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書籍
Barthes, R.,李幼蒸譯,(2001)。寫作的零度。台北:時報出版。
Barthes, R.,(2001) 。符號學原理、寫作的零度。台北:時報出版。
Culler J.,方謙譯,(2002)。羅蘭. 巴特。台北:桂冠出版。
Erwin Panofsky,李元春譯,(2006)。造型藝術的意義。台北:遠流出版社。
John Fiske,張錦華譯,(2005)。傳播符號學理論。台北:遠流出版社。
Mirzoeff, N.,陳芸芸譯,(2004)。虛擬:從虛擬的古代到像素地帶,視覺文化導論。台北:韋伯文化。
Peirce,C. S.,(1932)。Elements of Logic” in The Collected Papers of Charles S.Peirce II, Cambridge, Mass.
中央通訊社譯/著,(2004)。走過台灣一甲子,人民鄉土情懷,中央社。
王海齡、黃海鳴譯,(1998)。藝術解讀,台北:遠流出版社。
台北歷史影像系列,(1997)。女人台北,台北:台北市政府新聞處發行。
吳鳳,(2002)。藝術符號學。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呂錘寬,(2000)。北管音樂概論。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李幼蒸,(1999)。理論符號學導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李思屈,(2003)。廣告符號學。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阮忠義,(1987)。人與土地攝影集。台北:攝影家出版社。
阮容助,(2000)。台灣的河海攝影。台北:山水叢書。
林二、簡上仁,(1984)。台灣民俗歌謠。台北:眾文。
林谷芳,(2005)。中國傳統八音的世界。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林品章,(2001)。視覺傳達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全華科技圖書。
林品章,(2003)。臺灣近代視覺傳達設計的變遷-本土設計史研究。台北:全華科技圖書。
施淑宜,(1996)。海國圖索-台灣自然地理開發。台北:立虹出版社。
施淑宜,(1996)。見證台灣總督府下。台北:立虹出版社。
高宣揚,(2000)。從符號批判、話語解構到擬像遊戲,後現代論。台北:五
南圖書。
張釗維,(1993)。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一九七十年代台灣現代民歌發展史-建制正當性論述與表現形式的形構。台北:時報文化。
曹方,(2002)。視覺傳達設計。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莊永明,(1996)。台灣歌謠追想曲。台北:前衛 。
莊永明,(2001)。台灣世紀回味: 文化流轉。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莊永明、孫德銘,(1994)。台灣歌謠鄉土情。台北:台灣的店 。
許常惠,(1982)。台灣福佬系民歌。台北:百科文化。
陳俊宏、楊東民,(1998)。視覺傳達設計概論。台北:全華圖書公司。
陳郁秀,(1996)。音樂台灣。台北:時報文化。
喬納森.卡勒,張景智譯,(1992)。索緒爾。台北:桂冠出版。
曾慧佳,(1997)。由流行歌曲的歌詞演變來看台灣的社會變遷:1945-1995。台北:五南出版社。
楊裕富,(2000)。創意思境—視覺設計概論與方法。台北:田園城市。
楊裕富,(1998)。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 符號 溝通。台北:亞太出版社。
楊裕富、林萬福,(2002)。後現代設計藝術。台北:田園城市出版。
楊麗祝,(2000)。歌謠與生活─日治時期台灣的歌謠采集及其時代意義。台北:稻鄉出版社。
臧汀生,(1990)。臺灣閩南語歌謠研究。台北:臺灣商務。鄭恒隆,(1989)。台灣民間歌謠。台北:南海出版社。
盧小雁、丁建輝,(2004)。廣告基礎設計。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勵忠義,(1996)。記號、藝術、情報。台北:正中書局。
謝艾潔,(1997)。鄧雨賢音樂與我。台北:北台灣文學。
簡上仁,(1991)。台灣福佬系民歌的淵源及發展。台北:自立晚報 。
二、期刊與論文
王正華,(2001)。藝術史與文化史的交界:關於視覺文化研究,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32,76-89。沈清松,(2000)。在批判、質疑與否定之後-後現代的正面價值與視野哲學與文化,哲學與文化,27卷8期。杜文靖,(1995)。光復後台灣歌謠發展史,文訊。林谷芳,(1995)。流行歌曲的「變調」,文訊,119。
林谷芳,(1995)。藝術造詣與文化功能—兩個角度下看流行音樂,文訊,18-19。林鴻佑,(1991)。布希亞的擬像社會理論,當代,65,31-47。
陳君玉,(1955)。日據時期台語流行歌概略,台北文物,4卷2期22 ~30。
陳光興,(1991)。真實—再現—擬仿:布希亞的後現代社會學,當代,65,18-30。
蘇偉正,(1995)。國語流行歌曲的歷史掃描,文訊,20-27 。
王家慶,(2006)。從符號學詮釋批判臺灣的流行音樂文化,國立成功大學藝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李建緯,(2005)。符號學是什麼?從藝術作品談起,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未出版,台南。
李章欣,(2001)。後現代主義對當今平面設計的影響,基礎造形暨視覺設計研討會論文集。
周君蘭,(2001)。虛擬的溝通藝術,一個網路語言文化的初探性研究,清華大學網路與社會研討會,新竹。
林怡珊,(2004)。陳子福手繪電影海報設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93學年度,高雄。洪孟芬,(2001)。地方禮俗海報在平面設計上的運用與研究─以後現代主義表現方法為例,台灣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2001學年度,台北市。郭秀娟,(2004)。視覺圖像記號之應用研究-以紅毛港圖像記號為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班93學年度,台北市。陳美容,(2002)。傳統圖像在視覺傳達設計的應用之研究─以民俗文化活動海報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89學年度,台北市。黃明正,(1998)。台灣戰後唱片封套設計之研究-1945~1980年為研究範圍,雲林科技大視覺傳達設計學研究所,雲林縣。楊清田,(2002)。台灣海報設計的後現代性研究─以TPDA三項海報作品展為例,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博士班,台北縣。
臧汀生,(1989)。臺灣閩南語民間歌謠新探,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博士論文,台北市。
三、網路資訊
張心蓓(2007)。台語音樂劇四月望雨。大紀元時報。民96年5月21日,取自:http://tw.epochtimes.com/bt/7/5/21/n1716690.htm
中華民國總統府(無日期)。2006歲末總統府音樂會。民95年12月22日,取
自:http://www.president.gov.tw/1_art/concert/thismusic/index.html
台灣歌謠資料庫(2001)。取自:http://www.taiwan123.com.tw/musicdata/index.htm
台基會全球聯盟─台灣民謠(無日期)。2005年3月11日,取自:http://www.tccmau.org/48song/48song-homepage/48song-home06.html
鄉音古調(無日期),取自:http://www.taiwan123.com.tw/MUSIC/old01.htm
桃園縣歌謠影音數位化網站(無日期),取自:http://www.tyccc.gov.tw/tyccc1/tycccsong/B041_16.htm
陳郁秀(無日期)。歷史歌謠話台灣(節錄自音樂台灣)。取自:http://www.pksh.ylc.edu.tw/~music/taiwan/taiwan.htm
楊克隆(1998/6)。台灣流行曲歌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ws.twl.ncku.edu.tw/hak-chia/i/iunn-khek-liong/sek-su/sek-su.htm
鍾明樺(2001),文化解讀-以羅蘭巴特與符號學為例。取自:http://www.yuntech.edu.tw/~yangyf/dhs/pr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