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官方檔案、出版品(按出版年代排序)
臺南州,《最近の南部臺灣》(臺南:臺灣大觀社,1913年)
臺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臺北州第二統計書》(臺北:台灣日日新報社,1915)。
臺北廳,《臺北廳誌》(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19)。
臺灣總督府,《臺灣事情》(臺北:臺灣總督府,1923)。
臺南州,《臺南州第二回保健調查書》(臺南:臺南州,1924)。
潮州郡役所,《潮州郡勢要覽》(潮州:潮州街役所,1924)。
臺中州,《臺中州統計書》,(臺中:臺中州,1925-1940)。
嘉義街役場,《大嘉義》(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26年)。
臺南州方面委員助成會,《社會事業大意》(臺南:臺南州方面委員助成會,1926)。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文教課,《全島青年會及其他社會教化的團體》(臺北:臺灣總督府,1926)。
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臺灣社會事業要覽》(臺北:臺灣總督府,1926-1939)。
高雄州,《高雄州要覽》(高雄:高雄州,1927)。
高雄州警務部衛生課,《高雄州第九回保健調查書—岡山郡湖內庄圍子內》(高雄:高雄州警務部衛生課,1927)。
臺東廳,《第一回保健衛生調查書》(臺東:臺東廳,1927)。
高雄州警務部衛生課,《第六回保健衛生調查書》,(高雄:高雄州警務部衛生課,1928)。
高雄州警務部衛生課,《第七回保健衛生調查書》,(高雄:高雄州警務部衛生課,1928)。
高雄州警務部衛生課,《第八回保健衛生調查書》,(高雄:高雄州警務部衛生課,1928)。
臺東廳,《第二回保健衛生調查書》(臺東:臺東廳,1929)。
臺北州官房文書課,《臺北州統計書》(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1929-1943)。
高雄州警務部衛生課,《第九回健衛生調查書》,(高雄:高雄州警務部衛生課,1930)。
高雄州警務部衛生課,《第十回保健衛生調查書》,(高雄:高雄州警務部衛生課,1930)。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臺灣鐵道旅行案內》(臺北:臺灣總督府,1930)。
澎湖廳,《澎湖廳第二回保健衛生調查書》,(馬公:澎湖廳,1931)。
臺灣總督府,《台灣社會事業施設概要》(臺北:臺灣總督府,1931)。
臺灣總督府,《臺中州社會事業要覽》(臺北:臺灣總督府,1931)。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史蹟天然紀念物資料調查》(臺北:臺灣總督府,1931)。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商工統計》(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31-1938)。
新竹州,《第九回保健衛生調查書》(新竹:新竹州,1932)。
新竹州,《第十回保健衛生調查書》(新竹:新竹州,1932)。
北港街役所,《北港街要覽》,1932年。
臺中州,《臺中州社會事業要覽》(臺中:臺中州教育課,1933-1940)。
臺北市役所,《臺北市商工人名錄》(臺北:臺北市役所,1934-1940)。
高雄州警務部衛生課,《第十一回保健衛生調查書》,(高雄:高雄州警務部衛生課,1932)。
臺中州,《臺中州概觀》(臺中:棚邊書店,1935)。
臺南州,《臺南州第十一回保健調查書》(臺南:臺南州,1932)。
高雄州警務部衛生課,《第十二回保健衛生調查書》,(高雄:高雄州警務部衛生課,1933)。
花蓮港廳,《保健衛生調查書》(花蓮:花蓮港廳,1933)。
東石郡役所,《東石郡部洛振興會施設概要》(東石;臺南州東石郡,1938)。
高雄州警務部衛生課,《高雄州衛生要覽》(高雄:高雄州,1938)。
高雄市役所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優良部落の模範的事例》(臺北:臺灣總督府,1938)。
高雄州警務部衛生課,《高雄州衛生要覽》(高雄:高雄州,1938)。
社會課,《高雄洲社會事業概要》(高雄:高雄州,1938-1940)。
鳳山郡役所《部落振興團體研究會發表要項》(鳳山:高雄州鳳山郡,1939)。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臺灣の衛生》(臺北:臺灣總督府,1939)。
北門郡役所,《部落振興研究會發表要項》(北門:臺南州北門郡,1940)。
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臺灣に於ける優良部落施設概況》(臺北:臺灣總督府,1940)。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臺灣觀光の琹》(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40)。
臺南州,《臺南州社會事業要覽》(臺南:臺南州,1940-1942)。
中央設計局臺灣調查委員會,《日本統治下的台灣衛生》,1944。
美濃庄役場,《高雄州街庄概況輯存》(臺北:成文書局,1985)。
臺灣總督府,《臺灣教科用書國民讀本》第2卷(臺北:南天書局,2003)。
臺灣總督府,《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第2期(臺北:南天書局,2003)。
二、時人專著(按作者筆順排序)
1.清代及其以前
蔣毓英,《臺灣府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5)。
2.日治時期
三卷俊夫,《在臺三十年》(臺北:新高堂,1939)。
山根勇藏,《臺灣民俗風物雜記》(台北:武陵出版社,1985)。
