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王文教(1995)。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羽毛球。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呂芳陽、陳麒文(2000)。羽球運動的制度化過程。大專體育,51,135-139。呂芳陽、盧正崇(2005)。羽球單打戰術與專項體能訓練結合之分析。大專體育,76,14-18。
李亦園(1984)。自然觀察研究。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冊),131–158。台北:
東華書局。
肖杰(2003)。羽毛球實戰技巧。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林國欽、鄭賀珍(2006)。羽球21分新制規則探討與單打戰術擬定。長庚科技學刊,5,99-104。
邱憲祥(2007)。新修訂羽球規則對羽球運動的影響分析。中華體育季刊,21(1),115-121。
洪文藝(1998)。羽球單打各項技術得、失分之探討--以一九九六年臺北羽球公開賽男單
決賽為例。臺灣省學校體育,8:2=44,37-42。
洪文藝、陳彥君(2002)。歐、亞羽球選手技術打法分析。遠東學報,12(1),62-67。
凃凱傑(2006)。世界級男單羽球選手發球與接發球技術之探討。成大體大,39(4),
41-51。
馬鈺龍(2004,9月3日)。2008年十億打造七金-體委會黃金計畫陳全壽昨提藍圖。聯合
報,D8版。
涂國誠(1999)。針對羽球單打戰略擬定及戰術應用的分析。大專體育,45,48-53。張家昌(2004)。羽球雙打短發球技術之探討。彰化師大體育學報,4,7-12。許維茜、溫卓謀、吳玲宛(2006)。不同計分制度對國內羽球女子單打競賽表現之影響。
成大體育,39(4),30-40。
許樹淵(1995)。1992奧運會網球單打賽技術成績分析。中華體育,9(2),59-66。許樹淵(2002)。運動科研寫作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郭生玉(1993)。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市:精華書局。
陳俊汕(1990)。羽球雙打發球及接球的理論與實際。大專體育,49,140-147。游宜樺(2004,8月20日)。奧運日記-吃泡麵能奪牌?聯合報,D7版。
程嘉彥(1986)。對實際羽球賽的認知分析與研究。台北:中華羽球雜誌社。
黃光雄、簡茂發(1991)。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黃晉揚(2000)。1999台北羽球公開賽男女選手技術與失誤之比較分析。中華民國體育
學會體育學報,29,189-200。
楊繼美、張家昌(2001)。2000年奧運會羽球賽單打成績分析。淡江體育,4,48-54。楊繼美、蔡慧敏、陳儷今(2005)。2000年雪梨奧運及2004年雅典奧運羽球賽單打成
績之比較分析。淡江體育,8,27-36。
溫卓謀(2006)。國家級與國際級頂尖羽球雙打運動員競賽表現之標記分析。屏東:
睿煜出版社。
溫卓謀、吳俊緯、徐慶錚(2005)。2004年中華台北羽球公開賽男子雙打前三拍技能表
現之研究。2005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96-107)。臺北
市:大專體育總會。
溫卓謀、周財勝、林常榮(2006)。國家級與國際級羽球男子雙打運動員競賽表現之標
記分析以2003-2005年全國排名賽及國際競賽為析論對象。台東大學體育學報,
5,1-15。
潘光敏(1999)。1999年臺北羽球公開賽--男子羽球單打發球與接發球技術運用的分析
比較研究。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7,361-378。
鄭元龍(2002)。羽球技戰術分析與落點規律之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盧正崇、呂芳陽(2006)。2006年羽球落地計分變革解析。大專體育,83,19-23。盧正崇、張登聰、吳麗娟(2004)。現代羽球單打戰術解析。輔仁大學體育學刊,3,239-247。
盧正崇、黃奕仁與張登聰(2004)。現代羽球男子單打運動強度與技術趨勢之研究。2004
年第三屆世界華人運動生理與體適能學者年會論文集-新世紀運動生理與體適能
的學科發展(海報發表)
蕭博仁(2004)。世界級女子羽球單打選手後場正拍擊球球路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簡佑修(2005)。2004年雅典奧運爭取羽球男子單打參賽資格之研究-以簡佑修選手為例。
國立體育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關一誠(1993)。羽毛球教室。台北:聯廣圖書公司。
龔文華(2006)。規則修定對桌球技戰術表現之影響-以46屆、47屆世桌賽男子單打前
八強選手為例。國立台南大學體育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二、外文部份:
Frederique,S.B.(1991).Badminton the lifetime games of the future.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62(9),28-33.
Hong,Y.,& Tong,Y.M.(2000). The Playing pattern of the world''s top single badminton players
in competition-A notational analysis. Journal of Human Movement Studies,38,185-200.
James,G.H.,& Gavin,J.R.(1982).The Anatomical & Mechanical Bases of Human
Motion.Prentice-Hall USA,262-263.
Medley, D.M., & Mitzel,H.E. (1963).Measuring classroom behavior by systematic observation.
In N. L. Gage(ed.), Handbook of Research in Teaching. Chicago: Band McNally.
Olsen,E.,& Larsen,O.(1997).USA of math analysis by coath. In
T.Reilly,J.Bangsbo.,&M.Hugh.(Eds.)Science and football Ⅲ(pp.209-220).Lodon:E.&
F.N.SP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