菁 (2000),台南平原農業經營的區域類型---以官田、麻豆、將軍為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 倪進誠(2000),外在作用力形塑下觀光空間的遊客行為之研究---以澎湖離島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 林宜德(2001),高中生對環境災害之識覺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1. 程俊南 ( 2002),三寮灣---台灣漢人庄頭的社會構成研究,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22. 魏玉蕙(2002),921地震災害與災後重建之研究--以埔里蜈蚣里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地理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3. 楊國慶(2002),宜蘭縣利澤地區變遷與居民識覺態度之研究,國立花蓮師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4. 田家駒(2002),生態旅遊地區遊客環境識覺與行為之研究 -以福山植物園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5. 李依玲 (2002),北門聚落之空間構成分析,成功大學建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6. 羅國彰(2003),居民的洪患識覺與調適行為之研究─台北縣汐止市個案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地理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7. 巫孟珊(2003),集集地震後埔里居民的災害識覺及生活調適,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8. 李政修(2003),復興鄉華陵村居民觀光衝擊識覺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9. 吳靜宜(2003),國中學生的校園環境識覺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學碩士論文。30. 黃素娥(2003),冬山鄉珍珠村聚落生活空間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教學碩士論文。31. 莊雅婷(2003),屏東縣滿州鄉港口村居民生活方式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32. 林玉芬(2004),工業區鄰近地區居民環境污染識覺及調適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33. 藍淑琪(2004),原住民部落生態旅遊遊客識覺與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34. 林益鴻(2004),台北北投區發展溫泉遊憩遊客之識覺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5. 江月英 (2004),北門鄉蚵寮聚落「王爺」信仰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36. 楊宇菁(2004),高雄縣路竹鄉頂寮村與新達村居民生活方式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37. 藍淑琪(2004),原住民部落生態旅遊遊客識覺與行為之研究-以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8. 陳冠位、王毓婷(2004),居住環境意識與行為關係之探討—以台南市為例,立德管理學院資產科學系。
39. 蘇嘉文 (2005),岡山鎮市街發展與居民識覺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40. 魯開元(2005),汐止水患對居民的災害識覺及其調適行為之探討,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1. 吳瑋倫(2005),新竹縣新埔鎮居民觀光衝擊識覺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42. 林毓英(2005),台北市內湖區居民居住環境滿意度與再遷移傾向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43. 林郁欽(2005),台北都會區加油站設置對生活環境影響之環境識覺,中國 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44. 黃秀娟(2005),北門鄉產業發展與土地利用變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5. 郭鴻儀(2005),「社區環境改造」對居住環境意識影響之研究,立德管理學院地區發展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6. 余文雄(2006),新化老街再利用之經營管理策略,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教學碩士論文。47. 莊清啟(2006),嘉義縣布袋沿海地區發展觀光遊憩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48. 黃惠雀(2007),台南都會區居民對居住環境識覺研究--以虎尾寮重劃區與鄭子寮重劃區為比較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論文。49. 黃鈺婷(2007),地方文化產業發展與地方認同—以台南縣新化鎮為例,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論文。50. 曾惠美(2007),國小學童對環境識覺的探討--以新化鎮國小六年級學童為例,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論文。51. 林昭邑(2007),集合住宅之類型對鄰里關係及居住意識的影響,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四) 網站
1. 北門鄉公所
http://web2.tainan.gov.tw/beimen/CP/10450/nature-1.aspx
2. 北門戶政事務所
http://www.tnpm-house.gov.tw/index-1.html
3. 台南縣觀光旅遊網
http://tour1.tainan.gov.tw/
4. 交通部觀光局網站
http://www.tbroc.gov.tw/webcare/news_content.asp?id=2583
5. 內政統計地理資訊系統
http://moistgis.moi.gov.tw/moi92-1/
二、西文資料
1. Lowenthal, D.(1961), Geography, Experience and Imagination:Toward a
Geographical Epistemology,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vol.51, no2, 241-60.
2. Pattison, W. D.(1964), The Four Traditions of Geography, The Journal of Geography,Vol:63,No.5, 211-216.
3. Downs, R. M.(1970), Geographic Space Perception: Past Approaches and Future Prospects,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68-81.
4. Harvey, D.(1971), Explanation in Geography, London: Edward Arnold.
5. Schiff, M. R. (1971), The Definition of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in Sewell, W. R. D. and Burton, I. eds.,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i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anada, Ottawa, 7-12.
6. Speare, J. A. and Sidney, G.. and William, H.F. (1974), Residential Mobility, Migration, and Metropolitan Chang, Ballinger Publishing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