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中央研究院資訊所、語言所詞庫小組(1995)。中央研究院漢語料庫的內容與說明。台北市:中研院。
王思婷(2006)。綜合高效識字教學法對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王姝雯(2006)。故事結構分析法教學方案對智能障礙兒童口語敘事能力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身心障礙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古艾巧(2004)。刺激褪除策略對高職特教班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詞彙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古美娟(2007)。中文學習補救實驗期末報告。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6月17日。網址:http://nflcr.im.knu.edu.tw/read/modules/fileup/
何素華(1995)。智能不足課程發展模式。載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主編),啟智教育工作手冊(頁4-7-4-10)。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吳惠如(2004)。基本識字教材教學對學習障礙學生及智能障礙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特殊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宋在欣(1999)。國民小學啟智班語文課教室言談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李鳳紋(2005)。國中啟智課語文領域教育績效之初探。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李忠諺(2007)。中文學習補救實驗期末報告。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6月17日。網址:http://nflcr.im.knu.edu.tw/read/modules/fileup/
汪郁婷(2006)。圖片褪除與語音褪除策略對國中啟智班學生功能性詞彙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邱上真、林寶貴(1983)。智能不足兒童語言能力研究。教育學院學報,8,197-228。林寶貴(1985)。語言障礙與矯治。台北市:五南。
林寶貴、黃瑞珍、彭千紅(1997)。兒童書寫語言發展指標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4-2421-H-003-028)。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林千惠、何素華(1997)。國中啟智班新生功能性讀寫能力評估研究。嘉義師院學報,11,425-452。林雲龍(2002)。刺激褪除導向詞彙辨識學習系統對中度智能障礙學童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尚慧(2004)。多媒體影像提示延宕策略對國小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詞彙認字學習成效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林宜芳(2005)。全語言教學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口語敘事能力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靜慧(2005)。問答命題策略教學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芸禾(2007)。故事結構教學增進高職輕度智能障礙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家玉(2007)。兩種詞彙教學法對智能障礙學童詞彙學習成效之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柯華葳(2006)。教出閱讀力。台北市:天下雜誌。
柯華葳、游婷雅(譯)(2001)。踏出閱讀的第一步。台北市:信誼。(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1999)
洪儷瑜(2005)。中文讀寫困難學生適性化補救教學-由常用字發展基本讀寫技能(Ⅰ&Ⅱ)(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91-2413-H-003-020、NSC92-2413-H-003-020)。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洪儷瑜(2006)。中文學習補救實驗教學期末研習講義。
洪儷瑜(2006)。常用500字測驗。未出版。
洪儷瑜、陳正雄(2006)。身心障礙學習者的中文閱讀技能教學輔助系統之建構與運用—SCORM的學習管理平台(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94-2614-S-003-002)。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秦麗花、吳咸蘭(2000)。建構式語文教學在國小資源班實施之協同行動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0,111-127。高雄啟智學校(n.d.)。高雄啟智學校電子教材資料庫。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6月17日。網址:http://www1.kmsmr.kh.edu.tw/books.htm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1987)。國民小學啟智班國語教材。高雄市:作者。
張欣戊(1991)。學前兒童語言能力的測驗(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79-0301-H-002-067)。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張顯達、彭淑貞(2000)。雙語類型與詞彙學習策略的關係。漢學研究, 18,425-442。張沛雯(2007)。中文學習補救實驗期末報告。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6月17日。網址:http://nflcr.im.knu.edu.tw/read/modules/fileup/
教育部(2002)。國小學童常用字詞調查報告書。台北市:教育部。
許嘉芳(2000)。基本字帶字加部首表義教材對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許巧宜(2006)。直接教學法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詞彙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郭慧仙(2006)。功能性溝通訓練對促進國小重度智能障礙兒童溝通能力之成效。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陳台瓊(2000)。活動目錄課程對國中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秋燕(2003)。國民中學國語文直接教學課程之發展。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陳昱如(2005)。自然環境教學法對增進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語言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陳秀珍(2006)。故事構圖教學策略對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陳佳賓(2006)。學習的全方位設計對輕度智能障礙兒童國語科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美芳(2006)。圖畫式聽覺理解測驗。台北市:教育部。
陳美靜(2006)。以教科書課文內容為主之相互教學法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之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陸莉、劉鴻香(1994)。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台北市:心理。
曾進興(1996)。兒童認知功能綜合測驗之語詞理解測驗。台北市:教育部。
曾進興(1996)。兒童認知功能綜合測驗之語詞表達測驗。台北市:教育部。
曾怡惇(2005)。國小初任特教教師採用「情境教學策略」教導智能障礙學生溝通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鈕文英(2003)。啟智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台北市:心理。
黃志雄(2002)。自然環境教學對重度智能障礙兒童溝通能力的影響及其相關研究。臺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黃瑞琴(1997)。幼兒讀寫萌發課程。台北市:五南。
黃絹文(2000)。啟智學校語文課言談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黃冠穎(2005)。部件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二年級國語低成就學童補救教學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楊怡婷(1995)。幼兒閱讀行為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裘素菊(2004)。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中重度智能障礙兒童實用語文合作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嘉義啟智學校(n.d.)。國立嘉義啟智學校社區教學資源手冊。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6月17日。網址:http://www.cymrs.cy.edu.tw/dep_web/d100/resource/teach/iindex.htm
彰化啟智學校(n.d.)。社區適應教學。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6月17日。網址: http://www.chsmr.chc.edu.tw/web教務處/資源網/index01.htm
齊若蘭、游常山、李雪莉(2003)。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台北市:天下雜誌。蔡淑如(2006)。心智構圖對增進國小智能障礙學生文章內容記憶之成效。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鄧秀芸(2002)。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兒童功能性詞彙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盧家宜(2005)。結合以詞帶字、視聽提示、重覆練習策略之電腦輔助教學方案對中度智障學童識字成效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蕭金慧(2001)。電腦輔助教學在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認字學習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錡寶香(2001)。國小低閱讀成就學生的口語述說能力:語言層面分析。特殊教育學報,15,129-176。錡寶香(2006)。兒童的語言障礙-理論、評量與教學。台北市:心理。
謝秀圓(2004)。寫作的認知策略教學對高職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寫作表現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謝莉莉(2006)。圖片褪除方式對提升國小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詞彙之成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蘇振輝(2002)。輔助溝通系統訓練對重度智能障礙兒童溝通行為效果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二、英文部份
Bochner,S.,Outhred L.,& Pieterse M.(2001).A study of functional literacy skills in young adults with Down syndrom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bility, Development & Education,48(1),67-90.