大塚清賢,《躍進臺灣大觀》(台北:成文書局,1985)。
大園市藏,《台灣始政四十年史》(台北:成文書局,1985)。
大園市藏,《臺灣人物誌》(臺北;谷澤書店,1916)。
丸田武舍,《大甲郡社會教育要覽》(大甲:大甲郡社會教化聯合會,1941)。
井出季和太,《興味の臺灣史話》(臺北:萬報社,1935)。
片岡巖,《臺灣風俗誌》(台北:眾文出版社,1990)。
中桐確太郎,《日本風俗史講話》(東京:雄山閣,1928)。
中島春甫,《臺北近郊の北投草山溫泉案內》(臺北:臺灣案內社,1930)。
丸山芳登,《臺灣の醫事衛生業績》(橫濱:出版社不詳,1957)。
中村不羈兒,《臺灣社會事業概要》(臺北:臺北州方面委員聯合會,1939)。
式亭三馬,《浮世風呂》(東京:有朋堂,1923)。
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下)》(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1)。
佐倉孫三,《臺風雜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03)。
岡田道一,《兒童衛生學》(東京:南山堂,1926)。
友寄景清,《關仔嶺の溫泉》(關仔嶺:關仔嶺公共浴場,1920)。
李獻璋《臺灣民間文學集》(台北:臺灣文藝協會,1936)。
金關大夫,《民俗臺灣》(台北:武陵出版社,1990)。
金子辰太郎,《臺灣社會事業之友》(臺北:臺灣社會事業協會,1928)。
杵淵義房,《臺灣社會事業史》(台北:南天書局,1991)。
東方孝義,《臺灣習俗》(台北:南天書局,1997)。
連雅堂,《雅言》(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
連雅堂,《臺灣語典》(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
清水源次郎,《生活改善會實施要項》(新竹:新竹市生活改善會,1937)。
高橋用吉,《高雄州四重溪公共浴場要覽》(恆春:恆春郡役所,1937)。
梶原通好,《臺灣人民的生活節俗》(台北:臺原出版社,1989)。
清水源次郎,《生活改善會實施要項》(新竹:新竹市生活改善會,1937)。
黃鳳姿〈往事〉《民俗臺灣(第三輯)》(台北:武陵出版社,1988)。
鈴木清一郎,《臺灣舊慣冠婚祭と年中行事》(台北:南天出版社,1995)。
劉家均,〈國民性の涵養と臺灣教育〉《新竹州》,1922。
趙水溝,《員林大觀》(員林:臺灣新民報社,1936)。
藤浪剛一,《東西沐浴史話》(京都:人文書院,1940)。
三、時人期刊論文
田中敬一,〈就臺灣教育〉,《臺灣教育會雜誌》3(1901.12.25)。
佐佐木智〈臺北州下に於けろ重なろ溫泉竝公共浴場の概況〉《社會事業の友》(臺北:臺北社會事業協會),1933年8月號。
陳全永,〈本島住宅改善閑談〉《社會事業の友》(臺北:臺北社會事業協會),1934年8月號。
陳全永,〈臺灣の溫泉〉《臺灣社會の友》(臺北:臺北社會事業協會),1931年8月號。
衡山經三,〈市街庄に於けろ社會事業振興の具體的方策〉《社會事業の友》(臺北:臺北社會事業協會)1932年12月號。
四、今人專著(含中文、翻譯、外文專著)
大場修,《入浴のはじめと浴室の歷史》,(東京:鹿島出版會,1989)
片倉佳史,《台灣日治時代遺跡》(台北:玉山社,2002)。
古山,《臺灣古今談》(台北:時報文化,1983)。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的生活作息》(台北:遠流出版社,1999)。
呂繼祥,《沐浴趣活》,( 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江慶林等譯、伊能嘉矩著,《臺灣文化誌(中)》(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1)。
李書崇,《東西方沐浴文化隨筆》,( 四川:四川文藝出版社,2004)。
李文褀譯,梶原通好著《臺灣農民的生活節俗》(台北:臺原出版社,1989)。
李騰嶽,《臺灣省通誌稿政事衛生篇(一)》,(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何聯奎,《中國禮俗研究》,(台北:台灣中華,1978)。
沈祉杏,《日治時期台灣住宅發展(1895~1945)》(台北:田園城市,2002)。
林平祥,《新日本風物》(台北:大一書局,1976)。
范燕秋,《宜蘭縣醫療衛生史》(宜蘭:宜蘭縣政府,2004)。
周作人譯、式亭三馬著,《浮世澡堂》,(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1)。
柳橋新誌、日野龍夫校注《江戶繁昌記》(東京:岩波書店,1989年)。
郭昌京譯、費朗所瓦絲•德•博納維爾,《原始聲色:沐浴的歷史》,(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3)。
郭輝編譯、井出季和太著,《日據下之台政》(台北:台灣省文獻會,1956)。
郭麗娟,《臺灣歌謠臉譜》(臺北:玉山社,2002年)。
陳憲明等編撰,《台灣的地理》(台北:玉山社,2004)。
陳正芳譯,派翠西亞•鶴見(E.Patricia Tsurumi)著,《日治時期台灣教育史》(宜蘭: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1999)。
陳俊宏編,《李春生的思想與日本觀感》(台北:南天,2002年)。
陳培豐,《同化の同床異夢》(台北:麥田出版社,2006)。
許雪姬主編、林獻堂著,《灌園先生日記(一)一九二七年》(台北: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2000)。
許雪姬主編、林獻堂著,《灌園先生日記(二)一九二九年》(台北: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2001)。
許雪姬主編、林獻堂著,《灌園先生日記(三)一九三O年》(台北: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2001)。
