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淑俐(1995)。青少年情緒的問題、研究與對策。台北市:合記。
王淑俐(1997a,2月)。教師的情緒管理與人際衝突(上)。師友,356,17-20。
王淑俐(1997b,3月)。教師的情緒管理與人際衝突(下)。師友,357,33-36。
王春展(1999)。兒童情緒智力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台北市。王保進(2002)。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市:心理。
王以仁、林淑玲、駱芳美(2006)。心理衛生與適應。台北市:心理。
方紫薇(1993)。國中教師氣憤情緒相關因素分析暨氣憤情緒管理策略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台北市。方紫薇(1997,5月)。與氣憤情緒共舞-氣憤情緒管理策略。學生輔導通訊,51,62-73。江欣霓(2002)。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情緒智慧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呂勝瑛(1985)。工作壓力的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8,157-190。李瑞玲、張美惠、黃慧真譯(1998),Goleman, D.原著。EQⅡ:工作EQ。台北市:時報。
李素卿譯(2001), Lazarus, R. S., & Lazarus, B. N.原著。了解我們的情緒。台北市:五南。
李彥君(200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市。李選(2003)。情緒護理。台北市:五南。
何灣嵐譯(1996),Dryden,W., & Gordon, J.原著。情緒的管理:如何增進你的E Q 。台北市:聯經。
吳宗立(1996,11月)。國民中學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教學報,8,99-131。吳宗立(2001,10月)。創造贏家的教師情緒管理。國教天地,146,44-48。吳秀貞(2003)。國民小學特教班教師情緒管理與教學自我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彰化市。吳明隆(2003)。SPSS統計運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市:知城。
邱姮娟(2005)。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市。邱憲義(1996)。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市。邱義烜(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覺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市。武自珍譯(1997a),Windy Dryden著。理性情緒心理學入門。台北市:心理。
武自珍(1997b,7月)。理性情緒行為法在教師情緒管理上的應用。學生輔導,51,52-61。柳敏秀(2004)。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林玟玟(1987)。教師A型行為特質、社會支持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林純文(1996)。國民小學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市。林約宏(2001)。台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情緒智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市。林淑華(2002)。國小學童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市。周立勳(1986)。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控制信念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高雄市。周世娟(2004)。屏東縣國小級任教師情緒管理與班級氣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市。洪福源、魏麗敏(2006,10月)。師生衝突與教師情緒管理。教育研究月刊,150,14-24。柯永河(1997,7月)。教師的情緒管理。學生輔導通訊,51,40-45。唐璽惠、王財印、何金針、徐仲欣(2006)。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台北市:心理。
倪靜貴(1997)。國民中學校長情緒管理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高麒雅(2003)。國民小學教師情緒管理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市。徐大偉(2003)。別讓生氣發飆--談如何有效管理生氣情緒。學生事務,42(3),35-42。徐諶(1997,月)。情緒像四季—訪國立彰化師大蕭文教授。師友,356,13-16。
桂冠前瞻教育叢書編譯組譯(1999)。教師角色。台北市:桂冠。
許正典(2001)。職業壓力與精神調適。上網日期:2006年2月10日,檢自http://www.tahsda.org.tw/article/news.php?title1=&id=9&name=psychiatry
張進上(1990,9月)。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輔導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報,3,79-197。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2)。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5)。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明麗(1991)。國小女教師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與退休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張怡筠(1996)。E Q 其實很簡單。台北市:希代。
張美惠譯(1996), Goleman,D.原著。EQ-Emotional intelligence。台北市:時報。
曹中瑋(1997,5月)。情緒的認識與掌控。學生輔導通訊,51,26-39。曹月珍(1997,7月)。談教師的情緒管理。台灣教育,559,42-45。
郭生玉(1995,9月)。教師的工作壓力對工作心厭的影響。測驗與輔導,130,2664-2666。陳如山(1997,5月)。情緒管理。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5,1-20。陳聖芳(1999)。臺東地區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東縣。陳清溪(2004)。從教育改革談教師的情緒管理。研習資訊,21(2),30-36。陳淑媛(2005)。教師情緒管理與師生衝突因應策略之研究—以台中市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班,台北市。程一民(199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台北市。游恆山譯(1996)。情緒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黃素菲(1997,5月)。情緒的本質、功能及處遇。學生輔導,51,74-79。黃義良(1999)。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調適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縣。黃惠惠(2002)。情緒與壓力的管理。台北市:張老師。
黃景文(2005)。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情緒管理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市。楊瑞珠(1996a,10月)。學生同儕衝突與師生衝突之解決策略。輔導通訊,47,5-10。楊瑞珠編(1996b)。教師情緒管理。台北市:教育部。
詹皓宇(2002,12月)。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健康生活之關係。台灣教育,618,58-62。
葉龍源(1998)。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市。葉重新(1998)。心理學。台北市:心理。
