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right, L. D. (1977). Sediment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at river mouths. 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88(6), 857-868.
2. Martlnez, P. A., & Harbaugh, J. W. (1993). Simulating Nearshore Environments. Pergamon.
3. Weise, W. (1980), CERN Preprint TH 2869.
4. 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1984~2004),「花蓮縣海岸地形觀測成果報告」。
5. 經濟部水利署(1987~2007 ) ,臺灣水文年報。
6. 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1989),「花蓮溪水系治理規劃報告」。
7. 林啟源(1991),「土石流之發生雨量特性分析」,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碩士論文。8. 經濟部水利署/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1993~1995),「花蓮海岸侵蝕防護對策之研究」。
9. 石再添、林雪美(1995 ) ,「台灣東部河口地區之地形學研究」,師大地理研究報告。
10. 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1998),「花蓮溪砂石開採整體管理改善計畫」。
11. 黃振皓(1999 ) ,「臺灣東部河口三角洲地形變遷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2.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1999),重要野鳥棲地國際研討會手冊。
13. 石明卿(2000),「花蓮溪流域鳥類資源調查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1期。14. 郭一羽(2000),「水域生態工程」,中華大學水域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15. 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2001),「花蓮海岸防護工作之檢討」。
16. 花蓮縣政府(2001),「花蓮溪出海口生態環境景觀規劃設計報告書」。
17. 經濟部水利署/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2~2003),「花蓮溪河系河川情勢調查」。
18. 經濟部水利署(2002),「台灣海岸防護對策研究」。
19. 陳宇人(2002),「花蓮縣砂石採取聯合管理制度執行現況探討」,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 許泰文、張憲國(2002),「永續的鑽石海岸-臺灣海岸災害防救與永續利用規劃」,經濟部水資源局。
21. 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中華顧問工程司(2004),「南、北濱及化仁海岸環境及景觀改善規劃」。
22. 邱筱嵐(2004),「以人工岬灣與養灘綜合工法應用於花蓮南、北濱海岸」,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3. 經濟部水利署(2005),「花蓮溪河口海岸觀測調查分析」。
24. 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2005),「花蓮溪土石可採區公告計畫書」。
25. 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2005~2007),「花蓮溪大斷面測量計畫(2/2)」。
26. 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2005~2007),「花蓮縣海岸基本資料監測調查計畫」。
27. 經濟部水利署/國立中山大學(2005~2006),「花蓮溪口附近海岸基本資料監測調查」。
28. 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怡興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06),「花蓮溪出海口溼地生態復育計畫」。
29. 郭一羽、李麗雪(2006),「海岸生態景觀環境營造」,明文書局。
30. 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2006~2007),「花蓮北濱海岸(養灘)改善方案驗核分析研究」。
31.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逢甲大學營建及防災研究中心(2007),「河川高灘地淤積砂石開採可行性評估研究」。
32.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國立中山大學(2007),「海岸環境營造計畫總檢討及改善策略研究(1/2)」。
33. 游佳飴(2007),「台灣地區河川砂石採取作業執行方式探討」,朝陽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34. 水利署水文水資源資料管理供應系統,網站:gweb.wra.gov.tw/wrweb。
35.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網站:www.cwb.gov.tw。
36. 經濟部礦務局,網站:www.mine.gov.tw。