許雪姬主編、林獻堂著,《灌園先生日記(四)一九三一年》(台北: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2001)。
許雪姬主編、林獻堂著,《灌園先生日記(五)一九三二年》(台北: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2003)。
許雪姬主編、林獻堂著,《灌園先生日記(六)一九三三年》(台北: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2003)。
許雪姬主編、林獻堂著,《灌園先生日記(七)一九三四年》(台北: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2004)。
許雪姬主編、林獻堂著,《灌園先生日記(八)一九三五年》(台北: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2004)。
許雪姬主編、林獻堂著,《灌園先生日記(九)一九三七年》(台北: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2004)。
許雪姬主編、林獻堂著,《灌園先生日記(十)一九三八年》(台北: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2004)。
許雪姬主編、林獻堂著,《灌園先生日記(十一)一九三九年》(台北: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2006)。
許雪姬主編、林獻堂著,《灌園先生日記(十二)一九四O年》(台北: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2006)。
許雪姬、丘慧君,《許丕樵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
許宇舒譯、Georges Vigarello,《洗浴的歷史》,( 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
崔萬秋,《東京見聞記》(臺北:皇冠出版社,1966)。
曹永和,《日據前期臺灣北部施設記實(大事記衛生篇)》(臺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1986)。
張良澤譯、龍瑛宗著,《日治時期台灣小說選讀 》﹝台北:萬卷樓圖書,1988﹞。
黃玉燕譯、庄司總一著,《嫁台灣郎的日本女子》,(台北:九歌出版社,2002)。
葉龍彥,《臺灣旅館史》(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2004)。
殷偉、任玫,《中國沐浴文化》,(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
殷偉、任玫,《浴室全覽》,(台北:實學社,2004)。
董宜秋,《帝國與便所─日治時期臺灣便所興建及污物處裡》(台北:臺灣古籍,2005)。
劉恆永譯、布羅聶著,《廉恥觀的歷史》,(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劉翠溶、劉士永整編,《蘭大弼醫生口述歷史》(台北:中央研究院臺史所籌備處,2002)。
鄭志敏,《日治時期臺灣民報醫療衛生史料輯錄》(台北:中醫研究所,2004)。
臺灣省文獻會,《台灣慣習記事(中譯本)》(台中:台灣省文獻會,1986)。
Peter Grilli, Furo: The Japanese Bath.,Tokyo: Kodansha International,1985.
五、論文(含期刊論文、專書論文、學位論文)
(一) 中文部分
吳美華,〈日治時期臺灣溫泉建築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姚漢秋,〈談民俗用具、食物的消逝和保存〉《臺灣文獻》33(3-4),1991。陳修兀,〈臺灣地區住宅的浴廁空間設備使用行為延革及使用現況調查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陳惠滿,〈北投聚落景觀變遷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葉碧菱,〈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修身教科書中的衛生教育─以昭和三年版「公學校修身書」為例,未刊稿。
黃玉惠〈日治時期休閒景點北投溫泉的開發與利用〉,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劉詩彥〈臺灣近代身體觀的轉變初探(1949-2003)-以浴室誕生與轉折談公私領域的分化〉,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劉士永,〈「清潔」、「衛生」與「保健」─日治時期臺灣社會公共衛生觀之轉變〉《臺灣史研究》8:1(2001年6月)。蔡錦堂,<日本據台初期公學校「國語」教科書之分析,《中國與亞洲國家關係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淡江大學歷史系,1991年10月。
六、報紙、雜誌與網路資料
(一) 報紙雜誌資料
1.《臺灣日日新報》
2.《漢文臺灣日日新報》
3.《臺南新報》
4.《中國時報》
5.《中央日報》
6.《南方》
7《風月報》
(二) 網路資料
「文化建設委員會國家文化資料庫」,網址:http://nrch.cca.gov.tw/ccahome/index.jsp
(三) 工具書
許慎,《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1998)。
王雲五,《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台北:台灣商務,1971)。
李淑還,《道家大辭典》,〈高雄:巨流出版社,2003〉。
陳正祥,《臺灣地名辭典》(臺北:南天書局,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