蔡先口(1985)。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和專業態度的關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台北市。蔡璧煌(1989,6月)。國民中小學教師壓力之研究。師大學報,34,75-114。蔡純姿(1998)。國民小學教師覺知教育改革之工作壓力因應策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高雄市。蔡秀玲、楊智馨(1999)。情緒管理。台北市:揚智。
蔡孟珍(2001)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試辦九年一貫課程之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高雄市。蔡琇韶(2003)。國民小學教師對學習型組織之認知、九年一貫課程之接受度與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鄧柑謀(1991)。國民中學訓輔人員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鄭玉疊(2004)。國小教師教學情緒的問題與輔導之探討。研習資訊,21(2),16-29。賴惠辛譯(1996),Mckay,G.D.,&Dinkmeyer,D原著。作情緒的主人。台北縣:旭昇。
劉焜輝等(1984)。國中教師學校壓力狀況調報告。教育資料文摘,14(4),63-115。
鍾庭良(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謝琇玲(1990)。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氣氛、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顏淑惠(1999)。國民小學教師情緒管理與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顏若映(2006,10月)。藍天白雲好時光—談有效的情緒管理。教育研究月刊,152,52-58。藍采風(1986)。生活壓力與適應。台北市:幼獅。
藍采風(2000)。壓力與適應。台北市:幼獅。
蘇國興(2003)。台北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運動行為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饒見維(2003)。情緒涵養。台北市:五南。
英文部分
Chaplain, R. P. (1995). Stress and job satisfaction:A study of English primary school teachers.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5(4), 473-489.
Corey, G. (2001).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Pacific Grove, CA: Brooks.
De Beauport, E., & Diaz, A. S.(1996) The three faces of mind:Developing your mental,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intelligences. Wheaton, Illinois:Quest Books.
Drever, J. (1952). A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 London:Penguin Books.
Dunham, J. (1992). Stress in teaching. New York:Routledge.
Dworetsky, J. P. (1985). Psychology. St. Paul, MN: West.
Ellis, A. (1979). A reason and emotion in psychotherapy. New York: Lyle Stuart.
Greenberg, G., & Baron, R. (1997).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6ed.). Englewood Cliffs, NY:Prentice Hall.
Howard, S., & Johnson, B. (2004). Resilient teachers:resisting stress and burnout. 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7, 399-420.
Ivancevich, J. M., & Matteson, M. T. (1980) . Optimizing human resources: A case for preventive health and stres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Autumn. 5-25.
Kyriacou, C., & Sutcliffe, J. (1978). Teacher stress: Prevalence, sources, and symptoms. British Journal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8(2), 159-167.
Kyriacou, C. (2001). Teacher stress: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Educational Review, 53(1), 27-35.
Litt, M. D., & Turk, D. C. (1985). Sources of stress and dissatisfaction in experienced high school teach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8(3), 178-185.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Springer.
Lazarus, R. S. (1991). Cognition and Motivation in Emo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46(4),352-367.
Mayer, J. D., & Salovey, P. (1997).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New York:Basic Books.
Moracco, J. C., & McFadden, H. (1982). The counselors 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 The personnel and guidance iournal, 5, 549-552.
Novaco, R. W. (1979). The cognitive regulation of anger and stress. In P. Kendall, & S. Hollon (Eds.) , Cognitive-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theory, research and procedure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Plutchik, R. (1984). A general psychoevolutionary theory. In K. R.Scherer & P.Ekman (Eds.), Approaches to emotion.Hillskate, NJ: Erlbaum.
Salovey, P., & Mayer, J. D. (1990).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9, 185-211.
Selye, H. (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McGraw-Hill.
Tellenback, S., Brenner, S. D., & Lofgren, H. (1983). Teacher stress:exploratory model building.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56, 19-33.
Weisinger, H. D. (1998).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t work:The untapped edge for success. San Francisco:Jossey-B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