Brolin,D.E.(1995).Career education : A functional life skills approach(3rd ed.).Englewood Cliffs,NJ:Merrill/Prentice Hall.
Cegelka,P.A., & Cegelka,W.J.(1970). A review of research: Reading and the educable mentally handicapped.Exceptional Children,37(3),187-200.
Chall,J.S.(1983). 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Chall,J.S.(1996). 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2nd ed.). Orlando, FL:Harcourt Brace.
Chapman,R.S.,Seung,H.K.,Schwartz,S.E.,& Kay-Raining Bird,E.(1998). Language skills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Down syndrome Ⅱ:Production deficits.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and Hearing Research,41(4),861-873.
Coe , R.(2000). Effect Size Resourses. Retrieved March 21,2008, from http://cem.dur.ac.uk/ebeuk/research/effectsize/default.ht
Cohen, J.(1988).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2nd ed.). Hillsdale, NJ: Erlbaum.
Copeland,S.R.(2007). The power of literacy. In S. R. Copeland & E. B. Keefe(Eds.), Effective literacy instruction for students with moderate or severe disabilities (pp.1-6). Baltimore, MD: Paul.H.Brookes.
Dever,R.B.(1990).Defining mental retardation from an instructional perspective.Mental Retardation,28(3),147-153.
Ehri,L.C. (1998). Grapheme-phoneme knowledge is essential for learning to read words in English. In J.L. Metsala & L.C. Ehri (Eds). Word recognition in beginning reading (pp. 289-314).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Hedrick,W.B.,Katims,D.S., & Carr.N.J.(1999). Implementing a multimethod, multilevel literacy program for stud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Focus on Autism and Othe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14(4),231-239.
Hemphill, L., Picardi, N., & Tager-flusberg, H. (1991). Narrative as an index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mildly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12,263-279.
Hickson, L., Blackman, L. S., & Reis, E. M.(1995). Mental retardation: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al programming.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Katims, D.S.(2001). Literacy assessment of stud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Mental Retardation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36(4),363-372.
Kay-Raining, B. E., & Champman, R. S.(1994). Sequential recall in individuals with down syndrome.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Research,37(6),1369-1380.
Kelly,J.A & Wildman,B.G., & Berler,E.S.(1980).Small group behavioral training to improve the job interview skills repertoire of mildly retarded adolescents.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13(3),461-471.
Kliewer C.(1998).Citizenship in the literate community:An ethnography of children with Down syndrome and the written word.Exceptional Children,64(2),167-180.
McCormick,S.(1995).Instructing students who have literacry problems. Englewood Cliffs,NJ:Merrill/Prentice Hall.
Moreau, M. R.,& Zagula, S. (2002). Braidy: The story braid. teachers’ manual: An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based process for oral language development. MindWing Concepts,Inc.
Morrow,L.M.(2005).Literacy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years:Helping children read and write(5th ed.).Boston,MA:Pearson.
Owens,R.E.(2004).Language disorders: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4th ed.).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Pellegrini,A.D. & Galda,L.(1993). Ten years after: A reexamination of symbolic play and literacy research.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28(2),162-175.
Pellegrini,A.D.,Galda,L.,Bartini,M.(1998). Oral language and literacy learning in context: The role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Merrill-Palmer Quarterly,44(1),38-54
Ryndak, D. L., & Alper, S.(1996).Curriculum content for student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disabilities in inclusive setting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ll inclusion and other trend in education,Needham Heights,MA:Allyn & Bacon.
Smiley,L.R. & Goldstein,P.A.(1998).Language delays and disorders : from research to practice.San Diego:Singular.
Teale,W.H., & Sulzby,E.(1989).Emergent literacy:New perspectives.In D.S.Strickland & L.M.Morrow(Eds.),Emerging literacy:Young children learn to read and write(pp.1-15). Newark,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Young,L.,Moni,K.B.,Jobling,A., & Van,C.E.(2004).Literacy skills of adul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 two community-based day progra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bility,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51(1),8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